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迎来重大突破,应试教育逐渐被教师摒弃,素质教育正式拉开帷幕,越来越多的先进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开始活跃在大众视野中。然而,针对我国的教育实情来看,高考依然是学生升学的必经之路。因此,高考视域下的高中语文教学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例如语文课程教学的局限性、形式化、功利性、机械化等。本文从剖析高考视域下的高中语文教學问题入手,以此为前提设计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期给相关从业人员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8-011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8.057
随着全国各地新高考改革不断扩大,高中教育改革创新的各种问题日益突显。要在高考视域下开展高中语文教育改革,不仅要考虑新的课程标准和学生核心素养教育改革的规定,而且还要考虑“生本教育”理念下的语文教学拓展以及深度开发已有教学资源与教学辅助资源等实际诉求。基于此,可将“立足课内、放眼课外”当作高考视域下高中语文教育改革的基本准则,以此为前提,有效解决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诸多如课程设置类型不一、课程组合类型多、教师资源剩余和紧缺并存等现实问题。
一、高考视域下高中语文教学现状
(一)教学理念单一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基础知识传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输入,教师通常只在教室里盲目输出基础理论,而忽略和学生的交流、沟通,导致一定程度上忽略学生的实际学习诉求及其主体作用,学生学习积极性差,课堂教学效率低下[1]。传统教学方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课程内容无聊,学生学习知识不主动,教师无视学生实际的学习和训练需要,学生独立性差。第二,教学方法单一且过时,大多数传统的教学方法都是把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人公,而忽略了学生这一关键人物在教学过程中的影响。第三,不具备互动性的教学评价,过去的教学理念都是关于教师对学生学习状况和测验结果的评价,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状态,缺乏对学生的个人评价以及对师生关系的相互评价,导致教学理念单一,评价内容有失水准。
(二)忽视素质培养
不管是在哪一个时代背景下,高考一直都是学生学习生涯甚至是影响学生一生的关键转折点,其所具备的实际意义是显而易见的。高中是学生参与高考前最关键的学习阶段,学生知识掌握的水平非常重要,一直给教师和学生带来很大的心理负担。许多高中教师时刻关注高考的重要意义,并尽最大努力提高学生的高考成绩,此时他们只关心学生的基础知识的积累,而忽略了学生文化素养的形成,导致学生只能掌握课本知识,实践能力不足,并且危害教学成效[2],主要体现在:课程内容只限于教材的内容,而专业知识的扩展延伸被忽略,课堂气氛沉闷死板,学生的自学能力下降,课堂教学的逻辑思维无法发散。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立足点也有所不同。由于普通高中课堂教学与学习负担更加沉重,许多教师和学生对高中阶段的学习态度和情绪调整过于僵化,仅将考试作为学习和培训的关键或唯一目的,并未将高中生的兴趣爱好作为教学、学习的出发点,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师的课堂教学动力,降低了实践教学的效率。
(三)教学内容有待改进
从目前的具体情况来看,在一些高中学校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设置的课程内容一般是根据目前的教材而定。在基础教育不断改革创新的过程中,高中语文的教学内容也经历了重大变革,不断创新和调整。但是,即使教师对教材中的课程内容进行了充分讲解,也不能很好地提高语文课的教学效果。因为语文知识的学习和实践不只局限于课堂教学,还包括社会发展和日常生活中的学习与实践[3]。只有逐步将课堂教学中的学习内容扩展到日常生活中,不断扩大学习内容和实践范围,才能更好地提高课程内容的可操作性和适用性。但是,这个问题尚未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还有部分教师忽视拓展教学内容,非常不利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二、高考视域下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一)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如果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基于既定的课程目标,整合研究教育理论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只有确立课程目标,教师才能着眼于教学提纲的各种规定和教材改进内容,以此全面分析学生对基础知识学习的诉求与学习困难。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与效果,例如对关键知识点和文章内容的记忆与理解等,以确保课堂教学能够考虑学生的学习需要。其次,语文教学必须注重自主创新,摆脱传统教育的束缚,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与语文素养[4]。教师应重视及时获取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教师可将学生知识掌握与理解程度作为主要依据,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调整,可增加也可减少,重点讲解一些难度系数大的和关键部分,并将其拓展为更多的巩固形式,通常还可以忽略不重要的内容,但是有必要对其中的关键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讲解。教师还应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给予有效的课堂教学分配。高中前两年为基础学习时期,这时应该高度重视夯实学生的语文功底,针对性强化学生的背诵、理解和逻辑思维能力,以此为前提,给高三综合复习做铺垫。此外,有必要增强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其不仅是高中语文学习的主线,也是高考分数占比较大的模块。
(二)发挥学生主体性,注重激发学习兴趣
高考视域下,教师的课堂教学应侧重于引导学生灵活应对高考。决胜高考的前提保障就是日常的学习,想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应在实践教学中确保教学环节的开放性并关注学生思维逻辑的强化。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引发“一言堂”问题,为学生提供大量积极发言的机会,发表自身观点,使新课标要求得到满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摒弃传统教学观念,不要过分强调每个教学流程都遵循教师设想而发展,将学生作为主体,结合学生兴趣开展教学活动。在此前提下,学生学会站在多角度看待问题,有利于发散思维进而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 (三)注重教学积累,提炼重难点
高中时期学生需要学习诸多语文知识,与此同时,加大了教师的工作压力,语文教学在高中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含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所以教师很难在短时间内给学生详尽地讲授全部知识,这便要求教师为学生总结归纳其中的重难点内容。高考视域下,还要重视带领学生展开高效复习,确保学生有针对性地实施复习工作,教师可在其中设立专项复习,进一步增强学生复习功课的有效性。新高考背景下进行高中语文教学,教师要结合自身多年执教经验和对历年高考的研究,从整体划分高中语文知识,帮助学生理清重难点,引导学生一边学习一边树立明确目标,使其在目标激励下展开更高效的学习。
(四)改进教学方式,实施个性化教学
1.优化学习环节
高考视域下,教师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落实,高度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并非一味地背诵,要充当学生人生道路上的“指明灯”,指出学生学习和训练的方向。因此,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高效的预习方法,指导学生在课堂上使用合作学习模式,帮助学生处理难题;另外,还要做好下课后指导练习的工作,引导学生在学过本节课知识后,积极展开自我反思、研究及课后练习。教师还应重视利用课余时间培养锻炼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要求学生事先查阅教学相关信息,并在课堂上汇报总结;学会使用各种学习工具独立解决自学过程中遇到的生字词,理解其含义,掌握其用法;将自己难以理解的内容标记出来,在课堂上寻求教师或其他同学帮助解决;课后巩固阶段,鼓励学生基于互联网查阅相关学习材料,剖析作品背景,积极交流学习成果,这种有意识的学习方法通常能产生意料之外的收获。
2.个性化教学
高考视域下,教师要重视给予学生个体差异性的理解与尊重,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关注学生的学习表现,促进其个性化发展。进行课堂教学时,既要重视学生的共性,也要理解其差异性,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个性化教学。在以往进行阅读教学时,每个学生在阅读完文章后,都会产生不同的见解与思想,有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被文章故事所打动,还有些学生则会被作者使用的华丽辞藻所吸引。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完全尊重学生不同的意见,鼓励和称赞学生,给予其充足的思考空间,有利于全面发展并释放学生个性,发散其创造性思维。
(五)注重教师教学素养的提高
不管开展哪一类型的教学活动,教师观念与素养会对育人目标的实现产生很大影响,因此,高考视域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教师要注重更新教育观念,并以多种方式和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与综合素质。首先,提升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计划要落实新高考改革的要求,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设计教学方法,既重视知识传授,也重视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做铺垫;其次,善于使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促使课堂模式发生转变。教育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发展需求并融入其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还需丰富学生的体验。结合课堂教学要求,灵活应用微課、思维导图、电子白板、百度云盘及各种先进的教学软硬件,解放学生和教师,突破时空限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最后,注重强化教师衡量与评价教学成果的能力。
三、结语
高考视域下,高中语文教学改革面临着许多挑战,影响其改革和创新成果的因素相对复杂,无论是新课程标准、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规定,还是新高考的改革,对实践教学内容、表达方式、应用渠道、教师执教能力、教学设计等都存在非常大的差异性。基于此,为进一步提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精准锁定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可行性规定及具体性要求,并将其转变为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宏观对策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济军.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策略转变的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0(25):157.
[2]黄芳才.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策略转变的建议[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16):3.
[3]李随莲.新高考模式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转型研究[J].文学教育(下),2020(3):80.
[4]范元旺.浅析新高考改革下的高中语文教学[J].考试周刊,2019(99):17.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8-011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8.057
随着全国各地新高考改革不断扩大,高中教育改革创新的各种问题日益突显。要在高考视域下开展高中语文教育改革,不仅要考虑新的课程标准和学生核心素养教育改革的规定,而且还要考虑“生本教育”理念下的语文教学拓展以及深度开发已有教学资源与教学辅助资源等实际诉求。基于此,可将“立足课内、放眼课外”当作高考视域下高中语文教育改革的基本准则,以此为前提,有效解决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诸多如课程设置类型不一、课程组合类型多、教师资源剩余和紧缺并存等现实问题。
一、高考视域下高中语文教学现状
(一)教学理念单一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基础知识传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输入,教师通常只在教室里盲目输出基础理论,而忽略和学生的交流、沟通,导致一定程度上忽略学生的实际学习诉求及其主体作用,学生学习积极性差,课堂教学效率低下[1]。传统教学方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课程内容无聊,学生学习知识不主动,教师无视学生实际的学习和训练需要,学生独立性差。第二,教学方法单一且过时,大多数传统的教学方法都是把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人公,而忽略了学生这一关键人物在教学过程中的影响。第三,不具备互动性的教学评价,过去的教学理念都是关于教师对学生学习状况和测验结果的评价,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状态,缺乏对学生的个人评价以及对师生关系的相互评价,导致教学理念单一,评价内容有失水准。
(二)忽视素质培养
不管是在哪一个时代背景下,高考一直都是学生学习生涯甚至是影响学生一生的关键转折点,其所具备的实际意义是显而易见的。高中是学生参与高考前最关键的学习阶段,学生知识掌握的水平非常重要,一直给教师和学生带来很大的心理负担。许多高中教师时刻关注高考的重要意义,并尽最大努力提高学生的高考成绩,此时他们只关心学生的基础知识的积累,而忽略了学生文化素养的形成,导致学生只能掌握课本知识,实践能力不足,并且危害教学成效[2],主要体现在:课程内容只限于教材的内容,而专业知识的扩展延伸被忽略,课堂气氛沉闷死板,学生的自学能力下降,课堂教学的逻辑思维无法发散。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立足点也有所不同。由于普通高中课堂教学与学习负担更加沉重,许多教师和学生对高中阶段的学习态度和情绪调整过于僵化,仅将考试作为学习和培训的关键或唯一目的,并未将高中生的兴趣爱好作为教学、学习的出发点,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师的课堂教学动力,降低了实践教学的效率。
(三)教学内容有待改进
从目前的具体情况来看,在一些高中学校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设置的课程内容一般是根据目前的教材而定。在基础教育不断改革创新的过程中,高中语文的教学内容也经历了重大变革,不断创新和调整。但是,即使教师对教材中的课程内容进行了充分讲解,也不能很好地提高语文课的教学效果。因为语文知识的学习和实践不只局限于课堂教学,还包括社会发展和日常生活中的学习与实践[3]。只有逐步将课堂教学中的学习内容扩展到日常生活中,不断扩大学习内容和实践范围,才能更好地提高课程内容的可操作性和适用性。但是,这个问题尚未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还有部分教师忽视拓展教学内容,非常不利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二、高考视域下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一)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如果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基于既定的课程目标,整合研究教育理论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只有确立课程目标,教师才能着眼于教学提纲的各种规定和教材改进内容,以此全面分析学生对基础知识学习的诉求与学习困难。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与效果,例如对关键知识点和文章内容的记忆与理解等,以确保课堂教学能够考虑学生的学习需要。其次,语文教学必须注重自主创新,摆脱传统教育的束缚,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与语文素养[4]。教师应重视及时获取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教师可将学生知识掌握与理解程度作为主要依据,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调整,可增加也可减少,重点讲解一些难度系数大的和关键部分,并将其拓展为更多的巩固形式,通常还可以忽略不重要的内容,但是有必要对其中的关键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讲解。教师还应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给予有效的课堂教学分配。高中前两年为基础学习时期,这时应该高度重视夯实学生的语文功底,针对性强化学生的背诵、理解和逻辑思维能力,以此为前提,给高三综合复习做铺垫。此外,有必要增强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其不仅是高中语文学习的主线,也是高考分数占比较大的模块。
(二)发挥学生主体性,注重激发学习兴趣
高考视域下,教师的课堂教学应侧重于引导学生灵活应对高考。决胜高考的前提保障就是日常的学习,想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应在实践教学中确保教学环节的开放性并关注学生思维逻辑的强化。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引发“一言堂”问题,为学生提供大量积极发言的机会,发表自身观点,使新课标要求得到满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摒弃传统教学观念,不要过分强调每个教学流程都遵循教师设想而发展,将学生作为主体,结合学生兴趣开展教学活动。在此前提下,学生学会站在多角度看待问题,有利于发散思维进而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 (三)注重教学积累,提炼重难点
高中时期学生需要学习诸多语文知识,与此同时,加大了教师的工作压力,语文教学在高中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含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所以教师很难在短时间内给学生详尽地讲授全部知识,这便要求教师为学生总结归纳其中的重难点内容。高考视域下,还要重视带领学生展开高效复习,确保学生有针对性地实施复习工作,教师可在其中设立专项复习,进一步增强学生复习功课的有效性。新高考背景下进行高中语文教学,教师要结合自身多年执教经验和对历年高考的研究,从整体划分高中语文知识,帮助学生理清重难点,引导学生一边学习一边树立明确目标,使其在目标激励下展开更高效的学习。
(四)改进教学方式,实施个性化教学
1.优化学习环节
高考视域下,教师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落实,高度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并非一味地背诵,要充当学生人生道路上的“指明灯”,指出学生学习和训练的方向。因此,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高效的预习方法,指导学生在课堂上使用合作学习模式,帮助学生处理难题;另外,还要做好下课后指导练习的工作,引导学生在学过本节课知识后,积极展开自我反思、研究及课后练习。教师还应重视利用课余时间培养锻炼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要求学生事先查阅教学相关信息,并在课堂上汇报总结;学会使用各种学习工具独立解决自学过程中遇到的生字词,理解其含义,掌握其用法;将自己难以理解的内容标记出来,在课堂上寻求教师或其他同学帮助解决;课后巩固阶段,鼓励学生基于互联网查阅相关学习材料,剖析作品背景,积极交流学习成果,这种有意识的学习方法通常能产生意料之外的收获。
2.个性化教学
高考视域下,教师要重视给予学生个体差异性的理解与尊重,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关注学生的学习表现,促进其个性化发展。进行课堂教学时,既要重视学生的共性,也要理解其差异性,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个性化教学。在以往进行阅读教学时,每个学生在阅读完文章后,都会产生不同的见解与思想,有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被文章故事所打动,还有些学生则会被作者使用的华丽辞藻所吸引。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完全尊重学生不同的意见,鼓励和称赞学生,给予其充足的思考空间,有利于全面发展并释放学生个性,发散其创造性思维。
(五)注重教师教学素养的提高
不管开展哪一类型的教学活动,教师观念与素养会对育人目标的实现产生很大影响,因此,高考视域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教师要注重更新教育观念,并以多种方式和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与综合素质。首先,提升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计划要落实新高考改革的要求,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设计教学方法,既重视知识传授,也重视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做铺垫;其次,善于使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促使课堂模式发生转变。教育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发展需求并融入其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还需丰富学生的体验。结合课堂教学要求,灵活应用微課、思维导图、电子白板、百度云盘及各种先进的教学软硬件,解放学生和教师,突破时空限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最后,注重强化教师衡量与评价教学成果的能力。
三、结语
高考视域下,高中语文教学改革面临着许多挑战,影响其改革和创新成果的因素相对复杂,无论是新课程标准、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规定,还是新高考的改革,对实践教学内容、表达方式、应用渠道、教师执教能力、教学设计等都存在非常大的差异性。基于此,为进一步提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精准锁定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可行性规定及具体性要求,并将其转变为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宏观对策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济军.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策略转变的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0(25):157.
[2]黄芳才.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策略转变的建议[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16):3.
[3]李随莲.新高考模式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转型研究[J].文学教育(下),2020(3):80.
[4]范元旺.浅析新高考改革下的高中语文教学[J].考试周刊,2019(9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