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的荫城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len7194209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起荫城镇,就离不开铁。和荫城人聊起荫城的“铁史”,总会看到他们意气风发而自豪的笑脸。
  历史上荫城镇是一个出铁匠的地方。山西晋东南农村有一种传统的习俗,每个村子每年都有定时的传统庙会。相邻的村子不会同时举行,一般庙会都在相对的农闲时节开始。荫城镇的庙会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十三,会期半月,主要以铁货交易为主。
  过会期间,荫城镇老街上排开几十盘打铁炉子,外村的铁匠兜着打铁家当前来打擂。几十位铁匠,黑铁一样的汉子,火旺旺一条长街,各自守着自己号下的炉子,师傅和徒弟,大锤小锤此起彼伏叮当作响。
  早些时候,铁匠们比赛打农具,锄头、铁锹、镰刀、勾锄,砧铁上,抡起铁锤反复敲打,直到打出铁的理想形状,再把锻造好的铁没入冷水里淬火,“嗤”的一声,冒出的青烟有一股硫黄味。打铁是力气活,也是技术活。每一件理想的铁具,都要经过千锤百炼,才能让铁料的形状、厚薄在冷热间定型,这便是所谓的“趁热打铁”。
  过会期间,街道两边搭棚卖小吃的吆喝声和着铁匠打铁的叮当声,庙会上的民歌小调和地方戏剧声,此起彼伏,声音把荫城镇的天地抬高,照亮四方。

  荫城有“千年铁府”的美称。《潞安府志》记载:“上党居万山之中,商贾罕至,且土瘠民贫,所产无几,其奔走什一者,独铁与绸耳。”明清时期,荫城街上的铁庄、货栈、当铺、车马店及客栈等,多达四百余家。
  荫城主要的铁货交易分为生铁、熟铁两大类,两大类中又分为钉、锤、绳、锁、铃、锅、勺、壶、铲等,共几十个种类。每个种类又按大小、轻重式样和用途,分为上百个型号,名目繁杂。就铁钉类,按形状有鱼眼钉、卯尖钉、水泡钉、荷花钉等,每类钉又分为大小、轻重规格各不相同的若干种;再如铁勺类,按打水、烧茶、炒菜、取米面、舀汤等不同的用项,制作成重量、口面、深度、把长、库长等大小不一的各种铁货,使各地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任意挑选。
  荫城镇作为中国明清时期铁货集散中心的历史已经走远,但是荫城镇作为中国铁时代的活性博物馆应留存下来。之前的铁器是商业昌盛,现在的铁器是文化旅游的兴盛崛起。
  铁是荫城古镇的魂魄。把古镇真正带有地域特色的传统手工技艺和古老的民间习俗活动传承下去,创办地域特色的铁器馆迫在眉睫。
  在荫城镇长大的荫成,回乡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建造一个铁器馆,希望人们谈到铁都会想到荫城古镇,荫城古镇要做一个铁器的故乡。
  荫城街道上,一层层密布的木结构灰砖店铺林林总总,错落有致。这些古老的明清建筑都集中在一处叫后圪廊的地方,当地的人们也习惯叫它铁货巷。巷子虽然不是很宽,但蜿蜒曲折达四五百米。在这条巷子内,店铺门面一个挨一个,绵延不断,有骡马店、骆驼店、饭店、旅店、货栈、当铺等不计其数。
  铁器馆“黑铁,说吧”在荫城古街上举目遥望。“黑铁,说吧”的众多藏品中,上党地区的“花筒”很引人注目。花筒,其实是一种古老的铁炮仗,将火药填充进筒内,再插入点火的捻子,一点着,立刻烟花四溅。这种铁制的花筒虽然其貌不扬,但它身上却烙着上党旧时民间节日喜庆的影子。
  铁器馆有一张荫城古镇的铁炉图片,来自于高平市泫氏铸业。说起来还有一段故事。当时荫城铁器馆开馆,泫氏铸业来人参观,谈及他们也想在高平市建一座铁器馆。来人打开便携式电脑,让荫成观看他们拟建铁器馆的设计方案和设计效果图。那一天阳光很好,整个荫城老街榴花照眼,明朗新鲜,荫成在电脑里发现了一张荫城铁炉的图片,是一位外国人拍摄的。随后,荫成和荫城镇收藏铁器人原建国为这张照片专程去了高平,见到一位退休老职工。他姓刘,头戴有条纹的鸭舌帽,脖颈上系着围巾,健谈,一说话就切入铁器文化的主题,对上党铁器颇为熟悉,还把高平过去有关铁业冶炼的图片下载到荫成他们的存储盘里。
  回到荫城,他们立即带着兴奋的心情寻找图片中的内容。可喜的是,他们最终找到了。
  照片中,土制冶炼炉可能已经出货,正在进行再次的填装,等待又一次的點火。坩埚已经到位,摆置整齐。手持相机的外国人并不是要表现在场的人物,而是要把冶炼炉作为重点来突出显现。这张照片作为拍摄者身临其境看到的一个场景,一个事件的记录,起到了真实告知人们在荫城有这样一种冶炼铁炉存在的“证据”意义。
  荫成在整理这张图片的时候,使用修图工具把图片重新剪切了一下,目的是让图片呈现周正的面貌。裁切的过程中,他非常细致地发现这张图片是有边框的,而边框的四边与中间并非平直。显然这张图片是从一本书上翻拍下来。它是一本书上已经使用过的图片,而这本书或许现在正静静地躺在世界的某个角落。
  这张照片在一部著作中使用过,说明荫城的铁业生产和商业活动由此进入世界的视野。这本书对于荫城镇,包括荫成来说,实在是一个期待,因为一定有一些关于荫城铁业生产和商业贸易的记载在上面。随着相机快门“咔嚓”一声,一个古镇的片段,也留存在广阔的时间之中。
  如今,荫城古镇有关铁器的生产和商贸历史,已经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寻古。为了活化铁器,多方寻找合作,荫城镇在传统铸造工艺基础上加入了现代的审美意趣和消费时尚因素,精致、美观,既可以作为工艺品欣赏,又可做品茗实用的荫城新铁壶,作为铁器的新宠,展现了古镇铁器文化的新亮点。
  行走在这“千年铁府”,能鲜明感受到荫城与铁的故事,将会书写得更好更久,更有生机。
  选自《人民日报》
其他文献
去城南森林公园,一路有水。湖水、溪水、泉水是眼前的,河水、江水、海水是想象的。面对清澈的湖水,我总要做一个大大的怀抱,在意念中将所有湖水抱进心里;路过溪水,我会停下来,听它的吟唱,赏它的身姿,再捉摸身姿里游动的小鱼和摇曳的倒影;看到泉水,就咕咚咕咚猛喝一气,直到打出两个洋溢的嗝来。这些水都是山的乳汁,或者情绪,当我与水相映,与水相融,其实也是与山相映与山相融了。在山中,我就是直接的青,直接的秀,就
年轻人阅历浅,却有人喜欢装深沉。做人虽有时也需要一点城府,但“城府太深”和“毫无城府”一样,都当不得褒评。与其浊而深,不如清而浅。清浅且快乐着,是一种轻松的生活和愉悦的人生。清浅做人也就是不要那么有心机。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多一点诚恳和坦荡,少一点狡诈和伪饰;在名利面前多一点清亮,少一点污浊;在感情上多一点真率,少一点做作。胸无城府心常泰,腹有诗书气自华。虽然胸无城府难免要吃亏和碰壁,但清浅者总比那
生命与时间是人生最为纠结的事情,一如藤和树的缠绕,总是让人难以分出主干和蔓叶的混淆。当然,秋天到来之后,树叶飘零,干枯与死亡相继报到,我们便可轻易认出树之枝干、藤之缠绕的遮掩。我就到了这个午过秋黄的年龄,不假思索,便可看到生命从曾经旺茂的枝叶中裸露出的败谢与枯干。甚至以为,悦然让我写点有关作家与死亡、与时间的文字,对我都是一种生命的冷凉。但之所以要写,是因为我对她与写作的敬重。还有一个原因,是朋友
早上8点,我在香港的一家旅馆醒来,捡起从门缝塞进来的当天报纸,回到床上浏览,没有重大新闻。掠过那些因冷酷而堆满虚假笑容的政治家的照片,我突然发现一个熟悉的面孔。他一手拿着烟,在摄影机前和女演员交谈,看来他筹划已久的《华工血泪》终于开拍了。我再看标题,心里一惊:名导演胡金铨猝逝台北。他是昨晚六时在冠动脉硬化手术时逝世的,享年六十六岁。要说我已见过太多的死亡,但胡导演的离去还是让我无法接受。心情恶劣,
人的性格很复杂。平常所说的人性、民族性、阶级性、好人、坏人等等,都是极笼统的说法。一个家庭中的兄弟姐妹,秉受同样遗传,在同样的环境中成长,即使在小之时,性格已有极大分别。这是许多人共同的经验。我个人的看法,小说主要是写人物,写感情,故事与环境只是表现人物与感情的手段,感情较有共同性,欢乐、悲哀、愤怒、惆怅、爱恋、憎恨等等,虽然强度、深度、层次、转换千变万化,但古今中外,大致上是差不多的。人的性格却
大唐初年,浙江义乌小商品市场隔壁的一处宅院里,一个7岁的小男孩指着池塘里的大白鹅兴奋地大叫:“鹅,鹅,鹅。”家里人赶忙从房里跑出来,心想:这孩子好好的咋突然结巴了?只听小男孩接着说: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卧槽!这是一首诗啊,7岁的孩子居然出口成章,这不就是传说中的神童嘛!很快,神童7岁成诗的故事传遍江南,成为全村骄傲,家长们训斥子女的时候,总会带上这么一句:你看看人家孩子
孔融让梨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人人都晓得他是个尊兄敬长的好弟弟。但很少有人知道,孔融也是个很会怼人的嘴强王者。他第一次怼人的时候是十岁。在京师洛阳,有个名士叫李膺,他有个习惯是接客只见名士或亲戚,其余的一概不见。小孔融听说后,就登门拜访,对他的门人说自己是李膺的亲戚。守门人通报后,李膺就接见了他,一看没印象,便问:你和我有啥亲戚关系啊?小孔融答:从前我的祖先孔子和你的祖先老子(老子姓李,名耳)有师徒
竹纸的前世是竹。在竹的各种用途中,其中之一就是被制成竹简,我们的祖先把字写在竹片上,再把它们用绳子串在一起就成了“书”,汉字“册”即由此而来。竹简为后人保存了东汉以前的大批珍贵文献。四世纪的东晋时期,背着药箱的造纸专家葛洪寓居夹江,在当地造出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张竹纸。唐天宝十八年(759年),随唐玄宗入蜀的大批工匠将中原已臻成熟的“竹纸”制作技术带入夹江。不出几年,竹纸就大量运销到京城长安,供内府
塞上风景好,最美六月天。尤其是乡下,那流淌在广袤田野上的一片片绿意,就像南方的那一条条江河一样,强烈地冲击着你的视野:谷子、黎子、豆子、玉米……排成一列,仿佛士兵一样,等待着她的农民首长检阅。这时候,行走在庄稼当中,头顶湛蓝无比的天空,呼吸着自然赋予的清香,心境也变得无比开阔。我觉得,人生最幸福之事,莫过于和大自然如此亲近之时。而在这大片大片的绿意之中,竟簇拥着一垄又一垄开着或白或粉小花的土豆花。
那年秋天,在京郊密云的山区闲居。看窗外天高云淡,绿叶开始变黄,便走出了乡院。最初,只是想环绕村野转转,感受一下清晨空气的清新。据说这里的大气中含有的负氧离子,比京城内要高出两倍之多,我想用干净的空气,清洗一下自己常年吸烟的黑肺,仅此而已。出了房舍,信步朝村外走去,秋山的蒼绿和天空当中的鸟鸣,让人流连忘返。村外停放着几辆出租车。司机见我神态,便说:“您老是不是想看看周围的风景?不远处有黑龙潭、云雾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