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今年入冬以来,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春节后,随着气候转暖,人员流动的增加,禽类运输及交易频繁,有利于H7N9禽流感病毒的扩散和传播.截止目前,全国报告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已经超过200例,鉴于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高死亡率以及HNN9禽流感对养殖业生产、流通、销售各方面带来的严重影响,本文就H7N9禽流感病毒的病原学、易感动物及各方面的防控措施做出详细叙述。
关键词:H7N9禽流感;病原学;易感动物;防控措施
近期,浙江、广东等地连续报告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再次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据笔者梳理,截止2014年2月13日,全国确诊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已超200例,死亡44人,其中浙江、广东确诊病例和死亡人数均占到全国七成。目前,H7N9疫情在人间仍处于散发状态,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部地区,如浙江、上海、广东等省份。从去年H7N9禽流感发生后,疫区限制家禽养殖,广大非疫区养殖户也担心疫情扩散及市场销售情况,不敢或减少养殖;已经饲养的家禽,正急待上市,因市场封锁及价格的大幅度下滑,无法出售而每天消耗大量饲料,养殖大户每天损失巨大;种禽养殖户遭受打击更大,因禽苗无法销售,只得扑杀鸭苗,倾倒种蛋。疫区的家禽流通和市场销售已被禁止,在非疫区,出于各种原因,家禽的流通也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各地在边境处都设立重重关卡,活禽运输爱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加上市民对家禽的消费大量减少,因而从事家禽运输的经营者几乎全面停止,遭受的损失也较大。家禽生产的萎缩也影响到饲料行业的生产和销售。禽类生产、流通和销售市场损失惨重。
1 病原学
禽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科,甲(A)型流感病毒属。禽甲型流感病毒颗粒呈多形性,其中球形直径80—120mm,有囊膜。基因组为分节段单股负链RNA。依据其外膜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N)蛋白抗原性不同,目前可分为15个H亚型(H1—H15)和9个N亚型(N1—N9),HXNX共135种亚型。所有人类的流感病毒都可以引起禽类流感,但不是所有的禽流感病毒都可以引起人类流感,可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亚型为H5N1、H9N2、H7N7、H7N2、H7N3,其中H5为高致病性。此次人感染的H7N9禽流感病毒为全球首次发现亚型新型重配病毒,其内部基因来自于H9N2禽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普遍对热敏感,对低温抵抗力较强,68°C加热30分钟或煮沸2分钟以上可灭活。病毒在较低温度粪便中可存活一周,在4°C水中可存活一个月,对酸性环境有一定抵抗力,在PH<4.1的条件下也具有一定存活能力,在有甘油存在的情况下可保持活力一年以上。H7N9禽流感病毒于2013年3月底在上海和安徽两地率先发现,在养禽场尚未检出,在活禽市场检出率最高,这个病毒的生物特点、致病力、传播力到目前还没有依据进行分析判断,尚未证实此类病毒是否具有人传染人的特性,和去年一样,病毒H7N9仍然对烷胺类的软抗病毒药物耐药,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类药物仍然敏感。
2 易感动物及症状
易感动物,即对某种传染病具有感染性的动物。
(1)野生水鸟是病毒天然携带者,它们被认为是所有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天然宿主,它们携带流感病毒很可能已有数百年,但没有造成明显的损害。岸边鸟类和野生鸭子之间的禽流感病毒传播可发生在二者共用的栖息地,这就为不同的禽流感病毒亚型之间发生混合和重配提供了机会。(2)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禽类如鸡、火鸡、鸭、鹅及其他水禽最为敏感且多为隐性感染,其他禽类如雉鸡、鹧鸪、鸵鸟、孔雀、鹌鹑、鸽子也较容易感染,水禽与旱禽同场混养可造成交叉感染,病毒很容易在大规模饲养的鸡群或鸭群中传播,病毒可变异为高致病性病毒,野生与养殖水禽可通过使用共同水体传播病毒。除了感染禽類,该病毒还可以感染猪,一般情况下,猪容易感染许多人类和禽类流感病毒,因此为病毒的复制和基因重配提供了一个有利环境。猪是禽流感和人流感的“混合器”。但目前,还未发现猪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3)人类感染禽流感病毒的途径主要是接触感染。(4) H7N9禽流感病毒对家禽呈低致病力,禽鸟感染后没有临床症状。(5)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后轻度症状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少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重症表现为:病情发展迅速,表现为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C以上,出现呼吸困难,可伴有咯血痰;可快速进展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纵隔气肿、脓毒症、休克、意识障碍及急性肾损伤等。同时具备以下4项条件的病例为监测病例:发热(腋下体温≥38°C),具有肺炎的影像学特征,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降低或正常,或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减少,不能从临床或实验室角度诊断为常见病原所致肺炎。
3 防控措施
3.1 专业养禽场应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来防控H7N9禽流感
3.1.1 养禽场要做到对禽流感的100%免疫 对禽只及时注射疫苗,雏禽在10日龄左右接种第一次。第一次免疫接种后,每隔50—60天再接种一次效果较好。接种量:雏禽0.2—0.3毫升/只、成年鸡0.5毫升/只、成年鸭1毫升/只、成年鹅1.5毫升/只。
3.1.2 尽可能封闭饲养家禽1 在通风口、进料口设置铁丝网,采取隔离防护措施,防止其他禽鸟进去,避免野生禽鸟与家禽接触;还要注意家禽不能混养,如养鸡的不能把鸡跟鸭、鹅一起喂养。
3.1.3 定期搞好消毒清洁工作 (1)禽舍、运动场要每天清扫,垫料要勤换,地面要保持干燥,防止潮湿积水,做到定期消毒,至少每周一次,其消毒剂可选用2—3%烧碱溶液、10—20%生石灰水、1%复合酚等。对禽舍、孵化室可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每立方米福尔马林28毫升加高锰酸钾14克放于瓷器中,将室内密闭熏蒸1—2小时以上)。(2)用具消毒或洗手用0.1%新洁尔灭等。(3)饲槽饮水器除每天清洁外,每10—15天可用1—2%的烧碱消毒。(4)粪便和垫料集中堆放在离禽舍较远的地方,上面加土覆盖,高温发酵。(5)从外地引入新禽必须隔离观察一段时间,证明禽群健康后才能入。(6)禽舍出入口要设消毒池,放入5%烧到碱溶液浸泡的麻袋片、锯末等,来往人员需入池消毒。(7)饲养管理人员要相对固定,尽量减少进出养殖区域和次数。(8)防止水源和饮料被野禽野鸟污染,搞好灭鼠灭蝇,以免传播疫病。
3.1.4 加强饲养管理,增加畜禽机体抵抗力 禽舍温度要相应稳定,不可忽冷忽热,特别是雏禽更要注意,禽舍和运动场密度要适当,要按时饲喂,不可过饥或过饱,对病、弱、残禽要分群饲养。严格实行“全出全进”制度,待一批禽出栏后,禽舍经清洗,严格消毒后空置2—4周方可引进下一批雏禽,严禁活禽交易市场未售出家禽返场。不食用、转让或出售病死禽畜,病死禽畜也绝不能用作其他动物的饲料。
3.2 禽类从业人员如官方兽医、饲养者、加工者要严格按有关技术规范采取个人防护和消毒措施
(1)在进行接触禽类的工作活动过程中,应穿着防护服、佩戴口罩和手套,做好个人防护,减少与禽类直接接触,尤其当手部有破损时,一定佩戴手套。清洁禽舍时,要严格执行清洁和消毒程序;清洁完毕后,要及时彻底的洗手和消毒;当身体接触禽类污物时,也要彻底清洗,经常清洗和消毒用于家禽准备的所有工作台、设备和器具。(2)当发现病死禽时,及时通知当地动物检疫部门处理,特别是在处理病死动物尸体、粪便后,要立即用肥皂水洗手并消毒,条件允许的立即洗澡更衣。(3)确保将食品烹调到适当的温度,食品中所有部位温度均达到70?C或者肉汤清澈,或者肉色不再呈粉红色,生熟分开。当出现发热、咳嗽、咽痛、全身不适等症状时,应戴上口罩,并尽快到发热门诊就医,并告之医生自身职业和发病前七天的活动。
鉴于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高死亡率以及H7N9禽流感对养殖业生产、流通、销售各方面带来的严重影响,建议政府各个工作部门做到:一是认真完成各项监测任务,一旦发现异常,严格按《动物H7N9禽流感应急处置指南》进行处置。二是进一步指导和加强活禽养殖场的环境卫生和日常管理,做好活禽出场前的检验检测,对进出养殖场的运输工具要严格消毒。三是切实加强检疫监管。各地严格落实检疫申报制度,加强禽类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流通监管,防止流通环节传播疫情。四是强化应急防控工作机制,加强应急值守,做好应对突发商情的各项准备,确保在外围突发紧急情况时人员到们、责任明确、联络通畅,依法依规有效处置。 H7N9禽流感可防、可控、可治,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参考文献:
[1] 农业部.动物H7N9禽流感监测方案.农医发[2013]13号,2013-4-9
关键词:H7N9禽流感;病原学;易感动物;防控措施
近期,浙江、广东等地连续报告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再次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据笔者梳理,截止2014年2月13日,全国确诊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已超200例,死亡44人,其中浙江、广东确诊病例和死亡人数均占到全国七成。目前,H7N9疫情在人间仍处于散发状态,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部地区,如浙江、上海、广东等省份。从去年H7N9禽流感发生后,疫区限制家禽养殖,广大非疫区养殖户也担心疫情扩散及市场销售情况,不敢或减少养殖;已经饲养的家禽,正急待上市,因市场封锁及价格的大幅度下滑,无法出售而每天消耗大量饲料,养殖大户每天损失巨大;种禽养殖户遭受打击更大,因禽苗无法销售,只得扑杀鸭苗,倾倒种蛋。疫区的家禽流通和市场销售已被禁止,在非疫区,出于各种原因,家禽的流通也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各地在边境处都设立重重关卡,活禽运输爱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加上市民对家禽的消费大量减少,因而从事家禽运输的经营者几乎全面停止,遭受的损失也较大。家禽生产的萎缩也影响到饲料行业的生产和销售。禽类生产、流通和销售市场损失惨重。
1 病原学
禽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科,甲(A)型流感病毒属。禽甲型流感病毒颗粒呈多形性,其中球形直径80—120mm,有囊膜。基因组为分节段单股负链RNA。依据其外膜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N)蛋白抗原性不同,目前可分为15个H亚型(H1—H15)和9个N亚型(N1—N9),HXNX共135种亚型。所有人类的流感病毒都可以引起禽类流感,但不是所有的禽流感病毒都可以引起人类流感,可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亚型为H5N1、H9N2、H7N7、H7N2、H7N3,其中H5为高致病性。此次人感染的H7N9禽流感病毒为全球首次发现亚型新型重配病毒,其内部基因来自于H9N2禽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普遍对热敏感,对低温抵抗力较强,68°C加热30分钟或煮沸2分钟以上可灭活。病毒在较低温度粪便中可存活一周,在4°C水中可存活一个月,对酸性环境有一定抵抗力,在PH<4.1的条件下也具有一定存活能力,在有甘油存在的情况下可保持活力一年以上。H7N9禽流感病毒于2013年3月底在上海和安徽两地率先发现,在养禽场尚未检出,在活禽市场检出率最高,这个病毒的生物特点、致病力、传播力到目前还没有依据进行分析判断,尚未证实此类病毒是否具有人传染人的特性,和去年一样,病毒H7N9仍然对烷胺类的软抗病毒药物耐药,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类药物仍然敏感。
2 易感动物及症状
易感动物,即对某种传染病具有感染性的动物。
(1)野生水鸟是病毒天然携带者,它们被认为是所有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天然宿主,它们携带流感病毒很可能已有数百年,但没有造成明显的损害。岸边鸟类和野生鸭子之间的禽流感病毒传播可发生在二者共用的栖息地,这就为不同的禽流感病毒亚型之间发生混合和重配提供了机会。(2)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禽类如鸡、火鸡、鸭、鹅及其他水禽最为敏感且多为隐性感染,其他禽类如雉鸡、鹧鸪、鸵鸟、孔雀、鹌鹑、鸽子也较容易感染,水禽与旱禽同场混养可造成交叉感染,病毒很容易在大规模饲养的鸡群或鸭群中传播,病毒可变异为高致病性病毒,野生与养殖水禽可通过使用共同水体传播病毒。除了感染禽類,该病毒还可以感染猪,一般情况下,猪容易感染许多人类和禽类流感病毒,因此为病毒的复制和基因重配提供了一个有利环境。猪是禽流感和人流感的“混合器”。但目前,还未发现猪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3)人类感染禽流感病毒的途径主要是接触感染。(4) H7N9禽流感病毒对家禽呈低致病力,禽鸟感染后没有临床症状。(5)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后轻度症状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少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重症表现为:病情发展迅速,表现为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C以上,出现呼吸困难,可伴有咯血痰;可快速进展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纵隔气肿、脓毒症、休克、意识障碍及急性肾损伤等。同时具备以下4项条件的病例为监测病例:发热(腋下体温≥38°C),具有肺炎的影像学特征,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降低或正常,或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减少,不能从临床或实验室角度诊断为常见病原所致肺炎。
3 防控措施
3.1 专业养禽场应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来防控H7N9禽流感
3.1.1 养禽场要做到对禽流感的100%免疫 对禽只及时注射疫苗,雏禽在10日龄左右接种第一次。第一次免疫接种后,每隔50—60天再接种一次效果较好。接种量:雏禽0.2—0.3毫升/只、成年鸡0.5毫升/只、成年鸭1毫升/只、成年鹅1.5毫升/只。
3.1.2 尽可能封闭饲养家禽1 在通风口、进料口设置铁丝网,采取隔离防护措施,防止其他禽鸟进去,避免野生禽鸟与家禽接触;还要注意家禽不能混养,如养鸡的不能把鸡跟鸭、鹅一起喂养。
3.1.3 定期搞好消毒清洁工作 (1)禽舍、运动场要每天清扫,垫料要勤换,地面要保持干燥,防止潮湿积水,做到定期消毒,至少每周一次,其消毒剂可选用2—3%烧碱溶液、10—20%生石灰水、1%复合酚等。对禽舍、孵化室可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每立方米福尔马林28毫升加高锰酸钾14克放于瓷器中,将室内密闭熏蒸1—2小时以上)。(2)用具消毒或洗手用0.1%新洁尔灭等。(3)饲槽饮水器除每天清洁外,每10—15天可用1—2%的烧碱消毒。(4)粪便和垫料集中堆放在离禽舍较远的地方,上面加土覆盖,高温发酵。(5)从外地引入新禽必须隔离观察一段时间,证明禽群健康后才能入。(6)禽舍出入口要设消毒池,放入5%烧到碱溶液浸泡的麻袋片、锯末等,来往人员需入池消毒。(7)饲养管理人员要相对固定,尽量减少进出养殖区域和次数。(8)防止水源和饮料被野禽野鸟污染,搞好灭鼠灭蝇,以免传播疫病。
3.1.4 加强饲养管理,增加畜禽机体抵抗力 禽舍温度要相应稳定,不可忽冷忽热,特别是雏禽更要注意,禽舍和运动场密度要适当,要按时饲喂,不可过饥或过饱,对病、弱、残禽要分群饲养。严格实行“全出全进”制度,待一批禽出栏后,禽舍经清洗,严格消毒后空置2—4周方可引进下一批雏禽,严禁活禽交易市场未售出家禽返场。不食用、转让或出售病死禽畜,病死禽畜也绝不能用作其他动物的饲料。
3.2 禽类从业人员如官方兽医、饲养者、加工者要严格按有关技术规范采取个人防护和消毒措施
(1)在进行接触禽类的工作活动过程中,应穿着防护服、佩戴口罩和手套,做好个人防护,减少与禽类直接接触,尤其当手部有破损时,一定佩戴手套。清洁禽舍时,要严格执行清洁和消毒程序;清洁完毕后,要及时彻底的洗手和消毒;当身体接触禽类污物时,也要彻底清洗,经常清洗和消毒用于家禽准备的所有工作台、设备和器具。(2)当发现病死禽时,及时通知当地动物检疫部门处理,特别是在处理病死动物尸体、粪便后,要立即用肥皂水洗手并消毒,条件允许的立即洗澡更衣。(3)确保将食品烹调到适当的温度,食品中所有部位温度均达到70?C或者肉汤清澈,或者肉色不再呈粉红色,生熟分开。当出现发热、咳嗽、咽痛、全身不适等症状时,应戴上口罩,并尽快到发热门诊就医,并告之医生自身职业和发病前七天的活动。
鉴于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高死亡率以及H7N9禽流感对养殖业生产、流通、销售各方面带来的严重影响,建议政府各个工作部门做到:一是认真完成各项监测任务,一旦发现异常,严格按《动物H7N9禽流感应急处置指南》进行处置。二是进一步指导和加强活禽养殖场的环境卫生和日常管理,做好活禽出场前的检验检测,对进出养殖场的运输工具要严格消毒。三是切实加强检疫监管。各地严格落实检疫申报制度,加强禽类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流通监管,防止流通环节传播疫情。四是强化应急防控工作机制,加强应急值守,做好应对突发商情的各项准备,确保在外围突发紧急情况时人员到们、责任明确、联络通畅,依法依规有效处置。 H7N9禽流感可防、可控、可治,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参考文献:
[1] 农业部.动物H7N9禽流感监测方案.农医发[2013]13号,201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