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名词和形容词进入“N的A”结构,要求他们在语义上能够搭配。N和A之间存在着语义的制约。这种制约主要是名词和形容词的语义特征起作用的,对N和A能不能进行搭配,搭配的容易度都有着影响。
关键词:“N的A”结构;定中结构;形容词;名词;语义搭配
“N的A”结构是指名词充当定语,形容词充当中心语的定中结构。N表示名词,A表示形容词。“N的A”结构的构成,要求充当定语的名词和充当中心语的形容词在语义也要相互吻合,N和A它们之间存在着语义上的相互制约的关系。
一、词语语义特征选择
语义特征分析中语义特征是词义的构成因素,它是对词的义项进行分析后得到的词义的语义特征,是构成词义的最小意义单位。语义特征不仅决定词的意义,而且决定着词在语义上必须有一致性。语义特征的选择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语义特征决定词语之间能否搭配。例:
动词“阅读”的词义是“看书报等并领会其内容”,动词具有[+书报]这样的语义特征,这个动词组成动宾结构的时候,后面的宾语一般都是书籍、报刊、杂志之类的词语。如,阅读报纸、阅读课文等。
其次,语义特征决定词语搭配的容易度。
泽诺?万德勒在《“好”(“善”)的语法》提到过这样的观点,他认为“金发的国王”、“高个的母亲”、“胖的父亲”、“周到的兄弟”、“好的行星”这几个短语,这种搭配出现的频率一般较低。正如泽诺?万德勒在《“好”(“善”)的语法》中提到的那样,“名词明确指示了特定的功能(适配的动词群),所以,当它们与形容词连用时,我们期待那个形容词是从那个功能着眼来形容该名词的”。上面提到的词组出现的频率不高,主要是因为修饰它们的形容词不是从我们所期待的功能来描述该名词的。以“母亲”为例,一般我们都是从“对孩子的态度”这个角度进行论述,而“高个的”虽然在语义和语法上可以修饰“目前”,但却不是最自然的。如果上面几个词语搭配换成“威严的国王”、“慈祥的母亲”、“严厉的父亲”、“友爱的兄弟”等,这些搭配会比较自然。
二、名词的语义特征的选择
首先,名词的语义特征决定名词能够与哪些形容词搭配,形成“N的A”结构。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子:
A.孩子的调皮 妻子的温柔老师的细心
B.孩子的精明 妻子的残忍老师的苦闷
上面A、B两组例子都是可以说的。“孩子、妻子、老师”都有[+人]的语义特征,这就要求他们只能跟具有[+人]的语义特征的形容词相搭配,“调皮、温柔、细心、精明、残忍、苦闷”都有[+人]的语义特征。
其次,名词的语义特征决定了与哪些形容词最容易搭配。
例子中,A、B两组的词组的自然程度是不一样的,A组是我们最容易联想到的,单独使用时,最自然的表达,B组词的表述相对A组来说,接受度要低一点,出现的频率也较低,这样的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也是可以出现的的。这是因为A组突显的特征是名词代表的事物具有的最突出、最本质的特征。 “孩子”具有的语义特征主要有[+人、+年龄小、+未成年],“调皮”主要是对“年龄小”所概括出来的,是对这个语义特征的描述,而“精明”则侧重描写孩子对待人或事情的态度和反映,不是对基本语义特征的描述。“妻子”的语义特征主要有[+女性、+结婚],“妻子”作为参照体时,经常突显的是其[+女性]这个语义特征所表现的性状。所以,与“温柔”搭配比与“残忍”搭配自然,接受度高。“老师”的语义特征主要就[+人、+知识、+教学],经常突显的[+知识][+教学]方面的性状,“细心”是对教学态度的描述,“苦闷”是对“老师”心理活动的描述,不是对其基本特征的描述。
“N的A”结构中,最容易突显的是性状是名词所具有的最典型、最本质的性状,而这个性状主要是对名词所具有的最典型的语义特征的描述或修饰。所以,在交际中,如果“N的A”结构突显的语义特征是对名词的最典型的语义特征经行描述的话,这个词组就会给人的感觉比较自然,接受度较高,而“N的A”结构如果突显的特征不是对名词最主要的语义特征经
行描述的的话,整个词组给人的感觉会比较突兀,接受度也较低。
三、形容词的语义特征的选择
不光充当定语的名词对充当中心语的形容词具有制约,充当中心语的形容词对充当定语的名词也有制约。首先,形容词的语义特征决定了形容词能否与哪些名词搭配,构成“N的A”结构,例:
C 身份的卑微 品德的高贵
D 生活的卑微 军装的高贵
“卑微、高贵”都具有[+水平的高低]这样的语义特征,就要求与之相搭配的名词,具有水平的高低这也的比较特征。例如,“地区、庄稼”等就不能与“卑微、高贵”相搭配,构成“N的A”结构。
其次,形容词的语义特征决定了形容词与哪些名词容易搭配,构成“N的A”结构。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C组的自然度和接受度明显比D组要高。“身份”具有的[+地位]这个语义特征,一般它的参照体是“身份、地位、门第”这些表示地位的名词。“品德”具有[+抽象]这个语义特征,它的参照体一般都是抽象的名词。
表现最明显的是表示情态的和修饰人性状的性质形容词。这类形容词都具有[+人]的语义特征,所以,要突显这些形容词所表现的性状的时候,参照体一般都会选择表示人的名词,表示人的名词最容易进入“N的A”的定语位置。选择表示人的名词充当定语的“N的A”结构的结构度也比较高。当非人类名词进入充当“N的A”的参照体的时候,这个结构多数具有拟人的效果。例如:翠鸟的狡猾、手表的烦恼等。
四、实际运用中N与A语义搭配
在实际的语言的运用的过程中,N、A搭配成为是很丰富的,很多时候我们根据表达的需要,或者要表示某种修辞,我们经常会运用一些比较特殊的搭配,来表示一些特殊意义。例:
(10)有一点是肯定的,舍弃城市的安逸,本身就是一种牺牲和奉献。
(11)你接受了海的温柔,就一定要理解海的暴躁;你领略了海的妩媚与坦荡,就不该责备海的愤怒与咆哮。
(12)正如美国人抬高了60年代的外国电影一样。他们喜爱美国小说的热烈和嘈杂,他们同样喜爱那极为相同的高度愤怒,那种把自己和全球联系起来的执著,那是我们一直在讨论的。
(13)劳动改造让罪犯用汗水一点一滴地洗刷心灵的肮脏,而狱中的这些特殊学校,则培养罪犯的法律意识,提高他们的文化技术水平。
(14)从这个意义上说,科教片受冷遇是我们民族的悲哀,而振兴科教片则关系振兴中华、振兴民族的伟业。
(16)前现代文化的霸道,后现代文化的痞道,不是“同一个平面”,同一副爷们儿面目么?
“城市的安逸”、“妻子的勇敢”、“海的温柔”、“海的暴躁”、“海的妩媚与坦荡”、“美国小说的热烈和嘈杂”、“心灵的肮脏”、“民族的悲哀、“林青霞爱情的斑斓”、“前现代文化的霸道”、“那时写出的某些书的伟大”在单独说的时候,都不够自然,接受度较低,这些词组突显的不是名词的最突出的性状。说到城市“城市”我们自然联想到的性状是“喧闹、喧嚣”,“温柔、妩媚、坦荡”本身要求的参照体都是人,在这里使用使结构具有很强的拟人性,“热烈、嘈杂”多数是用来形容环境的安静与否的,“肮脏”通常是指具体的物体的,“悲哀、霸道”也多是用来形容人的。
在这些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这些搭配用的都不是最自然、接受度最高的搭配。这都是说话人根据语言表达的具体
需要进行的组合,为了表示一种特殊的意义和修辞。
参考文献:
[1]陈建君.“N的V”结构的考察与研究[C].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06
[2]朱景松.语法理论研究[M].上海:百家出版社.2001
[3][美]泽诺•万德勒著,陈嘉映译.哲学中的语言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4][瑞士]费尔迪南德索绪尔著,高名凯译.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5][英]杰弗里利奇著,李瑞华等译.语义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7
关键词:“N的A”结构;定中结构;形容词;名词;语义搭配
“N的A”结构是指名词充当定语,形容词充当中心语的定中结构。N表示名词,A表示形容词。“N的A”结构的构成,要求充当定语的名词和充当中心语的形容词在语义也要相互吻合,N和A它们之间存在着语义上的相互制约的关系。
一、词语语义特征选择
语义特征分析中语义特征是词义的构成因素,它是对词的义项进行分析后得到的词义的语义特征,是构成词义的最小意义单位。语义特征不仅决定词的意义,而且决定着词在语义上必须有一致性。语义特征的选择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语义特征决定词语之间能否搭配。例:
动词“阅读”的词义是“看书报等并领会其内容”,动词具有[+书报]这样的语义特征,这个动词组成动宾结构的时候,后面的宾语一般都是书籍、报刊、杂志之类的词语。如,阅读报纸、阅读课文等。
其次,语义特征决定词语搭配的容易度。
泽诺?万德勒在《“好”(“善”)的语法》提到过这样的观点,他认为“金发的国王”、“高个的母亲”、“胖的父亲”、“周到的兄弟”、“好的行星”这几个短语,这种搭配出现的频率一般较低。正如泽诺?万德勒在《“好”(“善”)的语法》中提到的那样,“名词明确指示了特定的功能(适配的动词群),所以,当它们与形容词连用时,我们期待那个形容词是从那个功能着眼来形容该名词的”。上面提到的词组出现的频率不高,主要是因为修饰它们的形容词不是从我们所期待的功能来描述该名词的。以“母亲”为例,一般我们都是从“对孩子的态度”这个角度进行论述,而“高个的”虽然在语义和语法上可以修饰“目前”,但却不是最自然的。如果上面几个词语搭配换成“威严的国王”、“慈祥的母亲”、“严厉的父亲”、“友爱的兄弟”等,这些搭配会比较自然。
二、名词的语义特征的选择
首先,名词的语义特征决定名词能够与哪些形容词搭配,形成“N的A”结构。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子:
A.孩子的调皮 妻子的温柔老师的细心
B.孩子的精明 妻子的残忍老师的苦闷
上面A、B两组例子都是可以说的。“孩子、妻子、老师”都有[+人]的语义特征,这就要求他们只能跟具有[+人]的语义特征的形容词相搭配,“调皮、温柔、细心、精明、残忍、苦闷”都有[+人]的语义特征。
其次,名词的语义特征决定了与哪些形容词最容易搭配。
例子中,A、B两组的词组的自然程度是不一样的,A组是我们最容易联想到的,单独使用时,最自然的表达,B组词的表述相对A组来说,接受度要低一点,出现的频率也较低,这样的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也是可以出现的的。这是因为A组突显的特征是名词代表的事物具有的最突出、最本质的特征。 “孩子”具有的语义特征主要有[+人、+年龄小、+未成年],“调皮”主要是对“年龄小”所概括出来的,是对这个语义特征的描述,而“精明”则侧重描写孩子对待人或事情的态度和反映,不是对基本语义特征的描述。“妻子”的语义特征主要有[+女性、+结婚],“妻子”作为参照体时,经常突显的是其[+女性]这个语义特征所表现的性状。所以,与“温柔”搭配比与“残忍”搭配自然,接受度高。“老师”的语义特征主要就[+人、+知识、+教学],经常突显的[+知识][+教学]方面的性状,“细心”是对教学态度的描述,“苦闷”是对“老师”心理活动的描述,不是对其基本特征的描述。
“N的A”结构中,最容易突显的是性状是名词所具有的最典型、最本质的性状,而这个性状主要是对名词所具有的最典型的语义特征的描述或修饰。所以,在交际中,如果“N的A”结构突显的语义特征是对名词的最典型的语义特征经行描述的话,这个词组就会给人的感觉比较自然,接受度较高,而“N的A”结构如果突显的特征不是对名词最主要的语义特征经
行描述的的话,整个词组给人的感觉会比较突兀,接受度也较低。
三、形容词的语义特征的选择
不光充当定语的名词对充当中心语的形容词具有制约,充当中心语的形容词对充当定语的名词也有制约。首先,形容词的语义特征决定了形容词能否与哪些名词搭配,构成“N的A”结构,例:
C 身份的卑微 品德的高贵
D 生活的卑微 军装的高贵
“卑微、高贵”都具有[+水平的高低]这样的语义特征,就要求与之相搭配的名词,具有水平的高低这也的比较特征。例如,“地区、庄稼”等就不能与“卑微、高贵”相搭配,构成“N的A”结构。
其次,形容词的语义特征决定了形容词与哪些名词容易搭配,构成“N的A”结构。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C组的自然度和接受度明显比D组要高。“身份”具有的[+地位]这个语义特征,一般它的参照体是“身份、地位、门第”这些表示地位的名词。“品德”具有[+抽象]这个语义特征,它的参照体一般都是抽象的名词。
表现最明显的是表示情态的和修饰人性状的性质形容词。这类形容词都具有[+人]的语义特征,所以,要突显这些形容词所表现的性状的时候,参照体一般都会选择表示人的名词,表示人的名词最容易进入“N的A”的定语位置。选择表示人的名词充当定语的“N的A”结构的结构度也比较高。当非人类名词进入充当“N的A”的参照体的时候,这个结构多数具有拟人的效果。例如:翠鸟的狡猾、手表的烦恼等。
四、实际运用中N与A语义搭配
在实际的语言的运用的过程中,N、A搭配成为是很丰富的,很多时候我们根据表达的需要,或者要表示某种修辞,我们经常会运用一些比较特殊的搭配,来表示一些特殊意义。例:
(10)有一点是肯定的,舍弃城市的安逸,本身就是一种牺牲和奉献。
(11)你接受了海的温柔,就一定要理解海的暴躁;你领略了海的妩媚与坦荡,就不该责备海的愤怒与咆哮。
(12)正如美国人抬高了60年代的外国电影一样。他们喜爱美国小说的热烈和嘈杂,他们同样喜爱那极为相同的高度愤怒,那种把自己和全球联系起来的执著,那是我们一直在讨论的。
(13)劳动改造让罪犯用汗水一点一滴地洗刷心灵的肮脏,而狱中的这些特殊学校,则培养罪犯的法律意识,提高他们的文化技术水平。
(14)从这个意义上说,科教片受冷遇是我们民族的悲哀,而振兴科教片则关系振兴中华、振兴民族的伟业。
(16)前现代文化的霸道,后现代文化的痞道,不是“同一个平面”,同一副爷们儿面目么?
“城市的安逸”、“妻子的勇敢”、“海的温柔”、“海的暴躁”、“海的妩媚与坦荡”、“美国小说的热烈和嘈杂”、“心灵的肮脏”、“民族的悲哀、“林青霞爱情的斑斓”、“前现代文化的霸道”、“那时写出的某些书的伟大”在单独说的时候,都不够自然,接受度较低,这些词组突显的不是名词的最突出的性状。说到城市“城市”我们自然联想到的性状是“喧闹、喧嚣”,“温柔、妩媚、坦荡”本身要求的参照体都是人,在这里使用使结构具有很强的拟人性,“热烈、嘈杂”多数是用来形容环境的安静与否的,“肮脏”通常是指具体的物体的,“悲哀、霸道”也多是用来形容人的。
在这些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这些搭配用的都不是最自然、接受度最高的搭配。这都是说话人根据语言表达的具体
需要进行的组合,为了表示一种特殊的意义和修辞。
参考文献:
[1]陈建君.“N的V”结构的考察与研究[C].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06
[2]朱景松.语法理论研究[M].上海:百家出版社.2001
[3][美]泽诺•万德勒著,陈嘉映译.哲学中的语言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4][瑞士]费尔迪南德索绪尔著,高名凯译.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5][英]杰弗里利奇著,李瑞华等译.语义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