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诚,留住“张狂”的荷尔蒙

来源 :环球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hua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思诚

  《唐人街探案3》(以下称《唐探3》)原本定于今年大年初一上映,一场疫情却让整个宣传与排片都打了水漂。8月22日,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不少“隐退”半年的电影人在此露面。电影节第二天上午,“唐探系列”编剧兼导演陈思诚参加了一场论坛,回顾停工半年的影院与片场情况,言语中有些无奈:“人算不如天算啊。”
  陈思诚被观众熟知,最初是因为演员身份。在2006年那部大热军旅题材剧《士兵突击》中,他演男二号成才。成才精明自信、渴望成功,与呆呆傻傻却极其执着的许三多对比鲜明。这显然不是个讨人喜欢的角色,陈思诚却凭借精彩演绎,积攒了不俗的口碑与人气。
  出席此次北影节,陈思诚以导演身份亮相——黑衣黑裤,黑鸭舌帽,酷酷的导演范儿。论坛结束后,他接受了《环球人物》记者的专访。

想象力、少年感和温暖


  《唐探1》5年前上映就是票房黑马。陈思诚把悬疑推理和喜剧元素糅在一起,安排说话结巴的天才探案少年秦风,搭档一头卷毛、油里油气的唐仁,一同在曼谷唐人街上探案。据说《唐探1》的观众中,有位来自电影主管部门的领导,他看后啧啧称奇:“从来没想过,悬疑也能拍成喜剧。”
  当年刚完成剧本,陈思诚就找到一同演过《士兵突击》的“许三多”,跟他说:“兄弟,有个角色专门给你写的。”王宝强正在陈凯歌《道士下山》剧组,手头剧本成堆,他一眼看中了唐人街探案这个故事。不过,刚一气读完,王宝强还以为陈思诚要自己演那个天才少年。陈思诚哭笑不得:“小鲜肉就是小鲜肉,骗不了观众。”他的秦风人选,是当时流量并不高的18岁少年刘昊然。
  在此之前,王宝强和刘昊然交集不多,而当陈思诚把两个人凑在一起,火花就来了。电影开拍,一个尽情撒欢、又闹又笑;另一个记忆力非凡,又有口吃的小毛病,拍摄现场笑料不断。
  “拍完后王宝强在棚里配音,我在外面听到他兴奋地大喊‘我演得太好了,我这得获奖’。他在我的镜头里看到了一个全新的自己,又那么有光彩。”对于自己的选角眼光,陈思诚一直颇为得意。
  电影人物设定偏漫画感,背后却是严谨的侦探逻辑。陈思诚觉得,无论怎么闹,核心还应该是探案,“最起码得让喜欢推理的人,看了挑不出毛病”。电影上映后,结尾处出其不意的反转,成为最受业界好评的镜头。单纯的“受害人”小女孩,突然露出诡异笑容,衍生出一番关于人性的讨论。“一切看上去都没那么简单。”
  陈思诚从小酷爱推理小说。在《唐探1》中,秦风张口就谈埃勒里·奎恩(美国侦探小说家)的《暹罗连体人之谜》,镜头一扫而过的书柜上,还有东野圭吾的《白夜行》。这些细节,都是“推理迷”陈思诚在暗暗向偶像致敬。也是从《唐探1》开始,陈思诚决定要做出一个自己的“探案宇宙”。2018年,“唐探系列”第二部上映,累计票房33亿元,在华语电影影史上位居第七。
  这个故事发生在纽约唐人街。在一帮西方名侦探中,唐仁每每遇事,都要戴着佛珠、看着黄历“掐指一算”。王宝强拿到剧本,又是一口气读完,“笑得自己满身汗”。但对于导演陈思诚,因为《唐探1》的成功,压力不再来自故事本身,而是拍摄场地的限制与昂贵的人力成本。陈思诚回忆片场艰辛,指着自己的肚子说:“那个时候太焦虑了,你看我越胖,就证明我越劳累。”
  《唐探3》是整个“唐探系列”的终结篇,陈思诚将取景地换到了日本东京。剧组400多名工作人员,中国人与日本人各占一半。镜头中有热闹的新宿商业区和“二次元圣地”秋叶原。
  疫情期间,陈思诚拒绝了《唐探3》的线上公映。“这是一部用IMAX 65毫米数字摄影机拍的全景声电影,是‘唐探系列’的最高标准。我更愿意观众能走进电影院,跟所有演员一起度过惊心动魄、异彩纷呈又令人捧腹的两个多小时。”
8月23日,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十年·如影——十周年”主题论坛在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图为主持人沙丹、导演文牧野与导演陈思诚(从左到右)。
左图:《唐人街探案3》剧照,取景地在日本。右图:2019年,陈思诚在《唐人街探案3》拍摄现场。

  在观众看来,迟迟未上映的《唐探3》值得等待。“唐探系列”已经被视为陈思诚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也都印上了浓浓的“陈思诚出品”标签。陈思诚觉得,如果用3个词形容他的电影,“应该是想象力、少年感和温暖。这些对我来说很重要,希望观众能感受到”。

“电影对我来说,就是终极梦想”


  很多人說,《士兵突击》中精明自负的成才,是与陈思诚本人最接近的角色。早在“唐探系列”之前,他的“野心”就藏不住了。
  2002年,在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念大三的陈思诚,在电影《法官妈妈》中饰演了他的第一个荧幕角色,获得百花奖最佳男主角提名、华表奖最佳新人提名,还拿下了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新人奖,开启了演艺之路。这一年,他又被导演康洪雷看中,参演了电视剧《民工》。《民工》水花不大,但为陈思诚日后出演《士兵突击》埋下了种子。
  2005年,康洪雷筹备拍《士兵突击》,陈思诚最初被定为男一号许三多的首选。开拍前,陈思诚经常组饭局,约张译、李晨等另外几个已经定下的“爷们”演员一块吃一块聊。康洪雷有一次加入了饭局,吃完就觉得不太对劲儿。他拉着陈思诚指指饭桌:“如果今天许三多在,那他应该是这里面最不受待见的一个。你的人缘太好了,你演不了许三多。”   陈思诚不得已放弃了许三多这个角色,转而饰演男二号成才。不过那桌在《士兵突击》里一同“出生入死”的兄弟,后来都被陈思诚拉到了《北京爱情故事》的片场,成就了他的导演处女作。
  陈思诚之前写过电影剧本,还曾托人送到姜文那里,希望他能出演。后来因投资方的原因,拍摄计划“流产”。2008年,陈思诚开始写《北京爱情故事》。这是一个电视剧,讲述北京一代年轻人的成长阵痛与青春迷思。那年夏天他刚写了两集,就赶着去河南拍戏,
  结果投资方的电话一个接一个地打来,催他回北京谈《北京爱情故事》这个项目。回到北京后,陈思诚把自己关在宾馆,一气写了一个半月,完成了剧本。他给投资方提出了两个要求:第一,自己做导演;第二,演员他来定。
  《北京爱情故事》一经播出,就成为当年的爆款。“2012年国剧盛典”颁奖礼中,《北京爱情故事》跻身“十佳”,汪峰演唱的片头曲《北京北京》更是传遍大街小巷,飘进每一个“北漂”的耳朵里。一时间,上百部片约找上陈思诚,有电视剧,也有电影,有找他演的,也有找他导的。陈思诚琢磨着,下一步到底应该做什么。他决定拍电影,“因为电影对我来说,就是终极梦想”。
  两年后,陈思诚在《北京爱情故事》这个命题作文下另起炉灶,重新拍了几段都市爱情。电影上映后,票房节节高升,影评网站上却被人频频吐槽。对这个结果,陈思诚有些耿耿于怀,“我用了一种高级叙事手法,是用‘空间’讲‘时间’的故事。但大家都拿它当一部普通串烧电影看,他们没真正看出我想表达的东西”。
  在泰国写影版《北京爱情故事》的时候,陈思诚有次路过唐人街,做一部侦探类型片的想法终于有了出口——“我为什么不写一个唐人街的喜剧探案故事呢?”
  “我是愿意一直挑戰、一直迈大步的人,所以从演员到了做电视剧,又到了电影编剧、导演。我觉得,安全对我来说不重要,时间对我来说才是最宝贵的。我希望在自己有限的生命里,创造无限的可能。”
左图:陈思诚在《士兵突击》中饰演男二号成才。右图:电影《北京爱情故事》剧照,该片由陈思诚自编自导自演。

贴着“强行高富帅”的标签


  拍《唐探1》的时候,饰演警长的肖央调侃老朋友陈思诚,“贴着‘强行高富帅’的标签,走在马路上,好像360度都有摄像机对着他的感觉”。在一个镜头中,陈思诚让肖央扮丑被拒,说了他一句:“你有偶像包袱。”肖央立即回嘴:“你让大家评评理,谁有偶像包袱?你脑门上都写着偶像包袱4个大字。”
  大学同学聊到陈思诚,也有共识:“还在少年时期,他身上张狂、自信的东西就很多。而这些底气,大概都来自才华。”
  1996年,陈思诚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上海谢晋恒通明星学校,和赵薇成为同学。两年后,他又以第一名的成绩考进上海戏剧学院,跟著名戏剧表演教育家李学通教授学表演。李教授评价陈思诚:“是最用功、最有灵气的学生之一。”然而大一还没到期末,陈思诚就因为迟到、打架被开除了学籍。
  回到老家沈阳蔫蔫待了两年多,陈思诚还是想学表演,又报考了中戏。巡视考场时,王丽娜老师发现了陈思诚,“我一看他,从外形到声音到表演,太全面了,这个孩子非要不可”。三试考完,在最后的口试环节中,王丽娜和陈思诚面对面坐在一起:“我不想谈你的过去。那一页翻过去了,接下来看你的。”一周后,陈思诚又以第一名的成绩被中戏录取。这一年他21岁。
  大三那年,陈思诚开始进组。他在剧组的表现,被反馈到了学校,“这个学生创造力很强,演得也不错,但他和导演总是有矛盾,老掐”。陈思诚被叫到办公室问话,也急了:“好好的建议,导演不采纳,演戏真是太不爽了。”
  也是凭着这股“张狂”劲儿,陈思诚始终在突破自己,不计成败。当年在中戏时,老师评价他为“舞台皇帝”,让他至今感到骄傲。后来写剧本,写着写着他突然觉得,自己可能当不了中国最好的演员,“但我应该在中国最好的编剧之列”。拿起导筒当导演,他又经常在镜头前和媒体聊:“作为创作者,我所有的感官都是张开的。”
  这几年,陈思诚闷头拍戏,四十不惑的年龄让他的心态平和了不少。“别人怎么评价我,怎么粗暴地贴标签,我改变不了。这个时代就是如此,你没有办法改变,你就做好自己,别轻易被这些东西影响。”
  但对于那些年轻时“略带荒诞的少年意气”,陈思诚并不后悔。有一次和朋友聊天,对方评价某导演,“他什么都好,就是作品里没有荷尔蒙了”。陈思诚听了心里咯噔一下,“我也可能会有那么一天,只不过我尽量让自己的东西能保存在体内更久一点”。
  “唐探系列”之后,陈思诚的第五部个人电影《外太空的莫扎特》马上就要开机。这是一部科幻电影,讲述了一个外星人闯入一个小男孩房间后发生的故事。开拍前,陈思诚又看了一遍英国大导演诺兰的科幻片《星际穿越》。“2014年,我对这部电影还没有那么强烈的感受,可能因为这些年自己当了导演,这一次看更能体会其中每一个环节的不容易。他鞭策着我未来要用更高的工业标准,制作电影,表达自己。”
  陈思诚拍戏的动力,比以前又多了一条,“要带着中国电影人的责任感”。“影视行业复工,我们没有其他路可以走,只能不停去创作更多优质内容,才能让观众更热忱地回到影院。”
  陈思诚
  陈思诚,1978年生于辽宁,演员、编剧、导演。2006年因在电视剧《士兵突击》中饰演男二号成才被大众熟知,2012年凭借自编自导自演的电视剧《北京爱情故事》跻身新锐导演之列,自2015年起,由其编剧、执导的“唐人街探案系列”受到广泛关注。8月23日,受邀参加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
其他文献
说是诗传,因为那是以传主的行实为经,攀住这一条线索寻绎诗人的创作过程,从而透过诗的表层结构探求其深层意义。其重点在解释诗义,举凡那些聚讼纷纭的长歌如《蜀道难》、《将进酒》、《梁父吟》、《梦游天姥吟留别》等,无不置诸历史背景下,运用心理分析以导引读者随着诗人的心潮起伏而分尝他的哀愁欢乐;也织入一些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峨眉山月歌》、《横江词》等清丽小诗,以讲故事的清谈方式启发读者的审美观念。
书名《达赖喇嘛传》,实际是一部以达赖为纲的西藏政教史,分上、中、下三编,上编述一至十二世达赖时代的史事。著者认为,元太宗窝阔台的皇子阔端派兵入藏,统一各部落,地方行政受中央政府领导,从此以后,西藏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从历世达赖的事迹中,我们可以窥见在清净庄严的梵宫中充满着勾心斗角的阴谋,在活佛的转世制度里潜伏着刀光剑影的杀机。达赖圆寂,噶厦(西藏行政办公厅)即请巫师降神,凭他胡诌托生的方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位十分复杂的作家。人们对他的评价毁誉参半,前后不同。六十年代以来,陀氏越来越引起评论家的注目,关于他的评论研究文章和学术讨论会不断出现。  二十世纪初,西方读者对陀氏的礼赞并不普遍,只有少数读者作出预言,认为在托尔斯泰的巨大身影背后,陀氏即将崛起。预言变成了现实。一次大战后,西方对陀氏的兴趣日益浓厚起来,以至出现扬陀氏而贬屠格涅夫的时风。为此,法国传记作家莫洛亚在《屠格涅夫传》一
《读书》一九八四年十一月号刊出的《谈袁水拍的诗歌》一文,对袁水拍的诗歌作出了评价,指出了他对中国诗坛所作出的贡献,并简要而生动地叙述了诗人的生平,使读者能更多地了解诗人,理解他的作品。但103页第二段中有些记载不一定确实,如说诗人进了“苏州艺术专科学校学美术”,据我所知,诗人在初中和高中时期都就读于苏州中学,一九三四年毕业。文中并提到“还要到北局那边的吴苑茶馆店去,喝喝茶,温温功课,听听评弹”。证
健忠同志:  《醉乡》我读过了,而且不只一遍。从记忆的库存里,我极力去搜寻一种已经出现过的小说模式(包括你过去的作品),以便拿来与《醉乡》比较。我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形成了这种习惯。这几年来,我读过不算太少的作家的新作,读过之后,常有“似曾相识燕归来”之感,某种类似的模式下意识地叠印在这些作品上。我丝毫没有贬低这些作品的意思,文学创作中的相互借鉴实属常事。然而这次,搜寻的结果使我失望,我找不到我需要的
邓云乡《燕京乡土记》中有《苦雨》一节,说到光绪十六年(1891年)北京的一场大雨,文中引王仁堪写给张之洞信中语云:“都门淫潦,屋壁皆颓,同人唯莲生、仲住屋未清。敝居六十余间,几无片席干处。”下文注释了“莲生、仲”两个人名,说“莲生是王廉生,仲是陈宝琛,当时所谓‘清流’。”(见该书页49)  按陈宝琛是王仁堪的妹夫,字伯潜,号庵。旧时文人别署异称多,例如陈宝琛又曰橘隐,又曰沧趣翁,还有一辈逊清遗老尊
《中国古代的类书》(中华书局一九八二年版)第50页说:“祖,字孝征,范阳狄道人。”《颜氏家训集解》(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二年重印本)第89页注〔一七〕也引赵曦明曰:“《北齐书·祖传》:‘字孝征,范阳狄道人。’”  祖是北魏北齐之际人。据《魏书·地形志》,北魏时狄道县属河州武始郡,在今甘肃省;而范阳郡属幽州,在今河北省,二地相距数千里。  查中华书局标点本《北齐书·祖传》,原文为:“祖字孝征,范阳道
苏联“青年近卫军”出版社多年来出版一套丛书,名叫“我找到啦”(Эв-рика)。这个名称出自古希腊语:当阿基米德在浴室中发现浮体定律时,高兴得上街狂叫:“我找到啦!”此后这即成为说明人类发明创造的用语。“我找到啦!”丛书题目新颖大胆,绝大多数介绍世界上的科学技术新进展,尤其注重边缘学科。丛书供青年人阅读,所以一般写得比较生动,容易引人入胜。作者往往是有关方面的著名行家。这套丛书最近出版的一本是《我
据说在西方,鹤被视为一种淫鸟。然而在中国,鹤作为一种富有吉祥色彩、高雅韵致和神仙风度的嘉禽,却在文化史上享有十分崇高的地位。在历来的传说中,关于鹤的掌故轶事太多了,我们几乎随便就能举出诸如卫懿公好鹤、丁令威化鹤、林和靖子鹤等等一长串来。而“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也正是其中最著名的典故之一。  “扬州鹤”的魅力,在于它既意味着羽化登仙而脱离尘世,又表示着到人间最繁华处去纵情享乐。这种鱼和熊掌兼得
西蒙娜·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于四月十四日在巴黎科尚医院因肺水肿医治无效逝世,享年七十八。  随着西蒙娜·德·波伏娃的逝世,本世纪最显赫的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始祖萨特(Jean-Paul Sartre)的孩儿们可算是真正的孤儿了。萨特是六年前一九八○年四月十五日去世的。他们两人的消逝,前后的间隔差一天便是整整的六个年头。  在向西蒙娜·德·波伏娃的家人发出的唁电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