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最蓝的眼睛》中身体破损意象的双重性

来源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uisv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托妮·莫里森在《最蓝的眼睛》中通过描绘不同黑人的命运,对白人主流文化冲击下黑人个体的失落和异化问题予以深刻的关注。其主要以身体破损意象为表征,通过对不同人物的分析,阐明了这一意象的双重含义:它既意味着失落和异化,也意味着对失落和异化的反抗。通过反抗,托妮·莫里森提出了黑人个体尤其是黑人女性重建自我身份的主张,即获得自己的话语权并打破白人主流文化的神话。
其他文献
美术教学要结合美术学科的特点,分析美术教学对于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优势,研究在美术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激发和培养学生情感的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
讨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在近代走向终结之宗教根源在于上古时期人神相通的宗教观念,及其这一观念对中国传统文化长期而深刻的影响.
对某平台双介质滤器仪控系统投用后发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总结整改、优化设计与方案探讨。着眼于日趋严峻的安全环保形势和日益增加的油田生产污水处理量,结合现场实际情况,依
阅读教学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是阅读教学的主体,学生自主的阅读是学生与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前提,因此,教师要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0世纪70年代,伊拉克作为一个地区大国在海湾崛起,正值伊朗伊斯兰革命爆发.美国先是对伊朗革命进行仇视宣传,诱导萨达姆发动对伊朗的战争,而后在战争中扶弱抑强,借机"渔翁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某事物感兴趣时。他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因“好学”“乐学”而变被动为主动,其创造潜能就会得到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