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学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前沿出发点,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承担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把握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培养孩子自主性学习的习惯,增强孩子创新思维是小学教育的责任,也是在小学教学进行中必须把握好的教学目标。激励性教育是达到此目标的一个途径,如果把此途径模式化叫做激励性教育的范式,那么此范式包括三个关联的阶段:激发兴趣、激励质疑、激励合作。
【关键词】 小学教学 激励性教育 范式
一般意義上,小学是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成长的起点。就整个国家教育来讲,小学教育乃是义务教育的开端,是素质教育的入口,关系着中华民族的未来。孩子是民族的希望,是国家的栋梁,是社会的主人,是人民的财富。所以在面向现代化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是国家教育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关系到科教兴国的重大战略。在此背景下,小学教育作为国民基础性教育的前沿阵地承担着培养下一代不可推卸的责任,承受着国人龙凤心结的殷切期盼。如何使孩子成才?怎样使孩子成为国家需要的栋梁?与此相关的诸多话题便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和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万事开头难,难在有价值。就让我们从头开始,让孩子在体验激励性教育的乐趣中健康成长吧。
一、激发兴趣
教育家卢梭指出,“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结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年龄特点,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让孩子在愉快中感悟。一是用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甚至是教师抑扬顿挫、节奏明快、富有激励性的语言来创设出一种催人奋发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是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投影、实验等直观教学手段,给学生以形、声、色、体的直观感受,增强教学艺术感染力。三是在课堂中适时插入歌曲教学法,既可使紧张的学习得到舒缓,也可重新把学生的注意力凝聚起来,也排除了因为在单一的形式中学习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而失去学习的兴趣。总之,教师要有爱心,给予学生尽可能多的帮助,让学生获得尽可能充分而自由的发展,尽力给予学生鼓励性的评价,保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作为教师应该拥有一颗平等待人之心让每个孩子都拥有自己的闪光点。
二、激励质疑
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同时法国伟大作家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就毫无疑义地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这就需要教师培养学生勇于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在提出问题时做到解决问题。一是鼓励学生自己当老师,在讲台上模仿老师,并且向其他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畅所欲言,尽情表述自己的理解与想法,讨论、争论直至面红耳赤,教师适时、适当地给予解释或分析,做到启发式教学。二是教给学生寻找问题的方法,使学生有问题可问。一般来说,可以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来龙去脉”上寻找。深入浅出讲解学生提出的问题,用学生爱听的故事、爱读的童话、爱看的动画等喜闻乐见的形式表达出来。三是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小学生好奇心强,要设置相关的问题激发学习的动力。一方面要有意识地留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在质疑、释疑过程中共同研究、理解、领会所学知识。另一方面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障碍,激发学生认识上的冲突,同时教师也要有意识地加以引导。
三、激励合作
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让人厌倦,学生喜欢花样,喜欢学习活动,但如果仅限于少数同学能参与,他们的表情就不由得从惊喜转向失望。于是每次活动,都应考虑设计一些每个同学(包括弱势学生在内)都参与的活动,尽量让每一个同学都公平地得到锻炼与提高。要达到这种现状必须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这为他们今后继续接受教育和适应社会提供了重要条件。怎样激励合作呢?这需要科学设计。现可提供以下参考:一是抢答合作法。把班级分成固定的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固定7—8个成员,并选定一个成绩优异的学生为组长,每次活动的时候,便由组长负责与组织。在课堂上讨论问题时,让各小组抢答,并且给予优胜者奖励。这样各小组为了获得荣誉,就能够增强小组内部的合作。二是抽签合作法。在课堂活动时让各小组抽签决定发言代表,打破原来优秀生的垄断地位,平常那些觉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学生此时也不得不紧张起来,私下做好准备,把个人的事当作小组的事,从而促进孩子们的内部交流与合作。三是自由结合法。在课堂活动时让学生自己挑选合作伙伴,打破小组式讨论。因为自由结合的同学彼此熟悉,有共同的话题,于是讨论起来大胆、开放,没什么顾忌。于是不论是优秀学生还是弱势学生,积极性都得到了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文菁,刘如平.21世纪小学教育的理念和方法[M].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
[2] 吴效锋.新课程怎样教[M].沈阳出版社,2002.
[3] 汤书翔.小学教育学[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关键词】 小学教学 激励性教育 范式
一般意義上,小学是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成长的起点。就整个国家教育来讲,小学教育乃是义务教育的开端,是素质教育的入口,关系着中华民族的未来。孩子是民族的希望,是国家的栋梁,是社会的主人,是人民的财富。所以在面向现代化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是国家教育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关系到科教兴国的重大战略。在此背景下,小学教育作为国民基础性教育的前沿阵地承担着培养下一代不可推卸的责任,承受着国人龙凤心结的殷切期盼。如何使孩子成才?怎样使孩子成为国家需要的栋梁?与此相关的诸多话题便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和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万事开头难,难在有价值。就让我们从头开始,让孩子在体验激励性教育的乐趣中健康成长吧。
一、激发兴趣
教育家卢梭指出,“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结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年龄特点,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让孩子在愉快中感悟。一是用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甚至是教师抑扬顿挫、节奏明快、富有激励性的语言来创设出一种催人奋发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是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投影、实验等直观教学手段,给学生以形、声、色、体的直观感受,增强教学艺术感染力。三是在课堂中适时插入歌曲教学法,既可使紧张的学习得到舒缓,也可重新把学生的注意力凝聚起来,也排除了因为在单一的形式中学习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而失去学习的兴趣。总之,教师要有爱心,给予学生尽可能多的帮助,让学生获得尽可能充分而自由的发展,尽力给予学生鼓励性的评价,保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作为教师应该拥有一颗平等待人之心让每个孩子都拥有自己的闪光点。
二、激励质疑
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同时法国伟大作家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就毫无疑义地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这就需要教师培养学生勇于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在提出问题时做到解决问题。一是鼓励学生自己当老师,在讲台上模仿老师,并且向其他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畅所欲言,尽情表述自己的理解与想法,讨论、争论直至面红耳赤,教师适时、适当地给予解释或分析,做到启发式教学。二是教给学生寻找问题的方法,使学生有问题可问。一般来说,可以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来龙去脉”上寻找。深入浅出讲解学生提出的问题,用学生爱听的故事、爱读的童话、爱看的动画等喜闻乐见的形式表达出来。三是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小学生好奇心强,要设置相关的问题激发学习的动力。一方面要有意识地留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在质疑、释疑过程中共同研究、理解、领会所学知识。另一方面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障碍,激发学生认识上的冲突,同时教师也要有意识地加以引导。
三、激励合作
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让人厌倦,学生喜欢花样,喜欢学习活动,但如果仅限于少数同学能参与,他们的表情就不由得从惊喜转向失望。于是每次活动,都应考虑设计一些每个同学(包括弱势学生在内)都参与的活动,尽量让每一个同学都公平地得到锻炼与提高。要达到这种现状必须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这为他们今后继续接受教育和适应社会提供了重要条件。怎样激励合作呢?这需要科学设计。现可提供以下参考:一是抢答合作法。把班级分成固定的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固定7—8个成员,并选定一个成绩优异的学生为组长,每次活动的时候,便由组长负责与组织。在课堂上讨论问题时,让各小组抢答,并且给予优胜者奖励。这样各小组为了获得荣誉,就能够增强小组内部的合作。二是抽签合作法。在课堂活动时让各小组抽签决定发言代表,打破原来优秀生的垄断地位,平常那些觉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学生此时也不得不紧张起来,私下做好准备,把个人的事当作小组的事,从而促进孩子们的内部交流与合作。三是自由结合法。在课堂活动时让学生自己挑选合作伙伴,打破小组式讨论。因为自由结合的同学彼此熟悉,有共同的话题,于是讨论起来大胆、开放,没什么顾忌。于是不论是优秀学生还是弱势学生,积极性都得到了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文菁,刘如平.21世纪小学教育的理念和方法[M].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
[2] 吴效锋.新课程怎样教[M].沈阳出版社,2002.
[3] 汤书翔.小学教育学[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