浅谈中学地图在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she10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施素质教育,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质是解决“高分低能”“重知轻能”的问题,确立“能力为本”的观念。学习地理,离不开地图。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载有丰富的地理信息,是地理学科独有的信息综合载体和教学工具。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地图使教与学融会贯通。地图教学既是中学地理教学最重要的方法又是中学地理教学的基础内容,大量运用地图是中学地理教学过程的重要特征之一。
  地理学科是以一定的空间为研究对象的空间科学,具有突出的空间性特点,组成地理环境的地形、气候、水文、动植物、资源、人口、工业、农业、城市等地理要素间的相互联系则要通过地理图象加以展示,才能清楚明了。在地理的教学中充分利用地图,使学生的感知具有可行性,地图则成了学生理解、分析和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依托。
  教学地图在地理学习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结合地图会使地理学习更富趣味性。其作用体现在:
  一、直观地显示地理事物的形象
  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会遇到地理事物的形象问题,即“什么样的”。教学地图可以将地理事物真实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比任何语言的描述都更有利于学生接受。
  二、教师合理充分地利用地图解析教材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联系学生实际情况,提炼教材,精选具有典型意义的地图,然后加以巧妙设计和加工,尽可能在“图”的基础上涵盖教学目标所要求的重点内容。在初中地理教材第三册中,我重点分析《中国行政区图》《中国地形图》《中国一月等温线图》《中国七月等温线图》《中国年降水量图》《中国自然资源分布图》六幅图。通过对图的解读,使学生对各章的重点知识牢固掌握,地理思维能力、图文转换能力也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三、可以渲染气氛,陶冶学生情操
  除了掌握地理知识的直接目的外,教学地图还可以起到渲染地理教学气氛、陶冶学生情操的作用。如果上地理课教室的墙壁上悬挂有与所教内容相关的教学地图,就会在某种程度上形成地理课堂教学特殊的氛围,甚至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使学生的情操受到陶冶。
  四、教师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根据图与图之间内在的地理逻辑,老师引导学生自主地把各章零散的知识串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学生逐步形成对整本教材的总体性的把握,构建比较系统的知识能力体系。在初中地理教材第三册中,我引导学生从《中国地形图》联系到《中国的人口、民族分布》,中国的人口主要分布在东部的平原和丘陵地区,中国的少数民族则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的偏远山区。
  五、可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地理德育教育
  运用教学地图对学生进行地理德育教育,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有利于克服教师单纯说教的缺点,可以直接引导学生的行为,其导向功能比语言文字更明显。
  总之,地图在地理教学中运用恰当,就能使教学达到“质量高,负担轻”的理想境界,较好地实现“知识、行为、情感价值”三位一体的新型教学目标,真正地让学生做到自主、探究式学习,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作者单位 洛阳市汝阳县蔡店一中)
其他文献
黄万里,清华大学教授,著名水利专家,出身名门,其父黄炎培是同盟会会员,是民国时著名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黄万里毕业于唐山交大桥梁工程专业,有感于父亲的那句“中国历史以来,从来没有农民对不起统治者,只有统治者对不起农民”,遂决意“以拯农为己志”并赴美国改学水利,先后在美国康奈尔大学、爱荷华大学、伊利诺大学专攻水利,获硕士,博士学位。黄万里非常重视实地考察和科学办事,回国后曾在西南、西北、东北从事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