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电脑网络、信息技术的影响无处不在,计算机科学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工具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广泛使用,已经把信息技术渗透进了各行各业,将信息技术逐渐融入到中学数学的教学中也是不可阻挡的大趋势。
【关键词】教学效果;信息技术手段
信息技术在中学数学中的广泛应用,绝非人们想象的上几节多媒体课,它包括的内容是很丰富的,如网上查询,搜索各种资源;制作课件,上好多媒体课,提高教学效果;建立自己的题库,储存资料,等等。
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有很明显的优势:
1、提供的信息量大,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在黑板上板书的例题、习题是很有限的,而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可在同样的时间内提供丰富的信息,提高有限时间内的学习效率。
2、使用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手段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能使一些复杂的、抽象的问题形象直观地反映出来,便于学生理解其中的变化规律,尤其是对于几何图形的运动变化问题。
3、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使学生的学习更灵活、方便,现在很多学校都有自己的网站,学生可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在网上下载练习习题、咨询疑惑、交流心得。
将信息技术融入中学教学中的口号已提了许多年,然而现实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一些学校电脑资源利用率不高,逐渐被浪费、损坏,电脑成了普通的文件夹,部分人为评职晋级而学习计算机,还有的电脑成了消遣的工具;在多媒体使用方面,一般文科用的稍多些,理科用的较少,在数学教学中更是如此,不少学校,除非上级检查或学校组织的听课、观摩课活动,不少老师平时不用多媒体上数学课,而是沿用传统的教学形式:黑板加粉笔(有时包括小黑板);还有一些老师对电脑的基本操作不熟悉,不会制作课件。我曾观看过一些教师的多媒体教学课,也观摩过一些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的课程整合比赛,发现有一个较突出的特点,凡是用多媒体上的数学课,多是集中在图形的平移、旋转、对称等直观形象的课题内容上,而像方程类、函数类或统计概率类等内容却少有人涉及,说明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的整合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产生上述种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观念问题。一些教师已经熟悉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感觉应用起来十分顺手,逐渐形成了一定的依赖心理,不再想涉足未知的、有挑战性的新领域。
2、制作课件耗费的时间较多,需付出一定的精力。传统的备课方式用2或3个小时就可准备一节课,而要制作好一个课件,所需时间是传统备课方式时间的2至3倍,甚至更多的时间,需要付出大量的体力、脑力。
3、数学课程本身的特点。文科课程较容易配上优美动听的音频、视频资料或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数学学科则具有明显的严谨性、抽象性、复杂性,虽然也能配上一些音频、视频资料或图片,但明显有较大的难度,尤其大量图形、图像、符合、公式使不少老师望而生畏。
作为教师,在新课改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学科的逐渐整合,我认为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要有强烈的解决新问题的意识。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的整合是一个大的方向、趋势,作为教师应体现出与时俱进的思想,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在这一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许多从未接触的新问题、新情况,一个人解决问题的愿望越强烈,思维就会越活跃、兴奋,会促使一个人想方设法解决问题。反之,如果一个人总是不情愿的面对一些问题,那么一遇到挫折、困难很快就会心安理得的退回原处、墨守成规。
2、要注意经常查看新的教学资源、教学课件,认真看一看别人的思路、作法、作品,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思想、观念、技术手段,这样对于开阔自己的视野、思路是很有帮助的。
3、要认真钻研一些常用软件,如office、几何画板等等,努力突破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技术难关。每一种软件要想简单的学会较容易,但其内容却是博大精深,其中好多强大功能尚不知晓,要想精通就得下一番真功夫,需要长时间地积累、坚持不懈地练习。数学课程本身的抽象性、复杂性,大量复杂的图形、符号、公式使不少老师望而生畏,这也是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整合困难的原因之一。对此,教师个人可尝试建立自己的题库。我们平时在网上可能会下载一些试题,但毕竟与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差距,不一定会完全适用。另外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肯定也会发现不少典型的例题、习题,以前是把它们记在本子上,现在我们可以练习把这些内容保存在电脑中,这样日积月累,会变得不断丰富完善,既便于进行组题考试时节省时间,又可以为制作课件准备素材,同时又能提高自己的电脑操作技术,数学试题经常接触大量的图形、数学符号、公式等,不少老师感到困难、头痛,而实际上这些图形、符号、公式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复杂,只要勤学好问,遇到问题,多于同事交流探讨或进行查询(例如在百度中查询),完全可以解决。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但会积累大量资料、素材,而且会很好的提高自己的电脑水平,所得到的知识与收获远非计算机教材上所告诉我们的那点内容。
人的创作是需要动力的,动力分两种,一种是内在的动力,既发自内心的想创作的愿望,这种动力可使人自发的、积极主动的进行创作性的活动。但很多情况下人是有惰性的,所以也需要另一种动力:外在的动力,既通过外部的命令、任务或要求,促使一个人完成某项活动。如果一个人态度端正、踏实,外在的动力也可逐步转化为内在的动力。建议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用电脑出一份标准试卷,无论格式、题量、题型分布尽可能与标准试卷一致,不要从网上下载,而是真正手工录入,对于其中的精品存档以备后用。虽然教师开始会感觉困难,但只要坚持下来,勤学好问,收获一定是很丰厚的。
【关键词】教学效果;信息技术手段
信息技术在中学数学中的广泛应用,绝非人们想象的上几节多媒体课,它包括的内容是很丰富的,如网上查询,搜索各种资源;制作课件,上好多媒体课,提高教学效果;建立自己的题库,储存资料,等等。
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有很明显的优势:
1、提供的信息量大,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在黑板上板书的例题、习题是很有限的,而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可在同样的时间内提供丰富的信息,提高有限时间内的学习效率。
2、使用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手段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能使一些复杂的、抽象的问题形象直观地反映出来,便于学生理解其中的变化规律,尤其是对于几何图形的运动变化问题。
3、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使学生的学习更灵活、方便,现在很多学校都有自己的网站,学生可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在网上下载练习习题、咨询疑惑、交流心得。
将信息技术融入中学教学中的口号已提了许多年,然而现实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一些学校电脑资源利用率不高,逐渐被浪费、损坏,电脑成了普通的文件夹,部分人为评职晋级而学习计算机,还有的电脑成了消遣的工具;在多媒体使用方面,一般文科用的稍多些,理科用的较少,在数学教学中更是如此,不少学校,除非上级检查或学校组织的听课、观摩课活动,不少老师平时不用多媒体上数学课,而是沿用传统的教学形式:黑板加粉笔(有时包括小黑板);还有一些老师对电脑的基本操作不熟悉,不会制作课件。我曾观看过一些教师的多媒体教学课,也观摩过一些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的课程整合比赛,发现有一个较突出的特点,凡是用多媒体上的数学课,多是集中在图形的平移、旋转、对称等直观形象的课题内容上,而像方程类、函数类或统计概率类等内容却少有人涉及,说明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的整合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产生上述种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观念问题。一些教师已经熟悉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感觉应用起来十分顺手,逐渐形成了一定的依赖心理,不再想涉足未知的、有挑战性的新领域。
2、制作课件耗费的时间较多,需付出一定的精力。传统的备课方式用2或3个小时就可准备一节课,而要制作好一个课件,所需时间是传统备课方式时间的2至3倍,甚至更多的时间,需要付出大量的体力、脑力。
3、数学课程本身的特点。文科课程较容易配上优美动听的音频、视频资料或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数学学科则具有明显的严谨性、抽象性、复杂性,虽然也能配上一些音频、视频资料或图片,但明显有较大的难度,尤其大量图形、图像、符合、公式使不少老师望而生畏。
作为教师,在新课改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学科的逐渐整合,我认为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要有强烈的解决新问题的意识。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的整合是一个大的方向、趋势,作为教师应体现出与时俱进的思想,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在这一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许多从未接触的新问题、新情况,一个人解决问题的愿望越强烈,思维就会越活跃、兴奋,会促使一个人想方设法解决问题。反之,如果一个人总是不情愿的面对一些问题,那么一遇到挫折、困难很快就会心安理得的退回原处、墨守成规。
2、要注意经常查看新的教学资源、教学课件,认真看一看别人的思路、作法、作品,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思想、观念、技术手段,这样对于开阔自己的视野、思路是很有帮助的。
3、要认真钻研一些常用软件,如office、几何画板等等,努力突破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技术难关。每一种软件要想简单的学会较容易,但其内容却是博大精深,其中好多强大功能尚不知晓,要想精通就得下一番真功夫,需要长时间地积累、坚持不懈地练习。数学课程本身的抽象性、复杂性,大量复杂的图形、符号、公式使不少老师望而生畏,这也是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整合困难的原因之一。对此,教师个人可尝试建立自己的题库。我们平时在网上可能会下载一些试题,但毕竟与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差距,不一定会完全适用。另外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肯定也会发现不少典型的例题、习题,以前是把它们记在本子上,现在我们可以练习把这些内容保存在电脑中,这样日积月累,会变得不断丰富完善,既便于进行组题考试时节省时间,又可以为制作课件准备素材,同时又能提高自己的电脑操作技术,数学试题经常接触大量的图形、数学符号、公式等,不少老师感到困难、头痛,而实际上这些图形、符号、公式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复杂,只要勤学好问,遇到问题,多于同事交流探讨或进行查询(例如在百度中查询),完全可以解决。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但会积累大量资料、素材,而且会很好的提高自己的电脑水平,所得到的知识与收获远非计算机教材上所告诉我们的那点内容。
人的创作是需要动力的,动力分两种,一种是内在的动力,既发自内心的想创作的愿望,这种动力可使人自发的、积极主动的进行创作性的活动。但很多情况下人是有惰性的,所以也需要另一种动力:外在的动力,既通过外部的命令、任务或要求,促使一个人完成某项活动。如果一个人态度端正、踏实,外在的动力也可逐步转化为内在的动力。建议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用电脑出一份标准试卷,无论格式、题量、题型分布尽可能与标准试卷一致,不要从网上下载,而是真正手工录入,对于其中的精品存档以备后用。虽然教师开始会感觉困难,但只要坚持下来,勤学好问,收获一定是很丰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