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组合作是具有时代精神的教学思想以及教学方法,目前对于大部分教育者来说可能还不够得心应手,编者在所在的学校也是正式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第三年,因此,基本上还属于实验阶段。编者就将它作为一次教育“实验”,综合实施开展情况,对小组合作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优点等进行阐述。
【关键词】 小组合作;模式;学习效应;实验;研究;报告
小组合作学习是具有丰富的学习内涵,并有助于学生自我主动参与课堂的多样性的教学组织模式。小组成员间如果具有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相互促进、激励,既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又可以培养合作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成学生的共同进步。以此看来,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新课标的需要!
“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生生讨论等合作学习方式,适时地给予学生引导和帮助,尊重学生的创造性。”这样的合作学习方式是具有新时代精神的全新的教学思想,与传统的教学形式相比,学生具有更多的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
小组合作学习如果想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成就感,那就需要形成成员间互相帮助、取长补短的学习环境,在其中培养学生善于倾听成员的学习习惯,这样才具有共同提高的好品质,也是适应社会生活的必备条件,农村学生更是要具备这种条件。
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在于:①小组成员思考不正确时可以及时得到纠正;②不爱动脑筋的学生也不得不去思考,积极参与小组的讨论;③每个小组成员都能有集体中心意识,增强获得集体荣誉的学习动机。
一、注意科学合理的分组
首先把学生分为I、II、III类,I类和III类分别占班级人数的四分之一,剩下的为II类。在I类学生中推荐出第一轮小组组长,然后让组长和组员双向选择,形成一个四人小组。小组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间质”的组建原则,在学生自由组合后进行调配,保证每组各有一名I类和III类学生,两名II类学生,从而组成一个稳定又有变化的“橄榄形”,并且兼顾文理科的差异,即每一小组有理科相对较好的同学,又有文科相对较好的同学。这样他们对于各科都有答疑解惑的人。每一个月左右更换一次编组和组长,争取给每个学生都创造提高能力的机会。
二、任务分配明确
在小组中要明确成员具体的角色分工,如问题讨论的组织者、讨论过程的记录员、素材收集和整理的资料员、结果的汇报者等,最大程度地提高每位同学的参与率。当然,角色分工定期互换,让学生能从不同的角色中锻炼自己,体验学习过程。另外,在小组的活动过程中,我们要给予学生最大的鼓励,让他们各抒己见,并善于倾听他人。让每位学生,尤其是平时不愿意发言的学生,也能发挥出潜在的长处,从而形成“会表达,会倾听,会交流”的良好学习氛围。
三、培训组长
每组成员都有分工,可是小组长是组织者,很多时候都需要小组长能随机应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提前对小组长进行培训,告诉他们讨论时怎样鼓动同学提出问题,怎样鼓励A档学生进行解答,其他同学怎样积极参与解答,并提出不同见解方式。都要举例详细指导,防止到时出现僵局。
四、组建智囊团队
我们的小组合作形式 ,课堂上经常使用,但是问题太多,有时解答不及,这就要求有很多A档的尖子生能出来解疑答难。由于很多A档生觉得帮助别人会影响自己,怕影响学习,我们就首先给他们带上高帽,称他们几个人为“智囊团”;其次课堂上让同学们给予他们以热烈的掌声,让他们觉得不当疑难问题的解答者似乎说不过去,告诉他们帮助别人你也收获成功,让他们觉得不会耽误学习。这样不论课堂上还是自习自主学习的时间,都能心甘情愿地站出来充当小老师的角色。
“小组合作学习”则可以让学生的头脑动起来,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要把自己思考的结果通过自己组织语言,准确的把问题表达出来,其本身就是一个激励思维的过程,使学生获得的知识将深刻难忘。除此之外,同时还培养了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锻炼了他們的胆量,使他们与人交流的能力大大提高了。
小组合作学习期间,一改原来老师主宰课堂的局面,进而变成大家齐动脑,人人齐动口,积极踊跃说出自己的想法,并相互补充,相互指正,使课堂不再枯燥,而是变得热烈精彩。大家对于自己发现的问题不再需要遮遮掩掩,怕东怕西,变得对知识的探索有兴趣了,能在更深层次探究课本知识,并且在探索中不断进步,在进步中不断进行探索,形成了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李春华.合作教学操纵全手册[M]上海: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6.
[3]王慧敏.对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问题的思考[J].教育与管理,2006.(12):28.
[4]姜小兵.谈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J].新课程学习,2010.(5):549.
[5]朱建英.小班分组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小学数学教育,2000.(7-8).
[6]傅道春.教学行为的原理与技术[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06.
【关键词】 小组合作;模式;学习效应;实验;研究;报告
小组合作学习是具有丰富的学习内涵,并有助于学生自我主动参与课堂的多样性的教学组织模式。小组成员间如果具有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相互促进、激励,既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又可以培养合作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成学生的共同进步。以此看来,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新课标的需要!
“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生生讨论等合作学习方式,适时地给予学生引导和帮助,尊重学生的创造性。”这样的合作学习方式是具有新时代精神的全新的教学思想,与传统的教学形式相比,学生具有更多的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
小组合作学习如果想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成就感,那就需要形成成员间互相帮助、取长补短的学习环境,在其中培养学生善于倾听成员的学习习惯,这样才具有共同提高的好品质,也是适应社会生活的必备条件,农村学生更是要具备这种条件。
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在于:①小组成员思考不正确时可以及时得到纠正;②不爱动脑筋的学生也不得不去思考,积极参与小组的讨论;③每个小组成员都能有集体中心意识,增强获得集体荣誉的学习动机。
一、注意科学合理的分组
首先把学生分为I、II、III类,I类和III类分别占班级人数的四分之一,剩下的为II类。在I类学生中推荐出第一轮小组组长,然后让组长和组员双向选择,形成一个四人小组。小组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间质”的组建原则,在学生自由组合后进行调配,保证每组各有一名I类和III类学生,两名II类学生,从而组成一个稳定又有变化的“橄榄形”,并且兼顾文理科的差异,即每一小组有理科相对较好的同学,又有文科相对较好的同学。这样他们对于各科都有答疑解惑的人。每一个月左右更换一次编组和组长,争取给每个学生都创造提高能力的机会。
二、任务分配明确
在小组中要明确成员具体的角色分工,如问题讨论的组织者、讨论过程的记录员、素材收集和整理的资料员、结果的汇报者等,最大程度地提高每位同学的参与率。当然,角色分工定期互换,让学生能从不同的角色中锻炼自己,体验学习过程。另外,在小组的活动过程中,我们要给予学生最大的鼓励,让他们各抒己见,并善于倾听他人。让每位学生,尤其是平时不愿意发言的学生,也能发挥出潜在的长处,从而形成“会表达,会倾听,会交流”的良好学习氛围。
三、培训组长
每组成员都有分工,可是小组长是组织者,很多时候都需要小组长能随机应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提前对小组长进行培训,告诉他们讨论时怎样鼓动同学提出问题,怎样鼓励A档学生进行解答,其他同学怎样积极参与解答,并提出不同见解方式。都要举例详细指导,防止到时出现僵局。
四、组建智囊团队
我们的小组合作形式 ,课堂上经常使用,但是问题太多,有时解答不及,这就要求有很多A档的尖子生能出来解疑答难。由于很多A档生觉得帮助别人会影响自己,怕影响学习,我们就首先给他们带上高帽,称他们几个人为“智囊团”;其次课堂上让同学们给予他们以热烈的掌声,让他们觉得不当疑难问题的解答者似乎说不过去,告诉他们帮助别人你也收获成功,让他们觉得不会耽误学习。这样不论课堂上还是自习自主学习的时间,都能心甘情愿地站出来充当小老师的角色。
“小组合作学习”则可以让学生的头脑动起来,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要把自己思考的结果通过自己组织语言,准确的把问题表达出来,其本身就是一个激励思维的过程,使学生获得的知识将深刻难忘。除此之外,同时还培养了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锻炼了他們的胆量,使他们与人交流的能力大大提高了。
小组合作学习期间,一改原来老师主宰课堂的局面,进而变成大家齐动脑,人人齐动口,积极踊跃说出自己的想法,并相互补充,相互指正,使课堂不再枯燥,而是变得热烈精彩。大家对于自己发现的问题不再需要遮遮掩掩,怕东怕西,变得对知识的探索有兴趣了,能在更深层次探究课本知识,并且在探索中不断进步,在进步中不断进行探索,形成了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李春华.合作教学操纵全手册[M]上海: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6.
[3]王慧敏.对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问题的思考[J].教育与管理,2006.(12):28.
[4]姜小兵.谈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J].新课程学习,2010.(5):549.
[5]朱建英.小班分组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小学数学教育,2000.(7-8).
[6]傅道春.教学行为的原理与技术[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