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中,每个教师都要教学生怎样进行学习,但有的教师没有按学生的需求去教学生,而是从自己个人的角度出发,把某种方法强加于学生,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结果,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教育家叶圣陶说:“教是为了用不着教。”前一个“教”字,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探究学习,把学法巧妙地揉和在教学之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悟”出学习方法,并能运用学到的方法和技巧去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达到“用不着教”的效果。下面我以《月光曲》为例,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教给学生正确分辨事物和联想的方法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真谛在于教会学生学习。”教师的教,不是滔滔不绝地把学习方法和技巧全部教给学生,而是在教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不断地渗透学法指导。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启发者。
如教《月光曲》第九个自然段的时候,教师首先让学生一边阅读课文,一边思考下面几个问题:1.用“‖”把这个自然段分成两层。2.皮鞋匠听到什么?他真的面对大海吗?这是什么样的写法?当学生阅读完以后,教师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第一个问题学生都能正确地回答。在检查第二个问题时,“皮鞋匠听到什么?”学生答是“琴声”;皮鞋匠真的面对大海吗?学生答“不是”;那是什么?学生回答:“是运用想象的写法。”教师马上再启发学生,并把这段话出示在小黑板上,请学生用一横线划出实在事物,联想词用“…”重点号划出来,把联想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也可直接在书本上划。当第一个同学没有划得完全正确时,教师再叫第二个同学补充、修订把联想句子划正确,在找出联想句子后,再要求学生观察联想句子前面有什么特点,要求学生用“…”标出来相关词语。学生们很快用“∶”标出“好像”这个词。最后又启发学生,这是什么词语,学生回答是“联想词语”,教师马上问这个词语起到什么作用,学生回答说是起到“提示作用”。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探索,学生已初步学会找出哪些是实在句子。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归纳分辨实在事物和联想的句子方法:(1)联想是由实在事物引起的,常用联想词语如:“他想”、“好像”、“仿佛”等词语作为联想的提示;(2)联想句子在(包括联想词)联想词语的后面,但有些特点是实在事物和联想写在一起的,需要学生细心观察;(3)联想词语前面就是实在事物,而实在事物是包括亲眼看见和听见的。由于学生已掌握这种能分辨事物和联想的方法,在学习第二层时,教师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并运用学到的方法,要求学生用“——”划出实在的事物,用“﹏﹏﹏”划出联想的句子。经过几分钟后,教师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均能正确地回答这个问题,这说明学生已能运用这一学习方法去自学、去解决实际问题了。
二、引导学生运用联想的方法
大量的事实证明:要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就必须大力挖掘教材中的写作方法,作为学生写作文时的借鉴和模仿的版本。宋代的教育家朱熹说:“古人作文写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文水平,对学生来说,模仿是很容易被接受的。因为小学生初学作文渴望有文可参考,有文可模仿,一旦为学生提供相应的、适合的范文作为模仿例子的时候,学生就会跃跃欲试,有了一种写作的内驱力。如在教《月光曲》以上这个自然段后,为了让学生学会联想的写法,教师可以这样引导:
1.掌握联想的写法。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了分辨哪些句子是写实在的事物的,哪些句子是写联想的之后,再引导学生回过头来,看课文中第九自然段是怎样写联想的。教师一边讲,一边引导学生,学生就不难概括出写联想的方法:实在事物 联想词 联想的句子:
2.用写联想的方法学写一段话。为了让学生能正确写出联想的句子,教师可先让学生复习第九个自然段的方法,再让学生参考下面的格式去写一段有关联想的句子:
(1)当我听见《国歌》奏响的时候,我犹如……
(2)当我听见《国歌》奏响的时候,我仿佛……
(3)当我听见《国歌》奏响的时候,我好像……
布置完毕后,我放《国歌》的音乐,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听完后人人动笔写。在写出的片段中,有的写运动员在获得金牌为国争光时,联想到解放军英勇杀敌的情景。其中有一个平时作文很差的同学,他是这样写的:“每当我听到《国歌》奏响的时候,我就联想到1949年开国典礼的场面,我仿佛听到了毛主席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当他读完这个片段时,同学们给予了热烈的掌声。我也很受感动,我再次体会到了叶圣陶先生的“教”是为了用不着“教”的真正含义。
教育学生学会学习,是我们教师最大的追求。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必须注意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更自觉去学习并终身受用。正如古人云:“给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一、教给学生正确分辨事物和联想的方法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真谛在于教会学生学习。”教师的教,不是滔滔不绝地把学习方法和技巧全部教给学生,而是在教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不断地渗透学法指导。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启发者。
如教《月光曲》第九个自然段的时候,教师首先让学生一边阅读课文,一边思考下面几个问题:1.用“‖”把这个自然段分成两层。2.皮鞋匠听到什么?他真的面对大海吗?这是什么样的写法?当学生阅读完以后,教师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第一个问题学生都能正确地回答。在检查第二个问题时,“皮鞋匠听到什么?”学生答是“琴声”;皮鞋匠真的面对大海吗?学生答“不是”;那是什么?学生回答:“是运用想象的写法。”教师马上再启发学生,并把这段话出示在小黑板上,请学生用一横线划出实在事物,联想词用“…”重点号划出来,把联想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也可直接在书本上划。当第一个同学没有划得完全正确时,教师再叫第二个同学补充、修订把联想句子划正确,在找出联想句子后,再要求学生观察联想句子前面有什么特点,要求学生用“…”标出来相关词语。学生们很快用“∶”标出“好像”这个词。最后又启发学生,这是什么词语,学生回答是“联想词语”,教师马上问这个词语起到什么作用,学生回答说是起到“提示作用”。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探索,学生已初步学会找出哪些是实在句子。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归纳分辨实在事物和联想的句子方法:(1)联想是由实在事物引起的,常用联想词语如:“他想”、“好像”、“仿佛”等词语作为联想的提示;(2)联想句子在(包括联想词)联想词语的后面,但有些特点是实在事物和联想写在一起的,需要学生细心观察;(3)联想词语前面就是实在事物,而实在事物是包括亲眼看见和听见的。由于学生已掌握这种能分辨事物和联想的方法,在学习第二层时,教师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并运用学到的方法,要求学生用“——”划出实在的事物,用“﹏﹏﹏”划出联想的句子。经过几分钟后,教师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均能正确地回答这个问题,这说明学生已能运用这一学习方法去自学、去解决实际问题了。
二、引导学生运用联想的方法
大量的事实证明:要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就必须大力挖掘教材中的写作方法,作为学生写作文时的借鉴和模仿的版本。宋代的教育家朱熹说:“古人作文写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文水平,对学生来说,模仿是很容易被接受的。因为小学生初学作文渴望有文可参考,有文可模仿,一旦为学生提供相应的、适合的范文作为模仿例子的时候,学生就会跃跃欲试,有了一种写作的内驱力。如在教《月光曲》以上这个自然段后,为了让学生学会联想的写法,教师可以这样引导:
1.掌握联想的写法。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了分辨哪些句子是写实在的事物的,哪些句子是写联想的之后,再引导学生回过头来,看课文中第九自然段是怎样写联想的。教师一边讲,一边引导学生,学生就不难概括出写联想的方法:实在事物 联想词 联想的句子:
2.用写联想的方法学写一段话。为了让学生能正确写出联想的句子,教师可先让学生复习第九个自然段的方法,再让学生参考下面的格式去写一段有关联想的句子:
(1)当我听见《国歌》奏响的时候,我犹如……
(2)当我听见《国歌》奏响的时候,我仿佛……
(3)当我听见《国歌》奏响的时候,我好像……
布置完毕后,我放《国歌》的音乐,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听完后人人动笔写。在写出的片段中,有的写运动员在获得金牌为国争光时,联想到解放军英勇杀敌的情景。其中有一个平时作文很差的同学,他是这样写的:“每当我听到《国歌》奏响的时候,我就联想到1949年开国典礼的场面,我仿佛听到了毛主席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当他读完这个片段时,同学们给予了热烈的掌声。我也很受感动,我再次体会到了叶圣陶先生的“教”是为了用不着“教”的真正含义。
教育学生学会学习,是我们教师最大的追求。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必须注意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更自觉去学习并终身受用。正如古人云:“给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