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是黄帝之后、太嗥之后、丹山之巴还是廪君之巴,也不管学术界上对巴人的分歧如何,领略的是那段质朴的旅行。即使就连导游也无法用语言沟通的巴人,我们学会的是那右手摸着左手手擘,再用左手摸右手手擘的原始情感。
巴人,古代巴国人的简称,主要分布在今川东、鄂西一带。公元前316年秦灭巴以后,部分巴人迁至今湘西,构成武陵蛮的一部分。留在川东鄂西境内的,部分叫南郡蛮,板檐蛮,南北朝时因大量迁移,大都先后与汉族同化。板檐蛮古时居住在嘉陵江及长江三峡,遍及整个川东鄂西地区,巴人,是泛指生长在巴国和巴地范围内的所有人。巴是一个内涵复杂的概念,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说,作为地域名称,包容面相当广阔。由于古代以川东,鄂西为中心,北达陕南,南及黔中和湘西地区的一大片连续性地域通称为巴,所以古代居息繁衍在这个地域内的各个古族也被通称为巴,并由此派生出巴人、巴国、巴文化等概念
《后汉书·巴郡南郡蛮传》记载:“巴郡南郡蛮,本有五姓:巴氏,樊氏,曋氏,相氏、郑氏,皆出于武落钟离山。夷水,今清江,古又称盐水。武落钟离山,《水经-夷水注》谓即假山,在今湖北长阳境。”经国家民委,中央民族大学的专家考证确认,约4000年前的古代巴国源于湖北宜昌市长阳县境内的武落钟离山。
聚居在湘,鄂、川一带的巴人在这块土地上长期生息繁衍的过程中,不断与其他民族融合,逐渐形成了一个民族实体——土家族。但仍有一支巴人逃过了被融合的命运,最终保留了血缘的纯粹,在历史的缝隙中遗留下来,成为巴文化的活化石,这就是“巴人部落”中的巴人。他们是56个少数民族之外的特殊族群,人们称他“巴族”。
自古以来,巴人就以打鱼和狩猎为生。为了保护环境,发掘民族文化,近年来,旅游部门将他们从深山迁出,在西陵峡口风景区按他们的习俗建造了“巴人部落”。因他们习惯穿兽皮,所以还是按照兽皮服装的特点和纹饰为他们仿制服装。巴人不懂汉语,他们有自己的特殊语言,但仅限于巴人之间对话,就连景区的工作人员也无法听懂,只能用简单的手势与他们交流。
进入世外桃园大门,走下数十步台阶,向右拐来到“巴人部落”。迎面看见几个身穿兽皮。面涂色彩的巴人站在部落门口,一个个面目狰狞,初来这里的游客见此情景感觉非常恐怖。据说,你们用手拍打嘴部,发出阿!阿!声,就是向他们打招呼,“你好”的意思。巴人见我们在向他们打招呼也纷纷拍打着嘴巴,阿——阿——阿——阿——,面带微笑,也向我们打着招呼。
别看巴人模样古怪,其实他们很友善。走进部落门口,他们给每个客人的脸上点上点用野生植物熬制的黄色颜料,以表示吉祥和祝福。然后他们敲打着木鼓,欢迎游人进入部落。
巴人部落里,沿长江边的山崖建有一条用木头铺成的走廊,道旁林木苍翠,参差披拂,举目仰望,可见老树之间古藤缠绕,一串串紫红色的花朵挂满藤间,显得分外耀眼,这就是牛马藤(又称龙藤)。牛马藤三四月份开紫红色花,秋天结串果,长50至60厘米,果核坚硬如铁,可作装饰品佩带。牛马藤本属亚热带植物,主要生长在我国西双版纳地区,在三峡地区发现大片牛马藤实属罕见。这也许是上天赐给巴人的特殊礼物吧。
走廊边的树上,到处挂着被巴人视为图腾的牛头和象征吉祥的红布条画的吉祥符。一间间用木头,树皮和稻草搭建的小屋,有的立在岩石上,有的建在树上,这些造型别致的小屋就是巴人的住房。在一块大石头上立有座祭坛,只见一人盘坐其中,原来这就是部落的法师在作祭祀活动。巴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对自然界的神秘力量既依赖又敬畏,认为天地日月,风雨雷电,山石树木、江河湖水皆有神灵,因此信仰自然崇拜。只见他们将一棵树通体染成红色,并在树上系满了吉祥符,这就是他们的“神树”。他们认为有了这棵“神树”,会保佑全部落的平安。
巴人讲究男女平等,在这里,不分男女,谁有威信,谁就可以做王,我们看到,目前就由一位女王坐阵巴人部落。巴人之间很讲究和谐相处,他们中若谁遇到不高兴的事,心中有气,从不与同伴相互打闹,而是对着木头人挥拳踢脚,以发泄心中的怨气。难怪沿途立着很多模样怪异的木头人。
在巴人部落,不管大人和孩子,都是长年赤脚,他们在长期的自然环境中,练成了铁脚板,为了显示铁脚功夫,一位男子拿出刚在炉火中烧得通红的铁板,他在脚上涂了一层油,然后将脚踏在铁板上,只见托着铁板的木头被烧得直冒烟,而男子的脚板却安然无恙。
接着男女巴人还拉着我们一起共舞,优美的舞姿,粗犷原始的巴人音乐,使人感到别有一翻情趣。
临走,我们交递着用右手摸着左手手擘,再用左手摸右手手擘,巴人也左右交递着摸着手擘——这是巴人表示再见的手势。
我们已经走出很远了,还看见他们在摸着手擘……
巴人,古代巴国人的简称,主要分布在今川东、鄂西一带。公元前316年秦灭巴以后,部分巴人迁至今湘西,构成武陵蛮的一部分。留在川东鄂西境内的,部分叫南郡蛮,板檐蛮,南北朝时因大量迁移,大都先后与汉族同化。板檐蛮古时居住在嘉陵江及长江三峡,遍及整个川东鄂西地区,巴人,是泛指生长在巴国和巴地范围内的所有人。巴是一个内涵复杂的概念,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说,作为地域名称,包容面相当广阔。由于古代以川东,鄂西为中心,北达陕南,南及黔中和湘西地区的一大片连续性地域通称为巴,所以古代居息繁衍在这个地域内的各个古族也被通称为巴,并由此派生出巴人、巴国、巴文化等概念
《后汉书·巴郡南郡蛮传》记载:“巴郡南郡蛮,本有五姓:巴氏,樊氏,曋氏,相氏、郑氏,皆出于武落钟离山。夷水,今清江,古又称盐水。武落钟离山,《水经-夷水注》谓即假山,在今湖北长阳境。”经国家民委,中央民族大学的专家考证确认,约4000年前的古代巴国源于湖北宜昌市长阳县境内的武落钟离山。
聚居在湘,鄂、川一带的巴人在这块土地上长期生息繁衍的过程中,不断与其他民族融合,逐渐形成了一个民族实体——土家族。但仍有一支巴人逃过了被融合的命运,最终保留了血缘的纯粹,在历史的缝隙中遗留下来,成为巴文化的活化石,这就是“巴人部落”中的巴人。他们是56个少数民族之外的特殊族群,人们称他“巴族”。
自古以来,巴人就以打鱼和狩猎为生。为了保护环境,发掘民族文化,近年来,旅游部门将他们从深山迁出,在西陵峡口风景区按他们的习俗建造了“巴人部落”。因他们习惯穿兽皮,所以还是按照兽皮服装的特点和纹饰为他们仿制服装。巴人不懂汉语,他们有自己的特殊语言,但仅限于巴人之间对话,就连景区的工作人员也无法听懂,只能用简单的手势与他们交流。
进入世外桃园大门,走下数十步台阶,向右拐来到“巴人部落”。迎面看见几个身穿兽皮。面涂色彩的巴人站在部落门口,一个个面目狰狞,初来这里的游客见此情景感觉非常恐怖。据说,你们用手拍打嘴部,发出阿!阿!声,就是向他们打招呼,“你好”的意思。巴人见我们在向他们打招呼也纷纷拍打着嘴巴,阿——阿——阿——阿——,面带微笑,也向我们打着招呼。
别看巴人模样古怪,其实他们很友善。走进部落门口,他们给每个客人的脸上点上点用野生植物熬制的黄色颜料,以表示吉祥和祝福。然后他们敲打着木鼓,欢迎游人进入部落。
巴人部落里,沿长江边的山崖建有一条用木头铺成的走廊,道旁林木苍翠,参差披拂,举目仰望,可见老树之间古藤缠绕,一串串紫红色的花朵挂满藤间,显得分外耀眼,这就是牛马藤(又称龙藤)。牛马藤三四月份开紫红色花,秋天结串果,长50至60厘米,果核坚硬如铁,可作装饰品佩带。牛马藤本属亚热带植物,主要生长在我国西双版纳地区,在三峡地区发现大片牛马藤实属罕见。这也许是上天赐给巴人的特殊礼物吧。
走廊边的树上,到处挂着被巴人视为图腾的牛头和象征吉祥的红布条画的吉祥符。一间间用木头,树皮和稻草搭建的小屋,有的立在岩石上,有的建在树上,这些造型别致的小屋就是巴人的住房。在一块大石头上立有座祭坛,只见一人盘坐其中,原来这就是部落的法师在作祭祀活动。巴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对自然界的神秘力量既依赖又敬畏,认为天地日月,风雨雷电,山石树木、江河湖水皆有神灵,因此信仰自然崇拜。只见他们将一棵树通体染成红色,并在树上系满了吉祥符,这就是他们的“神树”。他们认为有了这棵“神树”,会保佑全部落的平安。
巴人讲究男女平等,在这里,不分男女,谁有威信,谁就可以做王,我们看到,目前就由一位女王坐阵巴人部落。巴人之间很讲究和谐相处,他们中若谁遇到不高兴的事,心中有气,从不与同伴相互打闹,而是对着木头人挥拳踢脚,以发泄心中的怨气。难怪沿途立着很多模样怪异的木头人。
在巴人部落,不管大人和孩子,都是长年赤脚,他们在长期的自然环境中,练成了铁脚板,为了显示铁脚功夫,一位男子拿出刚在炉火中烧得通红的铁板,他在脚上涂了一层油,然后将脚踏在铁板上,只见托着铁板的木头被烧得直冒烟,而男子的脚板却安然无恙。
接着男女巴人还拉着我们一起共舞,优美的舞姿,粗犷原始的巴人音乐,使人感到别有一翻情趣。
临走,我们交递着用右手摸着左手手擘,再用左手摸右手手擘,巴人也左右交递着摸着手擘——这是巴人表示再见的手势。
我们已经走出很远了,还看见他们在摸着手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