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初中物理课堂中实验教学的策略

来源 :数字化用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ai3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版新课程标准的修订,让我们从顶层设计中体会到了三维目标的重要性,更体会到了优化初中物理教学的具体途径:学习兴趣、实践意识、分析习惯、科学态度和方法能力。“过分突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已经不合时宜了,因为现在的信息社会,知识的缺乏随时都可以补足,但是兴趣的缺乏、意识的淡薄、能力的缺失、态度和习惯的错误,不是短时间能改善的,它很可能影响整个高中阶段,甚至于一辈子。”这段文字不是笔者的自创,而是江西省特级教师黄恕伯先生在题为《初中物理教学顶层设计的思考》报告中提出的。
  对于初中物理教学来说,学习兴趣的培养是放在第一位的。可以说,培养学习兴趣是初中物理课程的首要目标,我们必须通过教学措施落实“兴趣”目标。方式和手段是多样化的,实验激趣就是其中的一种方法,所以笔者在此想重点谈谈用实验引入的方法,如何做到激趣的同时又能引思,发挥实验的魅力,达成“兴趣”目标。
  案例一:《磁体与磁场》一课的引入课堂实录片段
  师:“老师先给同学们表演一个小魔术。这是一支‘圆珠笔’,这是一张百元纸币。下面呢,老师就用这支笔,先把这张百元纸币戳通!”(神秘状)
  (学生发出唏嘘声,好奇)
  (老师拿纸币出来,完好)
  师:“这张纸币上应该有个洞吧!为什么没有呢?”(慢点讲)
  (学生惊讶)
  师:“等学了今天的内容之后我们再来揭开这个秘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磁体与磁场》。”
  案例二:《物质的比热容》一课的引入课堂实录片段
  师:“上课前,老师想给大家玩一个点火游戏,大家想不想看啊?”生:“想!”
  师:“这里有2根筷子,一根是竹子做的,一根是金属筷子。我请一位同学来帮我一起完成这次点火。我用一个酒精灯来同时加热这两种不同物质做成的筷子。大家一起倒数15秒,好吗?”
  (看现象,金属筷子将火柴点燃了,竹子筷子没有点燃火柴)
  以上所举的两个案例都是笔者在新授课过程中创新的两个小实验,不是教材本身提供的,但是这两次引入的效果却超乎寻常的出彩。由此我也进行了反思,发现在我们身边其实随手可以拿来做实验的“道具”真的很多,我们身边的教学资源也不少,很多新、奇、特的物品都可以为我们的课堂增色。比如:在讲授大气压强的时候,我们可以拿一个有两个内胆的茶壶,内部分别倒上牛奶和咖啡,外表看上去很普通,老师引入时可以像变戏法一样的一会儿倒不出来,一会儿却能倒出牛奶来了,可是一会儿却又变成了倒咖啡,接着想倒一杯牛奶就牛奶,想倒咖啡就是咖啡……这些魔术道具也好,自制道具也罢,都可以用“情理之中”的原理来解释“意料之外”的现象,这就达到目的了。
  用来引入的实验有什么要求吗?笔者认为应该满足这样几点要求才是合适的。
  (一)时间不宜过长,做到点到为止
  以上笔者提供的案例时间都很短,一般在一分钟左右为宜。时间过长不仅会影响这堂课的重点内容的达成,还会让人怀疑指向学习主题的有效性不够。
  (二)有可观赏性,现象一定要明显
  比如,在《平面镜》一课中,苏科版教材上有一幅图片“浇不灭的蜡烛”,教参配套的光盘上也有这个视频。但教师如果想亲自演示这个实验就会面临一个问题,直接在讲台上演示,学生一眼就看出了问题所在,没有了观赏性和神秘感,这个引入就没什么价值了。如果就是看一下课本的图片,也没有起到激发兴趣的作用。所以笔者进行了一个改进,取两支相同的短蜡烛,点燃玻璃板前的一支,另一支放入烧杯中,将烧杯放在玻璃板后面,调整位置使烧杯中的蜡烛与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用笔记本电脑的摄像头对准玻璃板后面的烧杯和里面的蜡烛,正好把点燃的那支蜡烛也遮挡了起来(当然还要做好必要的遮挡和保护措施)。再通过教室里面讲台上的多媒体设备,用大屏幕投影给学生看,通过老师亲手表演的“浇不灭的蜡烛”,不仅现象很直观明显,而且比看图片或者视频更有观赏性,学生更喜欢。
  (三)激趣的同时要能引思
  用来引入的实验,老师一般会选择趣味性比较强的魔术、游戏等活动,学生往往会感到新奇有趣,课堂气氛也往往会比较活跃,学生的思维也会比较开放。这时教师一定要把有趣的活动有效地指向我们的学习主题,这就要我们教师所选的实验原理应单一,目标指向较为一致,但是要制造“意料之外”的现象。同时设计好你的引问和设问,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我们要研究的学习主题上,而不是游离于课堂教学内容之外胡侃乱发散思维。
  另外,用实验来引入一堂新授课,不仅仅是激发兴趣这么简单,要用足用好这个实验,还需要教师在适当的时间要适时的“揭秘”。学生被这“意料之外”的现象吸引着开始了这堂课的学习,带着好奇心注意着老师的问题并跟随着老师的引领。在水到渠成的时候,教师应适合进行揭秘。比如:在《磁体与磁场》一课,笔者在完成“认识磁体”这个教学环节之后,就进行了魔术揭秘活动,在学生面前再现了魔术的过程并进行了揭秘,学生在恍然大悟的同时,笔者又将另外一个魔术绳也进行了揭秘,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身边存在很多这样的物理现象和物理知识。而揭秘的环节也正是物理与生活、物理与社会的联系,正是学以致用的好时机。根据美国凯勒教师的ARCS模型理论,这时学生的学习动机得到了强化,学生会觉得物理的学习对我的生活会带来欢乐而且是有用的,可以强化他们的学习动机,提升学习兴趣。
  最后,谈谈小实验的设计来源。笔者认为,引入的小实验,可以是选自课本上的有趣的活动,也可以将看到的有趣的图片改变成鲜活生动的实验,还可以是教师的自创,来自于生活中的改装等等。总而言之,只要能达成课标的“兴趣”目标的小实验都能用来服务于我们的课堂,只要能有效指向我们学习主题的小实验都能为我们所有。当一名有智慧的教师就一定能创设活泼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乐趣。
其他文献
A carbon-nanotube(CNT) electrophoretic deposition(EPD) process has been developed to prepare a field emission layer in plasma display panels(PDP) for discharge
列车过分相工况时通过无电区会引起电网电压的突变,由此可能会造成功率模块的过压或过流,文中论述了基于半实物仿真平台模拟过分相工况的全过程,详细说明了对弓网模型的优化,
Titania is one kind of important materials, which has been extensively investigated because of its unique electronic and optical properties. Research efforts ha
课堂提问可依据所提问题的类型不同而进行分类,比如美国的贝尔在《中学数学的教与学》中按照事实、技能、概念、原理四种对象与认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种认知水平交叉结合,把问题分成24种类型(如事实理解、事实分析、技能应用、技能评价、概念认识、原理综合等)。也可根据提问的目的和作用分为引入性提问、复习性提问、启发性提问、显示性提问、表现性提问、激趣型提问、联想型提问、类比型提问、悬念型提问、迁
【摘 要】我主要从教师要设计出符合自身教学的课堂导入、学生只有在优化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才会对音乐产生兴趣、教师只有正确理解和掌握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教学公开课要注重实效性这四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课堂导入 学设计 学习兴趣 实效性  说到“精彩一课”,对于从事十五年音乐课教学的我,在山区从事音乐课教学这么多年,我不断地总结经验,除了练好自身专业外,通过学习新课程,不断
【摘 要】高中数学在学生整个接受教育阶段都占有者极为重要的地位,因此,对于数学解题能力及分析能力的培养就变得极为重要。这对于学生们数学成绩的提升机逻辑思维的培养都至为关键。同时,对于生活中具体事物的分析及解决能力的提升,也非常重要。这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及日后的学习都起到了促进作用。本文主要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解题能力的培养,以期为高中数学教学提供有益的指导。  【关键词】高中数学 解题能力 培养  
【摘 要】体育课堂教学是体育教师职业道德、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的综合表现。体育知识、技能是通过课堂的传授来完成的,是通过学生的耳(听)、眼(看)、想(思考)、练(模仿)来完成教学目标的。本人认为,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能激发学生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课堂环境 教学目标 教学质量  体育课堂教学是体育教师职业道德、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学
肾功能不全是多发性骨髓瘤(MM)的常见并发症之一,20%~40%的新诊断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肾功能不全,其中部分患者在诊断时已经发生尿毒症[1],预后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