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断痴心 超旷圆融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scafe_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苏轼的文章脍炙人口,《赤壁赋》尤为绝妙,其玄理妙思,似不食人间烟火。作为宋代名人,他身上兼容了儒、释、道三教哲学,只有把握这点才能更好地理解他文思之所出。
  关键字:苏轼 文学 思想 源流
  
  《赤壁赋》是脍炙人口的奇文,其明朗的意境、晓畅的语言、通达的哲理均给人以美的享受,泽被后人,百世流芳。当苏轼这位绝世的酿酒师用他真纯的心灵酿好美酒,封坛发酵后,他却羽化登仙,乘风归去。悠悠醇香弥漫文坛,馨馨如缕缠绵不去,留给后人几多感慨,几多遥想……世人皆知酒味之美,却不解其以何为料,窖成天香?当我细细品味这杯醇酒的时候,不自觉地思考:其朗快、豪迈、道蕴自然之特点自何而来?
  一、浩风激荡,适逢大机
  中华宗教文化的精髓不外乎儒、释、道三家。自汉代起,几乎历代君王都把儒家奉为国教,儒家可谓根正苗红,茂盛茁壮。然而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土就起起落落,难成正统,为生存就必须与中国文化互相吸收、融合。到了宋代,三教融合成为社会思想发展的新趋势,佛家吸取、融汇儒道,比以往更自觉。恰当此时,禅宗的临济宗黄龙派首倡禅法文人化,世俗化,让禅宗走下神坛,走向民间。黄龙派禅法简便,机锋神秘,魅力独特,强烈地吸引了当时大批的文人士大夫。文人士大夫的禅悦之风因此而起,席卷域内。
  生逢此世,时代思潮激荡扬弃,儒、释、道三家的融合为苏轼熔铸超旷圆融的人格和人生境界提供了一个大契机。
  二、参学悟入,道理大用
  苏轼首先是一位大儒。儒家的入世、功业思想对苏轼影响颇深。“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泝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香草美人的意象,总是在不经意中透露出仕途多舛,功业未遂的感慨。人生的风雨让这位大人物不是仅仅执著于功业。失意人生中,道家的逍遥、澄怀静心等思想对苏轼影响巨大。放浪形骸,形体遨游天地之间,神思超绝八荒之外。苏轼在自己澄澈的心境中寻找独到的快乐。而佛家“三藏经论”、“解脱论”、“实相论”等教理教义又均为苏轼文学提供了更深邃的主题、意境和表现手法。这些都为苏轼清旷雄健的文学境界,增添了高风绝尘的风神韵致。
  三教集于一身,形成了无比深厚的思想底蕴。在文学上形成了千载而下独一无二的文学极致。苏轼自己认为文学创作者唯有像参禅一样,澄怀静心谛观万物,才能培养出良好的创作心境,表达出精深的意境。苏轼的很多诗文就是以这样空静无碍的参禅心境来创作的。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唯其能澄怀静心才能写出这番既浩渺又明净之景。怀着一种良好的审美心境,排拒了各种功利杂念的干扰,全身心地投入。苏轼在欣赏山水之美中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并让自己的精神畅游其中。
  三、禅意悠然,大智大境
  苏轼对天地万象所蕴含的诗情画意颇为敏感,他总是以一个修道者的情怀与创作者的心境,来表达自己的妙悟与体验,时时处处发现生活中的情趣和至理。在参悟和创作中提升自己的心境,尤为难能可贵的是他在流离颠簸中彷徨失意时总能打破物我界限,以清澈纯粹的心境与浩渺自然相接,感受生命的律动。佛家讲“离四句,绝百非”,不执著于任何一边,不流于偏执,如圆转圜,不落两端,圆融无碍,才可以把握事物的实相真相。苏轼把这种理法用在诗文创作和感悟自然上,既运用文字,又不落于文字局限,言外生意,相外有境。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在这段最富理趣的文字中,苏轼既不取“变”也不取“不变”,使之既实又虚,断人妄念痴心而独得一味,可谓禅意悠然,脱大烦恼,得大智慧,得大自在!让千载以下的读者读到此处也胸中明澈。也许正是文中表现的此种涵养让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先生看到了苏轼的独特,从而得出如下论断:“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苏东坡突围》)
其他文献
摘要:故事,它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提供了各方面的语言训练,还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写作能力。本文从以故事为载体,通过听故事、讲故事、演故事、编故事等多种方式,进行生动活泼的英语教学,阐述故事教学的魅力。  关键词:英语教学;故事;趣味;快乐    “故事是儿童的第一大需要。”生动、有趣的故事最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
摘要:如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全面合格的高素质、技能型幼师专业人才,改变传统的手工教学偏重技能传授的倾向,探索在自主、探究、开放的手工教学模式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让每个学生得以放飞灵感、舒展心智,进而使学生练就一身扎实的手工技能,为今后的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手工课教学;设置;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
中图分类号:G62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4-0185-02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一篇借物喻人的叙事性文章。表面看,文章层次清楚地介绍了樟树的外形及作用,但真正的目的是要借樟树赞扬宋庆龄高尚的品格和坚毅的革命情怀。因此,本课的难点就在于通过理解樟树的特点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有很多老师处理教材时将重点放在了第五自然段,而忽略了第四自然段。其实,第五自然
摘要:周弘首倡的赏识教育在当前的初等教育领域受到广泛的倡导与应用。本文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结合初中英语课程教学实践,对于教师与家长双方共同实施赏识教育的经验与体会进行了总结与反思。本研究进一步拓展赏识教育的应用价值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赏识教育;初中英语;教学反思;水知道答案  中图分类号:G6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210-02 
摘要:鉴于目前中职毕业生职业精神缺失严重的现状,中职学校改革办学模式势在必行。借鉴德国“双元制”办学模式经验,加强校企联合,“走出去,请进来”,实行开放式办学,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校内外学习、实训环境,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打磨,应是培养中职生职业精神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职业精神;培养;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7-0164-02  目前部
摘要:礼仪教育是家庭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家庭比较忽视礼仪教育,造成孩子思想道德水平的严重滑坡。[1]所以,我们必须正视传统思想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在新形势下不断革新德育的内容和形式,包括继承和发展作为中华传统美德核心的儒家思想。家庭、社会和学校在礼仪教育中应该在各自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相互配合,使孩子的德育素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关键词:家庭;礼仪;儒家  中图分类号:[G09]
摘要:细节决定成败。在语文教学中也是如此。很多文章中都有表现中心的细节描写,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抓住文章细节巧妙进行教学设计,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语文学习;抓住细节;构思教学;突破难点  中图分类号:G62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8-0093-02  有句名言:细节决定成败。在语文教学中也是如此。《黑孩子罗伯特》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行业联系愈发紧密,高校的学生工作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政产学研用”机制在产学研和政产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它有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学生工作特色发展和社会各界、学生个人的互利共赢,对高校创新学生工作思路有着重大的启示。本文以重庆安全工程学院为例,阐述“政产学研用”机制对高校学生工作特色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产学合作;全员育人;学生工作;安全工程  中图分类号:
摘要:中职学生数学知识和能力严重缺失,基础多元化,缺乏数学学习兴趣,上课不认真听讲,面对这种困境,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值得认真探究下:如何把枯燥严谨的数学讲得充满趣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把数学课堂变成学生学习数学的乐园呢?  关键词:探究;数学课堂;趣味;数学乐园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6-0236-02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
摘要: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地方高职院校应把握机遇,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出贡献。文章以海南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为例,调研其服务地方经济的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在保证教学的前提下,发挥自身优势,使服务地方经济与教学改革相促进,灵活安排,明确分工,与地方经济和谐共荣发展。a  关键词:高职院校;酒店专业;社会服务;地方经济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