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的成长和家长朋友育子的过程中都会不约而同地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家长什么样的表达方式是孩子最容易接受的?今天,我们来谈一谈“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弟子规》)这句话是说:用权势来强迫人服从,虽然表面上对方可能服气了,但是内心会十分不满;只有用道理来说服别人,才有可能使对方心悦诚服。同样是人,但个性会相差很多,随着潮流走的平凡人很多,而有仁德的人却屈指可数。这里,我将和各位家长朋友一起分享下面的这些道理:
第一,有理不在声高
越是有理的事情,越应该和颜悦色地表达,往往在理屈词穷的时候才会气急败坏地用气势压人。
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情景:“服务员,菜能不能快点儿上来?”“说多少遍了,你怎么就是不长记性!”“就你这样的,就不值得人尊重!”大呼小叫,外加面红耳赤。如果家长朋友给孩子做的是这样的榜样,就难怪孩子在为自己辩解时和大人“顶嘴”,态度嚣(xiāo)张了。
第二,求同存异最好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更何况是人。有的人积极上进,有的人安于平淡,有的人不思进取,有的人…… 按照时尚的分类标准,我们可以粗略地把人分为主流和非主流,主流就是大众,非主流又分两种:一种是众人所不能及的“圣人”,一种是众人所不解的“另类”。家长应引导孩子准确定位自己,并向着好的方向努力。家长对“另类”的态度,或是生活环境的异常,容易使子女通过怪异的言行引起他人注意,走进“另类”行列。
和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排他性太强的孩子容易被群体孤立,这需要让孩子懂得求同存异的道理。是非黑白上的区分要立场坚定,其它的观点上的异同不必强求。
第三,见贤思齐,从善如流
孩子只以老师为老师,他受到的教诲是有限的。家长可告诉孩子,我们要学习的是别人的长处和优点,而不是学习某个人,当然,如果一个人的优点比较多,那与其亲近会受益良多。孩子班上的“成绩倒数第一”也有值得别人学习的优点。比自己优秀的人,不应是嫉妒,而应向其学习、看齐,孩子若懂得了见贤思齐的道理,就会成为优秀的人。
刘备教育自己的孩子: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我们应告诉孩子这个道理。做好事不要嫌小,要嫌少;做善事不要停留,要如流。
最后,再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弟子规》中的教诲吧:“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
第一,有理不在声高
越是有理的事情,越应该和颜悦色地表达,往往在理屈词穷的时候才会气急败坏地用气势压人。
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情景:“服务员,菜能不能快点儿上来?”“说多少遍了,你怎么就是不长记性!”“就你这样的,就不值得人尊重!”大呼小叫,外加面红耳赤。如果家长朋友给孩子做的是这样的榜样,就难怪孩子在为自己辩解时和大人“顶嘴”,态度嚣(xiāo)张了。
第二,求同存异最好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更何况是人。有的人积极上进,有的人安于平淡,有的人不思进取,有的人…… 按照时尚的分类标准,我们可以粗略地把人分为主流和非主流,主流就是大众,非主流又分两种:一种是众人所不能及的“圣人”,一种是众人所不解的“另类”。家长应引导孩子准确定位自己,并向着好的方向努力。家长对“另类”的态度,或是生活环境的异常,容易使子女通过怪异的言行引起他人注意,走进“另类”行列。
和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排他性太强的孩子容易被群体孤立,这需要让孩子懂得求同存异的道理。是非黑白上的区分要立场坚定,其它的观点上的异同不必强求。
第三,见贤思齐,从善如流
孩子只以老师为老师,他受到的教诲是有限的。家长可告诉孩子,我们要学习的是别人的长处和优点,而不是学习某个人,当然,如果一个人的优点比较多,那与其亲近会受益良多。孩子班上的“成绩倒数第一”也有值得别人学习的优点。比自己优秀的人,不应是嫉妒,而应向其学习、看齐,孩子若懂得了见贤思齐的道理,就会成为优秀的人。
刘备教育自己的孩子: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我们应告诉孩子这个道理。做好事不要嫌小,要嫌少;做善事不要停留,要如流。
最后,再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弟子规》中的教诲吧:“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