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新课程标准给数学交流提出了明确的目标,把“会数学交流”定位为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交流作为一种学习过程,是以思维为主,通过与教师、同学的交流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主动完善认知结构,获得情感交流。交流作为一种数学活动,它同实验、猜想等数学活动一样,引发认知结构的重组,积累合作交流的体验,从而提高学习的有效性。交流作为一种学习的方式,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主动与他人交换意见,感受同伴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对自己已有的学习结果进行反思,形成主动学习。在目前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数学交流的问题,因此必须对目前初中数学教学中交流缺失现象以及改进的策略进行深刻的反思。
一、实施情感教育——培养学生交流能力的关键
初中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情感密不可分,他们往往不是从理性上认为某学科重要而去学好它,常常是因为不喜欢某课任教师而放弃该科的学习。因而,实施情感教育是培养初中数学交流能力的关键。
1.在课堂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关键是运用好教师的表情与语言。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与组织者,还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彼此敞开心扉,这些又是与教师的课堂表情密不可分。笔者根据所教年段的问卷调查统计,80%的学生认为,他们在课堂上最关注教师的表情。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课堂表情的運用技巧主要有:(1)真诚的微笑表情;(2)热情自然的认真表情;(3)信任鼓励的目光表情。教师的语言不仅要有激励性,还要情感化,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一些常用语言,组织学生开展交流,并要求学生指出教师还有哪些不足。这样,最大限度地提高交流意识,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
2. 在课的结尾,实施情感教育的关键是归纳总结。教学交流总结对于加深学生理解、巩固当堂所学知识、掌握规律和启迪学生积极思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数学交流形成的得与失在大脑中加工、自省,形成自己的知识,印象深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留下时间、空间,让学生进行自省、反思,从而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时,有意设置一个悬念,促使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新,产生一种向往感,这对学生课后预习是一种无形的动力。
二、实施作业反馈教育——培养学生交流能力的根本
长期以来,传统作业被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教的补充”和“教的强化”,作业内容的知识范围较窄,远离学生实际,作业方法相对单一,作业程式化、规范化的倾向明显,作业反馈交流的时间也没有,甚至由于题海作业的存在,反而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了负面影响。新课标理念下的作业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教师应让学生在交流合作的基础上进行练习,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作业不再是学生的负担,而是学生成长中一种生活需要、学习需要,更是交流的需要。
1.作业反馈生活化——拓宽学生的交流空间。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也处处要用到数学,生活中有取之不竭的数学资源。把作业反馈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布置一些与学生生活有关的作业,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本领,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继续拓展与延伸。
2.作业反馈趣味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对作业反馈的兴趣,在作业形式的多样化上下功夫,在“趣”字上做文章,使学生一看作业的内容就来劲,就跃跃欲试,使学生把作业看作是没有负担的学习,乐在其中。
3.作业反馈开放化——点燃学生的创新火花。通过开放性作业的反馈练习,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要想获得成功,必须学会在合作中交流,在交流中生成。学生在交流中,往往出现多种不同思路、不同方法的碰撞,从而迸发出绚丽多彩的思维火花。他们敢于提出问题,大胆发表意见,创造力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从而得到了许多非常精彩的新的结论和新的猜想,拓展了思维活动空间。
三、培养学生数学交流能力应注意的问题
1.交流的内容要有梯度,有探究和讨论的价值。交流避免走过场,否则学生具有很强的依赖性。无目的、无针对性、无必要性的数学交流,学生毫无兴趣。因此,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设计与课题有关的交流内容,尽可能体现出新教材的新理念。
2.在进行数学交流时,教师要关注数学交流的进度。在课堂上,笔者发现有时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有一些学生趁机捣乱,谈论与教学无关的话题;有的学生因为性格内向,总是充当旁观者,依赖思想较强。因此,教师要十分重视兴趣的激发,营造持久活跃的群体交流氛围,同时加强对组长的培训,让组长协调好,让每一个人都有交流机会。
3.课堂数学交流,教师要发挥“导演”的作用。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给学生交流的时间、空间、氛围,还要指导学生交流的方法。只要每一位教师充分尊重和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觉主动交流学习,就一定能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跨世纪人才。
总之,注重数学交流,培养学生的课堂数学交流能力,是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的一个重要途径。只有这样,初中数学交流能力才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才能“活”起来。[e]
(江苏省泗洪县第四中学 223900)
一、实施情感教育——培养学生交流能力的关键
初中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情感密不可分,他们往往不是从理性上认为某学科重要而去学好它,常常是因为不喜欢某课任教师而放弃该科的学习。因而,实施情感教育是培养初中数学交流能力的关键。
1.在课堂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关键是运用好教师的表情与语言。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与组织者,还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彼此敞开心扉,这些又是与教师的课堂表情密不可分。笔者根据所教年段的问卷调查统计,80%的学生认为,他们在课堂上最关注教师的表情。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课堂表情的運用技巧主要有:(1)真诚的微笑表情;(2)热情自然的认真表情;(3)信任鼓励的目光表情。教师的语言不仅要有激励性,还要情感化,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一些常用语言,组织学生开展交流,并要求学生指出教师还有哪些不足。这样,最大限度地提高交流意识,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
2. 在课的结尾,实施情感教育的关键是归纳总结。教学交流总结对于加深学生理解、巩固当堂所学知识、掌握规律和启迪学生积极思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数学交流形成的得与失在大脑中加工、自省,形成自己的知识,印象深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留下时间、空间,让学生进行自省、反思,从而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时,有意设置一个悬念,促使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新,产生一种向往感,这对学生课后预习是一种无形的动力。
二、实施作业反馈教育——培养学生交流能力的根本
长期以来,传统作业被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教的补充”和“教的强化”,作业内容的知识范围较窄,远离学生实际,作业方法相对单一,作业程式化、规范化的倾向明显,作业反馈交流的时间也没有,甚至由于题海作业的存在,反而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了负面影响。新课标理念下的作业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教师应让学生在交流合作的基础上进行练习,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作业不再是学生的负担,而是学生成长中一种生活需要、学习需要,更是交流的需要。
1.作业反馈生活化——拓宽学生的交流空间。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也处处要用到数学,生活中有取之不竭的数学资源。把作业反馈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布置一些与学生生活有关的作业,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本领,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继续拓展与延伸。
2.作业反馈趣味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对作业反馈的兴趣,在作业形式的多样化上下功夫,在“趣”字上做文章,使学生一看作业的内容就来劲,就跃跃欲试,使学生把作业看作是没有负担的学习,乐在其中。
3.作业反馈开放化——点燃学生的创新火花。通过开放性作业的反馈练习,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要想获得成功,必须学会在合作中交流,在交流中生成。学生在交流中,往往出现多种不同思路、不同方法的碰撞,从而迸发出绚丽多彩的思维火花。他们敢于提出问题,大胆发表意见,创造力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从而得到了许多非常精彩的新的结论和新的猜想,拓展了思维活动空间。
三、培养学生数学交流能力应注意的问题
1.交流的内容要有梯度,有探究和讨论的价值。交流避免走过场,否则学生具有很强的依赖性。无目的、无针对性、无必要性的数学交流,学生毫无兴趣。因此,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设计与课题有关的交流内容,尽可能体现出新教材的新理念。
2.在进行数学交流时,教师要关注数学交流的进度。在课堂上,笔者发现有时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有一些学生趁机捣乱,谈论与教学无关的话题;有的学生因为性格内向,总是充当旁观者,依赖思想较强。因此,教师要十分重视兴趣的激发,营造持久活跃的群体交流氛围,同时加强对组长的培训,让组长协调好,让每一个人都有交流机会。
3.课堂数学交流,教师要发挥“导演”的作用。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给学生交流的时间、空间、氛围,还要指导学生交流的方法。只要每一位教师充分尊重和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觉主动交流学习,就一定能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跨世纪人才。
总之,注重数学交流,培养学生的课堂数学交流能力,是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的一个重要途径。只有这样,初中数学交流能力才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才能“活”起来。[e]
(江苏省泗洪县第四中学 22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