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村基层党员是党组织在农村地区工作的基础,是党在农村的代言人。当前,由于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和党员自身的影响,农村基层党员的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出现了淡化和动摇,这无论对于农村基层党员自身的进步还是对于农村地区的发展都有非常不利的影响。提升农村基层党员的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必须从具体内容、宣传方式、工作机制和社会制度等方面,不断提升农村基层党员的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
关键词:农村基层党员;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
农村是国家的最基层。而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的最基础的组织单位,也是农村的领导核心。相对于更高级别的党员来说,农村基层党员与农民群众的联系更为直接,更为密切。同时,农村基层党员人数多,分布广。并且存在以下特点:在农村从事各行各业,结构较为复杂,年龄分布不均,老龄化较为严重,文化层次和综合能力也参差不齐。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是农村基层党员的精神向导和行动指南。但是,由于资本主义政治文化思潮和功利化思想的影响、社会转型期的各种矛盾和症状的影响以及党员自身因素的影响,很多农村基层党员出现了信仰危机。2012年1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强化农村基层党员的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环节。
一、提升农村基层党员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的具体内容要求
(一)提高农村基层党员的理论修养,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
准确、全面、客观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涵和精神实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坚定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的思想基础。提升农村基层党员的理论修养,一方面要加强农村基层党员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另一方面要注重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求农村基层党员多读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著作,系统全面地学校马克思主义,树立良好的学风。基层党组织也要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把更多的目光和行动放到对党员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教育上面。而对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更多地则是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农村基层党员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事业中和国家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实用性和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只有增强农村基层党员的理论修养,才能让他们在众多政治文化思潮中辨别是非对错,坚定对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的自信。
(二)加强农村基层党员的党性修养,注重理想信念教育
除了提升农村基层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以外,我们还要提高农村基层党员的党性修养。农村基层党组织要通过一定的激励机制,提高农村基层党员参与政治活动的积极性和为人民服务的责任心。农村基层党组织要经常组织党员深入到广大农民群众当中,扎根生活,真抓实干,要让农村基层党员在实践中来检验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的真伪,感悟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的科学性,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同时,也要不断加强对农村基层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把信仰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方面。深入开展“两学一做”。习近平同志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所以,一定要提高农村基层党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对共产主义的理想自信。这样才不会轻易被各种诱惑和各种错误思潮所左右,产生对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的动摇。
二、提升农村基层党员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的宣传方式要求
(一)为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
毛泽东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一定要“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中国传统文化具有超强的凝聚力和感召力。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一定要做到中国化、本土化,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才更容易为中国人所认同和接受。农村地区是中国传统文化氛围比较浓厚的地方,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只有真正与中国文化相互融合,才能提高在农村人民,包括党员心中的说服力和影响力。所以,党组织一定要改变基层党员单一的组织生活,创新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的宣传方式,用歌曲、戏曲、红色旅游或者其他通俗易懂的传统文化方式对农村基层党员进行信仰教育,使中国文化更好地参与到政治信仰建设当中,使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更加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历史文化传统。
(二)为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
网络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资本主义国家充分利用了网络这个平台对中国人民进行意识形态入侵,我们却没有能够运用同样的方式进行良好的防卫和有力的反击,对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的宣传方式仍旧比较单一和传统。我国网络技术还不成熟,缺乏经验,掌握熟练的网络技术的人才也比较匮乏,因此,在网络方面的防御能力偏弱。宣传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的主流媒体非常少,而且影响力较弱。网络是一个非常好的而且必须运用起来的宣传途径。培养专业的网络技术人才,构建专门的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宣传的网络渠道,利用网络传播的优势,及时掌握国际热点话题,引领舆论方向,占据网络阵地,使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旗帜鲜明,更具感染力和号召力。
三、提升农村基层党员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的工作机制要求
(一)建构良好的保障激励机制
要坚定农村基层党员的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就要首先满足农村基层党员最基本的利益需求,完善农村基层党员医疗、养老等基本生活保障机制,使基层党员没有后顾之忧,也不会轻易被物质利益所诱惑。同时,党组织还要提供经费保障,激励农村基层党员举办和参加各种有意义的组织活动,还要对优秀基层党员进行表彰,从而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荣誉感,更好地投入到工作当中去,同时也可以为其他党员树立好的榜样。积极良好的心态可以使农村基层党员自觉向党组织和作为中國共产党坚定信仰的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靠拢。 (二)构建良好的管理监督机制
良好的管理监督机制可以保证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有序运转。坚定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既要靠党员的自律,也要靠党组织的他律。由于农村基层党员人数众多,分布广泛,所以主要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内部的管理监督。对农村基层党员实施目标明确、运行规范的管理机制,比如党员干部的选拔机制、考核机制、奖惩机制、模范示范机制等等,可以有效避免农村基层党员在政治信仰上的放任自流。而严格的监督机制既包括广大农民群众对党员的监督,又包括黨组织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坚持村务公开、通过村民大会等形式拓宽人民群众进行民主监督和建言献策的渠道;要成立专门的监督小组,避免领导干部权力过于集中;还要完善农村的公共资产管理制度。这些机制的运行,可以尽量防止农村地区更多的不公平现象的产生,从而减少农村基层党员对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的负面情绪。
四、提升农村基层党员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的社会制度要求
(一)正视转型期的各种问题,有效解决问题
转型期社会存在的问题是无法避免的。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不能逃避,而必须正视。而转型期最根本的问题还在于经济发展的问题。经济发展会制约人们的政治信仰。人们之所以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接受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原因在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共产主义的共同富裕。所以发展经济还是重中之重。党组织要通过远程教育等手段对农村基层党员进行实用技术和高科技技术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农村基层党员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能力。同时,党组织要加强对农村地区反腐倡廉的力度,对违法乱纪者进行严格查处,加强民主建设,肃清农村地区的政治环境,为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提供一个良性的经济和政治环境。
(二)不断完善社会制度,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转型期的各种问题,也暴露了我国社会制度的不健全。比如收入分配不公,社会两极分化就暴露了我国现行的经济制度的一些问题。所以国家一定要以这些问题为戒,不断吸取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各种社会制度,使社会更加和谐。也要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凸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当然,除了政治上层建筑建设以外,思想上层建筑也要倍加关注。尽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存在很多问题,但是我们取得的重大成就也不容忽视。尤其是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得到不断提高,这要求对国民的精神文明也要跟得上。尤其是在农村地区,不能一味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也要注重提高农民和党员的精神境界,避免被不良思潮所诱惑,增强农民和党员的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这样才能坚定党员对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的自信。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3]骆新华,张超.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域下的基层党员政治信仰反思性探析[J].理论观察,2012(1).
[4]霍军亮.社会转型期农村基层党员思想建设研究[D].武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
[5]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
郭琪,女,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2015级硕士研究生。
关键词:农村基层党员;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
农村是国家的最基层。而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的最基础的组织单位,也是农村的领导核心。相对于更高级别的党员来说,农村基层党员与农民群众的联系更为直接,更为密切。同时,农村基层党员人数多,分布广。并且存在以下特点:在农村从事各行各业,结构较为复杂,年龄分布不均,老龄化较为严重,文化层次和综合能力也参差不齐。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是农村基层党员的精神向导和行动指南。但是,由于资本主义政治文化思潮和功利化思想的影响、社会转型期的各种矛盾和症状的影响以及党员自身因素的影响,很多农村基层党员出现了信仰危机。2012年1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强化农村基层党员的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环节。
一、提升农村基层党员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的具体内容要求
(一)提高农村基层党员的理论修养,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
准确、全面、客观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涵和精神实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坚定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的思想基础。提升农村基层党员的理论修养,一方面要加强农村基层党员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另一方面要注重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求农村基层党员多读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著作,系统全面地学校马克思主义,树立良好的学风。基层党组织也要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把更多的目光和行动放到对党员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教育上面。而对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更多地则是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农村基层党员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事业中和国家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实用性和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只有增强农村基层党员的理论修养,才能让他们在众多政治文化思潮中辨别是非对错,坚定对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的自信。
(二)加强农村基层党员的党性修养,注重理想信念教育
除了提升农村基层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以外,我们还要提高农村基层党员的党性修养。农村基层党组织要通过一定的激励机制,提高农村基层党员参与政治活动的积极性和为人民服务的责任心。农村基层党组织要经常组织党员深入到广大农民群众当中,扎根生活,真抓实干,要让农村基层党员在实践中来检验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的真伪,感悟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的科学性,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同时,也要不断加强对农村基层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把信仰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方面。深入开展“两学一做”。习近平同志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所以,一定要提高农村基层党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对共产主义的理想自信。这样才不会轻易被各种诱惑和各种错误思潮所左右,产生对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的动摇。
二、提升农村基层党员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的宣传方式要求
(一)为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
毛泽东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一定要“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中国传统文化具有超强的凝聚力和感召力。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一定要做到中国化、本土化,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才更容易为中国人所认同和接受。农村地区是中国传统文化氛围比较浓厚的地方,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只有真正与中国文化相互融合,才能提高在农村人民,包括党员心中的说服力和影响力。所以,党组织一定要改变基层党员单一的组织生活,创新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的宣传方式,用歌曲、戏曲、红色旅游或者其他通俗易懂的传统文化方式对农村基层党员进行信仰教育,使中国文化更好地参与到政治信仰建设当中,使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更加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历史文化传统。
(二)为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
网络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资本主义国家充分利用了网络这个平台对中国人民进行意识形态入侵,我们却没有能够运用同样的方式进行良好的防卫和有力的反击,对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的宣传方式仍旧比较单一和传统。我国网络技术还不成熟,缺乏经验,掌握熟练的网络技术的人才也比较匮乏,因此,在网络方面的防御能力偏弱。宣传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的主流媒体非常少,而且影响力较弱。网络是一个非常好的而且必须运用起来的宣传途径。培养专业的网络技术人才,构建专门的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宣传的网络渠道,利用网络传播的优势,及时掌握国际热点话题,引领舆论方向,占据网络阵地,使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旗帜鲜明,更具感染力和号召力。
三、提升农村基层党员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的工作机制要求
(一)建构良好的保障激励机制
要坚定农村基层党员的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就要首先满足农村基层党员最基本的利益需求,完善农村基层党员医疗、养老等基本生活保障机制,使基层党员没有后顾之忧,也不会轻易被物质利益所诱惑。同时,党组织还要提供经费保障,激励农村基层党员举办和参加各种有意义的组织活动,还要对优秀基层党员进行表彰,从而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荣誉感,更好地投入到工作当中去,同时也可以为其他党员树立好的榜样。积极良好的心态可以使农村基层党员自觉向党组织和作为中國共产党坚定信仰的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靠拢。 (二)构建良好的管理监督机制
良好的管理监督机制可以保证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有序运转。坚定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既要靠党员的自律,也要靠党组织的他律。由于农村基层党员人数众多,分布广泛,所以主要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内部的管理监督。对农村基层党员实施目标明确、运行规范的管理机制,比如党员干部的选拔机制、考核机制、奖惩机制、模范示范机制等等,可以有效避免农村基层党员在政治信仰上的放任自流。而严格的监督机制既包括广大农民群众对党员的监督,又包括黨组织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坚持村务公开、通过村民大会等形式拓宽人民群众进行民主监督和建言献策的渠道;要成立专门的监督小组,避免领导干部权力过于集中;还要完善农村的公共资产管理制度。这些机制的运行,可以尽量防止农村地区更多的不公平现象的产生,从而减少农村基层党员对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的负面情绪。
四、提升农村基层党员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的社会制度要求
(一)正视转型期的各种问题,有效解决问题
转型期社会存在的问题是无法避免的。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不能逃避,而必须正视。而转型期最根本的问题还在于经济发展的问题。经济发展会制约人们的政治信仰。人们之所以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接受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原因在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共产主义的共同富裕。所以发展经济还是重中之重。党组织要通过远程教育等手段对农村基层党员进行实用技术和高科技技术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农村基层党员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能力。同时,党组织要加强对农村地区反腐倡廉的力度,对违法乱纪者进行严格查处,加强民主建设,肃清农村地区的政治环境,为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提供一个良性的经济和政治环境。
(二)不断完善社会制度,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转型期的各种问题,也暴露了我国社会制度的不健全。比如收入分配不公,社会两极分化就暴露了我国现行的经济制度的一些问题。所以国家一定要以这些问题为戒,不断吸取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各种社会制度,使社会更加和谐。也要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凸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当然,除了政治上层建筑建设以外,思想上层建筑也要倍加关注。尽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存在很多问题,但是我们取得的重大成就也不容忽视。尤其是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得到不断提高,这要求对国民的精神文明也要跟得上。尤其是在农村地区,不能一味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也要注重提高农民和党员的精神境界,避免被不良思潮所诱惑,增强农民和党员的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这样才能坚定党员对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的自信。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3]骆新华,张超.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域下的基层党员政治信仰反思性探析[J].理论观察,2012(1).
[4]霍军亮.社会转型期农村基层党员思想建设研究[D].武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
[5]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
郭琪,女,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2015级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