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王国立陶宛

来源 :百科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立陶宛共和国位于东欧西部,方圆不足7万平方千米,它濒临波罗的海东岸,拥有4000多个湖泊,森林覆盖率极高,美丽而幽静。然而,这片土地也多灾多难。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立陶宛被德国占领。1917年,俄国接连爆发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最终建立了苏维埃政权。1918年2月16日,立陶宛宣布独立。1939年,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后,苏军占领立陶宛。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德军跨出东普鲁士,迅速占领立陶宛。“二战”之后,立陶宛并入苏联。1990年3月,立陶宛再次宣布独立;1991年6月,苏联承认其独立地位。
  其实,历史上的立陶宛也曾经显赫一时。14~16世纪,立陶宛大公国是东欧强国之一,领土包括今天的立陶宛、白俄罗斯、乌克兰的西部和南部。15世纪末,在位的立陶宛大公通過联姻成为波兰国王;在此后的4个世纪里,这两个国家一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与波兰的结合也给立陶宛留下了无法磨灭的烙印,即立陶宛是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中唯一信仰天主教的国家。1387年,立陶宛将天主教立为国教,至今天主教仍是立陶宛的主要宗教。
  走进立陶宛,随处可见教堂和古老建筑,其中,教堂非常值得观看。1387年兴建的国家大教堂是立陶宛最重要的天主教教堂。此外,还有立陶宛首个巴洛克式教堂——卡济米拉斯教堂、圣彼得和圣保罗大教堂以及考纳斯的圣米迦勒大天使教堂等。
  立陶宛的黄金
  琥珀素有“立陶宛的黄金”“恐龙的黄金”之称。琥珀原为松柏树脂,落地后在数百万年间成为化石。就其演变的时间而言,的确可以与远古前便神秘消失的恐龙媲美。在立陶宛,许多海报和宣传画册上都可以看到恐龙这个庞然大物的嘴里衔着一块晶莹剔透的黄色琥珀。
  关于琥珀,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神话:住在波罗的海琥珀宫中的女神Jurate拥有罕见的美貌和智慧,她与一位渔夫相爱,两人幸福地生活在琥珀宫里。雷电之神Perkunas发现女神与一位普通人相爱时,非常愤怒。他用雷电摧毁了琥珀宫并杀死渔夫,Jurate则被永远禁锢。海浪把碎琥珀冲到岸边,人们认为这些碎琥珀就是女神的眼泪。
  至于琥珀的成因,科学家认为,5000万年前,波罗的海一带曾是一片茂密的森林,后来由于气候变暖,促使松树分泌出大量树脂,树脂落地后聚积在一起并黏裹住周围的昆虫、植物及动物毛发。尔后,天气突然转冷,随着冰川时期的到来,汹涌而至的海水吞噬了这些凝固的树脂。经过数千万年的演化,这些树脂变成了琥珀。
  最初,琥珀一词便是特指波罗的海琥珀。波罗的海琥珀占世界琥珀总产量的90%,并以其珍贵的内涵物而著称,因为这些内涵物均是数千万年以前的原始生物,其中有许多已从地球上消失。在琥珀的内涵物中,最常见的是蜘蛛。人们发现琥珀中的蜘蛛多达267种,其中大多来自热带或亚热带。
  立陶宛有一座别具特色的琥珀雕塑博物馆。该馆在前后7年间共收集8位艺术家的作品及其藏品,于1998年建成并对外开放。博物馆的陈列方式给人印象颇深:精美的玻璃展框中铺着一层浅浅的细沙,一颗颗造型独特的琥珀错落有致地躺在沙子上,令参观者犹如漫步在波罗的海岸边。
  博物馆的宣传材料称,人们早在公元前3500年就认识到琥珀的价值,琥珀在古代被当作护身符,人们认为它们有魔力也有药用作用。研究证实,琥珀贸易初始于新石器时期,由波罗的海东岸开采的琥珀传入中欧直至埃及,甚至在公元前约3000年的埃及法老墓中也曾出土过波罗的海的琥珀珠。公元前1600年,波罗的海沿岸居民还将琥珀当作货币使用。公元1~3世纪,波罗的海地区形成了通往罗马帝国等地进行琥珀交易的“琥珀之路”,成为古老文明交流的通道。“琥珀之路”在立陶宛历史上的作用不亚于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在罗马,“琥珀之路”还与丝绸之路相连,形成了将琥珀运往中国的线路。当时的希腊和罗马帝国称立陶宛的琥珀为“北部黄金”。
  立陶宛琥珀中的昆虫绝大多数是活着时被“套牢”的。琥珀内物种的体积都很小,且多数是生长在森林中的,因为稍微大一些的动物可以逃生,水中生物也极少被“套住”。
  琥珀博物馆里特别设置了放大镜,可以让参观者清楚地看到琥珀里的昆虫。凑近细观,里面的昆虫栩栩如生,有的还能清楚地看到它们腿上细小的毛发。
  在立陶宛作家、诗人的笔下,胸前佩带着一串琥珀珠项链、身着民族服饰的少女是本民族的象征。如今,琥珀珠已成为立陶宛民族服饰的一部分,也是这个民族重要的文化遗产。
  古都维尔纽斯
  立陶宛的首都是维尔纽斯,它位于立陶宛东南部的内里斯河和维尔尼亚河汇合处。
  “维尔纽斯”这个名称是从立陶宛语“维尔卡斯(狼)”一词演变而来。相传在12世纪,立陶宛大公来此狩猎,梦见几只狼奔上山岗争斗,其中最强壮的一只获胜后大声嗥叫,声动四方。解梦人说这是吉兆,如果在此地筑城,必将名扬天下。于是,立陶宛大公就在山岗上修筑了城堡。事实上,早在公元前,这里就已经有人定居,城市可能因为维尔尼亚河流经而得名。1323年,立陶宛大公国定都维尔纽斯。
  维尔纽斯城区由老城和新城两部分构成。老城地处市中心,其地形是一个小丘,丘上屹立着格基明纳斯红色八角形古堡,堡上有一座三层楼高的古塔。站在古塔上举目远眺,整个城市尽收眼底,在地势微微起伏的城市四周,几条河流蜿蜒流淌,宛若玉带。老城区荟萃了上百座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古建筑,这些古建筑造型优美、古朴典雅,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圣安妮教堂,它布局匀称,色调和谐,被誉为哥特式建筑中的明珠。这座小巧的教堂高只有22米,宽也只有10米;但砌教堂外墙用了33种不同形状的红砖。教堂结构也颇为复杂,顶端既有主塔,又有若干个小捧护,如众星捧月。远远望去,圣安妮教堂就像是一个由线条和角塔构成的美丽童话。相传,拿破仑东征沙俄时路过此地,被教堂的精美所吸引,曾想将它“放在手掌中带回巴黎”。   历史上的维尔纽斯曾经是欧洲大陆首屈一指的大城市,旧城规模较大,如今,维尔纽斯旧城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旧城建筑由宫殿、市政厅、新军械宫和为数众多的宗教建筑组成,包括20座哥特式教堂、4座东正教教堂、众多的犹太教堂和修道院。哥特式风格、文艺复兴风格、古典风格、现代风格,尤其是巴洛克风格的建筑,鳞次栉比,和谐共处。曾经有位游客在维尔纽斯艺术博物馆看到一组绘于16世纪的城市铅笔素描,大为惊叹,画上的房屋、街道、河流、山丘至今犹存,似乎时光未曾在这里留下痕迹。
  维尔纽斯拥有典型的中世纪城镇的格局,城市布局环绕市政厅发展起来。主干道Pilies街将宫殿与市政厅连接起来,并从此处向外辐射出许多狭窄、弯曲的街道,街道两边布满教堂、店铺、手工作坊、贵族的府第和隐蔽的庭院。在旧城每一条弯曲小巷内,仰首就可看见教堂的尖顶。
  城市主干道边广植枝繁叶茂、树干粗得需要人合抱的大树。间杂树间的名人雕像,雕刻的都是曾为立陶宛复国效力的英雄。不远处的小公园内则有自由纪念碑,其外形酷似金字塔,塔内的自由之火永不熄灭。
  旧城南端的晨曦闸是旧城墙九闸中硕果仅存者。苏联时期,计划修建从波罗的海通往莫斯科的大道,道路恰好横穿维尔纽斯城中心。为此,政府准备将此闸夷为平地。此后,立陶宛独立风潮迭起,使计划胎死腹中。闸上面有一小教堂,内藏黑面圣母像,相传是14世纪阿尔吉尔达斯侯爵从克里米亚带回来的,它屡显神迹,吸引了从东欧各地来的信徒。
  真正让人感兴趣的是Uzupis“独立共和国”。Uzupis就在圣安妮教堂旁边,是艺术家、流浪汉和酒鬼们建立的非正式的、独立的共和国。这里曾是当地一个旅游项目。不过,如今,除了破败的危房上的涂鸦还能表明一些它昔日的辉煌外,游客很难再看到其他景观。穿过窄窄的街道一直往里走,只能看到Uzupis天使雕像,还有和其他地方一样的画廊。
  湖中城堡和十字架山
  从维尔纽斯西行28千米,便抵达古都特拉凯。当地最著名的是特拉凯城堡,这是东欧唯一建立在小岛上的城堡,带有哥特式风格。城堡由加尔韦湖环绕,只能通过一座浮桥进入。该城堡由立陶宛民族英雄大公米拉斯建于1409年,全部由橙红色砖石砌成,20世纪重建。
  这座城堡最独特之处是它矗立在水面之上,所以也叫湖中城堡。走过湖上的长桥,来到红砖筑成的高墙里面,只见城墙十分厚重,四周建有带中世纪骑士风格的圆锥尖顶瞭望塔。14~16世纪,立陶宛大公曾在此居住,城堡目前已被改造成当地民俗历史博物馆。
  立陶宛有很多令人難忘的景观,其中最令人难忘的是十字架山。十字架山位于立陶宛北部小城希奥利艾市附近,所谓山,其实就是小山坡,山虽然不高,但山上有各式各样、大大小小数百万计的十字架,极其壮观。在每一个十字架背后,常常都有一段故事,立陶宛历史上不少战争和革命都不同程度地保留在这些十字架上。
  1795年第三次瓜分波兰立陶宛联邦以后,立陶宛被并入俄罗斯帝国。波兰人和立陶宛人在1831年和1863年两次举行反抗俄国的起义,都未能成功。这两次起义与十字架山的起源有关:由于家人无法找到起义者遗骸的位置,他们开始安放象征性的十字架。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东欧原有的政治结构土崩瓦解,立陶宛再次宣布独立。十字架山成为立陶宛人为和平、为国家、为独立战争期间失去的亲人祈祷的地方。
  1944~1990年间,这个地点又被赋予了一层特殊的意义,立陶宛并入苏联后,立陶宛人持续不断地来到十字架山,留下十字架,用以证明他们仍然忠于原来的身份、宗教信仰和传统;十字架山成为进行和平抵抗的象征。当年,苏联政府费尽心力搬走新的十字架,并至少三次尝试用推土机推平这个地方;甚至有传言说,当局曾计划在附近修建一座水坝——如此一来,十字架山就将淹没在水底。
  几个世纪中,前来朝圣的天主教徒在这里安置了许多十字架,它们或精致,或简单,大十字架上甚至绑着无数小十字架,山上还有巨大的苦像、立陶宛爱国者的雕塑、圣母雕像以及数以千计的小型雕像。目前,这座山仍无人管理,因此人们可以随意在认为合适的地点自由安放十字架,用以祈福或怀念亡灵。
  篮球之城考纳斯
  相对于波罗的海其他两个国家,立陶宛似乎更出名些,因为立陶宛的男篮非常出色,曾多次获得过欧洲冠军,而且登上过奥运会的领奖台。
  立陶宛人认为,男孩子只有学会打篮球,才算得上是男子汉。也许很多人觉得这个绝对化的结论过于夸张,但对于生活在考纳斯的人来说,这句话再自然不过。
  考纳斯位于立陶宛中部,是立陶宛第二大城市,距离首都维尔纽斯不到100千米,人口不到30万;但就是这样一个小城市竟然涌现出了大批篮球明星:凭借出色的手感和脚步进入NBA名人堂的萨博尼斯、将美妙的“欧洲步”带到NBA的马修利奥尼斯以及有“欧洲后卫王”之称的贾斯科维休斯,等等。
  为什么这样一个小城会涌现出如此多的篮球巨星呢?马修利奥尼斯的答案是:在考纳斯,篮球不仅是人们的爱好,还是人们的生活方式。
  当没有篮球比赛的时候,考纳斯是一个宁静和浪漫的小城。漫步老城,你会看到13世纪遗留下来的考纳斯城堡遗址,它是立陶宛历史上最早的防御工事;还有建于16世纪的巴洛克式前市政厅以及建于1893年的圣米迦勒大天使教堂等。
  【责任编辑】赵 菲
其他文献
胎粪吸入综合征(MAS)是围产期主要疾病之一,据统计发病率为活产新生儿的1.2~1.6%,病死率较高,据最近国内报道在11~13%之间。我院新生儿病房自1984年10月至1985年9月收治152例羊
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全民交通安全意识调查情况,然后从人、车、道路三方面,分析了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因素.最后结合实际,思考了有关加强全民交通安全意识的策略,以供参考.
1994年的税制改革初步确立了我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税制体系,然而,十多年的发展,社会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在税制设计上税收经济公平方面的缺陷逐渐凸现。本文借鉴国
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给我们很大鼓舞,也给山江湖工程的启动和实施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我们现在看的山江湖工程的典型,听到的经验,主要是90年代初开始发生的变化。江西省人大
利用嵌入原子势函数,对标准化学计量比NiAl合金的应力诱发马氏体相变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在拉应力作用下,3R结构的应力诱发马氏体从系统中下部开始形核.其长大过程为:先形成蝶
旋毛虫病在流行地区诊断并不困难,但对散发在非流行地区的不典型病例,常因假象而被误诊,本文就所见2例作一分析。病例摘要例1:男性,45岁。因发热2天伴咳嗽,于1986年5月9日入
在演员与表演艺术之间,应该说是有一道上了锁的大门,虽无形,却沉重。每一个演员都在用毕生的精力想开锁推门,感受门内那一方充满阳光的境界。然而,无形之门比那厚重的紫禁城
为适应新时期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展现一线教师的聪明才智和创新精神,将《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基本理念和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转变为实实在在、可操作的教育教学行为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05年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所做出的重要决策,是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加强和改善宏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