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绵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青年教师资助课题一般项目“巴恩斯小说元叙事策略研究”(WY201506)最终成果。 摘 要: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以降,英语文艺界展开了关于历史本质的激烈争论;步入21世纪后,文艺界更多地关注历史的本源——记忆,涌现出大量关于记忆叙事的作品。巴恩斯以上述两个年代将《终结的感觉》一书划分为前后两章的结构,前景化两个时代的关键文化符码——对历史真实性与记忆可信度的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绵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青年教师资助课题一般项目“巴恩斯小说元叙事策略研究”(WY201506)最终成果。
摘
其他文献
摘 要:奈保尔早期作品中的狂欢化品格与后来他倡导的普世文明有何联系呢?奈保尔首部出版作品《通灵的按摩师》中遵循了西方文学传统带有“社会喜剧”色彩,但喜剧只是表面,深层却反映了殖民地移民这类边缘人心理深层结构中的焦虑,是奈保尔普世文明观的动因和情感出发点。 关键词:狂欢化;《通灵的按摩师》;奈保尔;身份焦虑 作者简介:李妍,女,汉,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语言
摘 要:茶文化作为中国古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中国文学形式中得到广泛表现,《镜花缘》作为清代著名小说,多重角度进行古典文化中茶文化的描写。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对《镜花缘》中的具体茶描写进行分析,分析在对古典茶文化描写过程中渗透的中华传统文化特性,同时也探讨带有清代茶文化的美学特性。 关键词:古典文学;茶文化;美学;镜花缘 作者简介:何莉丽(1978.8-),女,汉族,甘肃定西人,讲师,文学硕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6--01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塞林格的代表作,他成功地为我们塑造了一个青春期的反叛少年——霍尔顿。作品中,作者把这位16岁男孩的空虚、苦闷、彷徨描写得淋漓尽致。 文章的开头,霍尔顿被潘西中学开除了,这已经是他第四次被学校开除,也许是他真的不适合学校生活,因为他的心思几乎不在学习上,而是老想着一些与
我听见风的声音,在山谷间回荡激越 寂寞的麦花被骏马奔驰 不断地重复,不断地重复着幸福的回音 终有雨雪的感动 从遥远的地方赶来 我听见风的声音,在海岸邊徘徊跳跃 经年的浪花被梨花侵染 疯狂地怒吼,疯狂地怒吼着悲凉的灵魂 守望过往的相拥 从缥缈的天空追随 我听见风的声音,在眼眸里沉静浮沉 悸动的火花被星光抚慰 忧伤的淋湿,忧伤的淋湿了断桥的深夜 那些花朵啊,是风的影子 而风
作者简介:易宏玲(1979-),女,汉族,湖南株洲人,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伦理思想史。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3--01 继与作家王树兴合著《这就是我想过的生活》之后,车凤博士于2017年4月独著出版了《境由心生:一个中国小镇的文明生态与文化哲学》一书。该书中所述的因被誉为“现实版的桃花源”
摘 要:本文旨在探讨和分析屠格涅夫笔下的典型女性形象——《贵族之家》中的少女丽莎,通过描写,既可以揭示时代背景下的社会现象,又能够感受俄罗斯现实主义作家屠格涅夫的写作手法,充分领悟“屠格涅夫少女”这一经典形象。 关键词:屠格涅夫;少女形象;社会意义 作者简介:张颢倚(1989-),女,河南省郑州市人,助教,研究方向:俄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石黑一雄,日裔英国小说家,1989年获得“布克奖”,2017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近年来,许多学者和评论家从创伤、怀旧情绪、不可靠叙事、记忆等角度对这些作品进行解读。在众多研究主题中,记忆作为石黑一雄小说中最突出的主题吸引了众多学者的注意。《远山淡影》是石黑一雄处女作,作品构思奇特,叙述者在回忆的掩盖下编织了一个他人的故事,来讲述自己的故事,以减轻罪恶感。本文使用创伤理论探索主人公如何通过记忆
摘 要:《格林童话》是格林兄弟在保持口头文学原貌的基础上搜集、整理出版的德国民间童话和传说。本文基于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以伦理选择为切入点论述《格林童话》对儿童道德成长过程中的作用。研究发现:《格林童话》促进了儿童伦理启蒙的进程,从而使处在伦理混沌中的儿童进行伦理选择,认清自己与兽的区别,在此基础上促使儿童进一步约束自己的兽性因子,强化其人性因子,形成善恶观,变成真正伦理意义上的人。 关键词:文
“高祖十二年四月甲辰,崩长乐宫,太子袭号为帝……吕后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赵王,乃令永巷囚戚夫人……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煇耳,饮瘖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血腥残忍的一幕慢慢褪色,永远凝固在史书中,此后提起吕雉,第一个浮现于人们脑海中的很可能就是这段描写所呈现的画面。于是“毒妇”“悍妒”往往成了吕后的标签。然而《吕太后本纪》及与之相关的其他传记勾勒出了一个更饱满鲜活的吕雉形象,我这才发现原来她
摘 要:沈从文的自我常常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自称这是“乡下人”品格。这个品格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在早期主要表现为卑微,是冥顽不灵的“乡下人”,他的创作受到了郁达夫的影响。他自己也说:“早期作品写的都是真事,那时还不会虚构。”1937年,抗战爆发后沈从文与当时北平的一些学者和教授一起南下到西安联合大学任职,这时沈从文的创作进入了新阶段,即哲理思辨阶段,这时期的“乡下人”品格是坚守,有种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