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者,治之端也。”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律要发生作用,首先全社会要信仰法律。全民普法是把法律交给群众,培育法治信仰的一项大工程,是深化法治浙江建设的基础性、先导性工程。
五载普法,春风化雨。回顾浙江“七五”普法之路,从宣传到培育到弘扬,尊崇法治蔚然成风;从教育到实践到服务,工作领域开疆拓土;从灌输到体验到互动,宣传手段推陈出新。体制机制日臻完善,大普法格局向纵深拓展。人民群众对法治建设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98.9%的公众对全省法治建设成效给予积极评价。一张“七五”普法优秀答卷徐徐展开。
各县(市、区)宪法主题宣传阵地全覆盖
美丽的西子湖畔,一座青灰色的二层小楼静静矗立。
“欢迎您来到‘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参观。您现在所在的位置是杭州西湖北山街84号大院30号楼,这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1954年宪法的起草地……”伴随着讲解员富有穿透力的声音,一批又一批观众在一件件珍贵的文物和图文资料前,驻足观看,去感受那段光荣岁月的温暖与力量。
2016年12月4日,在第三个国家宪法日到来之际,“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正式开馆。在2018年12月的第五个国家宪法日,陈列馆启动了浙江首个“宪法宣传周”活动,在全省掀起宪法学习宣传教育热潮。
翻开陈列馆的观众留言簿,有观众程生根即兴题诗一首:“绝代伟人毛泽东,七十七夜定乾坤。千秋兴邦有后人,中华无处不春风。”也有住在附近10多年的市民邵文良由衷感慨:“陈列馆资料详尽,历史说服力强,教育作用深远。不管老、中、青年都值得来这里接受宪法教育,接受宪法精神。”据统计,“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接待观众近142万人次。
《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明确提出,推进宪法学习宣传教育,要在“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基础上建设国家宪法宣传教育馆。作为宪法宣传教育“金名片”,“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将会在法治中国建设进程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而这仅仅是我省大力推进宪法宣传阵地建设的一个缩影。
“七五”普法期间,浙江各地培育建成宪法主题宣传公园(场馆)300余个,实现各县(市、区)宪法主题宣传阵地全覆盖。“宪法进万家”“书法说宪法”“光影颂宪法”等学习宣传活动覆盖受众超4000万人次,宪法精神深入人心。
打造法治乡村建设的“浙江样本”
沿着桐乡乌镇大道一路向南,便能看到桐乡经济开发区(高桥街道)越丰村。“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文人墨客笔下的风韵在这里皆有处可寻。这个靠近高铁桐乡站的小村发展迅速,面貌日新,变化背后是“三治融合”推进基层治理的有力诠释。
2013年5月,桐乡市以桐乡经济开发区(高桥街道)为试点,首次提出“三治融合”建设。2014年,越丰村成功创建为浙江省“民主法治村”。2015年,越丰村成功通过省级复评。2017年,越丰村接受“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考核,得到省考核组高度评价。
从越丰村开始,8年来,“三治融合”的星星之火在嘉兴大地迅速燎原,村民法治驿站、板凳法庭、阳光议事厅,从政府部门到普通村民都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创造力,三治理念更是以一种新姿态融进嘉兴各个领域。
2017年,“三治融合”被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成为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品牌,在全国进行推广。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至此,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已扩展为包括城市和乡村的基层治理体系。
2019年9月,嘉兴市委市政府打造了全新的线上“三治融合”平台,推出网上服务治理平台“微嘉园”。
“居民朋友们:后续新冠疫苗首针接种将采取预约制。”“常见诈骗类型之冒充熟人或领导诈骗。”……南湖区东栅街道南江社区居民王阿姨打开她所属社区的“微嘉园”平台,这一系列内容立刻映入眼帘。
“微嘉园”汇聚起越来越多的人气,服务也越来越贴心。比如,“嘉心在线”模块整合卫健、教育、婦联、民政等部门及社会心理服务资源,通过在线咨询、讨论、科普等功能,解开百姓心里的疙瘩;96345模块内设“微开锁”“微电工”等八大服务,帮助市民解决生活中的烦心事;与“浙政钉”“浙里办”等政务平台互融互通模块,实现群众事务线上联办、掌上通办……
“七五”普法以来,浙江干部群众沿着习近平总书记开创的法治浙江建设道路砥砺前行,持续推进法治乡村建设,走出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法治乡村建设之路。
宁海县承办全国法治乡村建设工作会议,湖州市出台全国首部乡村法治建设地方性法规,衢州市在全国率先发布《乡村善治建设指南》地方标准。全省涌现出了新时代“枫桥经验”、安吉“余村经验”、武义“后陈经验”、象山“村民说事”等一批先进典型,有效促进了农村和谐稳定,保障了乡村改革发展,增进了民生福祉。
突出重点人群普法示范效应
“五年来,各级领导干部、公务员和在校青少年等重点对象法治基本知识普及率为100%。”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朱从玖在作《关于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七五”总结和“八五”部署情况的报告》时说。
时间回拨到2019年11月6日下午,一起“民告官”再审案件在省高院第二法庭公开审理。与往常不同的是,旁听席上坐着来自省发改委、省经信厅、省科技厅等25家省级机关的24名厅级干部、46名处级干部,以及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等,共约90人。这也正式拉开了省高院、省司法厅首次联合开展的全省行政机关“旁听百场庭审”活动的序幕。
截至2019年12月底,全省100场“旁听庭审”活动圆满结束,共计3489家行政机关、7356人参与庭审旁听,其中厅级干部67名,处级干部976名,科级干部3140名。同时,还包括165名人大代表、112名政协委员和274名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活动参与面非常广泛。 此次活动,为广大行政机关领导干部、法制和执法人员提供了百场典型案例现场学习会,大家直面现实,主动对照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增强了依法决策、依法执法的主动性,强化了完善法治工作机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通过参加旁听庭审活动,行政执法机关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进一步认识到庭审活动对发现行政执法问题、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的重要作用。大家普遍反映,要进一步树立“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的工作理念,贯彻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自觉接受包括审判监督在内的各类监督,切实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此外,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我省将领导干部学法守法纳入党政主要负责人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纳入法治浙江法治政府建设考评体系,实行政府常务会议学法、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重大决策专题学法,落实领导干部宪法宣誓、任前考试和述职述法考核制度。同时,顺利完成公务员“学法用法三年轮训行动”,确保公务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走在前列。
青少年是國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为培育好这个“最大希望”,我省积极推动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抓好课内课外法治教育,全省中小学法治副校长配备率达到100%,建成各类青少年法治教育场所近2000个。
新媒体矩阵开辟普法新阵地
浙江是互联网大省,新媒体普法工作起步早。“七五”普法期间,浙江省各级普法机关着力提升工作理念,紧跟法治宣传教育的时代步伐和群众需求,宣传举措不断创新求变。
2019年1月,浙江出台了《关于构建社会大普法格局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国省(市、区)出台的第一个构建“大普法”格局文件。
意见明确要贯彻落实好中宣部等部门《加强新闻媒体和互联网公益普法宣传工作方案》,不断完善集“报、刊、网、端、微、视、台”为一体的融媒体公益普法阵地;要支持互联网企业、学校、公益团体等各类组织,以及个人运用互联网、移动通信终端、公共视听载体等开展法治宣传;要进一步做强普法新媒体矩阵,积极吸纳各级新闻媒体和互联网平台开设的法治类优质新媒体账号加入。
2019年12月4日是中国第六个国家宪法日,也是我省第二个“宪法宣传周”,浙江社会大普法融媒体平台正式上线。
社会大普法融媒体平台集互动电视、移动APP、“12348”浙江法网、“浙江普法”新媒体平台为一体,汇集了党政机关、企业、媒体等多方面的法治资源,设有法治视界、地市集萃、法治地图、宪法主题公园等多个栏目,为广大用户提供权威专业的法治咨询、优质生动的法治影视和便捷普惠的公共法律服务。
当天同时上线的还有“宪法与浙江”系列微课。作为社会大普法融媒体平台的一项重要内容,“宪法与浙江”系列微课是以宪法与浙江这一关系为主线,提炼出“宪法与浙江”十二题,包括“五四宪法”在浙江、宪法与富强浙江、宪法与法治浙江、宪法与文化浙江、宪法与平安浙江、宪法与美丽浙江、宪法与清廉浙江、宪法与健康浙江、宪法与浙江经济、宪法与浙江改革、宪法与浙江生态、宪法与枫桥经验。
作为浙江社会大普法融媒体平台中的一个子项目,“12348”浙江法网集法律咨询、法律服务资源查询、法律服务申办、普法学法、政务服务、监督评价等服务功能于一体,着力成为老百姓贴身的“法律顾问”。
“真的太方便了!”因对电动车交通事故赔偿项目、标准等不了解,吴先生根据指引打开“12348”浙江法网,输入住院天数、伤残等级等案情要素,很快就获得了一份包含情况分析、处理建议、注意事项、法律依据以及相似案例、相关法条、司法解释等内容的法律意见书。
“除了实现‘最多跑一次’‘最多跑一地’在法律服务领域的延伸和拓展,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一些地区法律服务供给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省司法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此外,“我爱读宪法”H5荣获光明网第六届政法系统新媒体应用案例“司法行政十佳新媒体案例奖”;“浙江普法”抖音号被评为“浙江政法十佳优秀抖音号”;“之江法云”微信塔群被新闻媒体评为“浙江省民生获得感示范工程”优秀案例……依托浙江省各地360余个普法网站、微博、微信、抖音、头条号、澎湃号组成的“浙江普法”新媒体矩阵可谓硕果累累。
五载普法,春风化雨。回顾浙江“七五”普法之路,从宣传到培育到弘扬,尊崇法治蔚然成风;从教育到实践到服务,工作领域开疆拓土;从灌输到体验到互动,宣传手段推陈出新。体制机制日臻完善,大普法格局向纵深拓展。人民群众对法治建设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98.9%的公众对全省法治建设成效给予积极评价。一张“七五”普法优秀答卷徐徐展开。
各县(市、区)宪法主题宣传阵地全覆盖
美丽的西子湖畔,一座青灰色的二层小楼静静矗立。
“欢迎您来到‘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参观。您现在所在的位置是杭州西湖北山街84号大院30号楼,这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1954年宪法的起草地……”伴随着讲解员富有穿透力的声音,一批又一批观众在一件件珍贵的文物和图文资料前,驻足观看,去感受那段光荣岁月的温暖与力量。
2016年12月4日,在第三个国家宪法日到来之际,“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正式开馆。在2018年12月的第五个国家宪法日,陈列馆启动了浙江首个“宪法宣传周”活动,在全省掀起宪法学习宣传教育热潮。
翻开陈列馆的观众留言簿,有观众程生根即兴题诗一首:“绝代伟人毛泽东,七十七夜定乾坤。千秋兴邦有后人,中华无处不春风。”也有住在附近10多年的市民邵文良由衷感慨:“陈列馆资料详尽,历史说服力强,教育作用深远。不管老、中、青年都值得来这里接受宪法教育,接受宪法精神。”据统计,“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接待观众近142万人次。
《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明确提出,推进宪法学习宣传教育,要在“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基础上建设国家宪法宣传教育馆。作为宪法宣传教育“金名片”,“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将会在法治中国建设进程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而这仅仅是我省大力推进宪法宣传阵地建设的一个缩影。
“七五”普法期间,浙江各地培育建成宪法主题宣传公园(场馆)300余个,实现各县(市、区)宪法主题宣传阵地全覆盖。“宪法进万家”“书法说宪法”“光影颂宪法”等学习宣传活动覆盖受众超4000万人次,宪法精神深入人心。
打造法治乡村建设的“浙江样本”
沿着桐乡乌镇大道一路向南,便能看到桐乡经济开发区(高桥街道)越丰村。“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文人墨客笔下的风韵在这里皆有处可寻。这个靠近高铁桐乡站的小村发展迅速,面貌日新,变化背后是“三治融合”推进基层治理的有力诠释。
2013年5月,桐乡市以桐乡经济开发区(高桥街道)为试点,首次提出“三治融合”建设。2014年,越丰村成功创建为浙江省“民主法治村”。2015年,越丰村成功通过省级复评。2017年,越丰村接受“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考核,得到省考核组高度评价。
从越丰村开始,8年来,“三治融合”的星星之火在嘉兴大地迅速燎原,村民法治驿站、板凳法庭、阳光议事厅,从政府部门到普通村民都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创造力,三治理念更是以一种新姿态融进嘉兴各个领域。
2017年,“三治融合”被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成为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品牌,在全国进行推广。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至此,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已扩展为包括城市和乡村的基层治理体系。
2019年9月,嘉兴市委市政府打造了全新的线上“三治融合”平台,推出网上服务治理平台“微嘉园”。
“居民朋友们:后续新冠疫苗首针接种将采取预约制。”“常见诈骗类型之冒充熟人或领导诈骗。”……南湖区东栅街道南江社区居民王阿姨打开她所属社区的“微嘉园”平台,这一系列内容立刻映入眼帘。
“微嘉园”汇聚起越来越多的人气,服务也越来越贴心。比如,“嘉心在线”模块整合卫健、教育、婦联、民政等部门及社会心理服务资源,通过在线咨询、讨论、科普等功能,解开百姓心里的疙瘩;96345模块内设“微开锁”“微电工”等八大服务,帮助市民解决生活中的烦心事;与“浙政钉”“浙里办”等政务平台互融互通模块,实现群众事务线上联办、掌上通办……
“七五”普法以来,浙江干部群众沿着习近平总书记开创的法治浙江建设道路砥砺前行,持续推进法治乡村建设,走出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法治乡村建设之路。
宁海县承办全国法治乡村建设工作会议,湖州市出台全国首部乡村法治建设地方性法规,衢州市在全国率先发布《乡村善治建设指南》地方标准。全省涌现出了新时代“枫桥经验”、安吉“余村经验”、武义“后陈经验”、象山“村民说事”等一批先进典型,有效促进了农村和谐稳定,保障了乡村改革发展,增进了民生福祉。
突出重点人群普法示范效应
“五年来,各级领导干部、公务员和在校青少年等重点对象法治基本知识普及率为100%。”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朱从玖在作《关于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七五”总结和“八五”部署情况的报告》时说。
时间回拨到2019年11月6日下午,一起“民告官”再审案件在省高院第二法庭公开审理。与往常不同的是,旁听席上坐着来自省发改委、省经信厅、省科技厅等25家省级机关的24名厅级干部、46名处级干部,以及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等,共约90人。这也正式拉开了省高院、省司法厅首次联合开展的全省行政机关“旁听百场庭审”活动的序幕。
截至2019年12月底,全省100场“旁听庭审”活动圆满结束,共计3489家行政机关、7356人参与庭审旁听,其中厅级干部67名,处级干部976名,科级干部3140名。同时,还包括165名人大代表、112名政协委员和274名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活动参与面非常广泛。 此次活动,为广大行政机关领导干部、法制和执法人员提供了百场典型案例现场学习会,大家直面现实,主动对照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增强了依法决策、依法执法的主动性,强化了完善法治工作机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通过参加旁听庭审活动,行政执法机关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进一步认识到庭审活动对发现行政执法问题、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的重要作用。大家普遍反映,要进一步树立“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的工作理念,贯彻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自觉接受包括审判监督在内的各类监督,切实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此外,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我省将领导干部学法守法纳入党政主要负责人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纳入法治浙江法治政府建设考评体系,实行政府常务会议学法、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重大决策专题学法,落实领导干部宪法宣誓、任前考试和述职述法考核制度。同时,顺利完成公务员“学法用法三年轮训行动”,确保公务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走在前列。
青少年是國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为培育好这个“最大希望”,我省积极推动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抓好课内课外法治教育,全省中小学法治副校长配备率达到100%,建成各类青少年法治教育场所近2000个。
新媒体矩阵开辟普法新阵地
浙江是互联网大省,新媒体普法工作起步早。“七五”普法期间,浙江省各级普法机关着力提升工作理念,紧跟法治宣传教育的时代步伐和群众需求,宣传举措不断创新求变。
2019年1月,浙江出台了《关于构建社会大普法格局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国省(市、区)出台的第一个构建“大普法”格局文件。
意见明确要贯彻落实好中宣部等部门《加强新闻媒体和互联网公益普法宣传工作方案》,不断完善集“报、刊、网、端、微、视、台”为一体的融媒体公益普法阵地;要支持互联网企业、学校、公益团体等各类组织,以及个人运用互联网、移动通信终端、公共视听载体等开展法治宣传;要进一步做强普法新媒体矩阵,积极吸纳各级新闻媒体和互联网平台开设的法治类优质新媒体账号加入。
2019年12月4日是中国第六个国家宪法日,也是我省第二个“宪法宣传周”,浙江社会大普法融媒体平台正式上线。
社会大普法融媒体平台集互动电视、移动APP、“12348”浙江法网、“浙江普法”新媒体平台为一体,汇集了党政机关、企业、媒体等多方面的法治资源,设有法治视界、地市集萃、法治地图、宪法主题公园等多个栏目,为广大用户提供权威专业的法治咨询、优质生动的法治影视和便捷普惠的公共法律服务。
当天同时上线的还有“宪法与浙江”系列微课。作为社会大普法融媒体平台的一项重要内容,“宪法与浙江”系列微课是以宪法与浙江这一关系为主线,提炼出“宪法与浙江”十二题,包括“五四宪法”在浙江、宪法与富强浙江、宪法与法治浙江、宪法与文化浙江、宪法与平安浙江、宪法与美丽浙江、宪法与清廉浙江、宪法与健康浙江、宪法与浙江经济、宪法与浙江改革、宪法与浙江生态、宪法与枫桥经验。
作为浙江社会大普法融媒体平台中的一个子项目,“12348”浙江法网集法律咨询、法律服务资源查询、法律服务申办、普法学法、政务服务、监督评价等服务功能于一体,着力成为老百姓贴身的“法律顾问”。
“真的太方便了!”因对电动车交通事故赔偿项目、标准等不了解,吴先生根据指引打开“12348”浙江法网,输入住院天数、伤残等级等案情要素,很快就获得了一份包含情况分析、处理建议、注意事项、法律依据以及相似案例、相关法条、司法解释等内容的法律意见书。
“除了实现‘最多跑一次’‘最多跑一地’在法律服务领域的延伸和拓展,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一些地区法律服务供给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省司法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此外,“我爱读宪法”H5荣获光明网第六届政法系统新媒体应用案例“司法行政十佳新媒体案例奖”;“浙江普法”抖音号被评为“浙江政法十佳优秀抖音号”;“之江法云”微信塔群被新闻媒体评为“浙江省民生获得感示范工程”优秀案例……依托浙江省各地360余个普法网站、微博、微信、抖音、头条号、澎湃号组成的“浙江普法”新媒体矩阵可谓硕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