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会”是体育课堂的教学目标,“勤练”是学生掌握技能的途径,“常赛”是学生技能运用的平台。“教会”是“勤练”和“常赛”的基础;“勤练”巩固“教会”的技能;“常赛”反馈“教会”的效果。通过“勤练”提升的技能水平运用于“常赛”,“常赛”营造的运动氛围激励“勤练”,三者相互促进。“教会、勤练、常赛”既可以在一节课中或某一个练习环节进行闭环设计,也可以突破课堂限制,着眼于校园体育活动的顶层设计,建构起校园生活中的“教会、勤练、常赛”的一体化设计,这样可以打通教学与课外活动设计割裂的弊端。笔者以《篮球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为例,结合相应的学生活动,阐述“教会、勤练、常赛”一体化的具体措施。
一、夯实“教会”,传授方法促内化
“教会”除了最根本的让学生习得技能外,还需掌握技能形成的基本规律并能指导他人,为“勤练”和“常赛”打下扎实的基础。本课例中,笔者采用以下教学步骤:步骤1∶原地单人对地传接反弹球30次;步骤2∶原地双人从近到远传接球40次;步骤3∶1人持球1人移动听信号传接球30次;步骤4∶4人运球换位四角传接球40次。
步骤1符合学生掌握伸、拨、压(传)及引、缓、收(接)的技术要点,旨在迅速形成正确的上肢技术动作;步骤2通过距离的调整,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身体协调发力的方法;步骤3加上目标移动,重在提升学生在传接球过程中对球方向的控制能力;步骤4将运球和传接球动作组合练习,使技能合理衔接,形成篮球组合动作的实践体验。同时,每个教学步骤都精讲多练,规定练习次数,做到“勤练”;每个教学步骤都集体展示,用“比一比”检验练习效果,做到“常赛”。
通过练习方式的有效变化,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提升技能;通过人数的不断增加,在练习中给予学生合作的空间,相互指导纠错,最终实现“教会”,且为“勤练”和“常赛”奠基。
二、引导“勤练”,多元形式提技能
“勤练”是对所学技能进一步熟练并不断内化的过程,起到巩固的作用,有助于将技术动作更好地运用于“常赛”中。笔者充分利用大课间和学生课间时间,将校园的每个角落设置成为学生的“篮球技能练习场”,不断提升其技能水平。
(一)大课间“球性 X”模式
笔者学校的大课间内容与各年级体育教学内容进行匹配。根据课例,在篮球单元教学的2~3周时间里,大课间内容采用“球性 X”模式。“球性”是将指拨球、抛接球、绕环球、地滚球等练习内容作为大课间的规定内容;“X”是将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双人换位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集体侧向换位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作为大课间的变化内容,这一部分内容设置随课堂学习内容进行阶段性替换。实践证明,采用通用技能与教学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在每天的大课间时段进一步掌握所学技能,做到有针对性地“勤练”。
(二)7min课间素质练习
笔者学校每节课后的课间都有7min的自主休息时间。经过日常调查发现,这段时间虽然学生渴望活动,但却不会安全有效地利用。基于此,学校从教学内容出发,创设课间的活动内容,并使用“打卡积分”(1分/次)的形式组织,将累计积分作为学生参与“常赛”的入场券,更有助于促进学生“勤练”。结合课例,笔者利用教学楼布置“敏捷梯”,进行一些灵敏、速度素质练习,提升学生的篮球素养。
通过多元化引导学生进行“勤练”,真正起到提升其技能水平的作用,又辅以“打卡积分”的组织形式,使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更高。这样,才能架起“教会”与“常赛”的坚实桥梁。
三、组织“常赛”,立体平台展才艺
“常赛”具有激励作用,学生为了能在比赛中表现出色,便会产生强大的内驱力,且“常赛”能為学生施展技能提供平台,将“勤练”后熟练掌握的技能运用到实际比赛中接受检验。笔者依据课例,从内容、氛围等方面完善比赛形式,发挥比赛在学生校园生活中的积极作用。
(一)积分换入场,海报造氛围
“常赛”的主要目的包括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提升其运用技能的水平等。笔者利用“勤练”中的“打卡积分”,规定至少每天上、下午各打卡1次课间素质练习,得2分,才能获得入场比赛的资格,并评选出“打卡积分”最高的3名学生,授予“运动达人”称号,列入“吉尼斯挑战龙虎榜”。与此同时,同步引导学生为自己班级和即将参加比赛的学生加油助威,制作海报进行宣传,营造人人运动的文化氛围。
(二)内容多元化,学生齐参与
结合本课例的学时、单元、学期计划,笔者将“常赛”内容划分为单项技能赛、综合技巧赛和正规赛三大类,学生根据自身能力水平至少参与其中一项比赛进行挑战。
1.单项技能赛
适用于一学时一赛。采用“吉尼斯挑战”的形式,以《篮球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为例,可创设规定时间传接比多、规定时间传球入轮胎比准、超长距离固定传接个数比传接成功率等比赛项目,第一名进入“龙虎榜”供其他学生再次发起挑战。
2.年级综合技巧赛
适用于一单元一赛。采用“吉尼斯挑战”的形式,将单元中直线运球、变向运球、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双手胸前投篮技能串联起来作为比赛项目,以完成所有任务的快慢决定胜负,第一名登上“龙虎榜”。
3.正规赛
适用于一学期一赛。以班级为单位,可一班多队进行报名,根据参赛队伍数量选用淘汰赛或循环赛的方式进行比赛,并按照名次进行颁奖鼓励,通过此形式选拔体育人才。
有效组织“常赛”,既能激励学生全身心投入“勤练”,做好参赛准备,又能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参与相应的活动。
综上所述,篮球项目案例的一体化设计可运用到系统化架构各项体育教育教学工作中,从而组建学生校园体育生活的新模式。
——欧园明(江苏省常州市局前街小学,213000)整理
一、夯实“教会”,传授方法促内化
“教会”除了最根本的让学生习得技能外,还需掌握技能形成的基本规律并能指导他人,为“勤练”和“常赛”打下扎实的基础。本课例中,笔者采用以下教学步骤:步骤1∶原地单人对地传接反弹球30次;步骤2∶原地双人从近到远传接球40次;步骤3∶1人持球1人移动听信号传接球30次;步骤4∶4人运球换位四角传接球40次。
步骤1符合学生掌握伸、拨、压(传)及引、缓、收(接)的技术要点,旨在迅速形成正确的上肢技术动作;步骤2通过距离的调整,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身体协调发力的方法;步骤3加上目标移动,重在提升学生在传接球过程中对球方向的控制能力;步骤4将运球和传接球动作组合练习,使技能合理衔接,形成篮球组合动作的实践体验。同时,每个教学步骤都精讲多练,规定练习次数,做到“勤练”;每个教学步骤都集体展示,用“比一比”检验练习效果,做到“常赛”。
通过练习方式的有效变化,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提升技能;通过人数的不断增加,在练习中给予学生合作的空间,相互指导纠错,最终实现“教会”,且为“勤练”和“常赛”奠基。
二、引导“勤练”,多元形式提技能
“勤练”是对所学技能进一步熟练并不断内化的过程,起到巩固的作用,有助于将技术动作更好地运用于“常赛”中。笔者充分利用大课间和学生课间时间,将校园的每个角落设置成为学生的“篮球技能练习场”,不断提升其技能水平。
(一)大课间“球性 X”模式
笔者学校的大课间内容与各年级体育教学内容进行匹配。根据课例,在篮球单元教学的2~3周时间里,大课间内容采用“球性 X”模式。“球性”是将指拨球、抛接球、绕环球、地滚球等练习内容作为大课间的规定内容;“X”是将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双人换位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集体侧向换位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作为大课间的变化内容,这一部分内容设置随课堂学习内容进行阶段性替换。实践证明,采用通用技能与教学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在每天的大课间时段进一步掌握所学技能,做到有针对性地“勤练”。
(二)7min课间素质练习
笔者学校每节课后的课间都有7min的自主休息时间。经过日常调查发现,这段时间虽然学生渴望活动,但却不会安全有效地利用。基于此,学校从教学内容出发,创设课间的活动内容,并使用“打卡积分”(1分/次)的形式组织,将累计积分作为学生参与“常赛”的入场券,更有助于促进学生“勤练”。结合课例,笔者利用教学楼布置“敏捷梯”,进行一些灵敏、速度素质练习,提升学生的篮球素养。
通过多元化引导学生进行“勤练”,真正起到提升其技能水平的作用,又辅以“打卡积分”的组织形式,使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更高。这样,才能架起“教会”与“常赛”的坚实桥梁。
三、组织“常赛”,立体平台展才艺
“常赛”具有激励作用,学生为了能在比赛中表现出色,便会产生强大的内驱力,且“常赛”能為学生施展技能提供平台,将“勤练”后熟练掌握的技能运用到实际比赛中接受检验。笔者依据课例,从内容、氛围等方面完善比赛形式,发挥比赛在学生校园生活中的积极作用。
(一)积分换入场,海报造氛围
“常赛”的主要目的包括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提升其运用技能的水平等。笔者利用“勤练”中的“打卡积分”,规定至少每天上、下午各打卡1次课间素质练习,得2分,才能获得入场比赛的资格,并评选出“打卡积分”最高的3名学生,授予“运动达人”称号,列入“吉尼斯挑战龙虎榜”。与此同时,同步引导学生为自己班级和即将参加比赛的学生加油助威,制作海报进行宣传,营造人人运动的文化氛围。
(二)内容多元化,学生齐参与
结合本课例的学时、单元、学期计划,笔者将“常赛”内容划分为单项技能赛、综合技巧赛和正规赛三大类,学生根据自身能力水平至少参与其中一项比赛进行挑战。
1.单项技能赛
适用于一学时一赛。采用“吉尼斯挑战”的形式,以《篮球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为例,可创设规定时间传接比多、规定时间传球入轮胎比准、超长距离固定传接个数比传接成功率等比赛项目,第一名进入“龙虎榜”供其他学生再次发起挑战。
2.年级综合技巧赛
适用于一单元一赛。采用“吉尼斯挑战”的形式,将单元中直线运球、变向运球、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双手胸前投篮技能串联起来作为比赛项目,以完成所有任务的快慢决定胜负,第一名登上“龙虎榜”。
3.正规赛
适用于一学期一赛。以班级为单位,可一班多队进行报名,根据参赛队伍数量选用淘汰赛或循环赛的方式进行比赛,并按照名次进行颁奖鼓励,通过此形式选拔体育人才。
有效组织“常赛”,既能激励学生全身心投入“勤练”,做好参赛准备,又能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参与相应的活动。
综上所述,篮球项目案例的一体化设计可运用到系统化架构各项体育教育教学工作中,从而组建学生校园体育生活的新模式。
——欧园明(江苏省常州市局前街小学,213000)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