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病理机制、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22例病人通过挤压切口,加压包扎,拆除部分或全部缝线,引流,烤灯照射,换药和Ⅱ期缝合等治疗措施。结果 8例切口没裂开有少量渗液的病人,术后3-5天愈合;9例切口愈合不良有中等量渗液的病人,术后7-10天愈合;5例切口全长均不愈合,渗液量多,皮下组织全部游离的病人,术后18-22天愈合。结论 皮下脂肪组织肥厚和高频电刀及操作不当以及手术操作不当可诱发此病,早期发现和及时局部处理是治愈的关键。
【关键词】 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高频电刀;手术技巧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610-01
切口脂肪液化是腹部手术创口愈合过程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延长了愈合时间,给患者及家属增加了精神上的痛苦和经济上的负担。及早发现和恰当的处理,能缩短疗程,减轻患者负担和医生压力。我院2000年1月至2012年12月腹部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22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男8例,女14例,年龄20-65岁,平均42.5岁。上腹部手术6例(胆囊切除术6例)。中下腹部手术16例(剖宫产8例,子宫全切除术1例,卵巢囊肿剥除术1例,阑尾切除术6例)均为肥胖病人,所有病人手术后3-7天切口出现黄色或淡褐色渗液,内混有脂肪滴,切口外观无明显红肿,部分切口组织有硬结,渗液涂片镜检,可见较多脂肪滴。
1.2 治疗方法 根据腹部切口渗液情况,对发现切口渗液量较少,切口没有裂开,采用每日挤压切口1-2次,每次尽量将液化的脂肪液体挤净,然后切口表面敷一层碘伏或酒精纱布,切口烤灯照射30分钟。然后切口再加压包扎。烤灯照射每日1-2次,照射时掀开切口外层纱布块。对发现切口中等量渗液,切口部分愈合不良,及时拆除部分缝线,挤净切口渗液,放置盐水纱条引流,每日换药1-2次,同时应用烤灯照射,时间同前,直至愈合。对发现切口渗液量多,切口全长均不愈合,皮下组织全部游离,切口凹陷,拆除全部缝线,挤净渗液,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庆大霉素盐水纱布湿敷,敞开引流,每天2次,至切口肉芽组织、新鲜后,再进行Ⅱ期缝合,用腹带加压包扎。对以上病人均静脉应用抗生素3-5天预防感染。
2 治疗结果
8例切口没裂开有少量渗液的病人,术后3-5天愈合;9例切口愈合不良有中等量渗液的病人,术后7-10天愈合;5例切口全长均不愈合,渗液量多,皮下组织全部游离的病人,术后18-23天愈合。
3 讨 论
3.1 切口脂肪液化的诊断标准 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一般认为具有以下临床表现应诊断为切口脂肪液化:①多发现在术后3-7天,在常规检查切口时,发现敷料上有黄色渗液,按压切口时皮下有渗液涌出,绝大部分病人除切口有较多渗液外,无其它自觉症状。②切口愈合不良,局部凹陷,皮下组织游离,渗液中可见漂浮的脂肪滴。③切口无红肿及压痛,切口边缘及皮下组织无坏死征象。④渗出液涂片镜检可见大量脂肪滴,连续3次培养无细菌生长。
3.2 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的原因 ①切口脂肪液化与体型肥胖,并与术中是否使用高频电刀等有关。其发生机制可能脂肪组织本身血运较差,手术切断血管,使血运更加减少,脂肪细胞因缺乏营养坏死液化,发生无菌性炎症,各种机械性刺激如高频电刀止血、拉钩压榨等,由于电刀所产生的高温造成皮下脂肪组织的浅表烧伤及部分脂肪细胞因热损伤发生变性,同时脂肪组织内毛细血管由于热凝固作用而栓塞,使本身血运较差的肥厚的脂肪组织血液供应进一步发生障碍,脂肪组织发生氧化分解无菌性炎性坏死,形成较多渗液。②手术中缝合切口缝线不易吸收或缝合过紧影响血运,缝合过松使切口没有完全闭合容易留下死腔、形成血肿等都可以导致切口脂肪液化。
3.3 切口脂肪液化的处理方法 我院对22例病人根据切口愈合及渗液多少分别采用不同方法来治疗,均达到了预期目的,病人比较满意。若切口渗液量较少,切口没有裂开,发现后应立即挤压切口,排净渗液,切口表面敷盖碘伏或酒精纱布,烤灯照射,然后切口加压包扎。若切口渗液较多,部分切口愈合不良,且皮下游离,发现后拆除部分缝线,排净渗液,放置庆大霉素盐水纱布条引流,烤灯照射,直至愈合。若切口大量渗液,全层均不愈合,皮下组织全层游离,皮缘凹陷,应拆除全部缝线,生理盐水冲洗创口,再以庆大霉素盐水纱布湿敷敞开引流,及时无菌换药,保持外层纱布清洁干燥,切口创面肉芽新鲜健康后再进行Ⅱ期缝合,腹带加压包扎。抗生素早期预防感染。早期发现,及时正确局部处理,是缩短切口愈合时间的关键。
3.4 切口脂肪液化的预防措施 我们认为以下处理措施有利于减少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①慎用电刀,对肥胖病人尽量避免使用电刀,如果需要使用时应将电刀强度调整到刚好能切割皮下组织为佳,避免以高强度电流切割组织,止血时,钳夹组织要少,避免大块组织电凝止血。同时应尽量缩短电刀与脂肪组织接触的时间并避免反复切割组织,以免造成大量脂肪组织破坏。②减少切口暴露时间,切口尽量用盐水纱垫保护,避免在空气中暴露时间过长。③缝合切口前,应用生理盐水冲洗切口,拭净游离的脂肪组织和冲洗液。④缝合时应将皮下脂肪组织全层缝合,对合良好,勿留死腔。打结时,动作应轻柔以免切割脂肪组织造成死腔形成。若皮下脂肪组织过厚,估计有脂肪液化的可能,应置橡皮片于皮下引流坏死物和渗液,24-48h后拔除。⑤对于肥胖病人,术后以烤灯照射切口,保持切口的干燥有利于预防切口脂肪液化的形成。
参考文献
[1] 吴河水,黄文广,史显武.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和防治原则[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0,20(11):6.
[2] 叶小春.外科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诊断与防治[J].中国医学杂志,2005,3(7):395-396.
【关键词】 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高频电刀;手术技巧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610-01
切口脂肪液化是腹部手术创口愈合过程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延长了愈合时间,给患者及家属增加了精神上的痛苦和经济上的负担。及早发现和恰当的处理,能缩短疗程,减轻患者负担和医生压力。我院2000年1月至2012年12月腹部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22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男8例,女14例,年龄20-65岁,平均42.5岁。上腹部手术6例(胆囊切除术6例)。中下腹部手术16例(剖宫产8例,子宫全切除术1例,卵巢囊肿剥除术1例,阑尾切除术6例)均为肥胖病人,所有病人手术后3-7天切口出现黄色或淡褐色渗液,内混有脂肪滴,切口外观无明显红肿,部分切口组织有硬结,渗液涂片镜检,可见较多脂肪滴。
1.2 治疗方法 根据腹部切口渗液情况,对发现切口渗液量较少,切口没有裂开,采用每日挤压切口1-2次,每次尽量将液化的脂肪液体挤净,然后切口表面敷一层碘伏或酒精纱布,切口烤灯照射30分钟。然后切口再加压包扎。烤灯照射每日1-2次,照射时掀开切口外层纱布块。对发现切口中等量渗液,切口部分愈合不良,及时拆除部分缝线,挤净切口渗液,放置盐水纱条引流,每日换药1-2次,同时应用烤灯照射,时间同前,直至愈合。对发现切口渗液量多,切口全长均不愈合,皮下组织全部游离,切口凹陷,拆除全部缝线,挤净渗液,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庆大霉素盐水纱布湿敷,敞开引流,每天2次,至切口肉芽组织、新鲜后,再进行Ⅱ期缝合,用腹带加压包扎。对以上病人均静脉应用抗生素3-5天预防感染。
2 治疗结果
8例切口没裂开有少量渗液的病人,术后3-5天愈合;9例切口愈合不良有中等量渗液的病人,术后7-10天愈合;5例切口全长均不愈合,渗液量多,皮下组织全部游离的病人,术后18-23天愈合。
3 讨 论
3.1 切口脂肪液化的诊断标准 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一般认为具有以下临床表现应诊断为切口脂肪液化:①多发现在术后3-7天,在常规检查切口时,发现敷料上有黄色渗液,按压切口时皮下有渗液涌出,绝大部分病人除切口有较多渗液外,无其它自觉症状。②切口愈合不良,局部凹陷,皮下组织游离,渗液中可见漂浮的脂肪滴。③切口无红肿及压痛,切口边缘及皮下组织无坏死征象。④渗出液涂片镜检可见大量脂肪滴,连续3次培养无细菌生长。
3.2 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的原因 ①切口脂肪液化与体型肥胖,并与术中是否使用高频电刀等有关。其发生机制可能脂肪组织本身血运较差,手术切断血管,使血运更加减少,脂肪细胞因缺乏营养坏死液化,发生无菌性炎症,各种机械性刺激如高频电刀止血、拉钩压榨等,由于电刀所产生的高温造成皮下脂肪组织的浅表烧伤及部分脂肪细胞因热损伤发生变性,同时脂肪组织内毛细血管由于热凝固作用而栓塞,使本身血运较差的肥厚的脂肪组织血液供应进一步发生障碍,脂肪组织发生氧化分解无菌性炎性坏死,形成较多渗液。②手术中缝合切口缝线不易吸收或缝合过紧影响血运,缝合过松使切口没有完全闭合容易留下死腔、形成血肿等都可以导致切口脂肪液化。
3.3 切口脂肪液化的处理方法 我院对22例病人根据切口愈合及渗液多少分别采用不同方法来治疗,均达到了预期目的,病人比较满意。若切口渗液量较少,切口没有裂开,发现后应立即挤压切口,排净渗液,切口表面敷盖碘伏或酒精纱布,烤灯照射,然后切口加压包扎。若切口渗液较多,部分切口愈合不良,且皮下游离,发现后拆除部分缝线,排净渗液,放置庆大霉素盐水纱布条引流,烤灯照射,直至愈合。若切口大量渗液,全层均不愈合,皮下组织全层游离,皮缘凹陷,应拆除全部缝线,生理盐水冲洗创口,再以庆大霉素盐水纱布湿敷敞开引流,及时无菌换药,保持外层纱布清洁干燥,切口创面肉芽新鲜健康后再进行Ⅱ期缝合,腹带加压包扎。抗生素早期预防感染。早期发现,及时正确局部处理,是缩短切口愈合时间的关键。
3.4 切口脂肪液化的预防措施 我们认为以下处理措施有利于减少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①慎用电刀,对肥胖病人尽量避免使用电刀,如果需要使用时应将电刀强度调整到刚好能切割皮下组织为佳,避免以高强度电流切割组织,止血时,钳夹组织要少,避免大块组织电凝止血。同时应尽量缩短电刀与脂肪组织接触的时间并避免反复切割组织,以免造成大量脂肪组织破坏。②减少切口暴露时间,切口尽量用盐水纱垫保护,避免在空气中暴露时间过长。③缝合切口前,应用生理盐水冲洗切口,拭净游离的脂肪组织和冲洗液。④缝合时应将皮下脂肪组织全层缝合,对合良好,勿留死腔。打结时,动作应轻柔以免切割脂肪组织造成死腔形成。若皮下脂肪组织过厚,估计有脂肪液化的可能,应置橡皮片于皮下引流坏死物和渗液,24-48h后拔除。⑤对于肥胖病人,术后以烤灯照射切口,保持切口的干燥有利于预防切口脂肪液化的形成。
参考文献
[1] 吴河水,黄文广,史显武.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和防治原则[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0,20(11):6.
[2] 叶小春.外科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诊断与防治[J].中国医学杂志,2005,3(7):395-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