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制背景下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 :亚太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7342894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分制的推行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是高等院校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必然选择。学分制注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型人才的必要途径。但学分制的实施也必然对学生管理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如何解决学分制背景下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问题也是当下关注的热点,本文将着重从思想观念、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学生管理内容手段等方面的变化来分析学分制实施过程中学生管理工作所面临的挑战并思考相关解决方案。
  关键词:学分制;学生管理;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12-0255-02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明确指出要“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多样化成长渠道、建立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推进学习成果互认衔接。”学分制再次受关注。学分制以学生为主体、以选修课制度为基础、以绩点和学分为标杆,在高职院校的实施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推动高职教育的整体发展。
  一、学分制的发展历程及意义
  1810年德国柏林大学的创始人、教育改革家洪堡提出大学有“对科学的探索、个性与道德的修养”的双重任务,倡导“教育自由”理念。为践行自由的理念,柏林大学实行公共课和私人课的选修制度,从而开启了普鲁士和德国,甚至于可以说整个欧洲高等教育的新时代。学分制萌芽于德国柏林大学,发展于美国哈佛大学。1871年学分制作在哈佛大学实行。
  学分制在中国的出现得益于1917年-1923年蔡元培对北京大学所进行的改革,这是中国现代高等教育乃至学术和文化史上的一次重要转折。1918年北京大学实行“选科制”实为我国推行学分制的源头,直至20世纪50年代因采用前苏联的办学模式而被取消。1978年开始,“实事求是”精神要求正视我国教育实际,部分高校试行学分制。2007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要采取各种措施,通过推进学分制、降低必修课比例、加大选修课比例等,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再次提出“要继续推进和完善学分制,规范管理各种灵活学习方式的学校职业教育”。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再次强调要“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多样化成长渠道,建立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推进学习成果互认衔接”。
  学分制提供学习自由的环境和维护学生教育选择权。学生可根据兴趣来选择教师、课程、时间,利于个性发展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次,学分制背景下的课程设置较为广泛,课程类型更具宽度,学生依自身需要、职业生涯规划来构建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当然,学分制的实施也有利于教学资源的共享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学分制对学生管理工作的挑战
  (一)传统的思想观念所产生的制约
  学分制的实施对高职院校来说是一件深具影响力的事情,既能给学校提供一个新的发展平台,又能促使师生观念发生根本性革新。但是这场变革不是一蹴而就的,因为以教师为中心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教学管理体制及思想观念不会短时间消失;而且学生服从教师和学校的管理、被动接受的思想生根蒂固,这也使得学生往往忽视选修课、只注重必修课;教师也会从思想上对学分制有抵触情绪、不乐意改变目前的教学方式、轻视选修课,容易照本宣科、敷衍了事、不愿意破除传统思想观念或持观望的态度、从而影响学分制的实施。
  (二)教师、学生对学分制认知仍需提高
  学分制在各个学校的实际运行中都有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因在学分制实行的过程中,对其宣传力度和手段、以及培训不到位等原因导致部分教师和学生对学分制的认知存在模糊性和盲目性。这也就导致了学分制的特点不够突出、教师的教学模式未能完全转变、学生对学分制的认知不到位,不利于学分制的推行。杜绝工作中出现宣传图省事过分依赖过去的经验、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
  (三)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不足,急功近利
  学分制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但修满学分、毕业、就业等目标促使部分学生为拼凑学分而避难就易地选课,忽视个人的兴趣、自身知识结构和社会需求。那些相对简单、教师要求不太严格、比较好获得学分的课程更受这些学生的青睐,也会出现部分学生一个学期选课过多从而导致诸多挂科等现象。这些都无法充分有效地利用学分制的课程设置来拓宽和深化其本专业的知识体系,既背离了实施学分制的初衷也为学分制的实施增加困难。
  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可设立导师制和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一方面可通过导师或辅导员促使学生系统地了解本专业的特点及专业需求,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明确个人的专业规划和实践技能的标准。另一方面,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合理安排课程设置。
  (四)行政班级打破促使辅导员工作难度加大
  学分制的实施打乱了传统的班级行政单位,同学、师生关系无固定的模式,导致学生多次适应新的环境、同学间聚少离多、陌生感孤独感加重,沟通交流减少,易滋生心理问题。同时班级集体活动的减少,班级集体归属感和凝聚力减弱,导致辅导员传统的管理模式无法继续满足当下需求。总之,学分制让以班级为整体统一的有形硬性管理转向以学生个性发展为出发点的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无形软性管理,这无疑对辅导员的管理提出挑战和新的要求。
  (五)学生管理工作的理念、形式、内容发生变化
  学分制背景下促使学生管理工作需要注重“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原有的行政管理模式、操作管理模式将被僵化;学生管理应由“他律”转向“自律”;班级活动由集体活动转向学生个体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班级统一的教育管理需转向有针对性、差异性的咨询服务、疏通指导。
  三、学分制背景下学生管理工作的应对策略
  做好学分制的宣传工作。提高教师、学生对学分制的认知。在学分制的改革和实施过程中,无论是教育管理工作者还是教师都需要有针对性的学习和培训。首先提高改革执行者和实施者对学分制的认知水平;其次要在学校拓展宣讲渠道、加大宣传,激发学生和教师的参与兴趣。   完善课程设置,增加课程体系。学分制的推行需要增开选修课,让学生有自由选课的空间。建立切合生源实际和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学分制的实施离不开与学分制相匹配的一整套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建立比例适当的通识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程以及专业选修课程,保证学生有精力和时间来选择感兴趣的课程。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需要遵循高等教育学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在培养方案中要明确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确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积极开拓创业型课程并拉入学分管理。
  提高辅导员的业务能力和适应能力。学分制要求辅导员须抛弃管理者本位的思想,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建设以学分制为中心的教学服务体系。辅导员给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指导、促使学生知识结构和职业发展的合理化。学生管理工作需要以学生个性发展、成长和职业发展需要为导向,满足学生差异性发展的需要,这样才能更好地推进学分制。
  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健全学生会工作机制。学分制要求学生能独立主动地完成选课到学分的获得。这需学生的自我控制、自我评价、自主发展的能力。高职院校需要在培养学生的自我能力之余,充分利用自我管理的自制性群众组织——学生会的带动和示范作用。
  建立反馈机制,完善预警机制。辅导员需要管理好学生成绩、做好学生日常动态监测、对学习态度不端、挂科较多的学生予以警示,并及时与学生、教师、家长、学校进行沟通和反馈,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
  四、结束语
  总之,学分制在高校的实施能促进学生个人的发展、满足社会的需要。但是学分制的实施需要立足生源情况、本校实际和行业需求,建立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确保学分制的实施顺利进行。当然,学分制在实施过程中更需要学生管理工作随之进行动态发展,积极应对学分制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新问题、新困难,努力推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创新性、技能型、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朱雪波.高校实施完全学分制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1:113-118.
  [2]陈洪捷.德国古典大学观及其对中国大学的影响[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32-37.
  [3]蔡国祥.高校实行学分制的课程制约因素分析[J].高教论坛,2015,4:20-21.
  [4]薛峰,石澄贤等.论学分制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5:93-95.
  [5]白元儒,许鹏奎等.论学分制管理模式下的高校学生工作管理制度改革[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92-96.
  [6]郭长立.高校学分制试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10,25:29-31.
其他文献
通过对各类吸声原材料与吸声结构的吸声机理分析,选择强度较高、价格低廉、具有较好中低频吸声性能的水泥—珍珠岩复合吸声材料作为吸声材料体系,并建立了"水泥—珍珠岩"声传
本文阐述了剪力墙结构或框架-剪力墙结构中连梁受力机制及在设计中易出现的几个问题的处理方法及建议。
笔者通过对某双曲拱桥进行静力荷载试验,探讨了双曲拱桥的静载试验方法与结构分析方法,根据测试结果对工程实例进行了评价分析,评定了该桥目前的整体受力性能。
类型电影,即通常所说的类型片,这主要是指在虚构类故事片中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叙事模式,具有相似的叙事元素的各种故事片形态,根据观众的一个接受心理和消费习惯的分析研究而确
作者简介:刘朝晖(1972-),汉族,男,安徽巢湖人,南京工程学院党办、校办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政治研究和高等教育理论研究。  摘 要:产学研合作教育将工程应用型人才置身于社会和企业实践活动中,使其在具体的工程情境中获得对工程哲学、工程知识、工程伦理和工程艺术的认知。这四种认知交互作用,经由操作经验,构建工程图式,丰富直觉思维,最终达到对未来所从事职业的身份认知,从而使工程应用型人才在实
在当代社会环境中,任何一个社会组织实际上都担负着公共关系方面的职能,如企业所设立的“公关部”。良好的公共关系,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关注公共关系的目的就是为了塑造企业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城市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迫使政府对城市进行规划管理。近年来,城市园林景观设计逐渐受到规划者的重视,在城市规划发展中的
摘 要:随着教学新《课程标准》的逐步深入推进,加强课堂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培育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在如今的政治课程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注意学生知识的积累、学习能力的掌握,还应该侧重于结合政治课程的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本文就结合初中政治课本的教学内容,来谈谈如何在教学中深入对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  关键词:政治;人文精神;培养  在日常的初中政治教学中,引导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世界
影响工程质量及工程造价的因素较多,而建设工程质量与造价又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如何解决这个矛盾,本文着重从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合理地控制工程造价进行研究。只有合理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