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卜与算命:民国大师们的业余爱好

来源 :文史博览·文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omo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国时期的文人,精神生活相对而言是丰富的,特别是那些性格外向善于交际者,频繁的师友之间的日常交往及各类社交活动往往能充实他们的生活。但对于一些不善交往者,社会的动荡及个人日常生活中遭遇的挫折,则会使他们不时陷入迷惘和绝望,有时甚至走上自杀的绝路,梁漱溟之父梁济和王国维的先后投水自尽就是两个明显的例子。
  好在文人总有借助外力摆脱内心迷惘或绝望的方式,自己占卜或者请人算命就是颇为“有效”的手段。
  在此我们不妨看看陈寅恪、吴宓、熊十力、梁漱溟和钱穆等文化名人有关占卜算命的轶事,或许从中能一睹文人的内心世界。
  吴宓和陈寅恪,作为曾经留学哈佛的大学者,他们自然不迷信,但颇为有趣的是,他们却对占卜一事很感兴趣,并且还很相信自己的占卜水平。
  1910年,吴宓即将离开陕西老家赴京参加清华留美学校的入学考试,动身前他卜得一卦,得卦语云:“海波两头高,飞蓬驾六鳌,居中能驭使,何怕涉风涛?”当时的吴宓因年幼不能懂得此卦语的深意。
  直到1919年他来美国已经两年有余,亲眼目睹西方社会的发展现状和文化特征及中国留学生的种种表现,才对卦语有了豁然开朗之感,意识到此卦的要点应当是“居中”二字,也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庸思想,而且西方古典文化也是追求这样的处世态度,如古希腊三哲(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以中、和为教,也即西儒所谓的“在两极端之中点,即为善,而在其极端,则为恶”。又西人有以骑马为喻,只有居正中才不致掉下马来,才能驭马飞驰。
  看来吴宓并非是出于迷信而解释此卦,而是把它与对中西文化的比较和对人类未来命运的担忧结合起来,把它与自己的处世态度结合起来考虑的。而且吴宓还以自己儿时见到的一副对联为补正:业能养身须着意,事不干己莫劳心。
  吴宓以为此联虽然宣扬一种自私思想,但处于乱世之中,也不失为一种处世态度。因为所谓独善其身,看似容易,实际做到很难。能够出污泥而不染,白璧自保,非绝大意愿、绝大才力不能做到。
  吴宓虽然也对此心向往之,但由于其性格使然,常常身不由己地卷入世俗的纷争之中,而且在很多情况下,吴宓是抱着“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牺牲精神从事一些世俗事务的,吴宓常常因此而感到痛苦,一心想摆脱而不能。
  不过吴宓有时对占卜之事也将信将疑,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其当时的心理状态及他所遇到的非常事变。
  例如,1923年他的姑丈陈伯澜去世,消息传来,吴宓大为悲痛,因为陈伯澜多年来对吴宓学业上的指教及精神上的鼓励与指导是很多的,吴宓一直视他为自己的人生导师。如今姑丈突然去世,自然令吴宓内心受到重大震撼。特别是吴宓自回国后忙于结婚和筹办《学衡》,竟未能抽出时间去拜见姑丈一次,自然内心非常内疚。也就在这种情况下,吴宓于梦中,以占卜的形式表现了其内心的不安和悲伤。
  据吴宓日记,陈伯澜去世后约一个月,某天正是中秋节,吴宓夜里忽然梦见自己从南京到北京去吊祭陈伯澜,到京后才得知姑丈死后又得复生。他因此占卜得一神示,为“万朵红莲礼白莲”之句。此后梦境又多有变化,最后似乎是其姑丈由其姑母和吴宓等家人扶持来到保定之莲花寺,众人登上寺塔的最高层。就在这里,其姑丈口授遗嘱,然后去世,则神示得以应验。吴宓见姑丈去世,放声大哭,终于从梦中惊醒。
  清醒后的吴宓才想到所谓梦中的神示之句,其实是梁启超《饮冰室诗话》中的诗句。看来吴宓自己因姑丈逝世过于伤心,方才有此梦。又因他以为姑丈这样的人去世应当有预兆或者其去世之方式应当不同寻常,所以才在梦中将自己读过的诗句安在姑丈身上。
  有意思的是,陈寅恪对此类事也颇为精通。1937年7月27日,日军飞机轰炸北平,并准备占领之,国民党宋哲元将军决意抵抗。此时吴宓、陈寅恪均在北平,对时局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命运极为担忧。当天,吴宓以《易经》占卜,得“解”卦,其辞为:“利西南,无所往也,其来复吉,有攸往,夙吉。”卦文为:“天地解而雷雨作,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解之时大矣哉。”
  大概吴宓感到此卦不好理解,或者是由于此卦占的是中国的命运,因此他专门请教了陈寅恪,但陈寅恪并未马上回答,而是过了一会儿再打电话给吴宓。看来陈寅恪对此也很慎重。他告诉吴宓此是吉卦,于是吴宓才舒了一口气,和衣而卧,静待天命。
  那么此卦是否算是吉卦呢?今天看来不能这样认为,首先卦辞中所谓“利西南,无所往也”,不过是勉强可以解释为他们日后均去了大西南,在西南联大等处任教。结果是吴宓为谋生计多次四处奔波,陈寅恪更是因战乱导致双目失明,这样的结局能说是吉卦么?而且北平在此后不久即沦落敌手,吴宓、陈寅恪等被迫逃出北平,日军不久即占领了大半个中国,又有什么吉兆可言?不过从全民族之命运而言,中国的确最后取得了抗战的胜利,因此说是吉卦也有道理,但那已是八年后的事了。
  另一位文化大师钱穆在其《师友杂忆》中则记述了他和梁漱溟、熊十力等请相士为他们相面之事。20世纪30年代,梁漱溟在北京时,有相士专门从四川来为他相面,梁漱溟为此特意请钱穆等到他家,请相士一一为众人相面,后又到钱穆住处再为他们相面。据钱穆所言,相士说熊十力有“麋鹿之姿,当常在山林间”,意思是不会直接参政过问红尘之事。而说梁漱溟则是“步履轻,下梢恐无好收场”,意思是晚年恐有劫难。对于钱穆本人则说他精气神三者皆足,“行坐一态,此后当能先后如一”,意思是钱穆的一生当能始终坚持治学为业且能善终。
  综合来看,不能不惊叹这位相士的预言。熊十力终其一生,始终坚持其民间学者的身份,1949年前后也不过是做了一个有名无实的政协委员而已。不过其晚年看到“文革”劫难,却只能发出“中国文化亡了!中国文化亡了!”这样的哀叹,最终落得一个悲惨的结局。而梁漱溟晚年确实因直言当政者之弊而惨遭批判多年。不过其临终前数年重新赢得政府与民间的高度敬仰,并最终以95岁高龄辞世,不知是否还算是收场不好?至于钱穆本人,则可以算是中国式的“寿终正寝”的范例,他一生始终以弘扬中国文化为使命,1949年后在香港创办新亚书院(今香港中文大学前身),后在台北任教,最后以95岁高龄西归道山。其人不仅高寿,而且今天业已赢得海峡两岸人们共同的赞美与景仰,确实是一个“先后如一”的结局。人生一世,如类钱穆,则无憾矣。
  对于此类占卜相面之术,钱穆等人并不简单地斥为迷信。因为钱穆一生曾多次遇到此类事情,大都有所应验。对此他的解释是:大凡流行人间者,必有其所以然之道理,因此不可轻易以不科学否定之。
  其实,对于这些文化大师来说,请人算命也好,自己占卜也好,无非是调剂日常生活和减輕内心苦闷的手段,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成为支撑他们继续其创作或学术生涯的精神力量。
其他文献
“农业学大寨”是中國在20世纪60年代开展的一场运动,依据的是毛泽东于1963年发布的一项指示“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学人民解放军”。在当时中国共产党大寨支部书记陈永贵的领导下,当地农民从山下担土到石山上造田,在山顶上开辟蓄水池,所谓“万里千担一亩田”,改造了本村的生活状态,受到政府的重视,毛泽东认为符合“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原则,因此号召全国农民向大寨学习,并在毛泽东的提名下,任命陈永贵
张伯行是“大清第一清官”,深受康熙帝的赏识。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不取民一钱”的好官,却在晚年办了一件糊涂事,甚至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事情发生在康熙五十二年(1714),江苏巡抚张伯行在检查商船贸易时,无意中发现巨商张元隆与两江总督噶礼有勾结。张元隆是何许人也呢?他是当时有名的海外贸易商,他组建的商船规模十分庞大,他们往返于日本和东南亚,主要出口大米、丝绸、茶叶、瓷器等,经济实力相当雄
平时,大家习惯于将“俸”和“禄”连用,但在古代,“俸”和“禄”差别相当大。  在《论语别裁》里,南怀瑾曾探讨过“俸”和“禄”的不同,他说:“‘俸’等于现在的月薪,‘禄’有食物配给。禄位是永远的,所以过去重在禄。”如果再细分,“俸”指钱币,又称俸银或俸钱;“禄”指谷物,又称禄米,所以,史料常以俸银和禄米来计算官吏的俸禄。  具體到每个朝代,官员的俸禄发放形式又各有不同。据考,战国至秦朝,官吏的俸禄以
摘要:中世纪早期英国出现两种具有全新特征的历史编纂体例-编年史与传记。按年代顺序记事的编年史诞生于基督教计算宗教节期的实践,经历了从记录到叙事的发展历程。传记体例受世俗与基督教两方影响,既继承了古典的描繪风格,又承载了教会以圣徒生平为中心进行教化目的。  关键词:中世纪;编年史;圣徒传记  中图分类号:G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1)10-00
贪腐,向来是人类社会的一大痼疾,所以,惩贪治腐也一直是人类社会从未停歇的战斗。下面撷取三则国外“零容忍”小故事,或可为今日中国之借鉴。  以色列:总理遭抗议源于随意添置睡床  2013年4月8日早晨,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因中风去世,葬礼决定在17日举行,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被邀请届时出席葬礼活动。接到英国发来的请柬后,内塔尼亚胡决定带上心爱的妻子一同飞往英国。当然,这也是符合外交礼仪的。他
英帝国主义在香港非法迫害我国居民的暴行是越来越严重了。香港英国当局继今年一月间非法连续逮捕和驱逐我国电影艺术工作者及九龙灾民代表司马文森、李文兴等人之后,竟在本月一日出动大批军警,有计划、有布置地屠杀当地我国居民;并在制造了这个血腥暴行之后,大规模地逮捕我国在香港的爱国同胞。英帝国主义捕杀与迫害我爱国同胞的这种野蛮残暴的罪行,是我们所决不能容忍的,我们要向香港英国当局提出严重的抗议。  在今年一月
在我国古代,城市的改名易称,大多因为汉字的避讳。翻开古典史籍,发现这样的事比比皆是,有的城市因避不同人的讳,还不止一次改名。  据《隋书·地理志》记载,为避隋炀帝杨广之“广”字,一下子就改掉几十个城市之名,其中广饶县改东海;广安县改延安;广都县改双流;广化县改河池;广州改为番州;广陵改为江都等等。也许是杨广的名声不太好,有些城市在以后又恢复了原称。  到了唐代,唐德宗李适避讳就宽多了,他不但避讳“
(《脍炙英雄》)  彭德怀一生无儿无女,所有婚恋均无善终。除了抗美援朝回国后,喑呜叱咤了那么几年之外,真没享受过几天顺心的日子。老将们说彭总粗暴专断,爱骂人训人,甚至骂哭过刘伯承,包括在庐山大会上用粗话骂毛泽东,这可能都跟他心情不顺有关,凡粗暴骂人者,往往是值得同情抚爱之人。  彭德怀面相有近似朱德之处,两人有案可查的情缘均为6次。但一望而知,朱德是个福相,而老彭是个苦相,属于活没少干,好没讨到的
有人说古代女人没有财权,只能靠夫家生活,才会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这种说法有些偏颇。  在大家族中,大家都有“月例钱”,这是女人们的私产。每当家庭遭难时,女主人都会变戏法一样变出个百宝囊来。这在古代叫做奁产。“奁”是精巧的首饰匣子,奁产是陪嫁的私房钱,也可是别人的馈赠,北京话中叫“体己”钱。奁产跟婆家没关系,婆家败了,私财还是自己的。若丈夫要花销或借用,须征得妻子的同意,不同意只好请人游说。不少旧小说
从《诗经》中的“适彼乐土”,到《礼记·礼运》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从东汉末年黄巾军的“黄天太平”,到明末李自成的“均田免赋”;从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到康有为的《大同书》,大同思想,可谓是中国历来有关理想社会的最经典的表达模式。  20世纪50年代末出现在中国大地上的人民公社,无疑是对“大同”社会理想的超大规模实践——它发生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约8亿人卷入其中,持续时间长达27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