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次区域活动结束后的评价环节,郝琛博在集体面前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李禺辉说:“好丑啊!”其他小朋友也跟着附和说:“好丑啊……”郝琛博瞬间低下了头,脸红红的,一句话也没有说。我搂着郝琛博对大家说:“小朋友们,你们现在还小,画出来的画可能很多人看不懂,要讲一讲才能明白。另外直接对小朋友说‘好丑’是不礼貌的。”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社会领域中,人际交往这一项目中涉及到关心尊重他人的内容,在教育建议部分指出:“引导幼儿尊重、关心长辈和身边的人,尊重他人劳动及成果,比如要结合实际情境,提醒幼儿注意别人的情绪,了解他们的需要,给予适当的关心和帮助。”而現实情况是幼儿在评价郝琛博的画时并没有注意到郝琛博的情绪,继续在说“好丑”,并且附和的小朋友也越来越多。说明幼儿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一句“好丑啊”,给别人带来的不愉快,更没有给予适当的关心。对于3-4岁的小班幼儿来说,他们应该要逐渐学会注意别人的情绪,这也是这一年龄段该达到的社会性目标,小班社会活动方案“美和丑”由此生成。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外在美和内在美的不同,知道一日生活中各种行为的美和丑。
2.学会用合适的语言评价同伴的作品,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活动准备】
“美和丑”的PPT(①一个漂亮的红苹果,“黑心”苹果的横截面;②又黑又皱的手———打扫卫生的环卫工———干净的街道;又白又嫩的手———扔垃圾的美女———脏乱的街道;③幼儿日常生活照片:整齐的区域活动材料、乱七八糟的区域材料;叠好衣服放入置物柜的幼儿、拿着衣服乱甩的幼儿;④涂鸦作品《哭泣的小草》;⑤涂鸦作品展;⑥轻音乐《回家》)
【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美的事物,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1.关键提问:你们见过哪些美美的东西吗?
2.小结:小朋友们都见过美美的东西,有的是衣服,有的是吃的,还有的是妈妈的一些化妆品,原来美美的东西到处都有。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谈话唤起幼儿已有的关于“美”的经验,比如漂亮的甜点、好看的衣服、化妆品等,教师通过这一环节帮助幼儿初步梳理经验:美美的东西无处不在。
(二)通过对比,初步感受外在美和内在美的不同
1.关键提问:
(1)(观看PPT中漂亮的红苹果)这是什么呢?美吗?
(2)(切换PPT观看坏掉的苹果横截面)这又是什么呢?还美吗?
2.小结:喔,原来外面看起来美的东西,里面看起来不一定美。
设计意图:教师先出示一个外表光鲜看上去很美的苹果,接着呈现内在坏掉的苹果,初步给幼儿设置认识冲突,让幼儿感受外在美的不确定性。
3.(播放第二张PPT:点击出示环卫工辛勤劳作的手)关键提问:
(1)这是什么呢?猜猜这是谁的手?这双手美吗?
(切换PPT进入:环卫工辛勤打扫的背影、干净的街道)
(2)他们在干什么?
(3)他们打扫完的街道美吗?
4.(切换PPT进入:干净纤细的手———丢垃圾———脏乱的街道)关键提问:
(1)这双手美吗?
(2)她在干什么?
(3)看看这街道还美吗?
5.小结:环卫工人每天很辛苦地打扫街道,虽然他们的手变得不美了,但是通过他们的劳动,让我们的环境变得特别美。有的双手看上去很漂亮,但因为她扔垃圾、破坏环境,最后让我们的环境变得又脏又乱,一点都不美了。所以,有时候美美的东西会捉迷藏,让我们不容易发现找到它。
设计意图:在直观形象的对比图中,幼儿直观感受到不美的手创造出美的环境,美美的手却造成脏乱差的环境。
(三)经验迁移,感受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美和丑
1.(播放第三张PPT———幼儿生活常规照片)关键提问:这是什么?美吗?
小结:玩具要收拾整齐才能美美的。
2.关键提问:这是在干什么?美吗?
小结:遵守规则的幼儿才是美美的。
设计意图: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系列照片捕捉,让幼儿亲切、自然地感受到自己行为带来的哪些结果是美的?
3.(播放第四张PPT)关键提问:这是什么?
解读作品:这是一位小朋友画的草,但是他看到这片草被人们踩得东倒西歪,他心里很难过,所以用了不太高兴的颜色———深绿色。
小结:每一幅画里都藏着一个故事,画里不仅告诉我们有什么,而且还告诉我们画家画这幅画时候的心情,直接用美和丑来形容一幅画是不合适的。
4.(播放PPT———美术馆中展出的涂鸦作品)欣赏作品:这是一个美术展览馆里展出小朋友的作品,作品里藏着很多有趣的故事。
小结:一幅画就是一个故事,一个心情,也是一个画家认真完成的劳动成果,所以看一幅画应该先问问这幅画画了什么,在讲什么故事,同时要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同年龄段幼儿的涂鸦作品以及教师的小结让幼儿初步感受到画里是藏着故事的。在评价作品时要学会问:“你画/做的是什么?”
(四)活动延伸,发现不同的美
1.(播放轻音乐)关键提问:每个人都有美的地方,找找你自己哪里很美?
2.小结:每个人都有美的地方,我们要说一些好听的话,做一些美美的事,这样我们就会是一个特别美的小朋友。一会儿想去卫生间的小朋友就可以去,在去卫生间的路上怎么表现就是美美的呢?咱们一会儿都来看看哦!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幼儿继续迁移经验,让幼儿通过实际行动来感受遵守集体生活规则的美。
【活动反思】
教师是观察者、引导者、支持者,应及时反思幼儿的言行,带领幼儿感受真正的美。作为逐渐社会化明显的孩子来说,应具有一定辨别是非、美丑的意识和能力。小班幼儿思维以直观形象性为主,因此活动中教师都以形象、生动、对比鲜明的图片让幼儿直观地感受外在美的不确定性以及内在美与外在美的不同。通过本次活动,再看到同伴拿着作品让老师或者同伴说:“老师,你看我做的……”大多幼儿不再用“好丑啊”“难看”之类的负面性语言进行表达,而会用“你画/做的是什么?”之类的语言进行表达。
每一个幼儿都是一粒种子,教育就是为他们提供适合其生长的土壤和条件,播撒爱的阳光、甜蜜的雨露,帮助他们在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上感受更多的美,更多的爱。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社会领域中,人际交往这一项目中涉及到关心尊重他人的内容,在教育建议部分指出:“引导幼儿尊重、关心长辈和身边的人,尊重他人劳动及成果,比如要结合实际情境,提醒幼儿注意别人的情绪,了解他们的需要,给予适当的关心和帮助。”而現实情况是幼儿在评价郝琛博的画时并没有注意到郝琛博的情绪,继续在说“好丑”,并且附和的小朋友也越来越多。说明幼儿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一句“好丑啊”,给别人带来的不愉快,更没有给予适当的关心。对于3-4岁的小班幼儿来说,他们应该要逐渐学会注意别人的情绪,这也是这一年龄段该达到的社会性目标,小班社会活动方案“美和丑”由此生成。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外在美和内在美的不同,知道一日生活中各种行为的美和丑。
2.学会用合适的语言评价同伴的作品,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活动准备】
“美和丑”的PPT(①一个漂亮的红苹果,“黑心”苹果的横截面;②又黑又皱的手———打扫卫生的环卫工———干净的街道;又白又嫩的手———扔垃圾的美女———脏乱的街道;③幼儿日常生活照片:整齐的区域活动材料、乱七八糟的区域材料;叠好衣服放入置物柜的幼儿、拿着衣服乱甩的幼儿;④涂鸦作品《哭泣的小草》;⑤涂鸦作品展;⑥轻音乐《回家》)
【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美的事物,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1.关键提问:你们见过哪些美美的东西吗?
2.小结:小朋友们都见过美美的东西,有的是衣服,有的是吃的,还有的是妈妈的一些化妆品,原来美美的东西到处都有。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谈话唤起幼儿已有的关于“美”的经验,比如漂亮的甜点、好看的衣服、化妆品等,教师通过这一环节帮助幼儿初步梳理经验:美美的东西无处不在。
(二)通过对比,初步感受外在美和内在美的不同
1.关键提问:
(1)(观看PPT中漂亮的红苹果)这是什么呢?美吗?
(2)(切换PPT观看坏掉的苹果横截面)这又是什么呢?还美吗?
2.小结:喔,原来外面看起来美的东西,里面看起来不一定美。
设计意图:教师先出示一个外表光鲜看上去很美的苹果,接着呈现内在坏掉的苹果,初步给幼儿设置认识冲突,让幼儿感受外在美的不确定性。
3.(播放第二张PPT:点击出示环卫工辛勤劳作的手)关键提问:
(1)这是什么呢?猜猜这是谁的手?这双手美吗?
(切换PPT进入:环卫工辛勤打扫的背影、干净的街道)
(2)他们在干什么?
(3)他们打扫完的街道美吗?
4.(切换PPT进入:干净纤细的手———丢垃圾———脏乱的街道)关键提问:
(1)这双手美吗?
(2)她在干什么?
(3)看看这街道还美吗?
5.小结:环卫工人每天很辛苦地打扫街道,虽然他们的手变得不美了,但是通过他们的劳动,让我们的环境变得特别美。有的双手看上去很漂亮,但因为她扔垃圾、破坏环境,最后让我们的环境变得又脏又乱,一点都不美了。所以,有时候美美的东西会捉迷藏,让我们不容易发现找到它。
设计意图:在直观形象的对比图中,幼儿直观感受到不美的手创造出美的环境,美美的手却造成脏乱差的环境。
(三)经验迁移,感受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美和丑
1.(播放第三张PPT———幼儿生活常规照片)关键提问:这是什么?美吗?
小结:玩具要收拾整齐才能美美的。
2.关键提问:这是在干什么?美吗?
小结:遵守规则的幼儿才是美美的。
设计意图: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系列照片捕捉,让幼儿亲切、自然地感受到自己行为带来的哪些结果是美的?
3.(播放第四张PPT)关键提问:这是什么?
解读作品:这是一位小朋友画的草,但是他看到这片草被人们踩得东倒西歪,他心里很难过,所以用了不太高兴的颜色———深绿色。
小结:每一幅画里都藏着一个故事,画里不仅告诉我们有什么,而且还告诉我们画家画这幅画时候的心情,直接用美和丑来形容一幅画是不合适的。
4.(播放PPT———美术馆中展出的涂鸦作品)欣赏作品:这是一个美术展览馆里展出小朋友的作品,作品里藏着很多有趣的故事。
小结:一幅画就是一个故事,一个心情,也是一个画家认真完成的劳动成果,所以看一幅画应该先问问这幅画画了什么,在讲什么故事,同时要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同年龄段幼儿的涂鸦作品以及教师的小结让幼儿初步感受到画里是藏着故事的。在评价作品时要学会问:“你画/做的是什么?”
(四)活动延伸,发现不同的美
1.(播放轻音乐)关键提问:每个人都有美的地方,找找你自己哪里很美?
2.小结:每个人都有美的地方,我们要说一些好听的话,做一些美美的事,这样我们就会是一个特别美的小朋友。一会儿想去卫生间的小朋友就可以去,在去卫生间的路上怎么表现就是美美的呢?咱们一会儿都来看看哦!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幼儿继续迁移经验,让幼儿通过实际行动来感受遵守集体生活规则的美。
【活动反思】
教师是观察者、引导者、支持者,应及时反思幼儿的言行,带领幼儿感受真正的美。作为逐渐社会化明显的孩子来说,应具有一定辨别是非、美丑的意识和能力。小班幼儿思维以直观形象性为主,因此活动中教师都以形象、生动、对比鲜明的图片让幼儿直观地感受外在美的不确定性以及内在美与外在美的不同。通过本次活动,再看到同伴拿着作品让老师或者同伴说:“老师,你看我做的……”大多幼儿不再用“好丑啊”“难看”之类的负面性语言进行表达,而会用“你画/做的是什么?”之类的语言进行表达。
每一个幼儿都是一粒种子,教育就是为他们提供适合其生长的土壤和条件,播撒爱的阳光、甜蜜的雨露,帮助他们在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上感受更多的美,更多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