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工业4.0时代的到来,为传统建筑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化和智能制造的发展要求建筑行业必须“随波逐流”,因此,行业的变化倒逼大学教育的理念发生变化。论文重点从行业变化背景出发,分析工程管理专业在培养目标的定位上以及育人模式的转变上会发生哪些问题并加以解决,该论文的观点对于工程造价专业也会产生相应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培养目标;育人模式;装配式建筑;BIM技术
0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业企业生产和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建筑业总产值持续增长,2016年达到193566.78亿元,比2015年增长7.09%,增速增加了4.8个百分点,建筑业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稳固。传统建筑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其资源浪费、效率低以及不可持续等粗放型发展模式已不再符合绿色发展道路。而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就是转型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
1装配式建筑行业发展现状
近两年来,装配式建筑“红遍”大江南北。预制装配式建筑,是指建筑的全部或部分构件在工厂进行预制,运输到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安装方法装配而成。其采用系统化设计、模块化拆分、工厂制造、现场装配的方式建造,能更好地实现质量、工期和成本等方面的控制。要确保装配式建筑加速推行,应在建筑设计、构件生产、施工安装及验收、监管维护等各个环节加强信息技术应用。“互联网+制造”就是工业4.0。“工业4.0”是德国推出的概念,美国叫“工业互联网”,我国叫“中国制造2025”,这三者本质内容是一致的,都指向一个核心,就是智能制造。在建筑行业中最能够体现“工业4.0”发展的就是BIM技术。而建筑信息模型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就是基于建筑的各种信息所建立的,能够经历建筑中所有的过程和环节,包括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维护等的数字化信息技术。
2行业转型对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
大力发展BIM技术和装配式建筑,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已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很显然,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人才是关键。然而,有数据表明,我国建筑业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缺口近100万。与当前迅速发展的装配式建筑相比,装配式应用型人才储备不容乐观。本专业应针对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优势和必要性、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的迫切性展开研究,探索高校对“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的构建思路。并以此为依据修订哈尔滨剑桥学院工程造价专业和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主要是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高级人才,这种人才既不同于应用技术的专科人才,又不同于精英式的本科人才或研究型的本科人才。他和专科生相比具有更强的学习能力,和研究型的本科人才相比具有更强的动手能力。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具有宽厚的理论基础,而且还要掌握现代学习技术与手段,具备在未来社会发展过程中利用各种条件不断进步的终身学习的能力。
因此,人才培养方案在设计上应强调应用性与实践性的本科教育,要注重实践教学与实践基地的建设。其人才培养设计从知识结构上看更多地是围绕着符合地方特色的从事生产实际与技术开发的需要为核心,从能力体系上看主要在于解决企业现场生产实际的技术与管理问题所需为目标,从素养上看注重强调在一线生产实际工作中所需要的职业素养、创新精神、团队合作为素质。
为了更好地实现上述目标,这就要求首先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制应更多地有来自企业生产一线人员的参与,并吸收他们的意见与建议。因为他们毕竟来自企业实际,知道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和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使人才培养更好地体现应用型、地方性的特色。
3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对课程的影响
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人才培养方案所涉及的知识、能力、素养无一不是通过课程及其教学环节加以实现的。
首先,从课程结构上看,课程分为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理论课程反映了应用型人才从事生产实际活动应具备的知识体系与基本理论,实践课程反映了其在生产实际工作具备的实践能力与应用水平。
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看不仅要增加实践课程的学时数,还要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践课程门数,并将其学时比例提高到不低于40%以上。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特别是毕业实习及设计环节的质量监控。
从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来看,毕业实习与设计应更多地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注重在实践具体环节对培养对象进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考察,毕业设计选题应有较大比例来自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以及来自企业生产一线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其次,从课程类别上看,课程分为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主要体现应用型人才应具有的基础知识与专业能力,反映了应用型人才从事相关生产实际工作所具备的理论修养与专业技术要求。
最后,从课程层次上看,课程分为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体现了应用型人才所具有的从事生产实际应有的专业能力与知识要求,反映了其从事相关工作的专业能力、学习能力与认知水平。
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应加大选修课程的类型与数量,扩展知识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以,在课程的设置上应根据地方经济与产业结构及其发展趋势体现应用型人才适应新的产业需要应具备的基本要求,体现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力求避免因人设课的现象出现。
面向人才培养目标将课程进行模块化,是应用型课程体系构建的基础。结合学科特点、行业特征及学生兴趣,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将传统的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以及实验实践课程,针对某一受教育对象,将相关的课程放在一起进行整合,并分类设置课程模块,借鉴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经验设计各模块下的课程,突出依托学校自身特色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特征,体现应用型人才的“基本素质 + 实践能力 + 个性发展”的培养目标。根据学科特点与培养目标,将课程分类为“通识 +学科 + 专业 + 个性”的课程群组,对应用型课程体系进行结构性优化。其中,通识课程群,如英语、数学、计算机等,在于培养学生智能、思维方式等基本素质,同时,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教育等课程比重,以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学科基础课程群,如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等,是专业课程群的基础,以培养学生基础技能为主,重在知识的系统化和立体感;专业课程群,如各专业主干课程等,意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同时这类课程需对教学内容进行精选,并将知识前沿引入课程,促进专业特色的形成。
参考文献:
[1]武夏林,钟天送.HRD视阈下自主学习激励机制的建立[J].科教导刊,2015,(8):36-37.
[2]陈凤岚,自主学习的几个必要条件[J].考试周刊,2010,(19):221-221.
[3]张文莉.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J].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3(1) : 114 - 115.
[4]李川川.高等院校大学生自主学习存在问题及應对策略探微———以某地方高校为例[J].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 6) : 29 - 30.
[5] 贾茹.大学生自主学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有效路径[J].榆林学院学报,2014(5) : 110 - 111.
[6]常畅.地方应用型高校的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J].教育与职业,2016( 7) : 29 - 30.
[7]丛岩.“互联网 + ”背景下高职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评价与激励机制研究[J]. 中国培训,2016( 22) : 48.
[8]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 http: / / www. moe. gov. cn / srcsite / A16 / s334h.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装配式建筑行业背景下应用型院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SJGY20180184.
关键词:培养目标;育人模式;装配式建筑;BIM技术
0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业企业生产和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建筑业总产值持续增长,2016年达到193566.78亿元,比2015年增长7.09%,增速增加了4.8个百分点,建筑业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稳固。传统建筑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其资源浪费、效率低以及不可持续等粗放型发展模式已不再符合绿色发展道路。而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就是转型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
1装配式建筑行业发展现状
近两年来,装配式建筑“红遍”大江南北。预制装配式建筑,是指建筑的全部或部分构件在工厂进行预制,运输到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安装方法装配而成。其采用系统化设计、模块化拆分、工厂制造、现场装配的方式建造,能更好地实现质量、工期和成本等方面的控制。要确保装配式建筑加速推行,应在建筑设计、构件生产、施工安装及验收、监管维护等各个环节加强信息技术应用。“互联网+制造”就是工业4.0。“工业4.0”是德国推出的概念,美国叫“工业互联网”,我国叫“中国制造2025”,这三者本质内容是一致的,都指向一个核心,就是智能制造。在建筑行业中最能够体现“工业4.0”发展的就是BIM技术。而建筑信息模型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就是基于建筑的各种信息所建立的,能够经历建筑中所有的过程和环节,包括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维护等的数字化信息技术。
2行业转型对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
大力发展BIM技术和装配式建筑,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已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很显然,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人才是关键。然而,有数据表明,我国建筑业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缺口近100万。与当前迅速发展的装配式建筑相比,装配式应用型人才储备不容乐观。本专业应针对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优势和必要性、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的迫切性展开研究,探索高校对“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的构建思路。并以此为依据修订哈尔滨剑桥学院工程造价专业和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主要是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高级人才,这种人才既不同于应用技术的专科人才,又不同于精英式的本科人才或研究型的本科人才。他和专科生相比具有更强的学习能力,和研究型的本科人才相比具有更强的动手能力。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具有宽厚的理论基础,而且还要掌握现代学习技术与手段,具备在未来社会发展过程中利用各种条件不断进步的终身学习的能力。
因此,人才培养方案在设计上应强调应用性与实践性的本科教育,要注重实践教学与实践基地的建设。其人才培养设计从知识结构上看更多地是围绕着符合地方特色的从事生产实际与技术开发的需要为核心,从能力体系上看主要在于解决企业现场生产实际的技术与管理问题所需为目标,从素养上看注重强调在一线生产实际工作中所需要的职业素养、创新精神、团队合作为素质。
为了更好地实现上述目标,这就要求首先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制应更多地有来自企业生产一线人员的参与,并吸收他们的意见与建议。因为他们毕竟来自企业实际,知道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和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使人才培养更好地体现应用型、地方性的特色。
3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对课程的影响
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人才培养方案所涉及的知识、能力、素养无一不是通过课程及其教学环节加以实现的。
首先,从课程结构上看,课程分为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理论课程反映了应用型人才从事生产实际活动应具备的知识体系与基本理论,实践课程反映了其在生产实际工作具备的实践能力与应用水平。
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看不仅要增加实践课程的学时数,还要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践课程门数,并将其学时比例提高到不低于40%以上。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特别是毕业实习及设计环节的质量监控。
从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来看,毕业实习与设计应更多地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注重在实践具体环节对培养对象进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考察,毕业设计选题应有较大比例来自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以及来自企业生产一线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其次,从课程类别上看,课程分为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主要体现应用型人才应具有的基础知识与专业能力,反映了应用型人才从事相关生产实际工作所具备的理论修养与专业技术要求。
最后,从课程层次上看,课程分为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体现了应用型人才所具有的从事生产实际应有的专业能力与知识要求,反映了其从事相关工作的专业能力、学习能力与认知水平。
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应加大选修课程的类型与数量,扩展知识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以,在课程的设置上应根据地方经济与产业结构及其发展趋势体现应用型人才适应新的产业需要应具备的基本要求,体现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力求避免因人设课的现象出现。
面向人才培养目标将课程进行模块化,是应用型课程体系构建的基础。结合学科特点、行业特征及学生兴趣,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将传统的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以及实验实践课程,针对某一受教育对象,将相关的课程放在一起进行整合,并分类设置课程模块,借鉴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经验设计各模块下的课程,突出依托学校自身特色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特征,体现应用型人才的“基本素质 + 实践能力 + 个性发展”的培养目标。根据学科特点与培养目标,将课程分类为“通识 +学科 + 专业 + 个性”的课程群组,对应用型课程体系进行结构性优化。其中,通识课程群,如英语、数学、计算机等,在于培养学生智能、思维方式等基本素质,同时,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教育等课程比重,以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学科基础课程群,如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等,是专业课程群的基础,以培养学生基础技能为主,重在知识的系统化和立体感;专业课程群,如各专业主干课程等,意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同时这类课程需对教学内容进行精选,并将知识前沿引入课程,促进专业特色的形成。
参考文献:
[1]武夏林,钟天送.HRD视阈下自主学习激励机制的建立[J].科教导刊,2015,(8):36-37.
[2]陈凤岚,自主学习的几个必要条件[J].考试周刊,2010,(19):221-221.
[3]张文莉.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J].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3(1) : 114 - 115.
[4]李川川.高等院校大学生自主学习存在问题及應对策略探微———以某地方高校为例[J].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 6) : 29 - 30.
[5] 贾茹.大学生自主学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有效路径[J].榆林学院学报,2014(5) : 110 - 111.
[6]常畅.地方应用型高校的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J].教育与职业,2016( 7) : 29 - 30.
[7]丛岩.“互联网 + ”背景下高职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评价与激励机制研究[J]. 中国培训,2016( 22) : 48.
[8]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 http: / / www. moe. gov. cn / srcsite / A16 / s334h.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装配式建筑行业背景下应用型院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SJGY2018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