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统计,中年以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并逐步进展为各种严重的并发症,尤以心脑血管疾病为最。医学专家提出,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要转变医疗模式,重心前移,预防为主。其中,选择性摄入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的食物是重要一环。研究发现,食物中的多酚能阻断动脉粥样硬化,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护堤”。
膳食多酚――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护堤”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 姚平(副教授) 刘亮
“法国悖论”现象令人深思
尽管高脂肪(尤其是动物脂肪)、高能量和高胆固醇是动脉粥样硬化最为重要和常见的诱因,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酷爱“三高”美食尤其是奶油、黄油、奶酪和巧克力的法国人,患心血管疾病的概率却比北欧及英语国家的人要低得多,这就是人们津津乐道的“法国悖论”现象。进一步调查发现,法国人偏爱橄榄油烹调,钟情于红葡萄酒、咖啡,更关键的是,他们在摄入高动物脂肪性食物的同时,还吃下了大量时令、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于是,人们首先推测水果、蔬菜中的β-胡萝卜素、维生素C、维生素E等具有抗氧化特性的成分,阻击了动脉粥样硬化。然而遗憾的是,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服用了这些维生素,却没有收到任何预期的治疗效果。
膳食多酚,心脑血管的“保护伞”
在排除上述维生素的作用之后,人们将目光转向了法国膳食中的多酚类成分。无论是法国人偏爱的橄榄油、红酒、咖啡、巧克力,还是天天不离的大量时令水果和蔬菜,都含有非常丰富的多酚类成分,如橄榄多酚、红酒多酚(以白藜芦醇为代表)、葡萄籽多酚(以原花青素为典型)、苹果多酚、可可多酚等。调查发现,混合膳食中多酚摄入量越高,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和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越低。大量研究已证实,膳食多酚能直接清除自由基等代谢废物、保护内源性抗氧化系统、防止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氧化、抑制血小板的聚集粘连、舒张血管、促进损伤的修复等,从而防止了动脉损伤和粥样硬化。膳食多酚俨然成了心脑血管的“保护伞”和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护堤”。
大自然赋予的膳食多酚宝库
多酚类物质包括黄酮类、单宁类、酚酸类以及花色苷类等。膳食多酚在植物界分布广泛,但含量各异。西方人酷爱的巧克力,其原料可可豆中多酚含量达到惊人的6.95%,这也是赋予巧克力独特魅力的特殊成分。我们传统的东方膳食,也含有较多的多酚类成分,如洋葱中的槲皮素,绿茶等茶叶中的茶多酚、大豆中的异黄酮、莲藕中的儿茶酚、柿子中的单宁、石榴中的鞣花酸、银杏中的黄酮等。此外,一些粗粮、杂粮如黑米、黑豆、红薯、荞麦等也含有较多的多酚类物质,营养保健价值相当高。
善待食物中的多酚
植物性食物中的多酚含量,受栽培环境、贮藏加工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一般地说,在全天然或可持续农业环境中生长的植物,其多酚含量比在大棚和大量施用农药化肥的植物高。植物多酚并不稳定,容易被多酚氧化酶氧化而形成褐色产物,也就是常见的水果削皮或损伤后迅速褐变的现象。因此,贮存过久的水果、蔬菜,其多酚含量明显下降。过度加热和烹调也会导致多酚的破坏,如洋葱煮沸15分钟后,槲皮素损失75%~80%;水果罐头或果汁的高温灭菌,多酚损失更多;橄榄鲜果采用低温冷榨工艺生产出来的特级初榨橄榄油,多酚含量明显高于精炼橄榄油和果渣油。此外,多酚往往在果皮、种皮等部分含量更高,不恰当的剥皮、过度的打磨反而会去其“精华”。
因此,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除了要注意避免“三高”膳食、久坐少动等不良生活方式外,还要特别注意多摄入富含多酚的保护性食物,为动脉血管筑起一道特殊的“防护堤”,远离心脑血管疾病。
膳食多酚――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护堤”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 姚平(副教授) 刘亮
“法国悖论”现象令人深思
尽管高脂肪(尤其是动物脂肪)、高能量和高胆固醇是动脉粥样硬化最为重要和常见的诱因,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酷爱“三高”美食尤其是奶油、黄油、奶酪和巧克力的法国人,患心血管疾病的概率却比北欧及英语国家的人要低得多,这就是人们津津乐道的“法国悖论”现象。进一步调查发现,法国人偏爱橄榄油烹调,钟情于红葡萄酒、咖啡,更关键的是,他们在摄入高动物脂肪性食物的同时,还吃下了大量时令、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于是,人们首先推测水果、蔬菜中的β-胡萝卜素、维生素C、维生素E等具有抗氧化特性的成分,阻击了动脉粥样硬化。然而遗憾的是,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服用了这些维生素,却没有收到任何预期的治疗效果。
膳食多酚,心脑血管的“保护伞”
在排除上述维生素的作用之后,人们将目光转向了法国膳食中的多酚类成分。无论是法国人偏爱的橄榄油、红酒、咖啡、巧克力,还是天天不离的大量时令水果和蔬菜,都含有非常丰富的多酚类成分,如橄榄多酚、红酒多酚(以白藜芦醇为代表)、葡萄籽多酚(以原花青素为典型)、苹果多酚、可可多酚等。调查发现,混合膳食中多酚摄入量越高,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和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越低。大量研究已证实,膳食多酚能直接清除自由基等代谢废物、保护内源性抗氧化系统、防止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氧化、抑制血小板的聚集粘连、舒张血管、促进损伤的修复等,从而防止了动脉损伤和粥样硬化。膳食多酚俨然成了心脑血管的“保护伞”和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护堤”。
大自然赋予的膳食多酚宝库
多酚类物质包括黄酮类、单宁类、酚酸类以及花色苷类等。膳食多酚在植物界分布广泛,但含量各异。西方人酷爱的巧克力,其原料可可豆中多酚含量达到惊人的6.95%,这也是赋予巧克力独特魅力的特殊成分。我们传统的东方膳食,也含有较多的多酚类成分,如洋葱中的槲皮素,绿茶等茶叶中的茶多酚、大豆中的异黄酮、莲藕中的儿茶酚、柿子中的单宁、石榴中的鞣花酸、银杏中的黄酮等。此外,一些粗粮、杂粮如黑米、黑豆、红薯、荞麦等也含有较多的多酚类物质,营养保健价值相当高。
善待食物中的多酚
植物性食物中的多酚含量,受栽培环境、贮藏加工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一般地说,在全天然或可持续农业环境中生长的植物,其多酚含量比在大棚和大量施用农药化肥的植物高。植物多酚并不稳定,容易被多酚氧化酶氧化而形成褐色产物,也就是常见的水果削皮或损伤后迅速褐变的现象。因此,贮存过久的水果、蔬菜,其多酚含量明显下降。过度加热和烹调也会导致多酚的破坏,如洋葱煮沸15分钟后,槲皮素损失75%~80%;水果罐头或果汁的高温灭菌,多酚损失更多;橄榄鲜果采用低温冷榨工艺生产出来的特级初榨橄榄油,多酚含量明显高于精炼橄榄油和果渣油。此外,多酚往往在果皮、种皮等部分含量更高,不恰当的剥皮、过度的打磨反而会去其“精华”。
因此,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除了要注意避免“三高”膳食、久坐少动等不良生活方式外,还要特别注意多摄入富含多酚的保护性食物,为动脉血管筑起一道特殊的“防护堤”,远离心脑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