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词汇教学在汉语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我们可以通过直观释义法、以旧助新法、语素推测法,语境释义法,近、反义词对比法,归类解释法等方法有机地结合运用到实际的汉语教学工作当中,确保词汇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词语 解析 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b)-0110-01
词语既是词汇成员又是语法结构单位,它本身具有词汇意义,同时又是语法意义的承担者和体现者,因而词汇教学在汉语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它是民族学生掌握和扩大词汇量的重要手段,是学习和理解课文的前提,是实际运用交流的基本保障。因此。在词汇教学中如何解释词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义就需要我们在双语教学中运用具体有效的技巧,本文结合双语教学实践对这一问题作了分析和归纳。
1、直观释义法
直观释义是借助实物、图片、幻灯、动作演示等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来解释词义的,它利用语言习得的认知规律,直接把目的语词汇的形音义与具体的物象、情为一体,而省略了依靠学生母语翻译这一中间环节,既便于理解,又可加深记忆。例如:“角落”、“背阴”、“柚子”、“对联”等词语可通过呈现具体实物让学生一目了然;“兰草”、“猹”、“呆滞”、“飞船”等词语可通过显示其所指事物或情状的图片方便学生理解;通过播放幻灯片来演示“登月”、“爆炸”、“火山喷发”、“繁殖”等概念抽象的词语;“拉”、“拖”、“拽”、“撕”等这些意义相近的词语单靠翻译,是很难区分意义,可通过演示具体的动作,使学生准确地理解词义。直观的释义方法生动具体,给学生以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以旧助新法
以旧助新是指用已经学过的汉语词汇来解释新词。民族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往往习惯于借助母语翻译,久而久之不能形成用汉语来思维的习惯,汉语水平的提高也受到限制;而且两种语言都有不同文化背景和语法用义,在翻译的过程当中自然也会有偏差,这就导致学生不能正确的掌握汉语词汇的本义;另外查阅汉语词典虽然可以找到较准确的解释,但词典的释义中会有很多陌生的词语,更不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因此,借助以前学过的词语来解释,即使学习内容简单化,也降低了学生学习新词的难度。例如:“品种”一词,可用于植物、动物,还可用于产品,当维语翻译时,学生不能正确把握其中的意思,借助母语学习时就会有误;“提醒”一词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从旁指点,促使注意”,直接说给学生反而越解释越复杂,可改为“叫做事的人注意,不要忘了要做的事”。以旧词解释新词,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摆脱母语翻译的局限,正确地理解词义,而且可以复习、巩固所学过的词语,提高他们的汉语表达能力。
3、语素推测法
语素推测法指学生根据新词中学过的旧语素的意义来推测新词的解释。这种方法在以往的汉语教学中受重视程度不够,教师讲解生词的过程中只给词义,不给字义,不考虑构词因素,不对汉字(语素)和构词法进行解析,由于学生不懂汉语词汇的规律性,也就不能规律的科学利用。他们记忆生词像记忆母语一样,总是从词的整体出发,不知道词中每个汉字都有独立的意义,更不知道能从汉字(语素)的结合中推导出新词的意义。例如:学过“牛奶”一词,但不知道“牛”,明白“笔记”却不懂“笔”,知道“刷牙”却不知“刷”。培养学生根据语素的意义推测词义的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理解、阅读能力很有帮助。例如:学习“登记表”一词,教师提醒学生“表”是已学过的语素,是“表格”的意思,那么“成绩表”就是“写了成绩的表格”。以后再学习“报名表”、“信息表”、“统计表”就容易多了。又如“中止”一词,学生知道了“中”是“中间”的“中”,“止”是“停止”的“止”,整个词义就明白了。
4、语境释义法
语境释义法指通过具体的语言环境使词汇意义通过与该词前后的语言信息相互作用而得到方便、直接的体现。在汉语词汇中有些词语有多层意思,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体现不回的意义,这就需要学生结合语境分析理解词语的意思。例如:“精神”一词,一种意思是活跃、又生气,另一种意思是英俊、相貌身材好。教学时我们只需要举出两个例句,如:)1)这个孩子眼睛大大的,很有精神。(2)看这个小伙子长得多精神啊!就能让学生马上领会该词的意思。
5、近、反义词对比法
近义词比较法是指将学过的词义相近的词与新词进行对比学习,向学生讲清它们的共性与个性。学生随着汉语词汇量的增加,碰到的近义词会越来越多,若不对近义词作适当的比较,会直接影响学生比较准确、得体地用汉语组织语言进行口头或书面交际。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比较:
(1)对比基本义,比如“实验”和“试验”,虽然都是“验”,
但“实验”目的是证明是否正确、科学,“试验”目的是证明是否能用或推广。
(2)对比感情意义,比如“出售”、“出卖”,都有卖的意思,但“出卖”含有贬义。
(3)对比语体意义,比如“感谢”和“感激”,前者多用于口语,后者多用于书面语。
反义词对比是用一个已经学过的反义词的否定形式来解释词义。这对学生理解词义,建立词与词之间的联系很有帮助。这种方法有它的局限性,限于两个意义上完全互相排斥的反义词。例如:“丑”可以解释为“不美丽”,“讨厌”可以解释为“不喜欢”,“无聊”可以解释为“没有趣味”等等,这样的解释简单清楚,容易让学生接受。
6、归类解释法
根据词义有概括性和模糊性的性质,对一些比较简单但又不好解释的词语可以采用把需要解释的词语进行归类的方法进行笼统地解释。如:“杉树”是一种树木、“轮船”是一种海上交通工具、“马甲”是一种服装,这样概念性地解释有助于学生对词汇的正确归类,至少知道大概是一种什么物质,用于那些固定领域。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传统方法不能都否定,任何新的教学方法都是传统方法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以上方法只是个人的一点粗浅见解,肯定也不可能解决所有的词语解析问题,但愿能抛砖引玉,为汉语词语讲解的教学及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词语 解析 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b)-0110-01
词语既是词汇成员又是语法结构单位,它本身具有词汇意义,同时又是语法意义的承担者和体现者,因而词汇教学在汉语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它是民族学生掌握和扩大词汇量的重要手段,是学习和理解课文的前提,是实际运用交流的基本保障。因此。在词汇教学中如何解释词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义就需要我们在双语教学中运用具体有效的技巧,本文结合双语教学实践对这一问题作了分析和归纳。
1、直观释义法
直观释义是借助实物、图片、幻灯、动作演示等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来解释词义的,它利用语言习得的认知规律,直接把目的语词汇的形音义与具体的物象、情为一体,而省略了依靠学生母语翻译这一中间环节,既便于理解,又可加深记忆。例如:“角落”、“背阴”、“柚子”、“对联”等词语可通过呈现具体实物让学生一目了然;“兰草”、“猹”、“呆滞”、“飞船”等词语可通过显示其所指事物或情状的图片方便学生理解;通过播放幻灯片来演示“登月”、“爆炸”、“火山喷发”、“繁殖”等概念抽象的词语;“拉”、“拖”、“拽”、“撕”等这些意义相近的词语单靠翻译,是很难区分意义,可通过演示具体的动作,使学生准确地理解词义。直观的释义方法生动具体,给学生以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以旧助新法
以旧助新是指用已经学过的汉语词汇来解释新词。民族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往往习惯于借助母语翻译,久而久之不能形成用汉语来思维的习惯,汉语水平的提高也受到限制;而且两种语言都有不同文化背景和语法用义,在翻译的过程当中自然也会有偏差,这就导致学生不能正确的掌握汉语词汇的本义;另外查阅汉语词典虽然可以找到较准确的解释,但词典的释义中会有很多陌生的词语,更不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因此,借助以前学过的词语来解释,即使学习内容简单化,也降低了学生学习新词的难度。例如:“品种”一词,可用于植物、动物,还可用于产品,当维语翻译时,学生不能正确把握其中的意思,借助母语学习时就会有误;“提醒”一词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从旁指点,促使注意”,直接说给学生反而越解释越复杂,可改为“叫做事的人注意,不要忘了要做的事”。以旧词解释新词,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摆脱母语翻译的局限,正确地理解词义,而且可以复习、巩固所学过的词语,提高他们的汉语表达能力。
3、语素推测法
语素推测法指学生根据新词中学过的旧语素的意义来推测新词的解释。这种方法在以往的汉语教学中受重视程度不够,教师讲解生词的过程中只给词义,不给字义,不考虑构词因素,不对汉字(语素)和构词法进行解析,由于学生不懂汉语词汇的规律性,也就不能规律的科学利用。他们记忆生词像记忆母语一样,总是从词的整体出发,不知道词中每个汉字都有独立的意义,更不知道能从汉字(语素)的结合中推导出新词的意义。例如:学过“牛奶”一词,但不知道“牛”,明白“笔记”却不懂“笔”,知道“刷牙”却不知“刷”。培养学生根据语素的意义推测词义的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理解、阅读能力很有帮助。例如:学习“登记表”一词,教师提醒学生“表”是已学过的语素,是“表格”的意思,那么“成绩表”就是“写了成绩的表格”。以后再学习“报名表”、“信息表”、“统计表”就容易多了。又如“中止”一词,学生知道了“中”是“中间”的“中”,“止”是“停止”的“止”,整个词义就明白了。
4、语境释义法
语境释义法指通过具体的语言环境使词汇意义通过与该词前后的语言信息相互作用而得到方便、直接的体现。在汉语词汇中有些词语有多层意思,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体现不回的意义,这就需要学生结合语境分析理解词语的意思。例如:“精神”一词,一种意思是活跃、又生气,另一种意思是英俊、相貌身材好。教学时我们只需要举出两个例句,如:)1)这个孩子眼睛大大的,很有精神。(2)看这个小伙子长得多精神啊!就能让学生马上领会该词的意思。
5、近、反义词对比法
近义词比较法是指将学过的词义相近的词与新词进行对比学习,向学生讲清它们的共性与个性。学生随着汉语词汇量的增加,碰到的近义词会越来越多,若不对近义词作适当的比较,会直接影响学生比较准确、得体地用汉语组织语言进行口头或书面交际。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比较:
(1)对比基本义,比如“实验”和“试验”,虽然都是“验”,
但“实验”目的是证明是否正确、科学,“试验”目的是证明是否能用或推广。
(2)对比感情意义,比如“出售”、“出卖”,都有卖的意思,但“出卖”含有贬义。
(3)对比语体意义,比如“感谢”和“感激”,前者多用于口语,后者多用于书面语。
反义词对比是用一个已经学过的反义词的否定形式来解释词义。这对学生理解词义,建立词与词之间的联系很有帮助。这种方法有它的局限性,限于两个意义上完全互相排斥的反义词。例如:“丑”可以解释为“不美丽”,“讨厌”可以解释为“不喜欢”,“无聊”可以解释为“没有趣味”等等,这样的解释简单清楚,容易让学生接受。
6、归类解释法
根据词义有概括性和模糊性的性质,对一些比较简单但又不好解释的词语可以采用把需要解释的词语进行归类的方法进行笼统地解释。如:“杉树”是一种树木、“轮船”是一种海上交通工具、“马甲”是一种服装,这样概念性地解释有助于学生对词汇的正确归类,至少知道大概是一种什么物质,用于那些固定领域。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传统方法不能都否定,任何新的教学方法都是传统方法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以上方法只是个人的一点粗浅见解,肯定也不可能解决所有的词语解析问题,但愿能抛砖引玉,为汉语词语讲解的教学及研究提供一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