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聋校语文学科的教学是发展聋儿语言的重要途径,但是聋校语文教学形式仍像以往那样仅限于课堂之内、教科书上,他们就缺少了源源不断的语言信号刺激,其言语发展的速度也只能是缓慢的。为了使他们能够全面地认知把握事物,聋校语文教学要尽快走出课堂,通过获取大量信息,发展聋生语言。
[关键词]应试教育 封闭式教育 活动型课程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一)发展聋生的需要
我们国内目前聋校实行的九年制,纵观九年的语文学科教学就会发现,我们仍在沿着普通学校正摈弃了多年的“应试教育”的老路子在艰难地走着,作为聋校语文教师,我在多年的学科教学中始终以《教学大纲》为目标,并坚持个别辅导原则,但是学生越到高年级,越发感觉到学得非常吃力。学生毕业后他们也无法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从而阻碍了他们的发展。
(二)新课程改革对聋校语文教学的冲击
新课程改革在一些教育专家的努力下,如今已经在全国各地风风火火地开展起来,课程编排就要求学生不是死死地接受知识,更重要的是,自己动手解决问题,注重调查研究,充分地尊重学生,把学习真正当作一中快乐的脑力劳动。聋校在新课程在设置上,也不应该是单一地强调学科性,主张学科间的融会贯通。
(三)校本课程设置的需要
熟悉特殊教育的人都知道,如今一些特殊学校的课程设置几乎都是千篇一律的。刚成立的特殊学校就照搬一些办学历史长的兄弟学校的课程设置,并未真正站在为残疾人成长着想的高度去思考,因此一些特殊学校办学越来越糟。特殊学校因为其受教育的对象存在着个体的差异,那么学校的校本课程设置应该是充分分析残疾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后,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四)对几十年传统的封闭教育的挑战
为了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把学生圈定在某个固定的区域,这样的做法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教育教学活动内容可以是既定的,但是组织形式,方法是变化的,所以封闭管理应该成为历史,现在应该更提倡走出去学习,在社会上学习的新理念。我有的时候利用学校组织学生外出春游、参观等机会观察学生,他们走出校园以后,不再是脸上带着自卑,而是洋溢着会心的微笑,可见老师们担心他们的残疾会直接影响他们外出是多余的。残疾学生往往十分珍惜这样的机遇,充分利用自己的器官功能补偿作用,用心去了解,用心去触摸,在活动中增长见识。
二、活动型课程的形式、原则及要求
1、互动游戏
游戏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体验性,能深深地吸引住聋生,尤其是学前教育,这种形式能收到很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因为低年级的聋生注意容易分散,教师如果采取游戏的方式,不仅能把枯燥的内容渗透到游戏中去,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师生相互协作,共同努力,培养了他们之间的团结互助精神。
2、对话、交流与谈心
十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对聋生的教育与教学,如果仅仅局限于课堂那是完全错误的。课间、休息时间都可以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教师要注意抓住一些机会有效地教育学生。就拿聋生的实际语言水平来说吧,实际上,我们的教师在课堂上付出了自己艰辛的努力,然而他们的语言发展并不令人满意,原因何在?我想应该归结为我们的教师没有注重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而对话、交流和谈心能充分放松学生课堂上紧张的气氛,反而有利于学生的语言发展。
3、野外拾趣
语文教学在聋校的现行教学计划中,几乎占据了大部分的时间,从这一点上说明,语文学科的教学对聋生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聋校的语文不仅担负着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教学任务,还要对学生施行思想品德教育,正是因为这些因素,我认为聋校的语文学科教学针对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可以组织学生到野外去发现,去学习,去观察,去体验。让他们真正融入大自然。
4、到普通学校听课
为了聋生的发展,我们应该根据聋校的实际情况,和普通学校开展一些“手拉手”活动。要求普通学生关注残疾学生的发展,和残疾学生作朋友,共同进步。从聋校四年级开始,语文课的主要任务就是看图说话,教会聋生读唇的能力。这个时候,如果组织聋生走进普通学校的课堂,无疑对他们的语言发展是相当有利的。
5、身体力行
在残疾人的教育工作当中,我们经常都会有这样的体会,老师们付出了辛勤的劳动,然而教育效果并不理想。这里面一方面是因为交流的影响,另外一个方面,也是极其重要的,就是我们的老师往往只强调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导性,很少站在残疾学生的立场去做工作。在语文教学中,思想教育经常会出现在教学内容当中,因此教师应该利用这些教材,充分让残疾学生身体力行,这比满堂说教效果要好很多。比如我们在教育学生要节约水电,节约粮食的时候,我们把他们带到现场,让学生看看一些不节约水粮食的现象,让学生自己接受教育,让他们自己去感受。
1、目的性和纪律性
之所以提倡在聋校语文学科开展活动型课程尝试,是因为老师坚持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必然对特殊教育的发展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聋校语文学科有特定的教学任务,不管我们采用何种形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水平都是无可非议的。同时我们在活动的组织过程中,一定要坚持纪律性,教师在活动课程的角色不再是授课者,而是学生的朋友,大哥哥,大姐姐,只有确保活动正常进行,才会收到应有的教育教学效果。
2、发展语言与思维训练并重
过去我们的语文学科,过分强调课堂教学,把学生束缚在课堂上,严重地限制了聋生地发展。聋生由于听力损失,导致他们的思维发展迟缓,从而影响他们其他学科的学习。在改革课堂授课模式的时候,我们应该把发展语言和对聋生进行思维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发展语言中进思维训练,通过思维训练促进聋生语言的发展。
3、学科教师通力合作
正如普通学校的综合实践课一样,聋校各个学科都可以开展活动型课程,问题的关键是需要学科教师间相互的配合和协助。比如我们在给聋生讲解数学应用题中的行程问题时,完全可以和物理实验教师协作,先让学生们去做些实验,在实验中增加对行程问题相关知识的了解,这样把两个学科恰当地结 合起来,帮助聋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同时,学科间教师的合作,还能促进教师们的相互进步,共同提高。
[关键词]应试教育 封闭式教育 活动型课程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一)发展聋生的需要
我们国内目前聋校实行的九年制,纵观九年的语文学科教学就会发现,我们仍在沿着普通学校正摈弃了多年的“应试教育”的老路子在艰难地走着,作为聋校语文教师,我在多年的学科教学中始终以《教学大纲》为目标,并坚持个别辅导原则,但是学生越到高年级,越发感觉到学得非常吃力。学生毕业后他们也无法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从而阻碍了他们的发展。
(二)新课程改革对聋校语文教学的冲击
新课程改革在一些教育专家的努力下,如今已经在全国各地风风火火地开展起来,课程编排就要求学生不是死死地接受知识,更重要的是,自己动手解决问题,注重调查研究,充分地尊重学生,把学习真正当作一中快乐的脑力劳动。聋校在新课程在设置上,也不应该是单一地强调学科性,主张学科间的融会贯通。
(三)校本课程设置的需要
熟悉特殊教育的人都知道,如今一些特殊学校的课程设置几乎都是千篇一律的。刚成立的特殊学校就照搬一些办学历史长的兄弟学校的课程设置,并未真正站在为残疾人成长着想的高度去思考,因此一些特殊学校办学越来越糟。特殊学校因为其受教育的对象存在着个体的差异,那么学校的校本课程设置应该是充分分析残疾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后,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四)对几十年传统的封闭教育的挑战
为了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把学生圈定在某个固定的区域,这样的做法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教育教学活动内容可以是既定的,但是组织形式,方法是变化的,所以封闭管理应该成为历史,现在应该更提倡走出去学习,在社会上学习的新理念。我有的时候利用学校组织学生外出春游、参观等机会观察学生,他们走出校园以后,不再是脸上带着自卑,而是洋溢着会心的微笑,可见老师们担心他们的残疾会直接影响他们外出是多余的。残疾学生往往十分珍惜这样的机遇,充分利用自己的器官功能补偿作用,用心去了解,用心去触摸,在活动中增长见识。
二、活动型课程的形式、原则及要求
1、互动游戏
游戏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体验性,能深深地吸引住聋生,尤其是学前教育,这种形式能收到很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因为低年级的聋生注意容易分散,教师如果采取游戏的方式,不仅能把枯燥的内容渗透到游戏中去,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师生相互协作,共同努力,培养了他们之间的团结互助精神。
2、对话、交流与谈心
十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对聋生的教育与教学,如果仅仅局限于课堂那是完全错误的。课间、休息时间都可以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教师要注意抓住一些机会有效地教育学生。就拿聋生的实际语言水平来说吧,实际上,我们的教师在课堂上付出了自己艰辛的努力,然而他们的语言发展并不令人满意,原因何在?我想应该归结为我们的教师没有注重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而对话、交流和谈心能充分放松学生课堂上紧张的气氛,反而有利于学生的语言发展。
3、野外拾趣
语文教学在聋校的现行教学计划中,几乎占据了大部分的时间,从这一点上说明,语文学科的教学对聋生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聋校的语文不仅担负着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教学任务,还要对学生施行思想品德教育,正是因为这些因素,我认为聋校的语文学科教学针对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可以组织学生到野外去发现,去学习,去观察,去体验。让他们真正融入大自然。
4、到普通学校听课
为了聋生的发展,我们应该根据聋校的实际情况,和普通学校开展一些“手拉手”活动。要求普通学生关注残疾学生的发展,和残疾学生作朋友,共同进步。从聋校四年级开始,语文课的主要任务就是看图说话,教会聋生读唇的能力。这个时候,如果组织聋生走进普通学校的课堂,无疑对他们的语言发展是相当有利的。
5、身体力行
在残疾人的教育工作当中,我们经常都会有这样的体会,老师们付出了辛勤的劳动,然而教育效果并不理想。这里面一方面是因为交流的影响,另外一个方面,也是极其重要的,就是我们的老师往往只强调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导性,很少站在残疾学生的立场去做工作。在语文教学中,思想教育经常会出现在教学内容当中,因此教师应该利用这些教材,充分让残疾学生身体力行,这比满堂说教效果要好很多。比如我们在教育学生要节约水电,节约粮食的时候,我们把他们带到现场,让学生看看一些不节约水粮食的现象,让学生自己接受教育,让他们自己去感受。
1、目的性和纪律性
之所以提倡在聋校语文学科开展活动型课程尝试,是因为老师坚持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必然对特殊教育的发展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聋校语文学科有特定的教学任务,不管我们采用何种形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水平都是无可非议的。同时我们在活动的组织过程中,一定要坚持纪律性,教师在活动课程的角色不再是授课者,而是学生的朋友,大哥哥,大姐姐,只有确保活动正常进行,才会收到应有的教育教学效果。
2、发展语言与思维训练并重
过去我们的语文学科,过分强调课堂教学,把学生束缚在课堂上,严重地限制了聋生地发展。聋生由于听力损失,导致他们的思维发展迟缓,从而影响他们其他学科的学习。在改革课堂授课模式的时候,我们应该把发展语言和对聋生进行思维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发展语言中进思维训练,通过思维训练促进聋生语言的发展。
3、学科教师通力合作
正如普通学校的综合实践课一样,聋校各个学科都可以开展活动型课程,问题的关键是需要学科教师间相互的配合和协助。比如我们在给聋生讲解数学应用题中的行程问题时,完全可以和物理实验教师协作,先让学生们去做些实验,在实验中增加对行程问题相关知识的了解,这样把两个学科恰当地结 合起来,帮助聋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同时,学科间教师的合作,还能促进教师们的相互进步,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