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针对进行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发生骨折并进行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至2012年1月期间进行髋关节手术后因假体周围发生骨折的1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11例患者将通过二次手术进行治疗,手术方式主要包括:人工翻修术、锁定钢板固定术、人工翻修术联合钢板固定术及环抱器固定手术等。
结果:通过半年到一年的随访调查发现,所有患者骨折愈合的时间范围在2至6个月,平均时间为3.2个月。手术治疗前,患者的Harris评分分数为88分。手术治疗后,患者的Harris评分分数为74分。
结论:医疗人员在进行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因假体周围发生骨折的患者时,其手术方式的选择应结合患者自身情况进行治疗,如:骨骼的质量、骨折的类型及患者自身的经济情况。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假体骨折 手术治疗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058-01
近几年,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日益增多。虽然股骨假体骨折不是髋关节置换术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但临床处理较为复杂。从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我院共计处理了11例股骨假体周围发生骨折的患者,取得了满意的成果,具体情况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进行髋关节置换术后在股骨假体周围发生骨折的1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为8例,女性患者为3例;年龄范围54至76岁,平均年龄为(64.2±2.8)岁;体重范围62.5至84.2千克,平均体重为(71.2±3.4)千克;有2例患者为车祸所致,9例患者为跌、摔伤所致;其中股骨颈骨折的患者有2例,因股骨胫骨折术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有4例,股骨头坏死的患者有4例,股骨颈骨折术后股折不愈合的患者为1例。假肢的固定采用骨水泥型的患者为6例,采用非骨水泥型的患者为5例。本组病例按照Vancouver分型将骨折分为A型、B1型、B2型、C型[1]。其中A型患者为3例、B1型患者为2例、B2型患者为2例、C型患者为4例。
1.2 研究方法。本次研究中,有3例患者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有4例患者进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有3例患者进行骨骨折行环抱器固定后,在加用锁定钢板固定。麻醉方式采用气管插管全麻或者进行持续外硬膜外麻醉。在患者手术后放置负压引流,给予适当的抗生素药物,避免患者术后发生感染。在对其实施消肿、抗凝等相应的治疗,患者在术后8周之内患肢禁止负重,患者不能进行早期的运动训练,患者根据影像学检查发现骨折愈合后才可进行相应的力量训练[2]。
1.3 观察指标。所有患者在手术前及手术后半年至一年进行回访,主要根据Harris评分标准进行判定。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分析处理,计数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随访调查11例患者,随访时间为半年至一年,其中2个月骨折愈合的患者有3例,3个月骨折愈合的患者有2例,4个月骨折愈合的患者有3例,5个月骨折愈合的患者有1例,6个月骨折愈合的患者有2例。同时无1例患者出现感染、形成深静脉栓塞、假肢松动等情况。所有患者在手术治疗前均能进行一般的日常生活能力,患者的髋关节基本功能完好。根据Harris评分得知,11例患者平均分数为88分,但进行手术治疗后,其中有4例患者出现活动功能下降,髋关节的基本功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根据Harris评分得知,11例患者的平均分数为74分。其中与周乙雄,吕明[3]等人的研究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P>0.05。
3 讨论
3.1 导致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原因。其中导致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因素有多种,主要因素有:骨溶解、骨质疏松、松动及应力增加等。这些因素的存在导致患者股骨在外力的压迫下而发生骨折的现象。本次研究中,有2例患者因长期的类风湿,出现明显的骨质疏松现象,因在扭伤后跌倒所致骨折;有7例患者因行走时摔伤所致;有2例患者因车祸导致股骨骨折。因此,患者在进行髋关节置换术后应避免跌倒、摔伤,对于骨质疏松的患者要积极的进行治疗与防预。
3.2 股骨假体骨折的基本分类。随着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年龄逐步增高,发生股骨假体骨折的患者也不断上升,因此对此类骨折进行合理的分类,有利于患者的治疗。目前根据ancouver分型将骨折分为A型、B1型、B2型、C型,其中A型是大小转子的撕脱骨折,B型是患者股骨假体周围发生骨折。其中按照股质量与稳定性将B型又分B1、B2、B3三个小亚型,B1型为股骨假体比较稳定;B2型为患者骨折处的假体稍有松动现象;B3型的患者骨折处已经松动,同时伴有骨量丢失情况发生。C型为患者骨折处假体顶端骨折[4]。
4 总结
对于进行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发生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方式,需要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进行选择,如:患者的年龄、骨质情况、骨折类型以及患者自身的经济条件等进行综合的选择。在临床中因为患者假体周围发生骨折现象,其主要治疗方法比较复杂,手术产生的创伤较大,手术后并发症较多,因此需要及时有效的预防患者假体周围发生骨折。
参考文献
[1] 黄海,卫小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分型[J].实用骨科杂志,2012,13(8):475-475
[2] 杨静,裴福兴,沈彬,等.全髋关节置换假体柄周围骨折的治疗[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8(12):422-424
[3] 周乙雄,吕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J].中华骨科杂志,2013,24(4):197-198
[4] 杨波,吴杰,喻飞,李强,郭艾.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体会[J].中国骨与关节外科,2011,12(15):234-235
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至2012年1月期间进行髋关节手术后因假体周围发生骨折的1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11例患者将通过二次手术进行治疗,手术方式主要包括:人工翻修术、锁定钢板固定术、人工翻修术联合钢板固定术及环抱器固定手术等。
结果:通过半年到一年的随访调查发现,所有患者骨折愈合的时间范围在2至6个月,平均时间为3.2个月。手术治疗前,患者的Harris评分分数为88分。手术治疗后,患者的Harris评分分数为74分。
结论:医疗人员在进行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因假体周围发生骨折的患者时,其手术方式的选择应结合患者自身情况进行治疗,如:骨骼的质量、骨折的类型及患者自身的经济情况。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假体骨折 手术治疗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058-01
近几年,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日益增多。虽然股骨假体骨折不是髋关节置换术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但临床处理较为复杂。从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我院共计处理了11例股骨假体周围发生骨折的患者,取得了满意的成果,具体情况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进行髋关节置换术后在股骨假体周围发生骨折的1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为8例,女性患者为3例;年龄范围54至76岁,平均年龄为(64.2±2.8)岁;体重范围62.5至84.2千克,平均体重为(71.2±3.4)千克;有2例患者为车祸所致,9例患者为跌、摔伤所致;其中股骨颈骨折的患者有2例,因股骨胫骨折术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有4例,股骨头坏死的患者有4例,股骨颈骨折术后股折不愈合的患者为1例。假肢的固定采用骨水泥型的患者为6例,采用非骨水泥型的患者为5例。本组病例按照Vancouver分型将骨折分为A型、B1型、B2型、C型[1]。其中A型患者为3例、B1型患者为2例、B2型患者为2例、C型患者为4例。
1.2 研究方法。本次研究中,有3例患者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有4例患者进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有3例患者进行骨骨折行环抱器固定后,在加用锁定钢板固定。麻醉方式采用气管插管全麻或者进行持续外硬膜外麻醉。在患者手术后放置负压引流,给予适当的抗生素药物,避免患者术后发生感染。在对其实施消肿、抗凝等相应的治疗,患者在术后8周之内患肢禁止负重,患者不能进行早期的运动训练,患者根据影像学检查发现骨折愈合后才可进行相应的力量训练[2]。
1.3 观察指标。所有患者在手术前及手术后半年至一年进行回访,主要根据Harris评分标准进行判定。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分析处理,计数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随访调查11例患者,随访时间为半年至一年,其中2个月骨折愈合的患者有3例,3个月骨折愈合的患者有2例,4个月骨折愈合的患者有3例,5个月骨折愈合的患者有1例,6个月骨折愈合的患者有2例。同时无1例患者出现感染、形成深静脉栓塞、假肢松动等情况。所有患者在手术治疗前均能进行一般的日常生活能力,患者的髋关节基本功能完好。根据Harris评分得知,11例患者平均分数为88分,但进行手术治疗后,其中有4例患者出现活动功能下降,髋关节的基本功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根据Harris评分得知,11例患者的平均分数为74分。其中与周乙雄,吕明[3]等人的研究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P>0.05。
3 讨论
3.1 导致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原因。其中导致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因素有多种,主要因素有:骨溶解、骨质疏松、松动及应力增加等。这些因素的存在导致患者股骨在外力的压迫下而发生骨折的现象。本次研究中,有2例患者因长期的类风湿,出现明显的骨质疏松现象,因在扭伤后跌倒所致骨折;有7例患者因行走时摔伤所致;有2例患者因车祸导致股骨骨折。因此,患者在进行髋关节置换术后应避免跌倒、摔伤,对于骨质疏松的患者要积极的进行治疗与防预。
3.2 股骨假体骨折的基本分类。随着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年龄逐步增高,发生股骨假体骨折的患者也不断上升,因此对此类骨折进行合理的分类,有利于患者的治疗。目前根据ancouver分型将骨折分为A型、B1型、B2型、C型,其中A型是大小转子的撕脱骨折,B型是患者股骨假体周围发生骨折。其中按照股质量与稳定性将B型又分B1、B2、B3三个小亚型,B1型为股骨假体比较稳定;B2型为患者骨折处的假体稍有松动现象;B3型的患者骨折处已经松动,同时伴有骨量丢失情况发生。C型为患者骨折处假体顶端骨折[4]。
4 总结
对于进行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发生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方式,需要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进行选择,如:患者的年龄、骨质情况、骨折类型以及患者自身的经济条件等进行综合的选择。在临床中因为患者假体周围发生骨折现象,其主要治疗方法比较复杂,手术产生的创伤较大,手术后并发症较多,因此需要及时有效的预防患者假体周围发生骨折。
参考文献
[1] 黄海,卫小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分型[J].实用骨科杂志,2012,13(8):475-475
[2] 杨静,裴福兴,沈彬,等.全髋关节置换假体柄周围骨折的治疗[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8(12):422-424
[3] 周乙雄,吕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J].中华骨科杂志,2013,24(4):197-198
[4] 杨波,吴杰,喻飞,李强,郭艾.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体会[J].中国骨与关节外科,2011,12(15):234-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