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是人类结合自身的历史来寻求发展规律的伟大探索。本文阐述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传承,首先从我国发展的指导和改革开放的理论基石等方面剖析了社会形态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指引,随后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指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布局等方面剖析了社会形态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践指南。
一、引言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是人类社会历史的宝藏,它来自马克思对于人类漫长发展历史的深刻剖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分结合了我国特定的历史进程和当前国情,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引下走出了一条世界瞩目的伟大道路。可以说,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是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支撑,而我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则堪称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伟大实践。
二、社会形态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指引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将“生产力”的重要性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马克思认为,一方面,生产力决定着社会形态客体的最终状态;另一方面,生产力也是一个社会进行演进的重要助推器。马克思经过对人类漫长发展历史的研究和挖掘,对生产方式的决定性价值也给予了肯定,而“生产力”是生产方式最重要的两大因素之一,因此也是最关键的变量。我国在践行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进程中,牢牢把握社会形态理论对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联系,在时刻把握自身发展方向的同时,总结国外社会主义的教训,将一个国家的发展作为自身永恒的主题,使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一往无前地行进着。在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指引下,邓小平理论同样将一个国家的发展放在及其重要的位置,强调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发展”二字具有的深刻意义,只有实现了长足发展,才能更圆满洗解决问题。邓小平的观点可以概括为他说过的一句话,即“发展才是硬道理”。随之,江泽民结合“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将其中的“第三步”进行了更加周密合理的布局,一方面继续保持了邓小平实事求是的作风,另一方面则使发展道路具有了更加可行并符合我国当前实际的色彩。“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继承了以上的理论财富,将“发展”视为我国的“第一要务”,充分将党的执政理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结合起来。党的十八大则进一步将经济建设作为我国的“兴国之要”,将“发展”作为我国长期恪守的路线准则。由此可知,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指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我们对“发展”的关键地位和重要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一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另一方面也使我国对发展的认识实现了重大的突破。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中,对于社会基本矛盾做了透彻而深刻的阐述,这也是我国改革开放之路的理论基石。社会形态理论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是最终决定社会演进方向的重要因素。毛泽东等人则在社会形态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现状进一步发展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邓小平一代则充分吸取了上一阶段的历史教训,在继续坚持社会形态理论的同时,将“改革”的重要性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位置。在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中,只有进行社会革命,才能真正破除影响生产力发展的阻碍。我国的改革开放,一方面能够极大地解放生产力,另一方面则在我国构建起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通过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促进了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以上的伟大实践延伸到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将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作为当今世界的重要特征,而随着我国的国力日益强盛,逐渐融入到了世界的经济进程当中,不断与世界各国发生着经济来往,彼此的依存程度也不断加深。我们只有进一步发展社会生产力,才能在开拓国内市场的同时充分利用国际市场,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党的十八大继续强调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不但在经济发展方面开放,同时也将开放的触角延伸到更加广阔的空间。
三、社会形态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指南
在理论方面,社会形态理论指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在实践方面,社会形态理论更堪称是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
(一)社会形态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指导
社会形态理论的观点是,一个社会的演进一方面含有其一般规律,另一方面也包含着一些特殊过程。虽然整体的规律是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演变,但鉴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历史发展与现实条件,存在着特殊性,也存在着多样性,在特定的条件之下,一些国家甚至能够实现跨越型的发展。我国执政党以社会形态理论作为自身实践的指南,并且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精准地把握住社会形态演进的规律,结合我国的历史发展和当前情况,并充分吸取我国的社会主义实践道路上积累的丰富经验以及教训,最终构建了符合我国实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在其后的实践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十八大中,充分肯定了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取得的成就,一方面避免了将我国的社会发展纳入到社会形态机械论,另一方面则由于有理论的指导而避免了陷入空想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将“改革开放”作为我国发展的重心,并在这个过程中渐渐形成了成熟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可以被视为是对上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延伸。在“三个代表”中,首次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为我国的民族复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科学发展观”则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将会经历的长期国情,只有正视这个现实,才能在发展的过程中认清自己,避免固步自封和急于求成。整体来讲,在社会形态理论的指导下,我国最终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探索出一条举世瞩目的发展路线。
(二)社会形态理论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布局
社会形态理论认为,一个国家或民族之内的各类因素共同构建了社会的最终发展动力。在该理论的指引下,邓小平坚持建设全面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方面应通过经济建设来有效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需要,另一方面应该同样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从而使社会的文化水平得到提升。遵循着邓小平的理论,我党在十二届六中全会上对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给出了明确的指导方针,并且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提升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败的高度之上,使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最终与社会的发展融为一体。如此一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事业便绝不只是涉及到经济方面,而必然也将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同纳入进来,构成了“三位一体”的发展总结构。而共产党的十六大又一次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方面的重要性进行了强调,指出我们必须在大力发展物质文明的基礎上不放松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同步发展。而随之胡锦涛的“社会和谐”理念则可以视为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必须遵循的核心原则,只有实现了广泛的社会和谐,才能够真正实现全面小康。而发展到党的十八大,在以上内容的基础上又富有前瞻性地纳入了生态文明,如此一来我国实现了五位一体的总布局,这是我们继承社会形态理论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也是我们践行。
四、结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社会形态理论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伟大创举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复杂而艰辛的过程,这是人类结合自身的历史来寻求发展规律的伟大探索。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能够帮助我们在自身的发展之中把握本质规律,看清历史与未来。我们将此理论作为自身行动的指南,并结合我国的国情对其进行完善和延伸,实现了再创造,并创造出丰富的实践成果。(作者单位: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委员会党校)
一、引言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是人类社会历史的宝藏,它来自马克思对于人类漫长发展历史的深刻剖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分结合了我国特定的历史进程和当前国情,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引下走出了一条世界瞩目的伟大道路。可以说,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是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支撑,而我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则堪称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伟大实践。
二、社会形态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指引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将“生产力”的重要性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马克思认为,一方面,生产力决定着社会形态客体的最终状态;另一方面,生产力也是一个社会进行演进的重要助推器。马克思经过对人类漫长发展历史的研究和挖掘,对生产方式的决定性价值也给予了肯定,而“生产力”是生产方式最重要的两大因素之一,因此也是最关键的变量。我国在践行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进程中,牢牢把握社会形态理论对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联系,在时刻把握自身发展方向的同时,总结国外社会主义的教训,将一个国家的发展作为自身永恒的主题,使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一往无前地行进着。在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指引下,邓小平理论同样将一个国家的发展放在及其重要的位置,强调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发展”二字具有的深刻意义,只有实现了长足发展,才能更圆满洗解决问题。邓小平的观点可以概括为他说过的一句话,即“发展才是硬道理”。随之,江泽民结合“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将其中的“第三步”进行了更加周密合理的布局,一方面继续保持了邓小平实事求是的作风,另一方面则使发展道路具有了更加可行并符合我国当前实际的色彩。“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继承了以上的理论财富,将“发展”视为我国的“第一要务”,充分将党的执政理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结合起来。党的十八大则进一步将经济建设作为我国的“兴国之要”,将“发展”作为我国长期恪守的路线准则。由此可知,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指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我们对“发展”的关键地位和重要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一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另一方面也使我国对发展的认识实现了重大的突破。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中,对于社会基本矛盾做了透彻而深刻的阐述,这也是我国改革开放之路的理论基石。社会形态理论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是最终决定社会演进方向的重要因素。毛泽东等人则在社会形态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现状进一步发展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邓小平一代则充分吸取了上一阶段的历史教训,在继续坚持社会形态理论的同时,将“改革”的重要性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位置。在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中,只有进行社会革命,才能真正破除影响生产力发展的阻碍。我国的改革开放,一方面能够极大地解放生产力,另一方面则在我国构建起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通过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促进了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以上的伟大实践延伸到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将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作为当今世界的重要特征,而随着我国的国力日益强盛,逐渐融入到了世界的经济进程当中,不断与世界各国发生着经济来往,彼此的依存程度也不断加深。我们只有进一步发展社会生产力,才能在开拓国内市场的同时充分利用国际市场,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党的十八大继续强调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不但在经济发展方面开放,同时也将开放的触角延伸到更加广阔的空间。
三、社会形态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指南
在理论方面,社会形态理论指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在实践方面,社会形态理论更堪称是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
(一)社会形态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指导
社会形态理论的观点是,一个社会的演进一方面含有其一般规律,另一方面也包含着一些特殊过程。虽然整体的规律是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演变,但鉴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历史发展与现实条件,存在着特殊性,也存在着多样性,在特定的条件之下,一些国家甚至能够实现跨越型的发展。我国执政党以社会形态理论作为自身实践的指南,并且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精准地把握住社会形态演进的规律,结合我国的历史发展和当前情况,并充分吸取我国的社会主义实践道路上积累的丰富经验以及教训,最终构建了符合我国实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在其后的实践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十八大中,充分肯定了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取得的成就,一方面避免了将我国的社会发展纳入到社会形态机械论,另一方面则由于有理论的指导而避免了陷入空想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将“改革开放”作为我国发展的重心,并在这个过程中渐渐形成了成熟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可以被视为是对上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延伸。在“三个代表”中,首次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为我国的民族复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科学发展观”则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将会经历的长期国情,只有正视这个现实,才能在发展的过程中认清自己,避免固步自封和急于求成。整体来讲,在社会形态理论的指导下,我国最终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探索出一条举世瞩目的发展路线。
(二)社会形态理论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布局
社会形态理论认为,一个国家或民族之内的各类因素共同构建了社会的最终发展动力。在该理论的指引下,邓小平坚持建设全面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方面应通过经济建设来有效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需要,另一方面应该同样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从而使社会的文化水平得到提升。遵循着邓小平的理论,我党在十二届六中全会上对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给出了明确的指导方针,并且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提升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败的高度之上,使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最终与社会的发展融为一体。如此一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事业便绝不只是涉及到经济方面,而必然也将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同纳入进来,构成了“三位一体”的发展总结构。而共产党的十六大又一次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方面的重要性进行了强调,指出我们必须在大力发展物质文明的基礎上不放松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同步发展。而随之胡锦涛的“社会和谐”理念则可以视为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必须遵循的核心原则,只有实现了广泛的社会和谐,才能够真正实现全面小康。而发展到党的十八大,在以上内容的基础上又富有前瞻性地纳入了生态文明,如此一来我国实现了五位一体的总布局,这是我们继承社会形态理论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也是我们践行。
四、结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社会形态理论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伟大创举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复杂而艰辛的过程,这是人类结合自身的历史来寻求发展规律的伟大探索。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能够帮助我们在自身的发展之中把握本质规律,看清历史与未来。我们将此理论作为自身行动的指南,并结合我国的国情对其进行完善和延伸,实现了再创造,并创造出丰富的实践成果。(作者单位: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委员会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