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实践与对策

来源 :未来英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laol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可以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有效提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
  一、什么是有效提问
  有效问题中的“有效”主要包含了以下几种意思:
  首先,是指有效果,即教学的实际操作与实际效果符合教学的预期目标;其次是指有效率,即在同等的教学投入中获得的教学效果最大,或者在实现同样的教学效果的教学投入最小;第三是有效益,即教学活动具有实际的推广价值[1]。本文中所指的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提问主要是指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经验,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通过有引导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思维能力,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问题的深层本质,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标。
  二、目前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实践有效提问存在的问题
  1、对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认知度不够。一些教师为了使教学更加能体现出新颖性和创新性,为了使课堂显得更加生动另类,于是就在问题的设计上想方设法地求新求变,反而忽略了提问的“有效性”这个关键,一些教师认为一些简单的问题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而且也没有什么难度和深度,因此这样的师生互动是多余甚至浪费课堂时间的,因此忽略了一些比较简单的但是可以时时让学生通过与教师的互动将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还有一部分教师为了提問而提问,提出的问题与所教的内容无法真正契合;另外还有教师认为只有设计的问题要稍有难度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使学生可以更好地投入到思考和解决上来,但是问题的设计与学生的学情不符就会造成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受到打击,从而失去学习的乐趣,由此来看,这样的问题也就失去了意义,也无法真正实现教学效果。这都是由于教师忽略了课堂提问“有效性”这个前提而造成的。
  2、在设计问题的时候缺乏“趣味性”和“开放性”。一些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上认为问题的预设应当是以学生掌握知识为前提的,因此在设计问题的时候,比较注重教学的内容,但是忽略了学生接受性和兴趣,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普遍会感到有些吃力,这是因为数学是需要抽象概括能力和逻辑性思维的,小学生正处于由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变过程中[2],如果问题的设计不符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则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兴趣,导致问题的提出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与此同时,出于教学进度和课堂时间受限的考虑,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主要以课堂进度为主,而没有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猜想、思考和发现的空间,没有注意到问题设计“开放性”,因而问题的设计没有足够的延展,这样无论是从教学预设还是学生获得的知识能力方面来说都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3、在课堂实施有效提问后缺乏有效的反思。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的主要作用是加强师生互动,营造课堂氛围,使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并拓宽思路,开阔眼界,达到教学效果[3]。但是问题的有效性在于经验的累积,如果不注重教学后的反思,就会导致教师对于问题的创设和运用不能得到快速的提高和发展,在笔者平时的观察和访谈过程中,发现大部分教师都没有养成课后反思的习惯,主要原因在于教师认为教学反思所起的作用不大,因为教学经验的累积并不是一个立竿见影的过程,所以教师往往忽略课后反思对于学生能力发展以及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所起到的作用。
  三、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实践有效提问的对策建议
  1、正确认识创设有效提问的内涵。要让教师充分体会到“小学数学新课标”中体现的精神和实质,充分认识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提问中的“有效”的真正涵义——对创设问题的教学活动结果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将问题的创设重点真正放在“有效”上,充分结合学生的学情和接受能力。例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可以先让学生通过折纸、画图等方法理解算理,在掌握初步的方法后出示题目如下:1/5+7/8,1/5+5/12,1/5-1/7,让学生们任选一道试做。学生做完后,教师可提出如下问题:
  在异分母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时有何发现?为何要将异分母转化为同分母分数?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及注意问题是什么?通过创设问题使学生通过自主思考探索到数学的学习魅力,并从中完成了独立思索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
  2、注重问题的“趣味性”。兴趣可以使学生沉浸在学习的乐趣当中,更能提高学习的效率。小学生正处于对外部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和较强的观察力和想象力的阶段,一个问题的背后必然有疑惑和对疑惑进行的思考,这种宝贵的好奇必不仅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呵护,也需要不断的用知识来滋养。由此可知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有多么重要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利用趣味性的问题来实现问题的有效性也不失为一种途径。例如在学习“因数”时,教师可以设计趣味性的情境和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下100和60这两个数字,然后问学生“更喜欢哪个数字?为什么?”有学生联想到了考试成绩中的满分和刚及格,因此更喜欢100这个数字。但是教师对学生讲述了在自然数王国里,无论是100,还是60,都是平等的。教师成功吸引了学生的好奇心,然后教师就可以继续学生的这份好奇心,通过讲述钟表发明的例子讲解“因数”[4]。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通过有效问题的引导成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然后再进行讲解,这样不但可以使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印象深刻,更能使学生养成思考的好习惯。
  3、组织课后教学反思。课后教学反思是指根据教学实践,准备好每一节关于创设有效问题教学的数学课,课后进行教师自我反思,其他教师评课研讨。可以通过让教师定期上一节“创设有效问题”教学的公开课,要求同年组其他没有课的教师去听课,然后进行集体评课,每位教师上完公开课后要写好关于“创设有效问题”的课后反思,其他教师写好听课后的反思,并进行交流讨论。进行创设有效问题教学后,进行课后反思,能更有效的运用创设问题教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金传宝.教师如何提高发问技巧[[J].外国教育研究,1998,(2):40-44.
  [2] 洪松舟.我国有效课堂提问研究十余年回顾与反思[J1.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2):34-37.
  [3] 陈汝平.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D].重庆师范大学,2005.15.
  [4] 李秀萍.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有效提问[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5,(21):224-225.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