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影像”为历史“添彩”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MYUN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是“黑白”的,它是研究过去所做、所言及所思的学科,具有过去性的特点。它与我们有着难以逾越的时空鸿沟,我们无法在课堂中再现历史,让学生亲眼目睹历史过程和历史人物。而影像资料为我们了解过去、认识历史提供了良好媒介,可以为历史添“彩”。那么,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影像资料,提高课堂有效性呢?
  一、身临其境,激发兴趣
  世界大文学家托尔斯泰云:“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亦云:“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怎样应用影像资料创设理想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史兴趣呢?我认为一定要精选资料,一注意围绕课标,突出重难点;二要贴进学生,能引起学生兴趣,启发思考;三要时长适中,不能过多过长,三、五分钟为宜。
  如在《五四运动》的导入中,播放共青团团歌,以人民英雄纪念碑上“五四运动”浮雕的图片为背景,用幻灯片缓缓展示五四青年节的由来。导课能够吸引、震撼学生,使学生融入到精心设置的历史情境中主动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同时提升爱国主义情操。又比如在《新航路的开辟》一课中,为了拉近学生与大航海时代的距离,我利用多媒体播放《大国崛起》葡萄牙、西班牙、英国的有关片段,并就影片内容设计一系列探究性问题,有效落实本课“地理大发现的背景、意义”这一重难点。通过影像资料缩短了历史与现实,教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在求知欲的驱动下积极主动进行学习。
  二、化抽象为具体,增强理解
  历史学习是以掌握历史概念,探求历史发展动因和规律为目的。抽象的历史概念、逻辑性强的历史动因和规律都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也是学生最易失分的部分。在很多情况下,大部分学生只是一知半解地机械记忆教材中现存的结论,这就严重地束缚了其历史思维能力的拓展。而影像资料的直观性、形象性、可感性等特点,比文字材料更真实、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是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化抽象知识为形象化,化复杂问题为简单化。
  例如:学习《商鞅变法》一课,讲到“秦国社会的落后和秦国贵族的保守”时,通过《大秦帝国》片段,引导学生观察“秦孝公为何颁布“求贤令”?秦国落后的根源是什么?”。学生经过如此一番的探究过程,就摆脱了死记教材结论的弊端,深化了对历史概念和历史现象的认识,促进了学生历史思维的拓展,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实践证明,视觉效率比听觉效率高得多,在历史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图片,不仅能引领学生走进历史,理解历史,而且对学生读图说史、理解想象和认识历史现象本质等能力的提高都大有裨益。
  三、深化情感,养成良好“三观”
  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育是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新课改重视三维目标的落实,特别是情感教育的落实。历史学科作为文科教育的一门基础学科,蕴藏着厚重的人文主义因素。在学习“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一课时,我借助媒体展示出黄宗羲的画像,立即引起学生们哄然大笑:“哇,长得好瘦啊,很奇葩哦……”的确,画像上黄宗羲的脸极为消瘦。对学生的这种直觉反应,我适时引导:“大家别看他长得瘦,他可是非常有骨气,一直拒绝为清廷效力,猛烈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公然提出‘皇帝乃天下之大害’、‘君臣平等,臣无须杀身以事君’、‘法治取代人治’等政治思想”。这就巧妙地将骨瘦如柴的黄宗羲人物像转移到正面的评述上,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地被引到了人物的思想贡献上。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在史实面前,心灵受到震撼,思想受到教育,这就使历史教学达到“借鉴历史,资治育人”,“服务现实,创造现实”的社会功能,体现了史学的德育教育作用。
  四、自主探究,拓展能力
  学生对史料的理解和把握,通常要通过“阅读材料-分析问题-自主探究-展示成果”的形式来培养。教师应围绕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一些高质量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阅读材料的兴趣,启发他们积极思考。在《鸦片战争》一课,在探究“鸦片战争的影响”时,我选用了几幅图片史料:《南京条约》;金田起义;通商口岸;《海国图志》。设问如下:西方史学家认为:1840年的中英商业战争是工业文明和农业文明的冲突,它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你认同这一观点吗?
  我们在设置问题时,要注意问题的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对基础知识的把握,即对基本史实、历史现象、历史概念、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过程的把握;第二层次是对基础知识的运用,在第一层次的基础上,通过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分析历史现象背后的实质;第三层次是历史思维能力的拓展,要求学生全面客观分析历史事件,理性思考辨析各种观点。
  五、分清真伪,培养“证据”意识
  历史影像资源十分丰富。这里介绍三类:一是原始资料。如记者或当事人以摄像机录制的影像资料,可信度最高,但精彩度不足。二是历史类电视纪录片,如《中国史话》、《百年中国》《大国崛起》、《百年叱咤风云录》、《“凤凰大视野”系列节目》、《美国历史频道“人物志”系列节目》等。这类视频视觉效果好、冲击力强、理论新颖、解说深刻,教学中多有采用。但受限于作者历史认识或政治立场不同,部分观点较片面。三是影视剧如《建党伟业》、《建国大业》、《辛亥革命》、《康熙大帝》等,情节具体、紧张生动便于激发学生兴趣,但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影片因剧情需要有太多虚构不符合史实的地方,使用要慎重。史料教学中的史料选择要有一双理性的眼睛,应结合不同史料加以比较论证,学会论从史出。证据意识是历史信息和研究的重要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这种意识是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
  总之,恰当使用历史影像资料,是提升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强化历史教育功能的有效途径。历史教师搜集优秀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精心选择并分析提炼以建立资源库,使这些资源为历史教学所用,已成为中学历史教师需要努力的一个方向。历史影像资料的应用必须遵循如下原则:一是客观性原则,必须辩明真伪;二是启发性原则,必须能引发学生思考,加深历史认识,提升思维能力;三是趣味性原则,必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康复锻炼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在本院近两年来收治的80例进行乳腺癌手术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实验组术后进行早期的康复护理和心
摘 要: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中最精致、最灿烂的一页,是整个中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鉴赏古诗词教学中,课堂叩问法对培养学生的古典诗歌鉴赏能力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品质。  关键词:古诗词;鉴赏;课堂叩问法  《礼记·学记》中说:“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这段话阐明了在教学中“问”的方法,即先易后难。因为但凡是课,总有发问,特别是语文课,粗到主要内容中心思想,细
目的 分析创新健康教育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的干预效果.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实施相同治疗方案和护理方案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40例进行观察,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40例住
目的 研究神外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出现的原因以及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回顾性分析的手段分析2018年9月到2019年9月一年期间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0位患者的临床数据,计算下肢
目的 对STBI患者应用优质护理,并分析其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86例STBI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43例,在此基础上,采
目的 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对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018年9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60例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平均分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