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转喻和隐喻的实质性区别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qing8042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转喻和隐喻是常见的修辞手法,也是容易混淆的修辞手法。本文通过一系列例句进行对比分析,指出二者在参照性和命题性等方面的区别,以期在英语教学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训练中对二者的使用有所帮助。
  关键词: 转喻 隐喻 区别 参照性 命题性
  
  转喻(metonymy)和隐喻(metaphor)作为常用的修辞手法,在英语教学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训练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在日常的语义分析和选词造句时,却往往被教师和学生所忽视。一般情况下,修辞中存在喻源(source domain)和喻的(target domain)的话,就会被解释为隐喻。现在有许多关于隐喻和认知隐喻学的论文或专著常常对转喻和隐喻不加区分,把它们混作一谈。因此,我们有必要澄清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之处。
  现代语言学认为:尽管转喻和隐喻都牵涉到外显的喻源(实际使用的词语)和隐性的喻的(想要表达的交际意图),但它们分属于两个截然不同的修辞结构。它们的区别来自于人们两种完全不同的认知过程。针对喻源和喻的,隐喻要对它们做出类比并在两者之间找到相似点,而转喻则试图发现它们的公认点。当代的认知语言学家也对此做出相似的解释:隐喻是喻源和喻的在不同知识结构之间的相互映射(mapping across knowledge structures);而转喻则是喻源和喻的在同一领域内的相互映射(mapping within the same domain or domain matrix)。
  
  一、转喻的命题性和隐喻的参照性
  
  首先,请看以下几个例句:
  1.A:How did you get to the airport?
  B:I waved down a taxi.(Gibbs,1994)
  2.It won’t happen while I still breathe.[live](Halliday,1994)
  3.She married money.[rich person]
  4.Give me a hand[help] with this.
  以上四个例句的区别在于:例1和例2属于命题性转喻修辞,它的喻源不牵涉句子的真假值,waved down a taxi和breathe不会影响到“到达目的地”和“有生命的”的真实命题。转喻命题的先行条件与结果有着自然的联系。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这两句话的释义得出这样的命题:1.如果某人挥手打的,他的目的是“机场”,出租车就自然把他载到A所提到的“那个机场”;2.假如一个人能“呼吸”,他即具备“生命的特征”。可见,转喻中的两个命题是前后一致的,它的第二命题——喻的可信度来自于第一命题——喻源的有效性。
  句子例3和例4则不同,它们属于隐喻修辞的范畴。隐喻所牵涉的是两个实体(或至少是类似实体的概念)的关联,也就是将两者参照比喻。转喻的命题不会导致产生词面上非真的句子,但对隐喻的释义会影响到句子的真假值。在参照性的隐喻修辞中,句子的释义形成了修饰语 中心词的结构。我们根据例3和例4也可以得出:钱(money)指的是“有钱人,富人”(someone who has money);手(hand)指的是“帮手,能给予帮助的人”(that which produces hand)。例3和例4中,中心词就毫无疑问地成了隐性的喻的。
  
  二、命题性的转喻和参照性的隐喻的区别
  
  文学作品中的转喻大多为参照性的比喻形式,它们经常与真实的语境和特征不符,往往会引起如以上例句中“money”和“hand”的释义。那么命题性比喻——转喻和参照性比喻——隐喻之间是否存在差别,是否会混淆人们对它们的认知过程的差别?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六个方面对此作出分析和比较。这些差别主要集中在语义、句法和功能的层面上:
  1.隐喻主要表现在人们使用甲物来指代乙物。语言学家莱科夫和约翰逊(1980)已经清楚地阐述过隐喻的这个功能。确切地说,隐喻具有假设的特征,如:人生被看作或比作“旅程”(Life is thought of as if it were a journey.)。而转喻则不同,在“The kettle is boiling.”这个句子中,the kettle并没有任何假设性。所以,转喻的表达是外显和词面上的。
  2.隐喻作为修辞手段,能够使词义得到引申(Driven,1985:85-119;Liipka,1994:1-15)。虽然转喻具有类似的修辞作用,人们却并不把它看作是词义的引申,而是语义的扩大,如:“Bill’s shoes were neatly tied.”中的引申语义(shoes=laces)。
  3.隐喻往往能够超越词和词组的范围对词义作出引申,如:You scratch my back and I will scratch yours. (你帮我做我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尽管对你来说轻而易举,我会给你同样的回报。If you help me with what I cannot manage myself but which you can easily do for me,I will return such a service.Warren,1998;Driven,1985:92)。參照性转喻则一般只适用于词和词组的层面上。
  4.隐喻的使用并非喻源和喻的的单项关联,而会同时引出多种多样的释义。因此,隐喻具备了含义深切、表达有力、言简意赅的修辞功能。相反,转喻则只有喻源和喻的之间的唯一联系(Warren,1992:65,78-79)。例如:美国俚语词buck意指“美元”。它的喻源出自早期移民商人与印第安人进行贸易时产生的单词buckskin。buck的原义是“鹿(deer)”,当时“buckskin”作为交易单位,它的功能与美元相同。当然现在大多数美国人并不认为它是一个转喻词。类似的结构被人们称为系列性转喻或包容性转喻。
  5.隐喻形成的主题能够通过篇章的多个组成部分保持其各种变化。在1997年有关英国首相布莱尔的一篇报道中,我们可以找到这样的隐喻主题:MPs are well-trained poodles.(议员们都是驯化了的狮子狗)。这样的主题性隐喻成为常规性的概念化隐喻在整篇文章中处处可见。转喻修辞也有诸如container for contents等用法,但是转喻决不可能形成类似概念性隐喻那样的主题。
  6.在“Caedmon is a poet and difficult to read.”一句中,Caedmon的非转喻性修辞(a poet的主语)和转喻性修辞(difficult to read的主语)并没有组成“共扼”结构。但在同样的词面表达和隐喻性修辞中就能构成“共轭”形式,如:The mouse is a favorite food of cats and a cursor controller.(鼠是猫食,也是电脑鼠标的名字)。
  除了第一点中存在着一些例外,隐喻修辞注重不同自然现象的相似点或是跨越不同领域的映射。转喻修辞则基于不同事物间的临界点或是同一领域中的映射。但是,这个理论并未在其他五点所举的例子中体现出应有的预见性和解释性。
  
  三、如何解释二者的区别
  
  那么,如何有效地解释隐喻和转喻之间的区别呢?我们可以采取这种方法:隐喻基本上是语义特征转换的结果,而转喻可以理解为短语,确切地说是一个修饰词加上外显性中心词的短语结构。如我们看到“The kettle is boiling.”(水壶开了)时,会把句子中的名词短语理解为that which is in the kettle,i.e.water(壶中物——水,而不仅仅是水壶)。我们读到“Caedmon is difficult to read.”时,会把Caedmon理解为that which is by Caedmon,i.e.his poetry(Caedmon所创作的文学作品——他的诗)。我们听到“The shoes are neatly tied.”时,同样会把shoes理解为that which is part of the shoes,i.e.the laces(鞋子的一部分——鞋带)。转喻可以被看作是一个修饰词 中心词的短语结构。
  隐喻修辞中有替代现象,如“She married money.”中money替代了rich man,而转喻修辞中并没有出现替代现象:喻的没有对喻源作出替代。如:“Caedmon is difficult to read.”一句并不能理解为“Poetry is difficult to read.”,而是“The poetry by Caedmon is difficult to read.”。因此,转喻修辞应该是喻源和喻的相结合而形成的参照组合体。那么,转喻修辞中使用target(喻的),较为严谨的解释通常为“仅仅部分指代意欲修饰的喻源(the intended referent)”。
  
  四、结语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隐喻和转喻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修辞结构,在喻源和喻的上有不同的认知过程。通过上述分析,区分隐喻和转喻的不同,希望对英语教学有所启发,使广大教师和学生在语义分析和遣词造句时能够更加正确地使用二者,从而进一步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Dirven,R.Metonymy and Metaphor:Different Mental Strategies ofConceptualization [M].Leuvense Rijdragen,1993.
  [2]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2nd ed.)[M].London:Edward Arnold/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4.
  [3]Lakoff,G.Women,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
  [4]Panther,K.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旨在探讨情绪控制对心理学教师有何重要意义:1.能够提高教学效果;2.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3.能够提高教师的修养;4.能够提高教师与学生融洽关系的程度;5.能够保证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心理学教师 情绪控制 重要意义    情绪品质直接影响到一个人从事某项事业的意志力,关系到事业的结果。情绪对于教学有很大影响,人们的喜怒哀乐对于感知、记忆、思维、想象、技能学习等都有不同
摘 要: 为适应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在配位化学实验教学中,本文作者采用问题发现式、启发式、开放式等方法进行教学,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 配位化合物实验 教学方法 教学实践    配位化合物实验是高职无机化学实验中一个常做的实验。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学生初步预习的基础上针对实验目的、原理、步骤、具体操作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讲解,然后指导学生操作;学生则在
摘 要: 教师是反思的实践者。教学反思对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科研能力、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等有着积极作用。教师通过对教学中的“得”与“失”的反思和分析,结合学生反馈信息,以各种形式记录、总结,明确改进的方向,确定改进的措施,取长补短,这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  关键词: 教学后反思 意义 内容 方法    新的课程理念积极倡导:“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反思的实践者。”学会反思是每个教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不同的职业角色,各类从业者都有自己的心理压力,除了共性的心理压力外,还有本行业特定的心理压力存在。教师这一职业因其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中发挥着奠基和传承作用而倍受社会的尊重和关注,社会也因此赋予了教师更大的责任和更多的期待,教师的心理压力较之其他从业者更大一些。    一、教师心理压力的成因    (一)共性的心理压力  1.教师也是活生生的自然人,有自己的家庭、父母、兄弟姐
摘 要: 本文通过对马拉默德的短篇小说《银冠》的解读,展示了犹太文化与美国社会主体文化之间的冲突和融合,认为在冲突中进行融合是犹太文化延续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银冠》 犹太文化 美国主体文化 冲突 融合    一、引言    马拉默德被誉为是“犹太味最浓”的美国犹太作家。他的小说主要反映了处于社会底层的犹太人在生活和精神上所遭受的痛苦和折磨,从而诠释了犹太民族的群体特征和民族精神。马拉
摘 要: 有关汉译英时如何确定主语的问题,本文从主语和主体以及语言学的角度,并且加以具体实例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汉译英 主语确定 主体 语言学    翻译是有完整思想意义的文字转换工作,译文的文体、内容必须与原文一致,做到所说的“信、达、雅”。译的是完整篇章,而不是支离破碎、意义不连贯的词语。翻译要求译者从原著作代言人的角度去理解与剖析原作的思想内容,把原著的构思发掘出来。因此,译语应该是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