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期刊专题出版的选题挖掘和统筹规划

来源 :新闻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D_X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在激烈的科技竞争中加快建设与世界科技强国相适应的科技期刊体系,中国科技期刊面临诸多挑战,需要积极探索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提升、产学研协同创新服务能力增强的措施。众多出版实践证明,专题出版对提高期刊内容质量、扩大期刊影响力范围、增强期刊服务能力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首先介绍选题挖掘时需要重点关注国家发展重大战略、科研项目、学术活动和专家资源,然后提出专题从策划到组稿、审稿、出版、推广一系列过程中的统筹规划和落实措施,最后指出专题出版的推陈出新仍有许多方法途径值得探索。
  关键词:科技期刊;专题出版;选题挖掘;出版规划
  中图分类号:G23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1-0213-03
  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其中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将科技创新摆在各项规划任务的首位进行专章部署。
  科技期刊传承人类文明,荟萃科学发现,引领科技发展,直接体现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1]。为了在激烈的科技竞争中提升我国科技在世界科技舞台上的主导地位,把握学术发展主动权,增强对知识产权和人才的吸引,必须加快建设与世界科技强国相适应的科技期刊体系。
  2019年3月,全国政协委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原主任杨卫表示,中国对世界学术的贡献率超过20%,但在中国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不到2%。虽然我国科技期刊在数量和规模上有了显著进步,但在获取高质量稿件、维护高影响力作者时,仍处于劣势[2]。我国科技期刊发展面临诸多挑战,需要积极探索,提升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增强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服务能力。
  众多出版实践证明,专题出版对提高期刊内容质量、扩大期刊影响力范围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代艳玲[3]介绍了《煤炭科学技术》围绕内容质量提升、期刊宣传推广、服务能力建设三方面探索的精品期刊建设路径,其中组织特色专题/专栏、打造特色栏目是提升期刊内容质量的重要途径。付利[4]以《科学通报》(化学学科)出版的一系列专题为例,探讨了选题、编辑流程、宣传推广和专家资源整合等方面的策略和措施,说明专题出版是提高期刊学术质量和提升品牌影响力的有力措施。我国科技期刊以科学家为主题的出版和研究寥寥无几。卫夏雯等[5]介绍了《科技导报》科学家百年诞辰系列专题的出版经验。百年诞辰系列不仅丰富了选题内容,强化了约稿效果,而且弘扬了科学家精神,实现了科普效能。
  专题出版有助于增强期刊的服务能力。科技期刊的专题一般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技术方向进行的相对系统、集中的报道,便于读者查阅参考。围绕专题,容易衍生更多会议论坛等促进学术创新成果交流分享的活动,增强学术生态活力。科技期刊作为一个学术交流平台,服务产学研的协同创新,起着沟通桥梁作用。
  一、选题挖掘的途径方法
  选题挖掘是图书、期刊、新闻、电视等传媒行业工作者的重要工作[6-8]。选题的时效性非常重要,往往需要编辑提前做好充分调研,在合适的时机出版,才会引起更好的反响,取得良好的效果。
  当前是一个变化飞速的时代,国家科技创新政策不断调整,国家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媒体转型与融合不断推进,科学技术成果更是日新月异。这就需要科技期刊编辑与时俱进,跟上形势,不断学习,调研了解相关领域发展的共性问题、前沿问题、难点问题等。
  科技期刊除了要关注各领域发展热点外,更需要引领行业发展方向。因此,作为科技期刊的编辑,需要持续不断地搜集整合信息。为了保持专业领域知识储备的与时俱进,可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家发展重大战略
  国家发展重大战略是国家中长期发展的重要任务和目标,科技期刊是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的直接体现,国家发展重大战略需要优秀科技期刊的支撑。因此,科技期刊有服务于国家战略的使命。
  同时,国家发展重大战略需求往往也引领科技发展热点,关系国计民生,围绕这些热点挖掘选题,将有助于吸引更广泛的读者关注,提升期刊的影响力。
  2020年,《物联网学报》围绕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家战略工作,重点策划了“物联网与6G”“区块链赋能物联网”“智慧交通物联网”“物联网+能源”等专题,相关论文[9-12]也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尤肖虎教授关于6G与广域物联网[9]、沈学民院士关于天地一体化网络技术[10]的论文,综述了6G、天地一体化等前沿领域的关键技术以及发展方向,为相关科研工作者提供了重要参考。
  其中,“物联网与6G”专题在国内科技期刊的相关专题报道中抢占了先机。对6G移动通信技术的研究与探索将有助于增强我国在信息通信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加速开启万物互联新时代,对实现我国建设网络强国战略具有重大意义。2019年11月3日,6G技术研发工作启动会宣布成立国家6G技术研发推进工作组和总体专家组,这标志着我国6G技术研发工作正式启动。2020年3月,《物联网学报》“物联网与6G”专题顺利出版,并且作者团队强大,这是国内关于物联网与6G的学术前沿专题。专题包含15篇国内外通信领域知名专家(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IEEEFellow等)的邀稿论文,对6G的技术挑战和未来展望进行了全面丰富的综述。
  (二)科研项目
  重大科研项目往往是国家对专业领域关注的重点,这些科研项目的成果往往也会以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呈现,因此,围绕科研项目进行信息整合是选题挖掘的一个重要途径。
  国家科技计划体系是科技期刊编辑需要关注的重点。国家科技计划体系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金委主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部主管)、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科技部主管)、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基地和人才专项。同时,也需要广泛关注省部级、厅局级的科研/人才项目、开放基金、冠名项目、学会项目、企业委托、企业合作项目等。   2020年,《物联网学报》发表的论文中,有基金/项目支持的论文比例超过85%,这个数据在创刊首年仅为48.57%,然后逐年提升。这些已发表论文的支持基金/项目也是编辑部持续关注和挖掘的对象。
  (三)学术活动
  众多学术/行业大会、会议、论坛等活动关注的主题就是行业热点问题,因此,可以从这些会议主题中筛选出具有创新性和代表性的选题。与品牌良好的大会合作,可以同时完成专题的组稿工作,在会议召开时,还可以在现场发放期刊资料,实现良好的宣传效果。
  《物联网学报》与全国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大会(CIoT)、中国物联网学术会议(CWSN)保持着密切良好的合作关系。这两个大会均每年召开一次,每次召开均有数千人参会,是学术及行业合作交流的盛会,是期刊宣传很好的机会。而《物联网学报》每年也会为大会开设专门的投稿通道,针对相关专题的论文,择优优先录取发表。
  (四)专家资源
  科研人员身处科学研究一线,是科研项目和学术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和组织者,他们对所研究的领域和相关资源有深刻和切身的了解,因此,专家资源是科技期刊编辑的核心资源。广泛结识专家,多与专家交流,可以了解到相关研究领域的最新动态。
  除了重大科研项目的主要参与者,学术活动的组织者、报告专家外,还可以关注相关领域的学会组织成员。例如,中国电子学会、中国通信学会和中国计算机学会都设有物联网专业委员会,这些专业委员会中的成员都是从事与物联网关系最紧密的研究的科研人员。时刻关注相关科研人员的动态,是了解和洞察相关行业发展动态直接且高效的途径。
  二、专题出版的统筹规划
  优秀选题的产生,只是专题出版的第一步,选题的落地出版过程涉及重要的统筹规划问题。严格的流程把控能够保证优秀选题的效益最大化。以下是《物联网学报》在策划、组稿、审稿、出版、推广实践中采取的一些重要措施。
  (一)制定整体计划
  根据领域发展情况和收集的相关资料,每年制定下一年度的专题计划。在落实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通常情况下,根据领域特点,还要设置常态化专题,作为期刊按时出版的基础。
  在一年一度的编委会之前,《物联网学报》编辑部会征集专家意见,起草下一年度的专题计划。在编委会上,众多编委共同讨论,进一步分析、筛选,制定专题计划。编委是期刊的领航者,对期刊的发展给予专业领域的方向性指导。这一措施保障了期刊提前布局下一年的重点专题,方向正确才能事半功倍。
  (二)推进組稿进度
  为了确保顺利组稿,除了按照计划紧密跟踪外,还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推进组稿进度。需要充分调动专家资源,利用学术圈联动效应,以点触面,扩大组稿范围,加强进度管理。
  第一,设置专题牵头人。专题牵头人为编委或相关领域专家,牵头组织专题,主要工作包括确定组稿方向、审读专题稿件,以及其他推进组稿进程、提高稿件质量的工作。工作按照与编辑部商定的进度计划进行。
  专题牵头人应该在相关领域具有知名度和权威性,以其学术影响力带动更多相关专家参与组稿投稿工作,丰富专题方向,扩展稿件来源。
  第二,召开专题研讨会。必要时,召开专题研讨会,推进组稿进度。邀请相关作者和专家现场交流,这不仅对科研人员来说是一次深入交流科研成果的机会,而且对期刊来说也是丰富专题内容、提高期刊知名度的机会,同时可以为专题筛选高质量的论文,保障专题稿源。
  前文提到的“物联网与6G”专题,在筹备阶段就在电磁频谱空间认知动态系统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会议上召开了专题研讨会。专题策划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吴启晖教授组织召开了此次会议,专题作者均参加了会议,会上讨论了相关研究的进展情况和论文的投稿情况,这一措施保障了专题的按时落地。
  (三)严格遵守“三审三校”制度
  为了保证论文质量,严格遵守“三审三校”制度,严把内容关。在普通的审稿流程基础上增加专题整体审稿环节,以审稿沟通会或者特邀审稿的方式进行,确保论文方向的分布尽可能实现专题策划的思路,体现专题内容的学术性和专业性。
  《物联网学报》内部制度健全,并且落实到位。建立并严格遵守“三审三校”制度、新媒体刊发审核制度、编辑部编辑工作制度,杜绝一切流程不规范导致的内容质量、出版质量等问题。
  (四)重视宣传推广
  出版后的宣传推广对专题的影响力提升也至关重要。常见的推广途径有官方网站、官方微信公众号,借助有影响力的第三方平台、专家和实验室资源对专题或重点论文进行推广、报道,召开专题论坛等。
  《物联网学报》基于“智慧交通物联网”专题,以线上论坛形式召开“新基建智慧交通物联网”论坛,深入交流探讨物联网、5G、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通信、感知等技术在轨道、公路、水运、邮政、管道、车联网等不同交通场景中的应用。论坛嘉宾阵容强大,报告内容精彩纷呈,汇聚综合交通各大领域,腾讯会议和Bilibili(哔哩哔哩)、知网、知领、学术志等直播平台的在线观众累计达到1.1万人次。经过此次活动,《物联网学报》微信公众号粉丝数也有大幅提升,说明专题论坛活动提升了《物联网学报》的知名度。
  (五)充分利用专家资源
  充分发挥编委在期刊发展中的领航员、宣传员和联络员作用。借助编委出身于科研群体、活跃于各类学术活动的契机,积极推广,宣传刊物的新面貌和新变化。如在实验室交流、校园讲座、大会报告等场合对期刊进行宣传,号召订阅和投稿。主编和编委本身与高端科研群体有紧密联系,广泛听取一线科学家的意见和要求,增进期刊受众群体和编辑部之间的相互了解,争取更广泛的科研群体的支持,组织优秀稿源。编委还可以帮助编辑部建立与优秀科研人员之间的联系,甚至协调学会、科研单位、知名企业等多方资源,搭建与编辑部的合作机会,如编辑部提供出版、会议等服务。   三、结语
  我国虽然已成为期刊大国,但缺乏有影响力的一流科技期刊,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存在明显劣势。随着《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等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推出,我國科技期刊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面对发展过程中的诸多挑战,需要积极探索办刊方法。众多出版实践证明,专题出版对提高期刊内容质量、扩大期刊影响力范围、增强期刊服务能力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选题挖掘是媒体工作者最重要且伴随职业生涯一生的重要工作,对国家发展重大战略、科研项目、学术活动和专家资源的整合利用,是科技期刊编辑需要持续学习的课题。此外,对组稿、审稿、出版以及推广等一系列选题落地流程的推进,也考验着编辑的随机应变能力,随着编辑工作经验的丰富,也会产生越来越多的方法途径。
  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随着办刊专业化和市场化发展、出版业务新技术和新业态的出现、新型出版模式和知识服务工具的开发,专题出版的推陈出新仍有许多方法途径值得探索。例如,随着融媒体和新一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如何进一步加强科技期刊在学术圈生态中的沟通桥梁作用值得深入思考。如何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分析和获取学术研究热点也是值得探索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协,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Z]. 2019.
  [2] 陈岩. 21世纪以来我国科技期刊联盟的发展探究[J].出版广角,2021(02):54-56.
  [3] 代艳玲.中文精品科技期刊建设路径及成效——以《煤炭科学技术》为例[J].编辑学报,2020,32(06):686-689.
  [4] 付利.专题策划提升科技期刊的品牌影响力——以《科学通报》(化学学科)为例[J].出版科学,2013,21(06):32-35.
  [5] 卫夏雯,陈广仁.科技期刊纪念性专题出版探析——《科技导报》科学家百年诞辰系列专题的出版经验[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0,31(12):1447-1453.
  [6] 陈静杰.出版工作中编辑选题策划的重要性[J].中国传媒科技,2012(24):141-142.
  [7] 段正孝.电视新闻专题片制作中选题的重要性与原则[J].中国传媒科技,2012(08):67-68.
  [8] 吉伟伟,李云海.浅谈新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专题业务中的编导意识培养[J].新闻研究导刊,2016,7(16):219.
  [9] 尤肖虎,尹浩,邬贺铨. 6G与广域物联网[J].物联网学报,2020,4(01):3-11.
  [10] 沈学民,承楠,周海波,等.空天地一体化网络技术:探索与展望[J].物联网学报,2020,4(03):3-19.
  [11] 代玥玥,张科,张彦.区块链赋能6G[J].物联网学报,2020,4(01):111-120.
  [12] 刘俊勇,潘力,何迈.能源物联网及其关键技术[J].物联网学报,2020,4(04):9-16.
  作者简介:李娜(1992—),女,湖北襄阳人,博士,编辑,研究方向:科技期刊发展、图书情报、学术服务。
  李萌(1987—),女,北京人,学士,编辑,研究方向:科技期刊发展、图书情报、学术服务。
其他文献
摘要:高校学生的网络人际交往已经成为其学习、生活、成长的内在需求。本文基于社会渗透理论分析网络社交人际关系在四个发展阶段的新特性:场域空间扩散启动多元化关系链、信息多元供给卷入浅层次情感交互、信任情感堆叠转化人际强弱关系、高频互动模式形成人际亲密“圈层”。同时指出网络人际交往的风险和危机:“圈层效应”导致的社会认知偏差、“信息爆炸”导致的价值取向盲从、“信任危机”导致的隐私泄露风险、“数字化生存”
近年来,暖新闻在媒体新闻报道中的占比越来越大,积极传播暖新闻是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是凝神聚气、强基固本的需要.本文以安徽新闻综合广播《最美安徽人》《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纸质出版物的营销每况愈下。本文旨在探讨纸质出版物在目前的营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解决路径展开探索,旨在促进我国出版业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新闻宣传;纸质出版物;营销策略  中图分类号:G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1-0210-03  一、引言  互联网技术不断进步,数码产品日新月异,新媒体蓬勃兴盛,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电脑终
摘要:新媒體技术、互联网信息技术和智能终端技术的发展进步,给现代新闻传播带来了更多的可能,传统新闻媒体可以与新媒体融合发展,从而适应信息化背景下的新闻传播环境。在融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和报纸等传统媒体的融合,在给现代新闻传播提供新的发展路径的同时,也让传统新闻传播主体面临采编、传播等方面的挑战。因此,在融媒体环境下,分析传统新闻的发展困境,并提出应对策略,是研究传统新闻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课题。  
摘要:標点符号作为语言文字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语言书面语中起着大体一致的重要作用,但在具体符号的实际使用过程中还存在或大或小的差异。文章对现代汉语和英语各自的标点符号系统进行梳理,着重比较几种主要的用法互不相同的符号。只有规范使用标点符号,方可提高出版物质量。  关键词:标点符号;出版物;汉语;英语;用法差异  中图分类号:H0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1
摘要: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以纸质图书出版为主导业务的传统出版企业仅仅靠优质内容已很难保持用户黏度,留住用户越来越难。出版企业唯有积极应对挑战,探索利用新媒体提升用户黏度的路径,才可能跟上出版业快速发展的脚步。本文提出建立数字平台,为用户提供增值服务;专题直播圈粉,锁定目标用户;持续、定期推送专题文章,形成对用户的黏度三大措施,探析新媒体在提升土木类图书用户黏度中的作用。  关键词:新媒体;土木类
摘要: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古老民族,女性文化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快手为代表的社交短视频平台兴起之后,苗族女性有了主动展现自我、表达自我的平台。本文从快手平台上抽取了200个有关苗族女性的短视频,采用量化的研究方法,通过内容对比分析快手短视频中的苗族女性形象。研究结果显示:苗族女性在快手平台上的自我呈现以年轻女性为主,大多以单人形式出现;呈现方式较为多元,体现出苗族女性不同于大众传统印象的特征;
摘要:责任校对人员在图书出版全流程中担负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责任校对工作的职能与作用仍是不可取代的,这也对从业校对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责任校对人员的职责、担当与作为入手进行具体论述与分析,讨论责任校对人员所担负的职责与作用,以及应具备的能力、专业技能及职业精神。  关键词:责任校对;责任感;知识积累;批判精神  中图分类号:G232.2
摘要:审稿加工是图书出版的核心环节,具有重要作用。但它也是问题最多、出错频率最高的环节,大到方向导向,小到知识点、语句字词、图片和照片,编辑只有字斟句酌、逐处推敲,才能消除差错。本文举例分析图书编辑在字词标点、知识点、图片和照片使用、习惯性认知这四个方面容易出现的疑问,借助权威工具书、媒介信息和出版社的品牌图书等可信途径给出正确处理意见,以规避错误,提高图书质量。  关键词:图书编辑;审稿加工;可
摘要:立足于媒介发展史可知,图书属于现阶段较为传统的一种媒体,经历了多次传播手段的科技革命以及各类后起媒体的冲击。在报纸出现的几百年时间里,尤其是近年来,尽管图书在不断借鉴和学习新兴媒体的优点以改善自身,满足社会需求,但受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影响,“图书消失论”“纸媒消亡论”屡见不鲜。为应对新媒体的挑战,图书出版社需要创新图书出版编辑工作,做到与时俱进,开辟新的道路。基于此,本文对新媒体背景下图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