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对兴国的赞誉

来源 :老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drag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兴国是土地革命的先进区域,是扩红支前、经济建设、文化教育工作的模范。当年,只有23万人口的兴国县,参军参战的就有9.3万余人,编入主力红军的就有5万多人,为革命牺牲、有名有姓的烈士多达2.3万多人。兴国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和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赞誉。
  毛泽东:
  兴国的同志们创造了第一等的工作
  苏区时期,兴国是赣南较早建立党组织和红色武装的地方。是中央苏区“土地革命斗争的最先进区域”。在政权建设、扩红运动、经济建设等各项工作中,兴国创造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像长冈乡苏维埃政府。建立了常委会值日代表制,实行代表领导居民和定期检查等工作制度。是当时苏维埃工作的典范。兴国县委还制定了“干部十带头”制度,苏区干部们在工作中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形成了著名的“苏区干部好作风”。
  为了总结根据地建设的经验。树立红色政权工作的先进典型,1933年11月。毛泽东率中央工农民主政府检查团。在谢觉哉等陪同下来到兴国县长冈乡,就苏维埃选举运动、群众生活、劳力调剂、耕牛问题、公债推行与合作社运动等问题,进行了为期7天的调查,写下了著名的《长冈乡调查》。1934年1月27日,毛泽东在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称赞“兴国的同志们创造了第一等的工作,值得我们称赞他们为模范工作者”,并号召“要造成几千个长冈乡,几十个兴国县”。
  周恩来:中国外国不如兴国
  兴国的团组织在党的领导下,也得到迅速壮大。作霖曾在1932年4月25日《青年实话》第16期发表《红五月中,赶上而且超过党!》一文中称:“到今天,据所得的报告看来。在江西福建各地方,团员数量已赶上而且超过党员数量的,只有兴国一个地方。”据1933年11、12月两个月的统计资料记载。当时全县共有团员2,5万余人。在扩大红军、支援革命战争方面,共青团发挥的作用更是明显。当年,兴国参加红军的绝大部分是青年人,其中共青团员就占30%以上。如1933年冬,兴国扩大红军2727人,其中团员就有1076人,所占比例为39%。1933年5月,兴国模范师5161人集体报名参加红军,其中共青团员就占模范师青年人数的42%。兴国模范师集体参加红军这一壮举在中央苏区引起了强烈反响,有力地推动了中央苏区的扩红运动。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的青年组织,除共青团外,还有一支受共青团直接领导的少年先锋队(简称少先队)。党经过共青团实现对少先队的领导。红一方面军总政委周恩来当年就是少先队中央总队部的总党代表。据肖华将军在《兴国革命斗争与“少共国际师”》一文中回忆。1933年5月。周恩来同志在中央苏区七个模范少先团集会上说过:“中国外国不如兴国。”
  邓小平:苏区的工作,兴国是第一
  1972年12月6日上午,邓小平偕夫人卓琳来到兴国。从车上下来,邓小平就对迎上来的兴国干部们说:“来兴国是我多年的愿望,今天终于来了兴国,了了心愿。”在兴国,邓小平吃了兴国名菜“四星望月”,参观了革命历史纪念馆、革命烈士纪念馆、文昌宫、毛泽东作《长冈乡调查》的旧址和长冈水电站。
  邓小平对兴国是非常熟悉的。当年,邓小平担任过瑞金、会昌县委书记。曾多次号召两地人民要学习兴国、赶超兴国。在主编《红星》报期间,他多次在报纸上宣传兴国的先进事迹,表扬兴国。1972年,在复出前夕,能到兴国看看,“了了心愿”,邓小平十分高兴。
  1992年春,时隔整整20年,邓小平在视察南方途中,于鹰潭火车站接见了时任江西省委书记的毛致用、省长吴官正。回忆起当年的峥嵘岁月,邓小平感慨地说:“我在江西工作的时间比你们长。当初,我在瑞金当县委书记。苏区的工作,兴国是第一,瑞金是第二。”
  责编/玉坤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