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基于二次调频小波理论,提出函数积分运算的二次调频小波变换计算方法.应用此方法,仅利用时变结构的加速度响应信号就可以重构出速度和位移响应信号并将振动微分方程转换为线性方程.为解决随机激励下参数识别问题,进一步结合分数阶模糊函数推导二次调频信号的自相关性理论,得出相关系数与时变物理参数的线性表达式进而识别各时刻的物理参数.以一个4自由度时变结构为仿真算例,识别线性变化、周期变化、二次函数变化、快速突变4种不同类型的时变物理参数,验证了识别方法的正确性.
【机 构】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学院,江苏南京210016;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2011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二次调频小波理论,提出函数积分运算的二次调频小波变换计算方法.应用此方法,仅利用时变结构的加速度响应信号就可以重构出速度和位移响应信号并将振动微分方程转换为线性方程.为解决随机激励下参数识别问题,进一步结合分数阶模糊函数推导二次调频信号的自相关性理论,得出相关系数与时变物理参数的线性表达式进而识别各时刻的物理参数.以一个4自由度时变结构为仿真算例,识别线性变化、周期变化、二次函数变化、快速突变4种不同类型的时变物理参数,验证了识别方法的正确性.
其他文献
针对镍基高温合金GH4169材料开展电解加工试验,确定试件在不同电流密度下的材料溶解速度;开展不同深度下的电解加工试验,每溶解10 μm左右的深度,测量残余应力,确定GH4169磨削件的残余应力层深度约为50 μm.为了避免磨削应力层对结果的影响,确定电解加工深度约为180 μm,开展不同电流密度的电解加工试验.检测分析表明,不同电流密度下的试件表面残余应力σx从-405 MPa~-778 MPa下降到-65 MPa~103 MPa.
以单齿轮副面齿轮分扭传动机构为研究对象,分析系统中的受力及变形,建立包含承载变形的面齿轮接触轨迹方程.根据赫兹接触理论计算了接触斑点,获得承载变形对面齿轮副接触斑点位置的影响规律.运用Ansys软件对机构中的接触斑点进行仿真分析,理论分析获得的齿面接触斑点与仿真获得的接触斑点分布规律基本一致.
气穴对油膜动力特性影响较大.研究了质量守恒边界对挤压油膜阻尼器的特性影响,基于雷诺方程和Elrod算法改进了质量守恒边界条件的统一方程,通过有限差分法求解并获取质量守恒边界条件下油膜的分布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气穴的存在使油膜相位略有超前,当油膜负压区达到气穴压力时不再降低,而是保持为气穴压力;质量守恒边界与阻尼器的实际工作状态最为接近,它不仅提供了油膜的破裂条件,而且在油膜形成处也满足质量流量连续条件,能较好地将阻尼器在运转过程中的动力特性以及油膜承载力反映出来.研究结果对提高预测油膜特性精度具有重要意义
粗指向机构具有激光通信载荷的粗指向和跟踪功能,粗指向机构中的轴系部件采用体积分数为25%的铝基碳化硅复合材料.论述了铝基碳化硅复合材料的磨削加工现状,以粗指向机构中的方位主轴为例,分析了圆度误差的组成和产生原因,并提出了减小圆度误差的措施,由此实现了铝基碳化硅复合材料的精密磨削.
针对螺纹硬旋铣过程中刀具振动状态的辨识问题开展试验研究.根据硬旋铣的工艺特点设计刀齿切削力监测系统及切削试验,对切削力数据进行频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硬旋铣机床的刀具切削振动是由断续切削引起的强迫振动无自激振动发生的.
悬挂式单轨大都采用橡胶轮胎,在运行过程中磨耗较为严重.探究了走行轮的驱动方式和初始轮径差这两种因素对车辆走行轮磨耗程度的影响.利用动力学仿真软件UM建立悬挂式单轨动力学模型,以走行轮的磨耗功来评价走行轮的磨耗程度.研究表明:驱动方式主要影响走行轮纵向磨耗功,在直线和曲线两种工况下,同步驱动时走行轮磨耗功均小于独立驱动的走行轮磨耗功;走行轮的磨耗功随初始轮径差的增大而增大,大轮的磨耗程度明显大于小轮,表明走行轮的轮径差不会随着车辆的运行进一步加大.
采用SRV-IV微振动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航空发动机材料DD6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室温微动摩擦磨损特性.微动试验条件为:试验块与合金球水平垂直接触干摩擦,正向载荷为50~180 N,振幅为60 μm,频率为50 Hz,循环次数为1×105次.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正向载荷的增大,磨痕中心区域磨损特征由微凹坑转变为平坦的挤压层;微动摩擦系数大幅度降低60%,微动磨损体积减少88%;微动磨损主要形式为磨粒磨损、黏着磨损、氧化磨损以及造成表面材料脱落的疲劳磨损.
为揭示两级星型齿轮传动系统星轮载荷分配机理,提高星型齿轮传动系统承载能力,提出双联齿轮弯扭耦合振动边界条件,建立考虑双联星轮横向振动的弯扭耦合动力学模型,研究星轮支承刚度对系统均载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考虑星轮横向振动的均载分析模型消除了星轮支承刚度足够大的假设,与实际模型更接近;减小星轮支承刚度可以明显改善系统均载性能,且星轮2支承刚度的影响大于星轮3.
面向航天器管路多品种小批量交叉作业的生产模式,针对其接口关系复杂、焊接质量要求高等难点,设计一种基于三维模型驱动的双目视觉机器人焊接方法.通过提取多分支管路三维模型的焊缝坐标信息,结合机器人离线编程技术实现焊接机器人轨迹规划;采用双目立体视觉相机,开发了焊缝管子边缘识别算法和管道姿态计算方法,实现了管路的空间精确定位,通过焊接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叶片式阻尼器出力特性具有较强的非线性,为建立准确的力学模型,以实验室的一种叶片式阻尼器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示功试验以获得它的出力特性;以双曲正切模型和双曲正切改进模型为基础,依据示功试验的实验数据选用顺序选择遗传算法辨识出这两种模型的参数,并在Matlab中进行出力仿真.结果表明:仿真得到的示功曲线与实验的示功曲线较为吻合,验证了这两种模型的准确性,双曲正切改进模型对比原模型具有更高的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