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勘查区位于额尔古纳市黑山头镇北得尔布村,行政区划隶属额尔古纳市黑山头镇管辖。边界系人为确定,南北宽9.20km,东西长11.20km,面积为101.50km。工作区位于额尔古纳市黑山头镇,从勘查区沿黑山头镇至额尔古纳市的二级公路向东北行60km可达额尔古纳市,额尔古纳市沿201省道南行120km到达海拉尔区。交通较为方便。
本区属低山丘陵区,海拔标高在520~650m,高差约130m。勘查区位于根河和得尔布干河冲积平原及高平原上,地势呈坡狀起伏,区内大面积沉积为第四系松散层,覆盖全区,地表植被发育。
本区属北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促,雨季集中于七、八月份,温度变化大,光照较为充足;最高气温37.7℃,最低气温-44℃,年均气温-0.5℃。一般9月末结冰,次年五月中旬解冻,雨季集中在7、8月份,年平均降水量325mm,蒸发量670mm。春季多风,年均最大风速20.7m/s(风向偏西)。区内的地水系较发育,属额尔古纳河水系。区内主要的地表水体有根河、得尔布干河和哈乌鲁河。
根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伊吉奇山西南侧,河长427.9km,流域面积15796km2,河道平均比降0.73%,河水面平均宽110m,水深2-5m,流速0.74-2.00m/s,平均1.37m/s,流量0-332.0m3/s,平均71.4m3/s,区内河谷宽约1.5-5.0km,河流曲率较大,为老年期河流,自东北向西南流经根河市、额尔古纳市和陈巴尔虎旗,于四卡北12km处汇入额尔古纳河。得尔布干河发源于根河市得尔布尔镇北上游岭附近的莫尔道
嘎山,由东北流向西南,于河口附近与哈乌鲁河汇合后,在黑山头西北汇入额尔古纳河,河长273km,流域面积6800km2。
哈乌鲁河经勘查区的西北部流过,由北向南在得尔布干河的河口附近与之汇合,向西汇入额尔古纳河。
该区地处内蒙古东部边远地区,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烟稀少。除乡、村人口较集中外,居住十分分散,居民以蒙族、汉族为主,生产以农、牧业为主。经济欠发达。
额尔古纳市是呼伦贝尔市缺煤的旗市之一,后备资源比较紧张,目前全市煤炭年产量不足60万吨,满足不了当地生产生活用煤的需要,因此加速额尔古纳市煤炭资源的勘查开发迫在眉睫。加大该区煤炭资源开发力度,对贯彻国务院的林区燃料“以煤代木”、“保护天然林工程”,蓄积林业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勘查区地层
勘查区属全掩盖式,地表均被第四系覆盖。根据黑龙江地质局大兴安岭区域地质测量大队在该区进行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建立的地层层序,本区钻探资料揭露出的地层从老到新划分为侏罗系白音高老组、白垩系大磨拐河组和第四系。现将该盆地地层由老至新简述如下:
1、侏罗系白音高老组(J3b)。为本次勘查含煤地层的基底地层,全区19个钻孔中有11个钻孔见该地层,全区发育,揭露最大厚度100.85m,最小厚度40.30m。上部为灰绿色的变质角砾岩,下部为紫红色安山岩,块状,致密。
2、下白垩统大磨拐河组(K1d)。为本区含煤地层,盆地内普遍发育,岩性上部以灰色泥岩为主,其次为浅灰色粉砂岩、灰白色细粒砂岩、中粒砂岩、粗粒砂岩、煤、炭质泥岩夹砾岩薄层,中部以灰白色砾岩、细砾岩、中砾岩、粗粒砂岩为主,其次为灰白色的细粒砂岩、中粒砂岩、粉砂岩、煤、泥岩。下部为细碎屑岩,上部较细,为泥岩、细粒砂岩、煤及炭质泥岩,下部岩性变粗,为中粒砂岩、粗粒砂岩,凝灰质成分增加,颜色变深成灰绿色。普遍发育水平层理、小型波状层理和小型斜层理,局部见粒序层理,内含大量炭屑和植物碎片化石。区内19个钻孔除D52-09号孔缺失该层外,其它18个钻孔均见该层位。地层厚度最大为772.69m(D79-27号孔),最小为10.14m(D61-09号孔),平均431.33m。与下伏侏罗系白音高老组呈不整合接触。
3、第四系(Q)。上部为黑色腐植土,厚0.30~1.00m,平均0.50m。中部为浅黄色粘土,含粉砂、细砂,松散,厚0~5.50m,平均2.80m。下部为黄褐色砂砾石,砾石之间充填粗砂、细砂、粘土,分选差,磨圆度低,厚13.40~41.60m,平均30.47m。见图3-1。
2、区域构造
黑山头煤田是海拉尔盆地群中的一个向斜盆地,海拉尔盆地群位于中亚~蒙古地槽褶皱系(或称中亚构造活动带)东部。以得尔布干断裂为界,盆地西部为额尔古纳复背斜,东部为兴安岭复背斜。黑山头煤田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海拉尔沉降区西北缘扎赉诺尔断陷带的北部,三河断裂南部,为一平缓不对称的向斜盆地。中生代晚期的聚煤盆地受新华夏系构造及区域性北东向断裂控制,呈北东向展布。
3、区域岩浆岩
燕山早期侵入岩(Kr52(1))出露于得尔布干河北侧及调查区西南部的低山丘陵地区。岩性主要为肉红色中粒钾长花岗岩及二长花岗岩,主要由石英、钾长石和酸性斜长石组成。本次勘查未见岩浆岩侵入到含煤地层。
本区属低山丘陵区,海拔标高在520~650m,高差约130m。勘查区位于根河和得尔布干河冲积平原及高平原上,地势呈坡狀起伏,区内大面积沉积为第四系松散层,覆盖全区,地表植被发育。
本区属北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促,雨季集中于七、八月份,温度变化大,光照较为充足;最高气温37.7℃,最低气温-44℃,年均气温-0.5℃。一般9月末结冰,次年五月中旬解冻,雨季集中在7、8月份,年平均降水量325mm,蒸发量670mm。春季多风,年均最大风速20.7m/s(风向偏西)。区内的地水系较发育,属额尔古纳河水系。区内主要的地表水体有根河、得尔布干河和哈乌鲁河。
根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伊吉奇山西南侧,河长427.9km,流域面积15796km2,河道平均比降0.73%,河水面平均宽110m,水深2-5m,流速0.74-2.00m/s,平均1.37m/s,流量0-332.0m3/s,平均71.4m3/s,区内河谷宽约1.5-5.0km,河流曲率较大,为老年期河流,自东北向西南流经根河市、额尔古纳市和陈巴尔虎旗,于四卡北12km处汇入额尔古纳河。得尔布干河发源于根河市得尔布尔镇北上游岭附近的莫尔道
嘎山,由东北流向西南,于河口附近与哈乌鲁河汇合后,在黑山头西北汇入额尔古纳河,河长273km,流域面积6800km2。
哈乌鲁河经勘查区的西北部流过,由北向南在得尔布干河的河口附近与之汇合,向西汇入额尔古纳河。
该区地处内蒙古东部边远地区,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烟稀少。除乡、村人口较集中外,居住十分分散,居民以蒙族、汉族为主,生产以农、牧业为主。经济欠发达。
额尔古纳市是呼伦贝尔市缺煤的旗市之一,后备资源比较紧张,目前全市煤炭年产量不足60万吨,满足不了当地生产生活用煤的需要,因此加速额尔古纳市煤炭资源的勘查开发迫在眉睫。加大该区煤炭资源开发力度,对贯彻国务院的林区燃料“以煤代木”、“保护天然林工程”,蓄积林业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勘查区地层
勘查区属全掩盖式,地表均被第四系覆盖。根据黑龙江地质局大兴安岭区域地质测量大队在该区进行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建立的地层层序,本区钻探资料揭露出的地层从老到新划分为侏罗系白音高老组、白垩系大磨拐河组和第四系。现将该盆地地层由老至新简述如下:
1、侏罗系白音高老组(J3b)。为本次勘查含煤地层的基底地层,全区19个钻孔中有11个钻孔见该地层,全区发育,揭露最大厚度100.85m,最小厚度40.30m。上部为灰绿色的变质角砾岩,下部为紫红色安山岩,块状,致密。
2、下白垩统大磨拐河组(K1d)。为本区含煤地层,盆地内普遍发育,岩性上部以灰色泥岩为主,其次为浅灰色粉砂岩、灰白色细粒砂岩、中粒砂岩、粗粒砂岩、煤、炭质泥岩夹砾岩薄层,中部以灰白色砾岩、细砾岩、中砾岩、粗粒砂岩为主,其次为灰白色的细粒砂岩、中粒砂岩、粉砂岩、煤、泥岩。下部为细碎屑岩,上部较细,为泥岩、细粒砂岩、煤及炭质泥岩,下部岩性变粗,为中粒砂岩、粗粒砂岩,凝灰质成分增加,颜色变深成灰绿色。普遍发育水平层理、小型波状层理和小型斜层理,局部见粒序层理,内含大量炭屑和植物碎片化石。区内19个钻孔除D52-09号孔缺失该层外,其它18个钻孔均见该层位。地层厚度最大为772.69m(D79-27号孔),最小为10.14m(D61-09号孔),平均431.33m。与下伏侏罗系白音高老组呈不整合接触。
3、第四系(Q)。上部为黑色腐植土,厚0.30~1.00m,平均0.50m。中部为浅黄色粘土,含粉砂、细砂,松散,厚0~5.50m,平均2.80m。下部为黄褐色砂砾石,砾石之间充填粗砂、细砂、粘土,分选差,磨圆度低,厚13.40~41.60m,平均30.47m。见图3-1。
2、区域构造
黑山头煤田是海拉尔盆地群中的一个向斜盆地,海拉尔盆地群位于中亚~蒙古地槽褶皱系(或称中亚构造活动带)东部。以得尔布干断裂为界,盆地西部为额尔古纳复背斜,东部为兴安岭复背斜。黑山头煤田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海拉尔沉降区西北缘扎赉诺尔断陷带的北部,三河断裂南部,为一平缓不对称的向斜盆地。中生代晚期的聚煤盆地受新华夏系构造及区域性北东向断裂控制,呈北东向展布。
3、区域岩浆岩
燕山早期侵入岩(Kr52(1))出露于得尔布干河北侧及调查区西南部的低山丘陵地区。岩性主要为肉红色中粒钾长花岗岩及二长花岗岩,主要由石英、钾长石和酸性斜长石组成。本次勘查未见岩浆岩侵入到含煤地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