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江西汛期大暴雨卫星云图特征分析

来源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wang9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做好江西汛期大暴雨的气象服务工作,了解大暴雨卫星云图特征,文章利用江西气象站资料和MICAPS卫星云图等资料,对2020年6-7月江西大暴雨过程的降水特点和云图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江西大暴雨在云图上主要表现为带状云系、絮团状云系和絮带状云系3种形式的云图特征。这些云图特征为江西大暴雨预警预报提供了分析依据。
其他文献
在对34年华南暖区暴雨的筛选和客观分类研究的基础上,继续深入研究不同类型暖区暴雨的环流特征与对流发生环境变量特征的异同。主要结果如下:大部分切变线型、低涡型和回流型暖区暴雨个例的环境场斜压性较强,其中回流型暖区暴雨在关键区斜压性最强,而南风型暖区暴雨个例的环境场斜压性相对较弱;所有类型暖区暴雨发生时对流层中高层的中纬度基本为平直西风气流控制,降水区主要位于西风带短波槽槽前,低层均有低空急流的影响。各类暖区暴雨的主要差异在于高层南亚高压、中层短波槽和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和强度差异以及低层低空急流的位置、强度、风
为分析气象要素对飞机飞行的影响程度,进而更好地为飞行提供保障,需要运用ID3决策树算法对飞行时间数据进行分析。文章首先构建主要影响要素属性,对原始数据进行量化处理,然后利用ID3决策树算法对现有信息进行充分挖掘,通过分析信息增益生成决策树。该方法能够对飞行数据进行有效分析,最终达到控制与优化飞行时间进度的目的。
气溶胶已是东亚地区最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其时空分布会受到东亚季风气候的影响。利用2000~2014年MODIS/AOD(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Aerosol Optical Depth)和NCEP月平均气象场再分析资料,本研究分析了东亚冬季风长期变化趋势、气溶胶年际变化规律,探讨了东亚冬季风强度变化对气溶胶分布的影响。基于MODIS/AOD,发现近10年东亚地区冬季AOD呈现上升趋势,最大值为2007年的0.44,高值区覆盖四川盆地、
在北京城市气象环境的数值模拟中,人为热的设置是一个难点。人为热包括感热和潜热,人为潜热可以通过计算人为水汽排放获得。本文利用飞机观测资料对北京冬季人为水汽排放进行了定量估算。研究发现,在北京城区下风方向观测到相对周边区域更高的水汽摩尔分数,当观测到城市水汽过量信号时,水汽排放率的估计值在58~9539 kg/s,占城市大气边界层水汽总平流(背景+城市过量)的0.64%到13.12%。城市过量水汽排放的主要来源是天然气燃烧、水冷空调系统、城市交通等人为水汽的排放,中心城区和周边区域融雪率和蒸发率的差异可能也
利用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北京国家综合气象观测实验基地获得的风廓线雷达资料和同时期在河北香河的华北香河全大气层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获得的多普勒声雷达资料,比较分析北京城区和远郊区的低层(0~600 m)大气风场特征。结果表明:水平风速随高度增加而增大,同一高度层,远郊区的平均水平风速大于城区,且受湍流活动影响,城区和远郊区水平风速日变化趋势均为白天小于夜间。春、夏季城区风向受局地山谷风影响显著,以偏西南偏南气流为主,城区和远郊区秋冬季受冷空气活动影响,以西北风为主,且水平风向日变化特征具有季节性
基于全国600多个站点的逐月气象观测资料,利用Mann-Kendall检验、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了中国地区1980~2018年不同气候区(干旱区、湿润区、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饱和水汽压差(Vapor Pressure Deficit,VPD)的时空变化特征,检测了影响中国地区饱和水汽压差变化的主导气象因素。结果发现:近40年来,我国湿润区和干旱区的夏季和冬季VPD分布呈相反格局,大部分地区4个季节VPD均呈上升趋势,春、夏两季在黄河流域以及东南沿海地区的上升趋势尤为显著。4个气候区的VPD均在21世纪初
由于大范围的高温预报对特定场所代表性不准确,人们感觉差异大,因此文章针对某些特定场所的空气流场结构,分析了特定场所在夏天形成高温的特征,研制了木屋结构的高温模拟观测装置,并将其安装在气象观测场内模拟仿真该场景的实际温度。结果表明,高温模拟观测装置的模拟温度经过修正,与裸露封闭空间、工棚、板房、瓦房、民宅和茅棚等特定场所的实际温度比较接近,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实际状况,为在特定场所工作和生活的人们提供了更客观的高温预警指引,满足公众对气象预报的个性化需求。
通过比较EMAC模式模拟结果和卫星观测结果证实了模式的可信性,进而利用模拟结果分析研究了2010~2012年青藏高原上空气溶胶光学厚度及其直接辐射强迫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所有气溶胶组分中,沙尘、水溶性气溶胶和气溶胶中液态水是高原的主要消光物质,三者年平均消光占比分别为0.27、0.20和0.49。2011年夏季纳布罗火山爆发,高空气溶胶消光在海拔14 km以上显著增强。青藏高原气溶胶在大气顶和地表的直接辐射强迫分布总体上由北向南递减,沙尘气溶胶在高原北部边缘大气顶产生正辐射强迫,气溶胶大气层直接辐射
为了掌握婺源短时强降水的回波分类与特征,文章利用江西WebGIS雷达拼图资料和婺源国家站气象观测数据,采用要素分析、数据统计和图像对比等分析方法,对婺源2015—2020年17次短时强降水的雷达回波特征进行了分析。文章具体介绍了资料来源及短时强降水概况,分析了影响婺源的短时强降水雷达拼图回波系统:絮状回波带、回波短带、单体回波带和雷暴回波带4种类型的特征,同时对婺源的雨量进行了分析。这些分析结果为做好婺源短时强降水天气的预警预报和气象服务奠定了基础。
文章对区域自动气象站温湿度传感器的现场核查数据和实验室检定数据进行了对比,重点分析了现场核查方式的可靠性,并对现场核查与实验室检定存在的差异进行了对比和分析,从而提出了相应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