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雷雨》中四凤悲剧的根源

来源 :阅读与鉴赏(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lzjl9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雷雨》中的四凤不仅具有中国传统女性的纯洁、质朴的美好特质,而且更具有新时代女性追求爱情的勇敢品格。这样一位中国传统意义上完美的女性形象,她的悲惨结局不禁让人扼腕叹息。
  是什么造成了四凤的悲剧命运呢?本文拟从主观因素、客观因素和超文本因素三个方面出发,结合人物定位与性格的分析,试析四凤悲剧的根源。
  
  一、主观因素——四凤
  
  四凤的错在于她爱了不该爱的人。
  首先,周萍与四凤是同母异父的兄妹,从伦理、道德的角度来说,四凤不应该爱周萍,这只会使她背负上乱伦的罪名。在《雷雨》中,她一直也不清楚她跟周萍的真正关系,直到第四幕结尾处,她才明白周萍是她同母异父的哥哥,她陷入了苦痛的深渊,开篇就已经预示了她的最终死亡。
  其次,四凤的角色定位是周公馆的一位侍女。即使她身上散发出的不同于大户人家小姐的青春气息,使她成为周家两位少爷爱慕的对象,她也不能忘了自己的本分。一个侍女爱上大户人家的少爷,有好结局的少之又少。而周萍又是一个不能依靠的人(这一点后文在分析周萍时有所论述),四凤哪怕跟了周萍,压力也会接踵而至,幸福生活也只能渺茫无依。
  正如她的哥哥鲁大海对着周冲所言:“她是个穷人的孩子,她的将来是给一个工人当老婆……嫁给一个阔人当太太,那是一个小姐的梦!这些在我们穷人连想都想不起的。”{1}这些正是四凤想都想不起的。但她还是偷偷地爱上了周家的大少爷,不能守住自己的本分,加之乱伦的罪名,她想逃脱悲剧的命运已是不可能的事。
  除了四凤自身的主观因素之外,还有许多客观因素,从不同层面或酿成、或推动了四凤悲剧的发生。
  
  二、客观因素
  
  1.恋人——周萍
  周萍是四凤的亲密恋人,是四凤的生命和全部。
  但周萍先是与其后母保持不正常的关系,这让他承受着心理上伦理道德的谴责压力,于是他想摆脱,但他“空虚脆弱,经不起现实的风霜。在他灰暗的眼神里,你看见了不定,犹疑,怯弱同冲突”{2}。在遇到四凤之前,他的“摆脱”顶多只是内心的痛苦与挣扎,他始终缺乏一种力,把他从深渊中拉出来,直到遇见了四凤。他误以为四凤是他生命的亮色,他视四凤为他的“救命稻草”,最后决定带四凤离开周家。然而这却是幸福生活的结束,死亡路途的开始。
  因为周萍的角色定位不允许他这么做。他与四凤是同母异父的兄妹,这么做就是乱伦。其次,撇开周萍与四凤同母异父的这一关系,四凤即使跟着周萍离开周家,也不可能获得幸福。周萍始终是一个情感和矛盾的奴隶,一棵弱不禁风的草。有谁能够想象一个娇生惯养的少爷,在带着一个丫环远走高飞,跟周家脱离了关系之后,能挑起生活的重担?他羸弱,浑身散发着封建遗少的气味,他迟疑怯弱不安定,他不时在矛盾中悔恨,又不时在矛盾中冲动。这样一个人,四凤跟了他,又有什么幸福可言?
  2.情敌——周繁漪
  曹禺在《雷雨序》中指出,周繁漪具有“最雷雨”的性格,她的爱恨都是极端的。
  她热情而孤独,渴望自由但又无力摆脱自己的处境。她的生活就像一潭死水,周萍让她重燃对生活的热情,她把名誉和性命交给了周萍。令她始料不及的是,周萍在遇到四凤之后,便疏远她,抛弃她。她恨周萍对她的抛弃。她视四凤为情敌,她要报复,守卫她最后的爱情。所以她让鲁侍萍把四凤带走;在知道周萍决意与四凤离家时,她叫来了周朴园,为的是挽回她与周萍曾经的感情。“她不悔改,她如一匹执拗的马,毫不犹疑地踏着艰难的老道,她抓住了周萍不放手,想重拾起一堆破碎的梦而救出自己,但这条路也引到死亡”{3}。她不知道前面还有更大的灾难悄然来临,她只知道她要守卫自己的感情,驱逐四凤。
  善良、质朴的四凤是无辜的。她被周萍推到了性格极端的繁漪的对立面。她与周萍的恋人关系是不符合人常的,注定了是悲剧。即使没有这一层,以繁漪如火的仇恨,四凤跟着周萍恐怕永生不得安宁,她还未与周萍离开周家,悲剧却早已悄然上演。
  3.准恋人——周冲
  周冲口口声声都是四凤四凤,他说他爱四凤,他甚至愿意把自己的一半学费拿出来给四凤读书,并且向四凤求婚。但当“繁漪唤他出来阻止四凤与周萍逃奔的时候,他才看出……四凤也不是能与他在冬天的早晨,明亮的海空,乘着白帆船向着无边的理想航驶去的伴侣”{4}。
  周冲“在情爱里,他依然认不清真实。抓住他心的并不是四凤,或者任何美丽的女人。他爱的只是‘爱’,一个抽象的观念,一个渺茫的梦。所以当着四凤不得已地说破了她同周萍的事,使他伤心的却不是因为四凤离弃了他,而是哀悼着一个美丽的梦的死亡”{5}。
  “在四凤和周萍同走的时候,他只说:(疑惑地,思考地)‘我忽然发现……我觉得……我好像并不是真爱四凤;(渺渺茫茫地)以前,……我,我,我——大概是胡闹。’他慷慨地让四凤跟着周萍离弃了他。这不像一个爱人在申说,而是一个梦幻者探寻着自己”{6}。
  周冲对四凤的爱慕,充满完美主义的梦想。他所爱的不是四凤,而是四凤所代表的美的境界。当他对真善美的乌托邦世界的无限梦想被现实打破时,他才认识到自己对四凤真正的感情只是对美的憧憬,他的纯洁而又纤尘不染的心也随之破碎。他选择放弃,他给不了四凤幸福生活;与此同时他把四凤往死亡的路上推进一步。
  4.母亲——鲁侍萍
  鲁侍萍是四凤的母亲,从内心里希望四凤幸福,但她所做之事,却值得商榷。
  关于30年前发生的事,鲁贵知道,四凤却不知道。在《雷雨》第三幕里,鲁贵对着鲁侍萍说:“我没有在家养私孩子,还带着个(指大海)嫁人。”{7}鲁贵只是侍萍的丈夫,而且侍萍先后改嫁过两次,但她的女儿四凤却只有这一个。按理说,鲁贵知道的事,侍萍更应该让她女儿知道。但她却一直遮掩,直到她30年后发现自己又到周家时,她只是急于把四凤带走,离开周公馆,想从此一了百了。然而一切都迟了,当她把四凤带回家,并打算第二天就带四凤回济南时,周萍找来了;当四凤和盘托出了她与周萍的关系时,鲁侍萍还是选择了掩盖。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鲁侍萍告诉四凤30年前的事,后面的悲剧又怎可能发生。她一次又一次错失了本可以展露的问题,蹉跎了四凤,她犹豫不决的态度,让悲剧一再上演。
  《雷雨》中总有一种不可言说的神秘力量,把剧中的人物引向悲剧。这就是文本之外的因素——作者,对文本的安排。
  
  三、超文本因素——作者
  
  正如曹禺在《雷雨·序》中所言,他素来是有些忧郁而暗涩的。
  “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我念起人类是怎样可怜的动物……受着自己——情感的或者理解的——捉弄,一种不可知的力量——机遇的,或者环境的——捉弄……我用一种悲悯的心情来写剧中人物的争执……他们怎样盲目地争执着,泥鳅似的在情感的火炕里打着昏迷的滚,用尽心力来拯救自己,而不知千万仞的深渊在眼前张着巨大的口。他们正如一匹跌在泽沼里的羸马,愈挣扎,愈深沉地陷落在死亡的泥沼里”{8},“《雷雨》所显示的,并不是因果,并不是报应,而是我所觉得的天地间的‘残忍’(这种自然的‘冷酷’,四凤与周冲的遭际最足以代表……)”。
  没有比这更明白清楚的了,曹禺想通过他笔下的悲剧人物不甘于被压迫,想撑破命运罗网的挣扎,表现一种主宰人物命运的神秘力量,任灵魂如何拼命挣扎也都无济无事。理想破灭,生命也化为空影,悲剧一开始就如影随形,早早埋下伏笔。这种宇宙中人所无法控制的力,在曹禺的笔下,在《雷雨》中,“残酷”地体现在四凤身上,推着她一步一步走向悲剧的结局。■
  
  注释
  {1}~{8}曹禺《曹禺选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1
其他文献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们都时刻关注教学改革的新动向,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特别是今年高三毕业班是使用新教材新课标的第一届,如何巧用方法进行系统复习,应对2007年高考,是高三语文老师的迫切要求。纵观2006年全国各省市高考语文试题,只有广东、上海和重庆考文学常识,其中广东试卷中占2分,重庆和上海试卷都是占1分。老师们一般不大重视文学常识的复习,但也很希望学生能得到这一两分。那么,如
本文尝试从功能对等理论的视角出发,研究英语学术论文的翻译问题。笔者以道格·伽瑟瑞(Doug Guthrie)的学术论文——《信息不对称及认识难题:论结构地位在中国“关系”重要性
泉州市位于福建省东南部,系厦、漳、泉金三角经济开放区,全省综合改革试验区。既是历史文化名城,重要港口,又是福建对外贸易,繁荣城乡经济的重要阵地。九十年代,是我市人民生活由温
【正】 加速培育保险市场,是顺应经济发展的必然需要。改革开放以来,作为国民经济重要一环的人民保险事业,呈现出勃勃的发展生机。保险已渗透到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
<正>处于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温州媒体,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报道中,如何发挥优势、彰显特色?本文以温州晚报《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特别报道·温州人家》专栏(以下简称"温州人家"
古典政治哲学所谓的"哲人王"观念只是一种理论预设,其目的在于批判人间"理想国"、为现实政治寻找理论"范式"、指导尘世国度的统治者以及为现实政治寻找超越性的神圣依据。古
【正】 在当前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加速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促进我省农村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是全社会共同关心的大问题。我们必须从城市和乡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迄今为止部分教师对数学概念的教学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概念教学中存在着许多不足。为了搞好数学概念的教学,本文阐述了数学概念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柏拉图《理想国》第六卷的理论叙述具有三个意义层次。首先,从484A至497A,此一意义层次主要探讨哲学家因何应当成为城邦的护卫者;其次,从497B至502C,此一意义层次主要探讨受
【正】 近几年伴随着商品经济体制的改革,银行的信贷资金供应大大超过经济增长率,其使用效果呈递减趋势,这一结果为今后改革和发展带来了以下几个问题: 1、经济发展与货币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