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形势下发挥长春市引领和支撑作用,加快吉林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建设,对建设创新大省、经济强省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长春市在要素集聚、产业支撑、科技创新、政策利用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但在服务业、民营经济、县域经济、对外开放等方面仍存在一系列短板,必须科学谋划创新转型新思路,在成果转化、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深化改革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为建设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带动吉林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强有力支撑。
关键词:吉林省;创新转型
中图分类号:F127
DOI:10.13784/j.cnki.22-1299/d.2017.05.011
建设吉林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是吉林省委、吉林省政府统筹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布局,长春市作为省会城市和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的最大经济体,责任重大。
一、厚植优势,打造创新转型新高地
(一)夯实基础优势,聚集创新发展新要素
长春市区位优势明显,从哈长城市群建设看,长春是哈大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和哈长城市群核心省会城市;从“一带一路”看,长春是国家“一带一路”北线中“中蒙俄经济走廊”重要的节点城市;从图们江流域合作开发看,长春处于长吉图国际合作區走廊和长吉图中蒙俄国际合作区、长吉图东北亚国际合作区、长吉图国际合作核心区的核心位置。近年来,长春市经济增长平稳,创新基础坚实。2016年长春市人口、GDP、地方级财政收入分别占核心区总数的36%、46%和55%,在东北亚国际产业分工乃至世界经济版图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为吉林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建设奠定了重要的发展基础,聚集了发展的核心要素。
(二)做强产业优势,培育千亿规模产业群
长春市除汽车、轨道客车、农产品加工三大产业已形成集群发展外,光电信息、生物产业、先进装备制造等产业都已具备大发展、快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一是加快推进世界级汽车产业基地建设。目前,长春市正积极推进整车扩能、自主创新、调整结构工作,一汽大众在扩能改造基础上产能已超百万辆,EA211、EA888发动机等项目建成投产,德国伟巴斯特、加拿大麦格纳等世界500强企业相继落位,动力工业园、德国工业园等特色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形成了以整车制造企业为核心、产能超百万辆、产值超千亿元、国内最具竞争力的汽车产业集群。一汽集团技术中心、启明信息中心都具有汽车行业国内顶尖的科技创新能力,长春市已建立汽车企业技术中心38户,其中国家级技术中心2户。二是加快推进世界级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基地建设,实现从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的战略扩张。目前,长春正依托长客股份、长客装备等重点企业,以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开发区和装备制造产业开发区为载体,全力打造集整车制造、零部件生产、车辆维修及售后服务、研发检测试验于一体的世界级轨道客车研发制造基地。成为我国最大的高速动车组及城轨客车整车研发、生产、制造基地。三是加快推进世界级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目前,长春正积极推进玉米深加工、禽肉加工等产业领域资源整合,通过兼并重组等形式,打造长春大成、长春皓月等一批规模较大、技术先进、产品竞争力强的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积极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强化科技创新对产业提升发展的作用,支持中小企业在农产品精深加工及资源综合利用的细分领域快速发展。形成了以玉米深加工和禽畜乳深加工为主导、产业链初具规模并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产品加工体系。四是加快推进光电信息产业发展。目前,长春加强在卫星制造、发射、地面站建设、信息分发和推广应用等方面与国外龙头企业合作。加快推进“吉林一号”星载一体化商业卫星、半导体照明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以城区、开发区各具特色的产业园区为载体,打造航天信息产业集聚区、光电子产业集聚区、汽车电子产业集聚区、信息技术服务产业集聚区。五是加快推进生物产业发展。目前,长春市正大力推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生物技术成果转化,加速规模化生产和应用,亚泰医药产业园、康宁杰瑞生物制药等一批生物产业重点项目相继落位。同时,鼓励企业、研究机构、高校和个人申请专利,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标准制定,抢占生物产业竞争的制高点,构建从基础研究、小试研究、中试开发直至产业化的创新体系,形成以大成集团、中粮生化能源为龙头的、生物农业企业集群和以修正药业为龙头的生物产业集群。六是加快推进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目前,长春市正积极争取国家、吉林省扶持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向先进装备制造业倾斜,先进装备制造业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逐年增长。在产品销售、专项推广、关键部件进口等方面加大资金扶持、专项补贴、设备折旧、免税退税等政策的支持力度,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同时加强与国际行业协会的联络沟通,推荐企业开发国际项目,将企业推向国际市场。
(三)用足政策优势,打造振兴发展新引擎
长春市作为国家众多政策区的重叠地带,许多政策含金量高,持续时间长,叠加效应明显。一是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系列政策覆盖范围大。2014年以来,中央对东北老工业基地完善体制机制、调整产业结构、鼓励创新创业和改善民生做出一系列部署。特别是开展长春与天津对口合作,为长春创新转型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长春将通过完善对口合作机制,推进长春天津产业合作园区建设,共建长春天津创新创业合作示范区等系列措施,务实推进对口合作。二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将强力推动长春实施“走出去”战略。长春作为“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上的重要节点城市,正凭借经贸流通、装备制造、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优势,加快形成“横跨东北亚、兼顾海陆、联通内外”的大开放格局。三是哈长城市群规划全面启动实施,为以哈长为核心的城市群联动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一规划从国家层面统筹吉林和黑龙江两省相关的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布局,促进区域内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发展协调、生态环境共建、开放合作共赢、公共服务共享,为长春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城市竞争力和新型城镇化水平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遇。四是长吉图战略的实施,为长春推进与图们江流域的合作提供了重要平台。长春不仅发挥了腹地支撑作用,还积极整合域内资源优势,畅通对外联络通道,扩大对外投资,吸引国际资本和产业项目,通过打造重要节点和大功能区,引导重大项目、重要资源向功能区和节点集聚,推进了空间融合。五是长春新区将成为长春经济创新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新区积极谋划“两轴、三中心、四基地”的发展格局,重点打造航天信息产业园、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等基地型项目。除国家给予系列政策支持外,吉林省委、吉林省政府还出台了《关于支持长春新区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在财税、金融、土地和产业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支持。下一步,长春将持续推进新区产业优化升级,推动特色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使之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源。六是九台撤市设区为长春创新转型发展拓展了发展空间。九台撤市设区后,长春城区面积从4682平方公里增加到7557平方公里,市区建成区面积超过500平方公里,经济总量大幅提高,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 (四)发挥科技优势,激发成果转化新动能
把科技和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是长春市创新转型发展的首要问题。长春市坚持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把激发成果转化确定为优势转化的重中之重,大幅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创新“舟桥”机制支持转化、依托优势产业促进转化、健全激励机制推动转化,打通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通道,激发了全社会的创新活力,释放了创新驱动长春发展的巨大能量。
二、补齐短板,增添创新转型新动力
(一)实施服务业攻坚,不断优化经济结构
“十三五”期间,长春市服务业要高于吉林省平均增速,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实施“三三五”发展战略。即力争率先形成工业和服务业“双拉动”的经济增长格局,构建以服务业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建成东北亚区域性服务业中心城市。提升量级,服务业增速要高于吉林省服务业平均增速;提升比重,到“十三五”末超过50%;提升水平,服务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到“十三五”末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争取达到60%以上,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争取达到50%以上。实现服务业体量向规模化转型、服务业功能向专业化转型、服务业品质向高端化转型、服务业布局向集聚化转型、服务业业态向国际化转型。同时做大做强服务业规模总量,提升服务业的产业竞争力。全力推动服务业总量扩大、规模扩张、效益提升。培育壮大服务业市场主体,提升服务业的成长内生力。拓展优化服务业结构布局,提升服务业区域辐射力。加快服务业开放步伐,提升服务业的对外影响力。
(二)壮大民营经济体量,持续增强经济活力
长春市突出发展民营经济,全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植壮大优势企业,加强与域外企业合作,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民营经济呈现出逆势上扬的良好发展局面。坚持发展大中小微企业并举,扩大民营经济规模;坚持三次产业并举,优化民营经济结构;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并举,提升民营经济发展潜力;坚持发挥国企优势和挖掘民企潜力并举,提升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全面营造有利于人才集聚、创业创新的环境,搭建创业创新园区、孵化基地平台,强化服务体系建设,培育壮大各类创业创新主体,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态势。截至2016年底,共建设市级以上创业孵化基地104户,北湖科技园、吉林省摆渡创新工场等众创空间进入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众创空间行列。
(三)增强县域经济实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从2016年GDP和财政收入情况看,县域经济是三大经济板块的短板。长春市立足调结构、转方式,破除县域经济规模不大、效益不高、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较差的难题,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形成了根据自身特色放手发展的局面;加大项目建设力度,按照前期项目抓开工、在建项目抓进度、竣工项目抓投产、问题项目抓整改的要求,推进已经列入年度计划的重点项目,以项目突破带动有效投资,促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营造浓厚的招商亲商氛围;突出产业特色,第一产业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第二产业着力抓好招商引资、第三产业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推动生产、经营、信息、技术一体化发展。
(四)加快对外开放步伐,着力提高经济外向度
长春市委市政府积极推动对外开放,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一是打通对外通道。构建了以北京—沈阳—长春—哈尔滨为主、图们—长春—乌兰浩特为辅的“十”字形运输复合通道,形成“一横一纵一环一射”高速公路网格局和“三横四纵一环六放射”普通干线公路网格局。对外开辟了长春至莫斯科货运电商包机、长春经爱沙尼亚至莫斯科货运包机等航空航线。长春到海參崴的国际公路运输通道、“长满欧”铁路大通道等陆路通道也都成功开通。形成了由公路、铁路、航空、内河组成的立体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南可连接辽东半岛,北可通过黑龙江向俄罗斯和东欧各国拓展,东可经珲春、图们江口岸通往朝鲜、韩国、俄罗斯等国,西可经由白城与蒙古交往。二是搭建开放平台。以长春空港、长春内陆港、长春公路港和综合保税区为辐射源,发挥这些平台的有效作用。东北亚国际物流产业园全面启动建设,一期项目总投资25亿元的长春铁路综合货场完成场地平整,铁路专用线路基工程加快推进。兴隆综合保税区实现货物出口3000多万单,业务额7亿元人民币,业务辐射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有17家电商及物流企业注册登记并开展业务,具备了日处理10万件包裹能力,业务额实现6.5亿美元。三是加强对外贸易。对外商品贸易稳步发展,组织企业赴英国、法国等国家开展经贸交流活动,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保持外贸进出口稳定在合理区间。
三、深耕细作,开创创新转型新局面
(一)促进成果转化,激发技术进步内生动力
强化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创新要素向骨干企业集聚,支持企业技术、管理、商业模式创新,推进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改造,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重点产品。坚持“抓大不放小”,着力打造更多的“希望之星”,力争长春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1000家,科技型“小巨人”企业新增1000家。发挥长春科技大市场在资源共享、创业孵化、科技中介等方面的引导作用,在推进形成“一条龙”式协同创新、围绕产业链推广创新链、科技型“小巨人”企业、科技孵化器、科技人才带动科技创新五种模式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企业创新需求向科技攻关成果、中试成果、产业化转化,提高属地转化率,力争到2021年达到35%左右。加大各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放大财政资金引导效应,吸引战略投资者共同建立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产业引导资金、创业投资资金,加快形成社会化创新投入稳定机制,到2021年规上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2%以上,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以上。
(二)推进项目建设,强化发展支撑
项目建设是基础,是长春市转型发展的基石。华为云计算数据中心、浪潮大数据中心、长春国际金融中心、恒兴国际城、复华文化创意园等一批新兴产业项目完成落位,下一步,长春要超前谋划储备项目,高水平谋划一批体现区域发展战略高度、体现顶层设计要求、引领产业发展和完善城市配套功能的重大项目,形成充实完善的项目储备库。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以创新理念抓项目,全力推进一批科技创新产业项目;以协调理念抓项目,推进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城建项目;以绿色理念抓项目,推进一批生态环保类项目;以开放理念抓项目,推进一批对外开放平台类、载体类重大项目;以共享理念抓项目,重点推进一批民生改善类项目,发挥项目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作用。完善项目推进落实机制。认真落实重大项目建设包保责任制,进一步探索完善绩效考核办法,加强督促检查,严格绩效考核,推进项目落实,全面提高项目的核准落户率、开工竣工率和投产达效率。 (三)强化招商引资,提升发展质量
长春市要解放思想抓招商,坚持优势互补、差异发展,向内多挖潜、向外多引进,主动适应国内外产业和资本转移大趋势。要突出重点抓招商,加大与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企业对接力度,统筹推进项目招商、园区招商、产业招商、企业招商、环境招商,吸引一批战略性投资者、战略性项目和战略性产业落位长春。强化服务抓招商,着眼便商利商、兴商富商、聚商活商,打造优质便利、公平有序的投资环境。创新手段抓招商,聚焦客商投资需求和长春市产业发展重点,运用大数据,推进“互联网+”招商,实现发展要素的协同整合、招商信息的精准投放、项目与客商的有效对接,切实提高招商引资的效率和质量。
(四)全面深化改革,清除体制障碍
长春市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住供给约束、供给抑制、供给结构老化等主要矛盾,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政务服务“一门式、一张网”综合改革为抓手,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建立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投资项目负面清单和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清单等管理制度,加快财税管理体制和投融资管理体制改革。深化国企国资改革。抢抓国家在东北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机遇,加快完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经营机制和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做强做优做大竞争类国有企业,提升公益类国有企业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持续增强功能类國有企业服务城市建设能力。深化民营经济改革。以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区建设为依托,坚持发展大中小微民营企业并举、三次产业并举,形成有利于民营经济集聚发展的体制机制和发展环境。
(五)保障改善民生,提升幸福指数
长春市要把保基本、广覆盖、可持续、听民意、重考核原则贯穿于民生工作的始终,积极实施年度幸福长春行动计划,重点抓好脱贫攻坚民生一号工程,深入实施“六个一批”举措和“双包双转化”工程,全力推进食药安全、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体系和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重点工作。深入实施城乡居民增收“暖流计划”,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加大投资力度,解决好伊通河流域水资源、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问题,抓好以伊通河综合治理暨百里生态长廊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围绕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突出抓好重点领域安全生产工作,全面提升社会治理的网格化、信息化、社会化、精细化、法治化水平。
作者简介
长春市委市政府政策研究室课题组
责任编辑 王宝珍
关键词:吉林省;创新转型
中图分类号:F127
DOI:10.13784/j.cnki.22-1299/d.2017.05.011
建设吉林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是吉林省委、吉林省政府统筹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布局,长春市作为省会城市和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的最大经济体,责任重大。
一、厚植优势,打造创新转型新高地
(一)夯实基础优势,聚集创新发展新要素
长春市区位优势明显,从哈长城市群建设看,长春是哈大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和哈长城市群核心省会城市;从“一带一路”看,长春是国家“一带一路”北线中“中蒙俄经济走廊”重要的节点城市;从图们江流域合作开发看,长春处于长吉图国际合作區走廊和长吉图中蒙俄国际合作区、长吉图东北亚国际合作区、长吉图国际合作核心区的核心位置。近年来,长春市经济增长平稳,创新基础坚实。2016年长春市人口、GDP、地方级财政收入分别占核心区总数的36%、46%和55%,在东北亚国际产业分工乃至世界经济版图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为吉林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建设奠定了重要的发展基础,聚集了发展的核心要素。
(二)做强产业优势,培育千亿规模产业群
长春市除汽车、轨道客车、农产品加工三大产业已形成集群发展外,光电信息、生物产业、先进装备制造等产业都已具备大发展、快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一是加快推进世界级汽车产业基地建设。目前,长春市正积极推进整车扩能、自主创新、调整结构工作,一汽大众在扩能改造基础上产能已超百万辆,EA211、EA888发动机等项目建成投产,德国伟巴斯特、加拿大麦格纳等世界500强企业相继落位,动力工业园、德国工业园等特色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形成了以整车制造企业为核心、产能超百万辆、产值超千亿元、国内最具竞争力的汽车产业集群。一汽集团技术中心、启明信息中心都具有汽车行业国内顶尖的科技创新能力,长春市已建立汽车企业技术中心38户,其中国家级技术中心2户。二是加快推进世界级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基地建设,实现从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的战略扩张。目前,长春正依托长客股份、长客装备等重点企业,以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开发区和装备制造产业开发区为载体,全力打造集整车制造、零部件生产、车辆维修及售后服务、研发检测试验于一体的世界级轨道客车研发制造基地。成为我国最大的高速动车组及城轨客车整车研发、生产、制造基地。三是加快推进世界级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目前,长春正积极推进玉米深加工、禽肉加工等产业领域资源整合,通过兼并重组等形式,打造长春大成、长春皓月等一批规模较大、技术先进、产品竞争力强的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积极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强化科技创新对产业提升发展的作用,支持中小企业在农产品精深加工及资源综合利用的细分领域快速发展。形成了以玉米深加工和禽畜乳深加工为主导、产业链初具规模并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产品加工体系。四是加快推进光电信息产业发展。目前,长春加强在卫星制造、发射、地面站建设、信息分发和推广应用等方面与国外龙头企业合作。加快推进“吉林一号”星载一体化商业卫星、半导体照明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以城区、开发区各具特色的产业园区为载体,打造航天信息产业集聚区、光电子产业集聚区、汽车电子产业集聚区、信息技术服务产业集聚区。五是加快推进生物产业发展。目前,长春市正大力推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生物技术成果转化,加速规模化生产和应用,亚泰医药产业园、康宁杰瑞生物制药等一批生物产业重点项目相继落位。同时,鼓励企业、研究机构、高校和个人申请专利,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标准制定,抢占生物产业竞争的制高点,构建从基础研究、小试研究、中试开发直至产业化的创新体系,形成以大成集团、中粮生化能源为龙头的、生物农业企业集群和以修正药业为龙头的生物产业集群。六是加快推进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目前,长春市正积极争取国家、吉林省扶持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向先进装备制造业倾斜,先进装备制造业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逐年增长。在产品销售、专项推广、关键部件进口等方面加大资金扶持、专项补贴、设备折旧、免税退税等政策的支持力度,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同时加强与国际行业协会的联络沟通,推荐企业开发国际项目,将企业推向国际市场。
(三)用足政策优势,打造振兴发展新引擎
长春市作为国家众多政策区的重叠地带,许多政策含金量高,持续时间长,叠加效应明显。一是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系列政策覆盖范围大。2014年以来,中央对东北老工业基地完善体制机制、调整产业结构、鼓励创新创业和改善民生做出一系列部署。特别是开展长春与天津对口合作,为长春创新转型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长春将通过完善对口合作机制,推进长春天津产业合作园区建设,共建长春天津创新创业合作示范区等系列措施,务实推进对口合作。二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将强力推动长春实施“走出去”战略。长春作为“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上的重要节点城市,正凭借经贸流通、装备制造、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优势,加快形成“横跨东北亚、兼顾海陆、联通内外”的大开放格局。三是哈长城市群规划全面启动实施,为以哈长为核心的城市群联动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一规划从国家层面统筹吉林和黑龙江两省相关的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布局,促进区域内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发展协调、生态环境共建、开放合作共赢、公共服务共享,为长春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城市竞争力和新型城镇化水平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遇。四是长吉图战略的实施,为长春推进与图们江流域的合作提供了重要平台。长春不仅发挥了腹地支撑作用,还积极整合域内资源优势,畅通对外联络通道,扩大对外投资,吸引国际资本和产业项目,通过打造重要节点和大功能区,引导重大项目、重要资源向功能区和节点集聚,推进了空间融合。五是长春新区将成为长春经济创新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新区积极谋划“两轴、三中心、四基地”的发展格局,重点打造航天信息产业园、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等基地型项目。除国家给予系列政策支持外,吉林省委、吉林省政府还出台了《关于支持长春新区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在财税、金融、土地和产业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支持。下一步,长春将持续推进新区产业优化升级,推动特色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使之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源。六是九台撤市设区为长春创新转型发展拓展了发展空间。九台撤市设区后,长春城区面积从4682平方公里增加到7557平方公里,市区建成区面积超过500平方公里,经济总量大幅提高,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 (四)发挥科技优势,激发成果转化新动能
把科技和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是长春市创新转型发展的首要问题。长春市坚持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把激发成果转化确定为优势转化的重中之重,大幅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创新“舟桥”机制支持转化、依托优势产业促进转化、健全激励机制推动转化,打通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通道,激发了全社会的创新活力,释放了创新驱动长春发展的巨大能量。
二、补齐短板,增添创新转型新动力
(一)实施服务业攻坚,不断优化经济结构
“十三五”期间,长春市服务业要高于吉林省平均增速,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实施“三三五”发展战略。即力争率先形成工业和服务业“双拉动”的经济增长格局,构建以服务业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建成东北亚区域性服务业中心城市。提升量级,服务业增速要高于吉林省服务业平均增速;提升比重,到“十三五”末超过50%;提升水平,服务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到“十三五”末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争取达到60%以上,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争取达到50%以上。实现服务业体量向规模化转型、服务业功能向专业化转型、服务业品质向高端化转型、服务业布局向集聚化转型、服务业业态向国际化转型。同时做大做强服务业规模总量,提升服务业的产业竞争力。全力推动服务业总量扩大、规模扩张、效益提升。培育壮大服务业市场主体,提升服务业的成长内生力。拓展优化服务业结构布局,提升服务业区域辐射力。加快服务业开放步伐,提升服务业的对外影响力。
(二)壮大民营经济体量,持续增强经济活力
长春市突出发展民营经济,全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植壮大优势企业,加强与域外企业合作,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民营经济呈现出逆势上扬的良好发展局面。坚持发展大中小微企业并举,扩大民营经济规模;坚持三次产业并举,优化民营经济结构;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并举,提升民营经济发展潜力;坚持发挥国企优势和挖掘民企潜力并举,提升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全面营造有利于人才集聚、创业创新的环境,搭建创业创新园区、孵化基地平台,强化服务体系建设,培育壮大各类创业创新主体,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态势。截至2016年底,共建设市级以上创业孵化基地104户,北湖科技园、吉林省摆渡创新工场等众创空间进入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众创空间行列。
(三)增强县域经济实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从2016年GDP和财政收入情况看,县域经济是三大经济板块的短板。长春市立足调结构、转方式,破除县域经济规模不大、效益不高、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较差的难题,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形成了根据自身特色放手发展的局面;加大项目建设力度,按照前期项目抓开工、在建项目抓进度、竣工项目抓投产、问题项目抓整改的要求,推进已经列入年度计划的重点项目,以项目突破带动有效投资,促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营造浓厚的招商亲商氛围;突出产业特色,第一产业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第二产业着力抓好招商引资、第三产业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推动生产、经营、信息、技术一体化发展。
(四)加快对外开放步伐,着力提高经济外向度
长春市委市政府积极推动对外开放,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一是打通对外通道。构建了以北京—沈阳—长春—哈尔滨为主、图们—长春—乌兰浩特为辅的“十”字形运输复合通道,形成“一横一纵一环一射”高速公路网格局和“三横四纵一环六放射”普通干线公路网格局。对外开辟了长春至莫斯科货运电商包机、长春经爱沙尼亚至莫斯科货运包机等航空航线。长春到海參崴的国际公路运输通道、“长满欧”铁路大通道等陆路通道也都成功开通。形成了由公路、铁路、航空、内河组成的立体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南可连接辽东半岛,北可通过黑龙江向俄罗斯和东欧各国拓展,东可经珲春、图们江口岸通往朝鲜、韩国、俄罗斯等国,西可经由白城与蒙古交往。二是搭建开放平台。以长春空港、长春内陆港、长春公路港和综合保税区为辐射源,发挥这些平台的有效作用。东北亚国际物流产业园全面启动建设,一期项目总投资25亿元的长春铁路综合货场完成场地平整,铁路专用线路基工程加快推进。兴隆综合保税区实现货物出口3000多万单,业务额7亿元人民币,业务辐射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有17家电商及物流企业注册登记并开展业务,具备了日处理10万件包裹能力,业务额实现6.5亿美元。三是加强对外贸易。对外商品贸易稳步发展,组织企业赴英国、法国等国家开展经贸交流活动,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保持外贸进出口稳定在合理区间。
三、深耕细作,开创创新转型新局面
(一)促进成果转化,激发技术进步内生动力
强化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创新要素向骨干企业集聚,支持企业技术、管理、商业模式创新,推进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改造,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重点产品。坚持“抓大不放小”,着力打造更多的“希望之星”,力争长春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1000家,科技型“小巨人”企业新增1000家。发挥长春科技大市场在资源共享、创业孵化、科技中介等方面的引导作用,在推进形成“一条龙”式协同创新、围绕产业链推广创新链、科技型“小巨人”企业、科技孵化器、科技人才带动科技创新五种模式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企业创新需求向科技攻关成果、中试成果、产业化转化,提高属地转化率,力争到2021年达到35%左右。加大各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放大财政资金引导效应,吸引战略投资者共同建立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产业引导资金、创业投资资金,加快形成社会化创新投入稳定机制,到2021年规上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2%以上,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以上。
(二)推进项目建设,强化发展支撑
项目建设是基础,是长春市转型发展的基石。华为云计算数据中心、浪潮大数据中心、长春国际金融中心、恒兴国际城、复华文化创意园等一批新兴产业项目完成落位,下一步,长春要超前谋划储备项目,高水平谋划一批体现区域发展战略高度、体现顶层设计要求、引领产业发展和完善城市配套功能的重大项目,形成充实完善的项目储备库。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以创新理念抓项目,全力推进一批科技创新产业项目;以协调理念抓项目,推进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城建项目;以绿色理念抓项目,推进一批生态环保类项目;以开放理念抓项目,推进一批对外开放平台类、载体类重大项目;以共享理念抓项目,重点推进一批民生改善类项目,发挥项目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作用。完善项目推进落实机制。认真落实重大项目建设包保责任制,进一步探索完善绩效考核办法,加强督促检查,严格绩效考核,推进项目落实,全面提高项目的核准落户率、开工竣工率和投产达效率。 (三)强化招商引资,提升发展质量
长春市要解放思想抓招商,坚持优势互补、差异发展,向内多挖潜、向外多引进,主动适应国内外产业和资本转移大趋势。要突出重点抓招商,加大与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企业对接力度,统筹推进项目招商、园区招商、产业招商、企业招商、环境招商,吸引一批战略性投资者、战略性项目和战略性产业落位长春。强化服务抓招商,着眼便商利商、兴商富商、聚商活商,打造优质便利、公平有序的投资环境。创新手段抓招商,聚焦客商投资需求和长春市产业发展重点,运用大数据,推进“互联网+”招商,实现发展要素的协同整合、招商信息的精准投放、项目与客商的有效对接,切实提高招商引资的效率和质量。
(四)全面深化改革,清除体制障碍
长春市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住供给约束、供给抑制、供给结构老化等主要矛盾,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政务服务“一门式、一张网”综合改革为抓手,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建立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投资项目负面清单和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清单等管理制度,加快财税管理体制和投融资管理体制改革。深化国企国资改革。抢抓国家在东北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机遇,加快完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经营机制和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做强做优做大竞争类国有企业,提升公益类国有企业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持续增强功能类國有企业服务城市建设能力。深化民营经济改革。以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区建设为依托,坚持发展大中小微民营企业并举、三次产业并举,形成有利于民营经济集聚发展的体制机制和发展环境。
(五)保障改善民生,提升幸福指数
长春市要把保基本、广覆盖、可持续、听民意、重考核原则贯穿于民生工作的始终,积极实施年度幸福长春行动计划,重点抓好脱贫攻坚民生一号工程,深入实施“六个一批”举措和“双包双转化”工程,全力推进食药安全、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体系和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重点工作。深入实施城乡居民增收“暖流计划”,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加大投资力度,解决好伊通河流域水资源、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问题,抓好以伊通河综合治理暨百里生态长廊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围绕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突出抓好重点领域安全生产工作,全面提升社会治理的网格化、信息化、社会化、精细化、法治化水平。
作者简介
长春市委市政府政策研究室课题组
责任编辑 王宝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