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好了的非政權性市政機構呢?

来源 :澳门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59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綜觀整個立法會選舉工程到選舉名單的出爐。三十三位議員誕生,有新晉走馬上任,有候選人高票“名落孫山”。然而,“他們”就是澳門所需的政治人才嗎?澳門政治人才從何而來?恐怕也是近些年來漸為社會所重視的政治議題。以立法會選舉來講,不論全民一人一票選出來的直選,還是社團領導人推薦出來的間選議員,以及行政長官因應直選和間選的結構而拍板的官委,都涉及到一個人才何來的問題。當下,立法會選舉大功告成,相信接下來應去關注一個繼立法會選舉話題後的議題:政府官員一再說好的設立非政權性的市政機構進展如何了?以及市政議會又是個什東西?它和立法會又有何關聯性?
  很多人有同感,談本澳政治人才,不約而同地想到行政法務領域設立非政權性市政機構的承諾。不妨來看看這個市政機構的前世今生。澳門基本法第95條:“澳門特別行政區可設立非政權性的市政機構。市政機構受政府委託為居民提供文化、康樂、環境衛生等方面的服務,並就有關上述事務向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提供諮詢意見”。回歸以前兩個市政機構,分別為澳門市政廳和海島市政廳,但回歸後被民政總署取代,附設具民選成分的市政議會,也沒有保留。而這個民選的市政議會就是本文要談及的。
  政府在15年11月發佈的16年度施政報告,明確根據《澳門基本法》的相關規定,在既有研究基礎上,籌劃設立非政權性的市政機構,合理配置市政機構與相關部門的職能。而行政法務司司長陳海帆隨後承諾,將於下半年進行公開諮詢,成立研究小組,根據《基本法》的相關規定,對非政權性市政機構的職權、職能、組成及成員產生方式等開展研究。至此,有關市政機構的組成、定位、功能順理成章引起了社會上各樣的猜測。不過,由基本法規定可見:市政機構不得享有和行使政權機構的行政權、立法權及(或)司法權;而且核心重點在:市政機構受政府委託為居民提供文化、康樂、環境衛生等方面的服務,並就有關上述事務向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提供諮詢意見。正因為如此,這個市政議會和立法會在功能上是不可同日而語的。有學者認為:澳門設立市政機構的必要性,一是落實基本法九十五條的規定;二是完善行政長官選舉制度,落實選舉委員會部分成員有市政機構成員。從上意見可理解認為,既然基本法有這一明文條例,相信在中央也樂意接受的前提下,澳門有設立非政權性市政機構的多重必要性,二來也是逹成基本法: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有市政機構成員代表參與組成的要求,爭取於2019年澳門第五屆行政長官選舉前,填補過往因市政機構的缺失而造成選舉制度上的缺陷。所以,鑒於增設非政權性市政機構使行政長官選舉法更完善更合理,政府大可名正言順地做好這個工作。此外,這個曾在澳葡時期行之效的民選議會,的確有望解決現時立法會功能不足,效率低下的積弊,從文化、康樂、環境衛生等方面的立法議政工作上可補充到立法會的功能,從而大大減輕立法會年年堆積如山的工作量,有助立法會專注立法工作,何樂又不為?而更為重要的也是本文要談的重點還有,這個市政機構有助於培育澳門未來的政治人才,為立法會累積人才鋪路,這非不曾有先例, 遠的不說,就講現今議會資深議員區錦新就是一個成功的例子,相信這也是區議員本人近年大力推動政府設立非政權性市政機構的初衷。
  大家都知道,澳門是社團社會,社團政治是本地一大政治特色,從今屆立法會選舉中,一批元老級政治人物紛紛告退議會,被坊間質疑議會後繼者是否能旗鼓相當或青出於藍?選舉各政治力量新一代政治人才已各就各位。備加矚目的新人,新澳門學社蘇嘉豪有望接力民主旗幟,林玉鳳有望帶來專業獨立聲音改變議會風格,飽受質疑的官委界別也打破往昔慣例出現以學者派為主的畫面,然而,即便如此,就能給現時議會帶來即時的轉變?恐怕理想和現實總有距離,畢竟,澳門政治舞台有限,將培育政治人才的舞台寄託在三十三個議席議會,恰恰正是本澳政治人才培養面臨的死結。
  再說,本澳社團大多封閉自守,內部人才梯級論資排輩,肥水不流外人田。另一方面,政府各級諮詢性質組織,叠床架屋,一人身兼多個諮詢委員的怪象,層出不窮,更慘的是,委員會的功能多是花樽角色。是故,年復一年,議事平台的不足,間接對培養澳門青年政治人才造成阻礙。倘若政府順勢而為,恢復設立市政機構,無疑為政治人才,尤其對培養青年政治人才提供了一個絕佳的試煉台,讓議會成員可透過在市政議會的歷練,做好文化、康樂、環境衛生等方面的工作,從而向上流動成為一線政治新星。
  政府原公佈在16年底進行非政權性市政機構公開諮詢,但2016年早已過去,仍遲遲未見政府有任何動靜。今年初行政法務司陳海帆又以立法會選舉的理由,解釋於今年9月後立即展開公開諮詢,但是轉眼9月也接近尾聲了,請問政府官員還記得這個承諾了嗎……無論如何,非政權性市政機構這塊餅子還是值得各界充满期待的,畢竟有“畫餅充飢”總好過什麼都沒有做。真心希望這個陳司長不要一拖再拖到明年的18年,接踵而至的19年就要選出第五任行政長官,而在此之前正是完成一再落空的“設立市政機構”承諾的最佳時機,難道給蹉跎了個十多年,還有再蹉跎下去的理由?(澳門/吳恩程)
其他文献
澳門社團文化的歷史悠久,更成為澳門社會獨有的政治特色,這種社團政治文化對澳門的社會發展存在哪些正面及負面作用?  區錦新議員直言,澳門的社團文化最主要的就是來自1960年“12·3”事件之後,親北京系統的社團壟斷了澳門的民間社會,於是這些傳統的大型社團就一直理所當然地成為了社會不同階層的代表,這樣的情況一直維持到1999年回歸、直至現在。  社團對於政府來說,相等於有一個很穩健的統治盟友進行協助,
期刊
40年,對於中國而言是非常巨大的變化,所以用“翻天覆地”來形容改革開放的中國一點不為過,因為整個國家的政治、經濟、社會都發生了巨變,面貌為之煥然一新。  “五化”之中,看到“翻天覆地”  這種變化,我們可以從“五化”之中得到觀察:城市化、工業化、市場化、國際化、法制化。從“城市化”角度來看,過去40年,我國的城市化水平從原來的20%-30%之間,發展到如今的城市化率到達58.52%的水平。其中城市
期刊
媽祖文化是中華沿海地區的重要民間信仰,亦是澳門的傳統文化之一。為宏揚及傳承媽祖信俗,澳門中華媽祖基金會每年都會舉辦澳門媽祖文化旅遊節,今年邀得湖北省協辦,冀以荊楚與澳門的文化交流,為澳門媽祖文化旅遊節增添更多色彩。  今屆活動包括在漁人碼頭會展中心舉行的“湖北,從長江走來”主題展及“靈秀湖北”旅遊推介會;在路環媽祖文化村舉行媽祖文化旅遊節開幕儀式,隨後,在筷子基俾若翰街舉行媽祖遶境,將媽祖駐駕在祐
期刊
由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主辦、體育局承辦、中國澳門田徑總會協辦之“2018澳人齊賀國慶世界步行日歡樂跑”活動,10月1日上午八時十五分於金蓮花廣場前舉行,由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崔世安先生主持起步禮,吸引一萬八千名參加者在禮炮聲中愉快地起步。  跑步運動員返抵終點後隨即進行頒獎,頒獎嘉賓包括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崔世安先生、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主任鄭曉松先生、外交部駐澳門特別行政區特
期刊
由澳門特區體育局和澳門長者體育總會合辦、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澳門工會聯合總會、澳門婦女聯合總會和澳門理工學院長者書院協辦的“2018全澳長者運動日”,已於9月9日在塔石體育館圓滿舉行,吸引了約2,000人次參與。現場設有8項康體活動及體質測試攤位,上述團體更進行了多項體育表演助慶,以及為長者進行幸運大抽獎,讓長者與其家人一同享受運動帶來的歡樂,現場氣氛熱鬧歡欣。  主辦單位希望透過運動日,宣揚“齊
期刊
為了啟發小朋友的動手動腦能力,及增加大眾接觸各種奇異物質的機會,科學館特設展覽,帶領參觀者認識各種常見材質背後的結構及特性等科學知識,並深入瞭解創新材料的研發及應用將如何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捷和安全。展覽分為材料的演進、鐵磁流體、重擊玻璃、泡沫、形狀記憶合金、非晶態金屬、材料測試站、結構與缺陷、從沙粒到超級電腦等12個區域,展出約40件互動展品,亦設有劇場表演,望以寓教於樂的方式,把科普訊息傳遞
期刊
一場今年最強颱風“山竹”,攜帶巨大的風雨能量而來,粵港澳地區似如臨大敵一般戒備,果不其然,澳門歷經近24小時的影響,豪雨不斷加上深受天文大潮影響,平時易水浸的低窪地區,如下環、內港、中區十月初五街附近、黑沙環等地都瞬間道路成“水路”,不少商舖、低層住戶都受到影響,供水供電設備接受異常巨大的挑戰,更何論,因為颱風肆虐帶來的樹木倒塌、垃圾成堆,舉目皆是。  同樣的畫面對於澳門人已經不算陌生,一年前的“
期刊
我國清代著名畫家吳歷的首個大型展覽正在澳門藝術博物館展出,展品包括他在不同時期、及其師友的書畫作品共八十四件(套),讓廣大民眾在欣賞高質量的清代繪畫之餘,更能進一步瞭解中國書畫的時代變遷。  吳歷工於詩畫、擅長琴藝,以山水畫創作最負盛名,被譽為“清六家”之一。康熙年間,隨比利時籍耶穌會士柏應理來到澳門,於聖保祿修院修行及其後進行傳教工作,他對中西文化交流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  主辦:文化局 日期:
期刊
三年接近五千投訴檢控近七百宗賭場違規吸煙檢控率兩成  3月中旬,議員梁孫旭引述政府早前公佈的“控煙法總結報告”,指過去3年共接獲4717宗娛樂場違例吸煙的投訴電話,成功檢控個案有684宗,檢控率約兩成,即大部分的違法吸煙未能處理,證明娛樂場執法存在不足。  梁孫旭又指出,2019年元旦起,除了獲批的吸煙室外,娛樂場室內將全面禁煙。由於吸煙區將被取締,衛生局決定屆時終止所有娛樂場的常規性空氣檢測。他
期刊
一場“天鴿”風災,給澳門不同世代的人留下了畢生難忘的記憶,有人生平第一次提桶找水、摸黑前進,也有人歷經生死一瞬,甚至陰陽兩隔。災難過後,澳門人團結互助,踐行著簡單卻淳樸的“澳門精神”,對於這座城市而言,不僅僅“天鴿”將寫入歷史,觸動人心的還有這片土地團結的民眾。政府在災前與災後初期表現出的行政效率低下、救災掌控不足也逐漸得到改善,得益於駐澳部隊的大力協助,讓特區政府回神來面對災後各項問題與思考未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