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法法典化进程中的终身学习权保障研究

来源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2shuo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启动教育法典编纂工作是202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计划的重要内容,实现教育法法典化成为新时代教育立法的新目标.我国教育法法典化进程的推进,是对学习型社会建设规范需求与公民终身学习权保障诉求的立法回应.从权利的基本属性划分来看,终身学习权属于自然法层面的应然权利,还处于一个向法定权利与实然权利逐渐过渡的过程.无论是教育单行法的制定,还是教育法典的编纂,都应当注重对公民终身学习权的保障.其中,《终身教育法》对终身学习权起着直接保障的作用,《学前教育法》《学校法》《考试法》则起着间接保障的作用.教育法典的编纂应当以终身学习权作为重要的权利基础,赋予其明确的规范内涵与权利内容.教育法典的编纂可以遵循先制定总则、后制定分则的逻辑思路,教育法典总则应当确立终身学习权的法律地位,教育法典分则需要形成终身学习权的规范依据.
其他文献
新冠肺炎疫情应对过程中对公民的一些权利进行限制具有理论依据和法律依据.疫情应对中暴露了《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的不足、对公民权利的限制没有严格遵循必要的原则和对公民权利的保障不充分的问题.为此,需要完善《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疫情应对中应严格遵循比例原则和法律保留原则,充分保障公民权利.
在环境公共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因信息不对称以及处在压力型体制内的现实因素,以及在上级政府监督不力与激励不足的情景中,政策变通一直是阻碍河长制有效实施的难题.福建省三明市通过“河长制智慧管理平台”,创新性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监督和量化,强化组织监管信息化建设,实现动态式、一体化、全覆盖管理,从组织结构、组织制度、组织观念进行三位一体化转型,从而保障河长制的顺利有效实施.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当前“三农”工作重心,农村社会工作在助力乡村振兴过程中具有多种功能.通过探究乡村振兴与农村社会工作在价值取向、服务对象、目标方位和推进方式上的契合,反思农村社会工作的现实困境,力求探索增能视角下农村社会工作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
政党、政府、市场与社会组织是国家治理的治理主体.当代中国国家治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多元主体参与的复合型治理模式.把党的领导嵌入国家治理体系中,其理论逻辑在于推动党的组织系统结构性地嵌入国家政权的组织系统、市场的组织系统与社会的组织系统,确保执政党在国家治理体系中主要发挥总体设计、整合动员与方向引领三种领导功能;从当代中国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治国理政方案来看,其实践路径在于通过重塑党与政府、社会和市场的关系,建构执政党的领导功能与其他治理主体功能相互协调与耦合的现代治理体系,从而实现加强党的领导与推动国家
中国共产党领导教育的百年历史是不懈奋斗的办学实践史,是人民至上的教育体系建设史,是与时俱进的教育制度改革史,是实事求是的教育理论探索史.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教育走过了一条从“筚路蓝缕”到“探索新路”到“走向大国”再到“迈向强国”的奇迹发展之路,取得了一次又一次伟大的成就,不断证明百年来党领导教育的先进性、规律性和合理性.中国共产党领导教育的百年探索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一是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路线;二是坚持人民至上,牢记教育初心;三是坚持正确方向,探寻办学道路;四是坚持与时俱进,注重改革创新;五是
有案不立,立而不查、查而不破,阻碍律师会见,无充足理由拒绝办理取保候审,强迫认罪认罚,滥用抗诉权,随意否定律师有理辩护且不在判决书中说明具体理由的行为,破坏了我国刑事诉讼秩序,侵害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获得有效辩护”的法益,具有明显的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我国制定了大量规范性文件但治理乏力,需要启动刑罚手段才可能有效遏制.通过解释途径将此类行为入罪化.
法治背景下,社会转型的过程也是权利转型的过程,终身学习社会的建立需要相应的权利转型予以保障支持.为适应社会经济多元发展和高质量复合型人才变革境遇,学习已不再局限于传统教育框架内,由此导致教育与学习的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在此过程中,受教育权作为接受权,其实体权利内容和保障条件等局限性愈发凸显.一种超越了“接受教育”理念,由学习自由权、以受教育权为核心的学习条件保障权、个体的发展权构成的综合性权利,即学习权,成为建立终身学习社会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