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声音的小女孩儿

来源 :经典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amer_ws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丹麦安徒生的童话世界里,有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儿;而在中国苏州,也有一个童话般的小女孩儿,但她卖的不是火柴,而是“声音”。这个卖声音的童话般的女孩兒叫韩晓鱼。
  2009年,韩晓鱼高中毕业后,在淘宝网开了一家网店,由于一时疏忽,被供货商骗去3000元钱。韩晓鱼心里很郁闷,便和哥哥嫂子出门旅行。在峨眉山,童心未泯的韩晓鱼一时觉得好玩,录制了猴子的欢快叫声,并把它设置成手机铃声。韩晓鱼哪里想到,就是她童心未泯的无心之举,成就了她日后“声”名远播的“卖声”事业。
  旅行归来后的一天,一位在幼儿园做老师的邻居找到韩晓鱼,说她的孩子非常喜欢她猴叫声音的手机铃声,吵着要,问韩晓鱼可不可以把猴叫的声音卖给她。韩晓鱼哪好意思收钱,但邻居执意要给,韩晓鱼只好收了她5元钱。但事后韩晓鱼却从这件事上得到启发:原来“声音”也可以当做商品来卖!当韩晓鱼向家人说出她想卖声音赚钱的想法时,家人都说她想钱想疯了,要不就是发烧说胡话。但韩晓鱼是个有主见的女孩儿,她认准的事就要执著做下去。她不顾亲友的强烈反对,坚持己见。
  韩晓鱼买了高质量的录音装备,跑去动物园近距离地录制各种动物的叫声,还特意到深山里录制鸟鸣、池塘边录制蛙声、大树下录制蝉鸣……不久,她的声音库里就储备了各种声音:小溪、瀑布等的流水声;啄木鸟、喜鹊、麻雀、老鹰、布谷鸟、蟋蟀和青蛙等鸟叫和虫鸣。之后她找专业公司制作成“动物声音”光盘,蹲在各幼儿园和中小学门口兜售,深受欢迎,还被有的学校定为“声音教学”的教材。
  初战告捷。韩晓鱼轻松捞到了第一桶金。她乘胜追击,又针对每天跟繁杂家务打交道、因此常常失眠、脾气火爆的家庭主妇,开发出一款“催眠安神曲”——马尔代夫的海潮声。一经推出,出乎她意料的是家庭主妇问津寥寥,而主妇们的老公却追捧有加,他们把它戏称为“避雷针”,说自己的老婆听了一段时间之后。睡眠得到改善不说,脾气也变好了,再也不动辄就对他们大发雷霆了。还鼓励韩晓鱼再接再厉,研发出更多更好的“声音产品”来。
  这一下,韩晓鱼采集“声音标本”的劲头更足了。她远赴西藏录制一种稀有鸟类的鸣叫声;花数千元专程去北京野生动物园录制娃娃鱼的叫声:奔赴全国各地收集了几十种有特色的主要方言,做成了“乡音大全”:天坛的回音、敲打木鱼的诵经声等等都被她做成了音频,并在她的淘宝网店上设立“卖声音”专区,让更多的人了解她的“声音”。
  很快,热爱自然的都市白领、追求原生态的时尚达人、还有发觉其中有利可图的手机铃声商们,纷纷登门求购他们需要的“声音”。在摸索中成长的韩晓鱼,在实践中还细心地发现,5岁壮年公猴的叫声可以驱赶害虫,鼠王的尖叫声可以吓跑老鼠……她把这些“特殊的声音”分门别类做成专辑,有针对性地卖给正深受虫害的农场和有老鼠叨扰的家庭。韩晓鱼的“声”名越来越大。苏州的,一些酒吧老板也把目光盯上她,开出高价出场费邀请韩晓鱼去自己的酒吧里举办“音悦会”。
  在未来的道路上,韩晓鱼信心满满同时又野心勃勃。她说,她准备在豆瓣网举办一场主题为“历史的音河”的“音悦会”。向世界“发出”她的“声音”。如今,她正忙着奔波在国家档案馆和拜访名人的后代之间。寻找毛泽东、周恩来等历史伟人的原声。
  很多时候。有些看似“不可能”办到的事情。其实并非真的完全“不可能”办到。只要你不懈努力,持之以恒,用心去做,“不可能”完全可以变成“可能”。就连“卖声音”这种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韩晓鱼不是一样把它实现得很完美吗?
其他文献
在宝玉的婚姻问题上,凤姐一直是在背黑锅的,原因无它,都是高鹗续书中一段宝钗换黛玉的“掉包计”给闹的。这个高鹗其实很没有读透前八十回原著,或者说是迫于政治原因不敢续成曹雪芹的创作本意。在续书中,很多人物出现了“精神分裂”现象。人物的前后性格极不统一。比如贾母,十多年来一直为了宝黛联姻而奋斗,到了第八十回后,突然转性不顾一切地要让宝玉娶宝钗了。若真是如此,那前八十回里贾母和王夫人的明争暗斗根本就失去了
期刊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想尽孝道的时候,父母有时却已不在人世……趁他们都还健在,我们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呢?以下是一些人的亲身体验。  花不出去的捶背券  去年父亲去世了,办完葬礼后我开始整理他的遗物。  从书桌的抽屉里。翻出几张裁成纸币大小的纸。上面用铅笔歪歪扭扭地写着“捶背券”。  这应该是我上小学一二年级时送给父亲的。学校里留了个作业,题目是《做一件让父母高兴的事》,于是当时我就制作了
期刊
母亲没有女儿。然而,意识到这一点,并且知道母亲为此而深感遗憾,是在我12岁那年。  那年冬天,天气出奇的冷。一天,在城里工作的父亲突然回家养“病”。当晚,我被一阵呜咽声惊醒,黑暗中,我竖起了耳朵。听见母亲哭着说道:我不去结扎,是想有个女儿。你不应该背着我去做结扎手术。  接着,传来了父亲低沉而略带委屈的声音:别哭了,是我做得不对。不过,我们已经有三个儿子了,如果再有孩子出世,咱们真的养不起。你想有
期刊
曾任台湾清华大学代理校长的李家同教授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他去非洲旅行,很多人介绍他去一个小镇。人们叫这个小镇K.S,没有人知道为什么有这样一个古怪的名字。  在小镇上,好多地方都以K.S命名,比如饭店叫EastK.S。咖啡馆叫K.S.Cafe,诊所就叫K.S诊所。  咖啡店的老板听说他是从台湾来的,神情立刻一变,一再地询问台湾的情况,就像一个台湾迷。在非洲,很少会有人对台湾有了解,更谈不上兴趣了
期刊
那是上个世纪90年代的事情了,那个时候,物资匮乏,连像样的红砖也不多见,所以,乡间,墙多是土的,如果邻里之间房子恰好并排。就理所当然地共同出钱,雇几个工匠,用打碎的麦秸、少许石灰、大量的黄土搀和在一起,垒土成墙。  和我家共用一堵土墙的是一位70多岁的老大妈。她的丈夫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军人,刚刚去世2年,对于老大妈,我们平日里也都是十分敬重的。  然而,两年前,老大妈却做出了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
期刊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徐州女作家袁成兰曾写过她的夫君,那是一個上通天文下知地理、中间不懂人际交往的知识分子,一个历史学教授,  这位书呆子思考问题时目不斜视,连老婆都不认得。  有次袁成兰从乡下回来,扛着大包小包,恰逢丈夫下班,她忙迎上去,谁知丈夫见了她点头一笑,继续走路。她奇怪丈夫不认识自己啦?便故意不招呼他,紧跟着他。见他目不斜视,旁若无人地走着,她却累得满头大汗。到家门口,丈夫进了门,准备关门
期刊
●在外第一个春节坐火车回家带了一瓶绿茶。妈妈说:“我从来没有喝过这个东西,真好喝。”  ●我是單亲家庭,一直和妈妈生活在一起。平时妈妈忙。每天就晚上能看到。一天半夜。狐朋狗友找我玩。出门前,妈妈一边看站在门口换鞋的我。一边幽幽地问:“你……可不可以带我一起去?”  ●姥爷去世了。因为妈妈从小不在他身边长大,所以和他的关系并不是很好。平静处理完后事。晚上回来她栽倒在床上抽泣道:“女儿,你知道么,妈妈
期刊
一位农民大叔给我讲了一个故事:前些时,去北京看病。发现医院对门是某国家机关。忽地想起来,一位高中同学现任这个机关的领导,就想去见见老同学,可是,40多年没见过面。他还记得我吗?再说。咱一介农民。人家堂堂国家领导人,安保森严。允许见我吗?但转而一想。平生头一次来北京,也许是最后一次,这次如果不见,也许令生就没机会了。想到这里,他顾不得许多,走向门岗,通报了姓名和要见的人。  很巧,老同学在机关,说让
期刊
对于香港来说,自1997年回归祖国以来,每年7月1日都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1840年鸦片战争两年后,香港被英国占去,这个脱胎于珠三角的岛屿,从此走上了一条与大陆母体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存在姓“资”与姓“社”的意识形态差异,香港与内地的分道扬镳显得更加坚决和迅速。  此后近三十年时间里,政治铁幕却并未将香港与祖国大陆的脐带完全斩断,除了官方有限度的交往,以偷渡为主的民间形式始终活
期刊
桑达伊·甘地是印度孟买市的一位房产商,他拥有着全市最大的房地产公司以及行业内最多的储备土地。不仅如此,他还拥有许多同行业好友。在全球房价普遍居高不下的今天,桑达伊和朋友们的生意都做得如火如荼。  可随着公司规模越来越大,赚到的钱越来越多,桑达伊的成功感却越来越淡,不仅如此,他甚至还觉得自己亏欠这个社会太多。因为在孟买,至今还有800多万人居住在贫民窟里,他们不但要忍受恶劣的生活条件,还必须支付不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