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会计电算化的应用,能为企业提供及时、准确和完整的财务信息。互联网的应用、IT行业的飞速发展,给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问题。本文从企业内部管理、会计人员、软件硬件的管理、数据的安全性等方面分析了我国会计电算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一、会计电算化的定义
会计电算化是指用计算机代替手工来完成诸如计算、整理、核对、分类、登记、制表等会计核算工作,实现分析、计划、控制、决策之类的财务管理工作,借以对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完整、连续、系统、综合的核算和控制,提供经济管理上所需要的各种信息,以考核过去控制目前和预测未来的各项经济活动 。
二、实施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
(一)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存在局限性。
目前,全国有些企业管理人员对会计电算化的作用认识不到位。一些财务负责人对电算化知识掌握不透彻,对电算化管理很陌生。尤其对会计电算化的保密性、安全性存在空白,因而对会计电算化数据可靠性发生质疑,造成不会管、不敢管的混乱局面,只习惯于手工记账的管理,严重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和推广。
(二)缺乏会计电算化方面的专业人才。
由于会计电算化涉及到会计和计算机两种专业知识,对相应的会计人员、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既要求他们精通计算机网络知识、基本的故障排除方法以及计算机的基本维护技能,又要求他们具有很深的会计理论功底和娴熟的会计业务技能,在岗的会计人员虽经过计算机等级培训,但与实际要求水平还有较大差距 。目前,许多单位的电算化人员是由过去的会计、出纳经过短期培训而来,不能灵活应用软件满足工作需要,遇到超出范围的问题,只能交由软件维护人员,而维护人员又基本是计算机专业出身,对财务知识知之甚少,双方不能很好地配合;在一些中小城市大多数财会人员甚至都不会操作微机,更谈不上对会计软件维护,虽然有不少部门组织培训,但也只是掌握了一些对计算机的基本应用,不能灵活运用软件处理会计数据,进行财务信息的加工和分析,从而制约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
(三)软件数据安全性低,保密性差。
在实际运作中企业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安全性,保密性重视还不够,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许多安全隐患:会计电算化的操作者未能按照一定程序操作,导致会计资料的丢失或错误的出现;会计档案形成和保管过程中还存在风险 。此外,由于会计数据主要是保存在计算机的磁盘或者外在的软盘、光盘中,一旦磁介质受热、受潮、折损等原因出现损坏,保存的会计数据将会丢失,势必严重地影响到企业的会计工作。
(四)法律及会计制度滞后性的制约。
会计制度与法律的直接滞后性表现在缺少能够使计算机确保自身安全、健康发展的法律制度;间接的滞后性表现在现有的经济法规不能适应网络会计的发展。以网上银行为例,网上支付业务是以变码印签作为安全支付保证,而传统的支付方式是以传统的印签作为安全付款保证,而《票据法》仅对传统的印签作了明确具体规定。所以一旦出了问题,银行能否得到法律的保护还存在问题。
三、完善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对策
(一)提高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
企业的管理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会计电算化扩大了会计数据领域,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而且改变了会计内部控制与审计的方法和技术,推动了会计理论与会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完善,应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制定出会计电算化发展规划,确定在某些业务范围、一定阶段实现会计电算化,逐步积累经验,培养骨干人员后再逐渐扩大范围,全面实现电算化 。
(二)提高会计人员电算化业务素质。
为了熟练的掌握业务处理程序,减少工作差错,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提高自身素质,更新知识结构,必须掌握电子计算机的相关基础知识,这就必须大力加强人才培训的力度。计算机会计系统应在开发阶段就要对使用该系统的会计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系统管理人员按不同内容、不同要求进行培训,提高这些人员对系统的认识和理解,以减少系统运行后出错的可能性。各基层单位应积极支持及组织会计人员学习和提高会计电算化知识 。培养或聘用一批高级会计技术人才,维护软件正常运行,培养复合型人才,推动企业电算化事业由“核算型” 向“管理型” 、“智能型”转变,为本单位尽快建立高效的会计信息系统创造条件。
(三)健全和完善电算化配套管理制度。
实现会计电算化后,数据处理手段发生了根本变化,完善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是会计电算化高效实施的前提。
1、健全电算化配套管理制度。主要包括:(1)人员管理制度。主要是对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人员的任职资格进行规划并划分职责。(2)操作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操作规程、操作权限、操作记录、代码设计标准等内部制度。(3)数据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数据输入输出的管理、备份数据的管理、存档数据的管理和保密规程。(4)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在操作系统中建立数据保护机构,涉及计算机机密文件时应登录户名、日期、使用方式和使用结果,修改文件和数据必须登录备查。系统应自动交接以及使用情况报告制度。财产物资管理部门与财会部门要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核实,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固定资产的购置和修缮要充分考虑工作需要和财力可能,根据医疗任务、技术条件和配套设施确定。特别是对万元以上大型医疗仪器设备的购置要进行科学论证,防止盲目性。新建房屋要按照基本建设程序报主管部门审批。新增加的固定资产要及时组织验收入账并及时投入使用。固定资产的拆迁、调出、报废必须报主管部门审批。固定资产的变价收入应转入专用基金,用于固定资产的更新。对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均应查明原因,按规定进行账务处理。同时,定期开展清产核资,可以明晰各类资产特别是经营性资产产权,有利于推动医院国有资产的优化配置,促进闲置资产的有效使用。盘亏报损的固定资产,属于不可抗拒的原因造成的,要按照有关规定和资产报废的审批权限,及时办理核销;属于人为原因造成的,要追究责任,并按价赔偿;属于贪污盗窃,有意破坏公共财产的,应当依法追究,严肃处理。同时,加强各医院固定资产科学化管理意识。要求各部门重视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建立固定资产科学化管理程序,该记入固定资产的及时记入固定资产,该对帐的各部门及时做好对帐工作,确保国有资产的不流失。
(作者单位:湖北省浠水县人民医院)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一、会计电算化的定义
会计电算化是指用计算机代替手工来完成诸如计算、整理、核对、分类、登记、制表等会计核算工作,实现分析、计划、控制、决策之类的财务管理工作,借以对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完整、连续、系统、综合的核算和控制,提供经济管理上所需要的各种信息,以考核过去控制目前和预测未来的各项经济活动 。
二、实施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
(一)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存在局限性。
目前,全国有些企业管理人员对会计电算化的作用认识不到位。一些财务负责人对电算化知识掌握不透彻,对电算化管理很陌生。尤其对会计电算化的保密性、安全性存在空白,因而对会计电算化数据可靠性发生质疑,造成不会管、不敢管的混乱局面,只习惯于手工记账的管理,严重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和推广。
(二)缺乏会计电算化方面的专业人才。
由于会计电算化涉及到会计和计算机两种专业知识,对相应的会计人员、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既要求他们精通计算机网络知识、基本的故障排除方法以及计算机的基本维护技能,又要求他们具有很深的会计理论功底和娴熟的会计业务技能,在岗的会计人员虽经过计算机等级培训,但与实际要求水平还有较大差距 。目前,许多单位的电算化人员是由过去的会计、出纳经过短期培训而来,不能灵活应用软件满足工作需要,遇到超出范围的问题,只能交由软件维护人员,而维护人员又基本是计算机专业出身,对财务知识知之甚少,双方不能很好地配合;在一些中小城市大多数财会人员甚至都不会操作微机,更谈不上对会计软件维护,虽然有不少部门组织培训,但也只是掌握了一些对计算机的基本应用,不能灵活运用软件处理会计数据,进行财务信息的加工和分析,从而制约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
(三)软件数据安全性低,保密性差。
在实际运作中企业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安全性,保密性重视还不够,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许多安全隐患:会计电算化的操作者未能按照一定程序操作,导致会计资料的丢失或错误的出现;会计档案形成和保管过程中还存在风险 。此外,由于会计数据主要是保存在计算机的磁盘或者外在的软盘、光盘中,一旦磁介质受热、受潮、折损等原因出现损坏,保存的会计数据将会丢失,势必严重地影响到企业的会计工作。
(四)法律及会计制度滞后性的制约。
会计制度与法律的直接滞后性表现在缺少能够使计算机确保自身安全、健康发展的法律制度;间接的滞后性表现在现有的经济法规不能适应网络会计的发展。以网上银行为例,网上支付业务是以变码印签作为安全支付保证,而传统的支付方式是以传统的印签作为安全付款保证,而《票据法》仅对传统的印签作了明确具体规定。所以一旦出了问题,银行能否得到法律的保护还存在问题。
三、完善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对策
(一)提高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
企业的管理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会计电算化扩大了会计数据领域,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而且改变了会计内部控制与审计的方法和技术,推动了会计理论与会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完善,应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制定出会计电算化发展规划,确定在某些业务范围、一定阶段实现会计电算化,逐步积累经验,培养骨干人员后再逐渐扩大范围,全面实现电算化 。
(二)提高会计人员电算化业务素质。
为了熟练的掌握业务处理程序,减少工作差错,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提高自身素质,更新知识结构,必须掌握电子计算机的相关基础知识,这就必须大力加强人才培训的力度。计算机会计系统应在开发阶段就要对使用该系统的会计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系统管理人员按不同内容、不同要求进行培训,提高这些人员对系统的认识和理解,以减少系统运行后出错的可能性。各基层单位应积极支持及组织会计人员学习和提高会计电算化知识 。培养或聘用一批高级会计技术人才,维护软件正常运行,培养复合型人才,推动企业电算化事业由“核算型” 向“管理型” 、“智能型”转变,为本单位尽快建立高效的会计信息系统创造条件。
(三)健全和完善电算化配套管理制度。
实现会计电算化后,数据处理手段发生了根本变化,完善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是会计电算化高效实施的前提。
1、健全电算化配套管理制度。主要包括:(1)人员管理制度。主要是对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人员的任职资格进行规划并划分职责。(2)操作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操作规程、操作权限、操作记录、代码设计标准等内部制度。(3)数据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数据输入输出的管理、备份数据的管理、存档数据的管理和保密规程。(4)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在操作系统中建立数据保护机构,涉及计算机机密文件时应登录户名、日期、使用方式和使用结果,修改文件和数据必须登录备查。系统应自动交接以及使用情况报告制度。财产物资管理部门与财会部门要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核实,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固定资产的购置和修缮要充分考虑工作需要和财力可能,根据医疗任务、技术条件和配套设施确定。特别是对万元以上大型医疗仪器设备的购置要进行科学论证,防止盲目性。新建房屋要按照基本建设程序报主管部门审批。新增加的固定资产要及时组织验收入账并及时投入使用。固定资产的拆迁、调出、报废必须报主管部门审批。固定资产的变价收入应转入专用基金,用于固定资产的更新。对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均应查明原因,按规定进行账务处理。同时,定期开展清产核资,可以明晰各类资产特别是经营性资产产权,有利于推动医院国有资产的优化配置,促进闲置资产的有效使用。盘亏报损的固定资产,属于不可抗拒的原因造成的,要按照有关规定和资产报废的审批权限,及时办理核销;属于人为原因造成的,要追究责任,并按价赔偿;属于贪污盗窃,有意破坏公共财产的,应当依法追究,严肃处理。同时,加强各医院固定资产科学化管理意识。要求各部门重视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建立固定资产科学化管理程序,该记入固定资产的及时记入固定资产,该对帐的各部门及时做好对帐工作,确保国有资产的不流失。
(作者单位:湖北省浠水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