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美术活动中创设游戏化的情境深受幼儿的喜爱,教师有目的地创设具有各种情绪色彩的,以生动具体形象为主体的游戏化情境,能够引起幼儿的审美情感和态度体验,从而激发幼儿的美术表达与创作。
一、以“游戏化”的引入激趣
引入就像是一根“导火索”,直观、生动、形象的引入不仅能点燃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欲望,更重要的是能推动幼儿进行自主探究,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如果“引入”平淡无奇,幼儿就不会感兴趣,进而导致幼儿在整个美术活动中处于被动地位。
1. 故事儿歌激趣
首先,我们将绘本故事表演的游戏形式引入美术活动,引起幼儿的注意力,激起幼儿的兴趣。幼儿在轻松的故事导入后,能很顺利地进入活动。如小班美术活动“方格子老虎”,我们利用绘本故事,引导幼儿感受并尝试横线条、竖线条的画法。在游戏化的故事表演引入下,幼儿很轻松地就掌握了基本的绘画技能并对接下来的创作产生了兴趣。其次,我们利用儿歌的游戏方式引入主题。儿歌生动形象、顺口好记,用儿歌引入可引起幼儿学画的兴趣,使幼儿的记忆力和想象力得到发展。如小班幼儿已经有了画曲线的经验,借此我们设计了生动形象的游戏儿歌“小线条绕呀绕,绕出多个小圈圈,添添画画变小鱼”,让幼儿在语言游戏的感染下,变出一幅幅有趣的戏鱼图。
2. 多媒体激趣
在故事广泛运用的今天,故事的形式不仅仅是指图画书上的内容,还有借助多媒体而产生的“新”故事,如有声读物、动画等,都是幼儿喜欢的故事形式。通过视听结合,能够引发幼儿的艺术情感,再把这种感情带入活动中,用美术的方式让他们发挥想象,从而达到良好的效果。如大班美术活动“美丽的大海”,活动开始,教师播放多媒体“大海”的场景,声情并茂的景象呈现在幼儿面前,激起了幼儿绘画的兴趣,幼儿在活动中一直保持着投入的状态。
由此可见,趣味犹如磁石,紧紧吸引着幼儿,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我们要灵活地选用引入方法。幼儿美术活动中的引入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需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恰当运用,才能提高幼儿美术的兴趣,创造出一种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气氛和情景。
二、以“游戏化”的过程识趣
美术是艺术,艺术离开创造就没有了生命力。幼儿园美术活动的目的不是把幼儿培养成专业的画家,而是为了促进他们完整、全面、和谐的发展,特别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故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引导幼儿在富有乐趣的过程中,用他们独特的认知方式去感受周围世界,并通过丰富的想象创造出真正属于自己的美术作品。
1. 内容识趣
把美术内容寓于游戏中,使幼儿置身于游戏中,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如幼儿喜欢小动物,我们就可以设计“ 小蜗牛散步”“小鸟飞飞”等美术内容。在中班美术活动“圆形变变变”中,我事先在活动室内布置了各种各样圆形的素材,如螃蟹、小熊、眼镜等实物,收集了各种圆形物体的图片贴在墙面上,并对小朋友们说:“今天圆形宝宝要到我们班来找朋友,谁能帮他找到圆形好朋友呢?”原本抽象的圆形被拟人化了,成为和小朋友一样的“宝宝”,他们很快帮圆形宝宝找了朋友,变出了很多有创意的圆形“朋友”。幼儿就在这种轻松的游戏化情境下,自始至终保持着浓厚的学习乐趣,活动内容的趣味性促使着幼儿不断向前发展。
2. 材料识趣
我们要尽可能为幼儿提供多种美术材料,如各种画纸、颜料、画笔等,可以让幼儿在地上涂鸦、墙上作画。基于幼儿的生活经验,教师可以提供各种蔬菜瓜果、废旧纸团等让幼儿压印,提供毛线拖画,提供吸管吹画等。如小班“蔬菜印章画”“我给西瓜宝宝穿新衣”等活动。又如大班美术活动“五彩鸟”,我们设计了蜡刻画的作画形式,蜡刻画纸有它独特的色彩,刻画出来的画面色彩鲜艳,可以给幼儿美的享受,使幼儿的兴趣更浓厚、参与的积极性更高、画面效果更真实生动。再如“美丽的下雪天”美术活动,我们舍弃了以往用油画棒来创作的方式,而采用“油水分离”的方法来作画,效果就不一样了。首先,幼儿用白色蜡笔在白纸上画雪花和雪人等景物,然后用淡蓝色水粉颜料在白纸上涂上一层,马上呈现在眼前的是雪花和雪人,一幅下雪天的场景画就出来了。这项活动,不仅让幼儿在做做、玩玩中懂得了油水分离这一有趣的现象,而且幼儿的创造热情也在美术活动中得以充分发挥,创造愿望得到满足和实现。
3. 方法识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的创造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力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我们经常鼓励幼儿要有创新精神,那么,有趣的绘画方法至关重要。如“老母鸡”绘画活动,幼儿会形象生动地一边念儿歌“高高一座山,平平一座山,矮矮一座山,高山连矮山,添上尖三角,涂上黑圆点,顶戴一朵花”,一边画出老母鸡的形象,最终呈现的作品活泼生动、妙趣横生。又如,在幼儿画鱼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把椭圆形当作面包,在面包中间切一刀,面包疼得张开了嘴,瞪大了眼睛,马上在面包上下各长出一个翅膀,拖着尾巴飞了起来,这样一条鱼的形象便立即显现了出来。这种趣味构思既是画小鱼的口诀归纳,又直接将美术活动的方法和步骤饶有兴趣的表现在画纸上,让幼儿在奇妙的变魔术中完成了小鱼的绘画活动,感受到了画小鱼也能这么有趣。
总之,游戏化的过程是丰富多彩的,在美术过程中融入游戏,能够使活动充满乐趣。但在美术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要围绕幼儿的特点,设计不同的游戏过程。此外,要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教师首先要具备开拓创新的精神,能够创设出新颖、恰如其分的情境。
三、以“游戏化”的评价增趣
幼儿喜欢游戏,它能使情、景、物在美术活动中融為一体,让幼儿达到一定的内心感受和情绪体验,使幼儿在充分感知美的基础上,理解美和形成美的观念,产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有效的评价形式能够进一步达成活动的目标,我们应根据美术活动的特点和幼儿的实际情况灵活创设“游戏化”的评价方式,否则单单流于形式,不但浪费了评价时间,更无法达到评价要求。
1. 言语增趣
在幼儿美术活动评价时,我们可以用游戏化的语言引导幼儿进行评价。不管幼儿作品的好坏都要适当给予赞赏,对一些好的作品可安排一定时间让幼儿欣赏、评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对一些不成功的作品可启发幼儿思考,谈谈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评价幼儿作品的过程,不仅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小班美术活动“笼中的小兔”,教师这样引导幼儿:谁画的笼子既结实又漂亮呢?小兔子最喜欢住哪个笼子呢?以游戏化的语言来讲评才会引起幼儿的共鸣,让幼儿始终沉浸于游戏中,充分表达自己的不同感受。
2. 情境增趣
以游戏的情境烘托,教师要尽可能地了解幼儿在看什么、想什么,才能从幼儿感兴趣的角度进行引导,将评价游戏化。如大班美术活动“漏窗”的评价环节,教师布置了一个园林漏窗的场景,当把幼儿作品全部展示出来之后,教师以带领幼儿参观园林漏窗的游戏方式,让幼儿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下说说自己喜欢的漏窗。这样的评价方式不仅让幼儿体验到了评价的乐趣,而且亲身感知了漏窗的美。又如小班美术活动“香香的蛋糕”,在最后的评价环节,教师以请小动物吃点心的游戏方式,让扮演各种小动物的幼儿去选蛋糕吃,并说说自己最喜欢哪块蛋糕。幼儿既参与了评价,又在选选、玩玩的游戏情境下,增强了评价的趣味性。再如,中班美术活动“花儿朵朵开”,在最后的评价环节,教师设置了我与花儿照个相的游戏方式,请幼儿说说自己喜欢哪一朵花?说说喜欢的原因(花的大小、形状等),教师现场给幼儿拍照,游戏化的评价给美术活动增添了乐趣。
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任何一种评价方法都不是万能的,教师应以幼儿发展为本,灵活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为幼儿创造表达的机会,让每个幼儿都学会评价、参与评价。传统评价往往是以教师评价为主,很难体现幼儿的“自主性”,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评价中,让幼儿共同参与评价,进行自评与互评,幼儿在游戏化的评价中享受着无比的乐趣,获得了快乐与成功感。
一、以“游戏化”的引入激趣
引入就像是一根“导火索”,直观、生动、形象的引入不仅能点燃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欲望,更重要的是能推动幼儿进行自主探究,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如果“引入”平淡无奇,幼儿就不会感兴趣,进而导致幼儿在整个美术活动中处于被动地位。
1. 故事儿歌激趣
首先,我们将绘本故事表演的游戏形式引入美术活动,引起幼儿的注意力,激起幼儿的兴趣。幼儿在轻松的故事导入后,能很顺利地进入活动。如小班美术活动“方格子老虎”,我们利用绘本故事,引导幼儿感受并尝试横线条、竖线条的画法。在游戏化的故事表演引入下,幼儿很轻松地就掌握了基本的绘画技能并对接下来的创作产生了兴趣。其次,我们利用儿歌的游戏方式引入主题。儿歌生动形象、顺口好记,用儿歌引入可引起幼儿学画的兴趣,使幼儿的记忆力和想象力得到发展。如小班幼儿已经有了画曲线的经验,借此我们设计了生动形象的游戏儿歌“小线条绕呀绕,绕出多个小圈圈,添添画画变小鱼”,让幼儿在语言游戏的感染下,变出一幅幅有趣的戏鱼图。
2. 多媒体激趣
在故事广泛运用的今天,故事的形式不仅仅是指图画书上的内容,还有借助多媒体而产生的“新”故事,如有声读物、动画等,都是幼儿喜欢的故事形式。通过视听结合,能够引发幼儿的艺术情感,再把这种感情带入活动中,用美术的方式让他们发挥想象,从而达到良好的效果。如大班美术活动“美丽的大海”,活动开始,教师播放多媒体“大海”的场景,声情并茂的景象呈现在幼儿面前,激起了幼儿绘画的兴趣,幼儿在活动中一直保持着投入的状态。
由此可见,趣味犹如磁石,紧紧吸引着幼儿,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我们要灵活地选用引入方法。幼儿美术活动中的引入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需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恰当运用,才能提高幼儿美术的兴趣,创造出一种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气氛和情景。
二、以“游戏化”的过程识趣
美术是艺术,艺术离开创造就没有了生命力。幼儿园美术活动的目的不是把幼儿培养成专业的画家,而是为了促进他们完整、全面、和谐的发展,特别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故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引导幼儿在富有乐趣的过程中,用他们独特的认知方式去感受周围世界,并通过丰富的想象创造出真正属于自己的美术作品。
1. 内容识趣
把美术内容寓于游戏中,使幼儿置身于游戏中,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如幼儿喜欢小动物,我们就可以设计“ 小蜗牛散步”“小鸟飞飞”等美术内容。在中班美术活动“圆形变变变”中,我事先在活动室内布置了各种各样圆形的素材,如螃蟹、小熊、眼镜等实物,收集了各种圆形物体的图片贴在墙面上,并对小朋友们说:“今天圆形宝宝要到我们班来找朋友,谁能帮他找到圆形好朋友呢?”原本抽象的圆形被拟人化了,成为和小朋友一样的“宝宝”,他们很快帮圆形宝宝找了朋友,变出了很多有创意的圆形“朋友”。幼儿就在这种轻松的游戏化情境下,自始至终保持着浓厚的学习乐趣,活动内容的趣味性促使着幼儿不断向前发展。
2. 材料识趣
我们要尽可能为幼儿提供多种美术材料,如各种画纸、颜料、画笔等,可以让幼儿在地上涂鸦、墙上作画。基于幼儿的生活经验,教师可以提供各种蔬菜瓜果、废旧纸团等让幼儿压印,提供毛线拖画,提供吸管吹画等。如小班“蔬菜印章画”“我给西瓜宝宝穿新衣”等活动。又如大班美术活动“五彩鸟”,我们设计了蜡刻画的作画形式,蜡刻画纸有它独特的色彩,刻画出来的画面色彩鲜艳,可以给幼儿美的享受,使幼儿的兴趣更浓厚、参与的积极性更高、画面效果更真实生动。再如“美丽的下雪天”美术活动,我们舍弃了以往用油画棒来创作的方式,而采用“油水分离”的方法来作画,效果就不一样了。首先,幼儿用白色蜡笔在白纸上画雪花和雪人等景物,然后用淡蓝色水粉颜料在白纸上涂上一层,马上呈现在眼前的是雪花和雪人,一幅下雪天的场景画就出来了。这项活动,不仅让幼儿在做做、玩玩中懂得了油水分离这一有趣的现象,而且幼儿的创造热情也在美术活动中得以充分发挥,创造愿望得到满足和实现。
3. 方法识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的创造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力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我们经常鼓励幼儿要有创新精神,那么,有趣的绘画方法至关重要。如“老母鸡”绘画活动,幼儿会形象生动地一边念儿歌“高高一座山,平平一座山,矮矮一座山,高山连矮山,添上尖三角,涂上黑圆点,顶戴一朵花”,一边画出老母鸡的形象,最终呈现的作品活泼生动、妙趣横生。又如,在幼儿画鱼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把椭圆形当作面包,在面包中间切一刀,面包疼得张开了嘴,瞪大了眼睛,马上在面包上下各长出一个翅膀,拖着尾巴飞了起来,这样一条鱼的形象便立即显现了出来。这种趣味构思既是画小鱼的口诀归纳,又直接将美术活动的方法和步骤饶有兴趣的表现在画纸上,让幼儿在奇妙的变魔术中完成了小鱼的绘画活动,感受到了画小鱼也能这么有趣。
总之,游戏化的过程是丰富多彩的,在美术过程中融入游戏,能够使活动充满乐趣。但在美术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要围绕幼儿的特点,设计不同的游戏过程。此外,要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教师首先要具备开拓创新的精神,能够创设出新颖、恰如其分的情境。
三、以“游戏化”的评价增趣
幼儿喜欢游戏,它能使情、景、物在美术活动中融為一体,让幼儿达到一定的内心感受和情绪体验,使幼儿在充分感知美的基础上,理解美和形成美的观念,产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有效的评价形式能够进一步达成活动的目标,我们应根据美术活动的特点和幼儿的实际情况灵活创设“游戏化”的评价方式,否则单单流于形式,不但浪费了评价时间,更无法达到评价要求。
1. 言语增趣
在幼儿美术活动评价时,我们可以用游戏化的语言引导幼儿进行评价。不管幼儿作品的好坏都要适当给予赞赏,对一些好的作品可安排一定时间让幼儿欣赏、评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对一些不成功的作品可启发幼儿思考,谈谈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评价幼儿作品的过程,不仅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小班美术活动“笼中的小兔”,教师这样引导幼儿:谁画的笼子既结实又漂亮呢?小兔子最喜欢住哪个笼子呢?以游戏化的语言来讲评才会引起幼儿的共鸣,让幼儿始终沉浸于游戏中,充分表达自己的不同感受。
2. 情境增趣
以游戏的情境烘托,教师要尽可能地了解幼儿在看什么、想什么,才能从幼儿感兴趣的角度进行引导,将评价游戏化。如大班美术活动“漏窗”的评价环节,教师布置了一个园林漏窗的场景,当把幼儿作品全部展示出来之后,教师以带领幼儿参观园林漏窗的游戏方式,让幼儿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下说说自己喜欢的漏窗。这样的评价方式不仅让幼儿体验到了评价的乐趣,而且亲身感知了漏窗的美。又如小班美术活动“香香的蛋糕”,在最后的评价环节,教师以请小动物吃点心的游戏方式,让扮演各种小动物的幼儿去选蛋糕吃,并说说自己最喜欢哪块蛋糕。幼儿既参与了评价,又在选选、玩玩的游戏情境下,增强了评价的趣味性。再如,中班美术活动“花儿朵朵开”,在最后的评价环节,教师设置了我与花儿照个相的游戏方式,请幼儿说说自己喜欢哪一朵花?说说喜欢的原因(花的大小、形状等),教师现场给幼儿拍照,游戏化的评价给美术活动增添了乐趣。
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任何一种评价方法都不是万能的,教师应以幼儿发展为本,灵活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为幼儿创造表达的机会,让每个幼儿都学会评价、参与评价。传统评价往往是以教师评价为主,很难体现幼儿的“自主性”,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评价中,让幼儿共同参与评价,进行自评与互评,幼儿在游戏化的评价中享受着无比的乐趣,获得了快乐与成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