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幼儿游戏本体价值的回归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xz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游戏是儿童存在的方式,是其最基本的活动,但在游戏教学法盛行之下,游戏的本体价值被忽略,遗忘了它内在的精神特质——自由、对话、体验,因此,我们要重新审视幼儿园的游戏活动,回归游戏的本体价值,还幼儿真正的游戏和生活。
  【关键词】:幼儿游戏;本体价值;工具价值;游戏精神
  游戏对于幼儿身心发展的价值和意义已受到人们的广泛认同。然而,在幼儿园具体实践过程中仍然面临着“如何做”的困境,游戏教学法盛行,游戏的工具价值被放大,代表幼儿自由、天真、自然的游戏本体价值却被忽视。代表着未加驯化的“自然性”或“野性”的游戏一旦进入代表着有目的的“文化的”或者“教化的”教育领域以后,必会发生矛盾。[1]因此,本文将探讨幼儿游戏中本体价值遗落问题,旨在促进游戏本体价值回归,还幼儿真正的游戏。
  一、幼儿游戏本体价值与工具性价值
  游戏作为儿童最基本的活动,其价值包括本体价值和工具性价值。游戏的本体价值即游戏精神,它是一种无目的的、自由的、体验的精神,是其有别于“工作”、“学习”的重要标志。幼儿园游戏的工具价值则体现为游戏活动教育化,即运用游戏的形式组织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那么,游戏的工具性价值与本体价值二者之间究竟有何关系。首先,游戏的本体价值是基础,它决定了游戏的根本属性。其次,游戏只要为教育所用,它就具备了工具性价值,从某种程度上讲,游戏的工具性价值是其本体价值的延伸。有研究者认为,那种以游戏为手段开展的教育活动是游戏精神的外显形式,而作为儿童精神存在的游戏的本体价值无疑是童年生活的内在实质。[2]游戏的本体价值是引发儿童游戏的根本性动因,这就要求教师赋予游戏的工具性价值必须与本体价值相吻合,否则游戏将沦为非游戏。因此,在幼儿园游戏中,教师应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合理彰显游戏的工具性价值,注重游戏本体价值的回归,还幼儿真实的游戏。
  二、幼儿游戏本体价值的遗落
  游戏和幼儿园教育都承载着幼儿的成长和发展的任务,二者理应形成合力共促幼儿健康发展,但当二者真正结合时,游戏的外在目的被无限放大,真正的游戏精神却被忽视。游戏由教师主宰,理应作为游戏主体的儿童却沦为游戏的看客,成为被动的执行者。游戏的“本来面目”迟迟未得到还原,正如某学者所言:“迄今为止游戏仍然如同悬挂在彩虹末端的黄金锅,图画般地清晰可见但只是一种幻觉。”
  (一)游戏活动目的外在化
  游戏是一种自愿自发的内在动机性行为,旨在让置身于其中的人获得体验与感悟,正如赫伊津哈所言:“游戏超越了生活的当下需要,并把意义传达给了活动。”[3]游戏的目的就在于其自身,在于其过程以及过程中所蕴含的游戏性体验。
  然而现实中的游戏活动却承载了超额的任务,过度知识化和教学化无不体现在幼儿园游戏活动中,游戏的实质以及幼儿的主体感受被忽视。幼儿园活动中,游戏往往被教师作为一种引发幼儿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的工具性手段,而毫不顾及幼儿的内心体验。在游戏中,常听到老师询问孩子:“你们学会了没有”。学会一些东西似乎成为了游戏活动的主要目的,游戏的知识目的昭然若是。我们认为,这样的活动尽管裹着游戏的糖衣,却无法掩盖其内在的功利性目的,游戏的本体价值彻底被挤到边缘,成为了实实在在的“伪游戏”。
  (二)游戏活动自由性流失
  自由乃游戏的灵魂,那么到底何为“自由”?自由就是“由自”(不“由他”),即“自主”、“自为”。熊伟在《海德格尔论自由》的演讲中指出:海德格尔论自由就是由自——由自己。[4]埃里克森认为,自由在何处止步或被限定,游戏便在那里终结。游戏的自由品质具体体现为其重过程、轻结果,重手段、轻目的。[5]于儿童而言,玩什么,怎么玩,用什么玩,和谁一起玩,都由自己选择。但实际上,儿童在幼儿园游戏活动中却感受不到自由。
  首先,游戏环境方面。伴随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儿童户外活动空间减少,幼儿园室外游戏场地不断被压缩,这种物质空间的不自由导致游戏活动的不自由。此外,和谐自由的心理氛围有助于儿童积极、主动的参与游戏,获得更好的体验。其中,和谐自由的师幼关系有助于儿童体验游戏的自由性,反之则会导致游戏活动的不自由。然而,面对不认真做游戏的孩子,教师常强制儿童按照自己的要求继续,儿童只能被动地服从。显然该人际关系下的游戏心理环境是不自由的,因此儿童很难从中感受到自由。
  第二,游戏内容方面。游戏的内容包括游戏的主题、规则以及材料等多种因素。游戏是自由的,幼儿有权自由选择游戏内容,享受游戏的愉悦与体验。刘焱在《儿童游戏通论》中曾举例:教师组织的游戏活动刚结束,一幼儿立即拉着另一幼儿往外跑,并悄悄地说道:“终于结束了,我们去玩我们的游戏吧”。可见,案例中老师组织的游戏在幼儿眼里仅是一项任务,而不是自己的游戏,当游戏结束时,孩子立即“逃离现场”,去玩自己的游戏。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根源在于成人与儿童在游戏观念上存在差异,成人视为的游戏并非儿童心目中的游戏,儿童游戏的主体地位被忽视,他们在成人为其选择的游戏中完全体验不到乐趣,这样最终不仅使游戏的工具价值失去本来的意义,甚至会妨碍儿童游戏的本体性。
  (三)游戏活动体验性缺乏
  世界可以当作对象来加以把握,但人的存在及其意义却只能依靠体验。[6]胡伊青加曾发问:游戏的乐趣究竟是什么?何以婴儿要愉快的叫嚷?何以巨大的人群会为足球比赛而兴奋得发狂?接着他解释这是一种“被抓住、被震撼、被弄得神魂颠倒”的心理状态。儿童的游戏世界即体验的世界,过程中儿童产生游戏性体验,这是游戏活动不可或缺的心理成分,是儿童在游戏中真实的获得。然而大部分游戏却将这种体验抛之脑后,致使儿童的游戏兴趣逐渐消逝,游戏成为一种虚假的存在。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农村幼儿园区角游戏中“美食广场”、“甜品店”无人问津,根源在于农村的孩子对这些事物缺乏直接体验,他们无法真正感受到游戏的独有世界,游戏必然就虚有其表了。   三、幼儿游戏本体价值的回归
  (一)自由精神的回归:确立“游戏人”的活动目标
  最初,“游戏人”是指处于文明中的所有人,而此处“游戏人”指具有自由精神的游戏人。自由精神的回归倡导游戏的目的应关注游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戏内部的人,即确立“游戏人”的游戏目标。对于幼儿园游戏活动而言,确立“游戏人”的活动目标,就是要使儿童成为真正的“游戏人”,而不仅仅是参与游戏的人。[7]
  在当下的幼儿园游戏活动中,儿童的身份更确切地说是游戏者,而非真正的“游戏人”。在知识与教学的逼迫下,游戏的精神被磨灭,沦为知识与教学的附庸,儿童的主体地位被剥夺,到最后仅能算是一个做游戏的人亦或是一个被游戏的人。因此,在游戏中教师要尊重儿童,保障其自由选择的权利,如此才能使儿童成为游戏的主体,才能让其有体验游戏内在价值的可能。
  (二)对话精神的回归:构建“游戏场”的活动情境
  游戏场即游戏活动得以开展与存在的场域载体,包括显性场域和隐性场域。显性场域主要是指游戏开展所需要的物质环境以及游戏的主题等,而隐性场域则是指游戏活动的心理环境与其中所蕴含的人际关系。[8]为使游戏活动能够彰显自己的本体价值,就必须要构建“游戏场”式的活动情境,体现对话精神——互动、生成、开放。
  首先,显性游戏场的构建,即物质环境的创设,涉及游戏空间、材料及时间等方面。创设游戏环境,应将安全放在首位,同时贴近幼儿生活与自然;选择游戏材料,应充分考虑幼儿需求,遵循安全性、趣味性、教育性等原则;游戏时间的安排,应针对幼儿个体特征以及游戏种类,进行合理灵活地调整。
  其次,隐性游戏场的构建,重点在于建立和谐的师幼关系,而在这一关系中,教师起着决定作用。因此,教师要尊重儿童,将儿童视作具有个性思想的主体,而非被管理被控制的对象;教师要学会倾听与理解儿童,与之形成对话式互动,而不仅限于单向的信息传递;另外,教师还需明确自身在幼儿游戏中的角色,学会角色切换,穿梭于游戏的内外,要注意把握时机,理解情景。[9]这样一来,师幼之间才可能形成一种良好和谐的互动关系。
  (三)体验精神的回归:实施“做游戏”的活动过程
  阿恩海姆曾经说过:“生活唯一的意义乃是对生活本身全面彻底的体验——去全面感知、深刻认识生活中真挚的爱、关心、理解、创造、发现、渴求和希望的真正含义。这种体验和认识是生活至高无上的价值。” [10]体验精神是游戏最赋有魅力的一种精神,它的回归就是使游戏活动真正成为一个“做游戏”的过程,儿童获得游戏性体验,持续保持对活动本身的兴趣。当然,将游戏体验还给儿童,首先应做到游戏的目的要指向游戏内部,而非游戏之外的其他东西。其次,游戏内容富有趣味,能引发儿童自愿自主的进行游戏。再次,游戏情境应生动活泼,方式应灵活多样,这样才能不断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并让其在积极主动的气氛中游戏,体验自由、愉悦的游戏快感。
  参考文献:
  [1]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丁海东.论儿童游戏的教育价值——基于游戏存在的双重维度[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7(2).
  [3]约翰·赫伊津哈著,多人译.游戏的人[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6.
  [4]谢龙.中西哲学与文化比较新论:北京大学名教授演讲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5]王小英.儿童游戏的意义[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6][9]黄进.游戏精神与幼儿教育[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7][8]王后玉.游戏精神的回归:幼儿园游戏异化现象的批判[D].西南大学,2013.
  [10]转引自沃尔夫,吉併根.艺术批评与艺术教育[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其他文献
【摘要】: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者、教育者和实施者,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构建辅导员和谐师生关系对创建和谐校园,进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文章从阐释“高校辅导员师生关系”的含义和特点入手,分析了当前高校师生关系不和谐的现状及形成原因,强调了建设和谐师生关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提出了构建新途径。  【关键词】:辅导员;高等教育;师生关系  在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现代化,电脑几乎成了每家必备工具。眼睛是我们的心灵窗户,人们获取外界信息90%是通过视觉通道获取的。本次调查旨在提高青少年儿童的爱眼意识,帮助我们更正确地利用网络。  【关键词】:网络;青少年;用眼;近视  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曾对8420名小学生视力情况做过调查。结果显示,屈光不正率为30.62%,近视的检出率为23.43%,并且随着年级增加近视的人数更是逐年上升。青少年儿童的
期刊
通过对西北民族大学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进行深入了解,尤其是在专业情感体验方面,从而为提高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的提供借鉴和参考,并为学校的教学提供借鉴性的意见。  引言  主观幸福感就是是指是指人们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情感性和认知性的整体评价,在英语中一般常用subjective well-being(SWB)这个词组来表达,直译过来就是主观好的存在。主观幸福感在我国的发展比较
期刊
【摘要】:高职艺术设计教育不同于本科院校的艺术设计教育,高职类艺术院校大多是以社会工作岗位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因此往往忽视了学生艺术思维能力的培养。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学科,它设计到自然科学、社会文化、经济、数学等多个方面,它不仅仅要求学生掌握设计的技能,而对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设计师的艺术感知能力,因此,高职教育应该注重学生这一方面能力的培养。本文主要从艺术课程设置、硬件设施、教
期刊
一.重要性  钢琴演奏这门精湛复杂的艺术,需要通过多种不同的技能相互配合来完成。其中,最基本的手指跑动能力---快速跑动技能,在不同程度不同阶段一直伴随着我们。那么,如何提高这一技能成为学琴者最关心的问题。只有在练习时多动脑、多思考、多体会,找到科学的练习方法,日复一日地有效练习,才能提高技能掌握技能。  手指的跑动能力是钢琴演奏的一种最基础的要素,它从根本上决定了钢琴弹奏能力的高低。通过对影响手
期刊
【摘要】:随着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我国高校教育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和严峻的形势。本文从高校教育改革的实际出发,分析高校教育方法改革的意义和特点,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强发展高校教育的策略,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有着更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校教育;改革趋势;对策  二十世纪中叶以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日新月异,高校教育已跨入崭新阶段,教师队伍和办学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教学方法
期刊
【摘要】:作为一名一线的小学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要注重教学能力的提高,同时也要提升自己对学生管理的能力,只有让教学和管理二者合一,才能使我们的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学生管理的工作在我们教育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同时,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特别要注重管理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学生管理;意义;方法  一、小学学生管理的意义  作为一名一线的小学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要不断提高自身
期刊
【摘要】:校企合作已成为现代高校发展的新动力。校企合作的初衷就是结合学校和企业的优势,达成优势互补,实现双赢。而现代大学生的管理面临诸多的难题,需要及时解决,如大学生逃课、违反纪律等。学校借鉴企业的管理经验可以实现对学生的有效管理。  【关键词】:校企合作;学生管理;激励机制  1.校企合作机制的发展  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是当前绝大多数的大、中专职业院校为谋求自身发展、提高
期刊
【摘要】:英语是一种国际通用的语言,翻译是英语应用中的重点部分。所以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注意对学生英语翻译能力的培养,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对大学生英语翻译能力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几点培养措施,望有助于我国大学生英语翻译能力的提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关键词】:大学英语;英语教改;应用翻译能力;培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外联系日益密切,而作为国际通用语言
期刊
【摘要】:每个儿童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一个充满想象的脑袋。创新能力的基础是丰富的想象力,幼儿如果没有想象力,就像花儿没有了生机。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领会纲要的深刻内涵,让美术教育成为幼儿拓展思维、发挥想象的有效平台,为幼儿创新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打下稳定的根基。  【关键词】:想象力;幼儿美术教育;创新  生活是艺术的来源,在教学实践中,大多数教师都尝试把陶行知先生的理论与美术教育相结合,通过多种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