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铁在建设完成之后到正式投入应用状态之前,这个过程被称之为地铁联调阶段,也称为过渡阶段。本文对国内某地铁的过渡期进行分析,研究了其中的问题,并给出了应对策略。
关键词:过渡期;施工管理;计划编排;调试整改
地铁建设运营过渡期大多都存在调试整改工期紧张,会出现调度权由建设部门管理逐步向运营移交的情况,在该阶段的施工组织一般由建设部门与运营公司成立联合调度办公室,建设部门与承包商对接,及时与运营公司协商相关工程、设备的调试整改工作组织时序,以运营公司为主体承担施工作业的具体管理工作。
一、地铁建设运营过渡期的施工管理的重点与难点
(一)管理体系不健全
地铁建设期间整体施工作业管理较为粗犷,而运营期间要求精细化管理,在过渡期施工作业既要能高效运作又要保证作业安全。一般在过渡期需要制定临时性的施工管理文本,建立施工计划申报网络,并对参与作业的外单位人员进行培训。但是因文本的局限性且相关经验不足,不能保证能够全面适应作业现场;过渡期调试整改存在较多不稳定因素对施工计划以及人员配合方面存在一定干扰;加之外单位在施工模式转变期间未能引起足够重视,在文本领会以及实际配合方面尚存欠缺,因此,施工组织工作经常出现捉襟见肘的现象,管理体系不健全且运作效率不高。
(二)施工作业组织复杂且计划量大
在建设期大部分为轨行区人工作业,也有部分开行工程车配合作业(运行速度较低),整个作业结构较为简单。在过渡期一般会开展空载试运行,并在非行车期间开展电客车、工程车调试以及工程设备的整改,甚至在部分时间段会开展接触网短接等破坏性试验,整个作业组织较为复杂、安全风险较高。同时因各项整改工期紧张,施工计划数量较大。对国内某城市地铁线路2015年(开通前)和2016年(开通后)同期的施工计划数量进行对比,开通前平均计划数量是开通后同期数量的2.08倍。
(三)作业人员整体作业素养有待提高
过渡期的设备调试整改一般会沿用前期聘用的外部社会人员,由运营派出施工负责人或者配合人员。因外单位长期处于一种较为粗犷的管理模式下,对过渡期内较为规范的管理适应能力有限,且该类人员多数未经过严格系统性的作业技能培训,对运营公司的规章制度并未认真学习,也未能严格执行,给运营公司的相关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压力。对于运营自身来说,上岗的大部分员工处于业务培育期,对于作业风险的预判能力不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给施工管理工作带来一些挑战。
(四)运营对外单位控制能力弱
施工作业的承包单位与运营公司并无直接的合同关系,然而又是由运营直接管理,作业组织较为被动,工作指令下达后响应能力差,作业中抢干、蛮干等违章事件时有发生。运营将此类情况反馈至建设部门再由其与作业单位协调解决,沟通成本较高且效率低下。
(五)外部干扰因素较多
一般来在地铁试运营前都会开展13项专项验收工作,该工作大部分均在过渡期内进行,面对如此复杂的验收工作,不排除部分工程质量、设备性能不达标,随之而来的是调整前期作业计划以保证重点问题得到及时处置。此外还需要协调处理嘉宾接待、预评审、隧道清洗等工作。上述因素对施工管理提出较高的要求,必须要及时做好计划调整和人员配置等工作。
二、地铁建设运营过渡期的施工管理策略
(一)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
在编写文本前要联系现场做好足够的调查工作,广泛地征集各方意见和建议,并借鉴其他地铁类似的经验,形成一份保证作业安全且满足作业需求的基础文本。各专业应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制定相应工作规程。在实践中如发现文本存在错误和遗漏应及时进行修编和补充,针对部分细节问题可定期征集专业意见并召开施工改进会,通过会议纪要等形式发布相关决议,以保证各部门能够有统一的认识和执行准则。
(二)灵活高效的编排计划
针对过渡期干扰因素较多且未严格按照时刻表试运行的情况,施工计划编排的周期应以周计划为宜。在计划编排时应根据试运行安排处理好开车作业、轨行区人工作业以及接触网带电作业三者之前的关系避免计划冲突。为保证计划申报、下达以及调整的效率,各部门可建立施工计划管理工作群,以保证内部沟通及时有效。此外各专业应与对口的外单位建立直接沟通渠道,以降低沟通时间成本。另外,对临时计划要进行严格把控、严把审批关,一是减少对周计划施工的干扰,二是为运营接管后的施工管理打好基础。
(三)加强培训和现场的监督管理
在联合调度室成立初期应对轨行区全部作业人员开展施工作业培训,就施工作业安全进行重点讲解,例如:接触网触电的后果、越区作业的风险等,让各参与作业人员清醒认识到安全红线不能碰。对于培训考试合格人员由运营公司配发工作证,以此作为出入工作场所的凭证。运营公司相关人员也应及时转换角色,尽快形成以我为主的意识,结合车站配備的安保力量对于作业人员的违章情况应及时制止并反馈给建设部门,形成强有力的监管态势。
(四)与建设部门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
作为施工组织的直接管理部门,运营公司应与建设部门搭建高效的沟通平台,力争让运营反馈的违章施工情况及时纳入建设部门对承包商的考核范围,如经调查属实应由建设部门及时对违章单位处以适当罚款和通报,以提高运营现场监管权威。同时在整改调试时序和计划调整方面也应与建设部门做好沟通,综合考虑工期紧迫性以及运营人员配置等情况,以达到计划编制的优化和人员的合理利用。
(五)控制干扰因素及时调整计划
对于部分可控的干扰因素,例如:嘉宾接待等要主动出击进行优化整合,以减少该类因素对施工作业的影响。对于不可控的客观因素,运营施工管理部门应根据公司统一安排及时做好计划调整,各对口专业及时传递调整后的计划并通知作业单位做好相应工作安排。
三、结束语
综上可知,从建设到最终运营的过渡时期的施工管理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尤其是一些主要的地铁干线或首线,这些问题将更加严重。这些问题的出现与经验欠缺、技术落后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在后期的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及时的吸取有关经验、找出解决措施,最终实现过渡期的平稳。
参考文献:
[1]李德胜. 地铁岛式车站后设计过渡性地下检修库功能探索[J]. 山西建筑, 2018, v.44(11):17-19.
[2]陈班贤. 地铁延长线过渡期的中央级综合监控系统调度管理方案[J].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18(6).
[3]徐政. 无锡地铁工程建设反馈分析的探索与实践[J]. 都市快轨交通, 2016(2):97-99.
(作者单位:济南轨道交通集团第一运营有限公司)
关键词:过渡期;施工管理;计划编排;调试整改
地铁建设运营过渡期大多都存在调试整改工期紧张,会出现调度权由建设部门管理逐步向运营移交的情况,在该阶段的施工组织一般由建设部门与运营公司成立联合调度办公室,建设部门与承包商对接,及时与运营公司协商相关工程、设备的调试整改工作组织时序,以运营公司为主体承担施工作业的具体管理工作。
一、地铁建设运营过渡期的施工管理的重点与难点
(一)管理体系不健全
地铁建设期间整体施工作业管理较为粗犷,而运营期间要求精细化管理,在过渡期施工作业既要能高效运作又要保证作业安全。一般在过渡期需要制定临时性的施工管理文本,建立施工计划申报网络,并对参与作业的外单位人员进行培训。但是因文本的局限性且相关经验不足,不能保证能够全面适应作业现场;过渡期调试整改存在较多不稳定因素对施工计划以及人员配合方面存在一定干扰;加之外单位在施工模式转变期间未能引起足够重视,在文本领会以及实际配合方面尚存欠缺,因此,施工组织工作经常出现捉襟见肘的现象,管理体系不健全且运作效率不高。
(二)施工作业组织复杂且计划量大
在建设期大部分为轨行区人工作业,也有部分开行工程车配合作业(运行速度较低),整个作业结构较为简单。在过渡期一般会开展空载试运行,并在非行车期间开展电客车、工程车调试以及工程设备的整改,甚至在部分时间段会开展接触网短接等破坏性试验,整个作业组织较为复杂、安全风险较高。同时因各项整改工期紧张,施工计划数量较大。对国内某城市地铁线路2015年(开通前)和2016年(开通后)同期的施工计划数量进行对比,开通前平均计划数量是开通后同期数量的2.08倍。
(三)作业人员整体作业素养有待提高
过渡期的设备调试整改一般会沿用前期聘用的外部社会人员,由运营派出施工负责人或者配合人员。因外单位长期处于一种较为粗犷的管理模式下,对过渡期内较为规范的管理适应能力有限,且该类人员多数未经过严格系统性的作业技能培训,对运营公司的规章制度并未认真学习,也未能严格执行,给运营公司的相关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压力。对于运营自身来说,上岗的大部分员工处于业务培育期,对于作业风险的预判能力不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给施工管理工作带来一些挑战。
(四)运营对外单位控制能力弱
施工作业的承包单位与运营公司并无直接的合同关系,然而又是由运营直接管理,作业组织较为被动,工作指令下达后响应能力差,作业中抢干、蛮干等违章事件时有发生。运营将此类情况反馈至建设部门再由其与作业单位协调解决,沟通成本较高且效率低下。
(五)外部干扰因素较多
一般来在地铁试运营前都会开展13项专项验收工作,该工作大部分均在过渡期内进行,面对如此复杂的验收工作,不排除部分工程质量、设备性能不达标,随之而来的是调整前期作业计划以保证重点问题得到及时处置。此外还需要协调处理嘉宾接待、预评审、隧道清洗等工作。上述因素对施工管理提出较高的要求,必须要及时做好计划调整和人员配置等工作。
二、地铁建设运营过渡期的施工管理策略
(一)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
在编写文本前要联系现场做好足够的调查工作,广泛地征集各方意见和建议,并借鉴其他地铁类似的经验,形成一份保证作业安全且满足作业需求的基础文本。各专业应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制定相应工作规程。在实践中如发现文本存在错误和遗漏应及时进行修编和补充,针对部分细节问题可定期征集专业意见并召开施工改进会,通过会议纪要等形式发布相关决议,以保证各部门能够有统一的认识和执行准则。
(二)灵活高效的编排计划
针对过渡期干扰因素较多且未严格按照时刻表试运行的情况,施工计划编排的周期应以周计划为宜。在计划编排时应根据试运行安排处理好开车作业、轨行区人工作业以及接触网带电作业三者之前的关系避免计划冲突。为保证计划申报、下达以及调整的效率,各部门可建立施工计划管理工作群,以保证内部沟通及时有效。此外各专业应与对口的外单位建立直接沟通渠道,以降低沟通时间成本。另外,对临时计划要进行严格把控、严把审批关,一是减少对周计划施工的干扰,二是为运营接管后的施工管理打好基础。
(三)加强培训和现场的监督管理
在联合调度室成立初期应对轨行区全部作业人员开展施工作业培训,就施工作业安全进行重点讲解,例如:接触网触电的后果、越区作业的风险等,让各参与作业人员清醒认识到安全红线不能碰。对于培训考试合格人员由运营公司配发工作证,以此作为出入工作场所的凭证。运营公司相关人员也应及时转换角色,尽快形成以我为主的意识,结合车站配備的安保力量对于作业人员的违章情况应及时制止并反馈给建设部门,形成强有力的监管态势。
(四)与建设部门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
作为施工组织的直接管理部门,运营公司应与建设部门搭建高效的沟通平台,力争让运营反馈的违章施工情况及时纳入建设部门对承包商的考核范围,如经调查属实应由建设部门及时对违章单位处以适当罚款和通报,以提高运营现场监管权威。同时在整改调试时序和计划调整方面也应与建设部门做好沟通,综合考虑工期紧迫性以及运营人员配置等情况,以达到计划编制的优化和人员的合理利用。
(五)控制干扰因素及时调整计划
对于部分可控的干扰因素,例如:嘉宾接待等要主动出击进行优化整合,以减少该类因素对施工作业的影响。对于不可控的客观因素,运营施工管理部门应根据公司统一安排及时做好计划调整,各对口专业及时传递调整后的计划并通知作业单位做好相应工作安排。
三、结束语
综上可知,从建设到最终运营的过渡时期的施工管理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尤其是一些主要的地铁干线或首线,这些问题将更加严重。这些问题的出现与经验欠缺、技术落后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在后期的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及时的吸取有关经验、找出解决措施,最终实现过渡期的平稳。
参考文献:
[1]李德胜. 地铁岛式车站后设计过渡性地下检修库功能探索[J]. 山西建筑, 2018, v.44(11):17-19.
[2]陈班贤. 地铁延长线过渡期的中央级综合监控系统调度管理方案[J].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18(6).
[3]徐政. 无锡地铁工程建设反馈分析的探索与实践[J]. 都市快轨交通, 2016(2):97-99.
(作者单位:济南轨道交通集团第一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