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以107名非英语专业大一新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前测-实验-后测的方法,探究不同结果状态下,教师的表情性反馈与纠错式反馈对学生主谓一致习得的影响.研究发现:(1)在负向结果状态下,表扬反馈对目标结构的提高效果要优于批评反馈,直接反馈对目标结构的提高效果要优于间接反馈;(2)在正向结果状态下,表情性反馈和纠错式反馈存在交互效应.当教师为学习者提供表扬反馈时,直接反馈对目标结构的提高效果要优于间接反馈.研究表明,在学习结果状态引发的情境语境下,教师的表情性反馈能从认知资源优化和个体情绪调节等方面让学习者对纠错式反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107名非英语专业大一新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前测-实验-后测的方法,探究不同结果状态下,教师的表情性反馈与纠错式反馈对学生主谓一致习得的影响.研究发现:(1)在负向结果状态下,表扬反馈对目标结构的提高效果要优于批评反馈,直接反馈对目标结构的提高效果要优于间接反馈;(2)在正向结果状态下,表情性反馈和纠错式反馈存在交互效应.当教师为学习者提供表扬反馈时,直接反馈对目标结构的提高效果要优于间接反馈.研究表明,在学习结果状态引发的情境语境下,教师的表情性反馈能从认知资源优化和个体情绪调节等方面让学习者对纠错式反馈产生注意偏向或注意回避等效应,进而影响习得结果.
其他文献
“殡葬”既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又是一种符号性指称;它既指向遗体处置功能,也体现一种特殊形态的精神文化活动,同时受到殡葬政策的管理、规范和制约.本文从批评话语分析视角出发,借助“指向性”概念,对1949年以来我国当代殡葬政策进行话语分析,发现“殡葬”具有四层指向性意义:遗体处理方式;革除旧俗;节约环保;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本研究表明,当代“殡葬”意义指向不仅包括遗体处置功能,还指向了“厚养薄葬、传承生命教育;保护生态环境、造福子孙后代”的现代殡葬观,并成为我国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过程的一部分.这些意义变化
R.W.Langacker把认知语法称为“基于用法的语法理论”.究竟什么是基于用法的理论模型?文章从这一主要思想出发,第一部分探讨了基于用法模型的内涵:语言知识是以使用为基础的;语法规则通过图式网络作为其认知表征方式;语法的本质是象征性的.第二部分探讨了基于用法模型的三个主要特征:即认知语法是“最繁性的”“非还原性的”“自下而上的”理论模型.第三部分则基于该认知模型,分别从语法语素、词汇语义以及句子层面探讨了新的语言表达式的形成过程,进一步充实了基于用法模型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为汉语语言事实的研究提供了
笛福小说中有一个重要的策略——“身份扮演”,即其人物通过身份扮演跨越阶级、性别、种族的界限,希图获得稳定的身份.但是与笛福在政治生活中的身份扮演一样,小说人物的扮演并不能为他们带来稳定的身份,这体现了笛福从政治书写转向虚构书写的内在诉求.他以虚构摹写现实的无序,拒绝在小说中提供一个补偿性的有序世界.
怎样在外语教学中融入外语课程思政元素,这是目前学界需要探讨的问题.本文以《新时代明德大学英语》为例,重点讨论教材所采用的多元大纲;该大纲由作为核心成分的元素大纲和基于技能大纲、基于任务大纲以及以学生为中心大纲共同构成.本文通过对该教程第一册第1单元的分析,阐述多元大纲是怎样在教材中得到体现的.本文潜在的研究问题是“教材编写如何体现其采用的多元大纲”和“教师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适当改编”.本文的研究试图表明这样的观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和低估,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是成功教学的保证.
从批评话语分析视角出发,对“海丝”话语如何利用空间隐喻构建福建区域形象进行探讨.研究发现,“海丝”话语运用大量包含正面评价意义的空间隐喻,为福建构建了正面积极的区域形象:福建在“海丝”中具有重要地位、经济发达、文化历史悠久、在其他各个方面都具有良好表现,且一直在进行自我提升.使用空间隐喻进行区域形象构建既是由(空间)隐喻的本质和意识形态功能所决定,又与福建本身社会现实密切相关,在很大程度上扭转并丰富公众对该省的整体认知.福建应利用更多样化的隐喻、话语策略、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历史话语(或当下话语)进行区域形象
约翰·爱德加·怀德曼是当代美国文坛著名的非裔作家.国外怀德曼研究大多从后现代主义和后结构主义视角展开,主要论析怀德曼如何采用后现代形式书写黑人性、重访历史和再现城市危机,以及如何以各种后结构主义文本策略解构种族主义、二元对立和官方宏大叙事;部分研究从非洲中心主义视角探寻怀德曼创作立场的转变和对黑人美学的传承.怀德曼研究既有单部作品的剖析,也有整体考察,同时不乏怀德曼与其他作家的比较,研究视野日趋宏阔,展现出跨族裔和跨国界研究倾向.
《保留地布鲁斯》是美国本土裔作家谢尔曼·阿莱克西的小说,展现了记忆之场对解决印第安民族记忆危机以及拯救民族身份的重要作用.小说中斯波坎保留地大部分印第安人对民族精神、传统文化与历史的记忆逐渐淡化,而主人公托马斯、大妈妈则通过印第安歌曲、口头故事以及保留地历史建构起能激发印第安人民族记忆的“场所”,增加了印第安人对民族身份的认同感.阿莱克西以关怀的笔触再现记忆之场对巩固民族身份与延续民族命运的重要性,力图在“融入主流”的进程中,引发社会对印第安少数族裔身份的关注和保护.
非裔青少年暴力是约翰·怀德曼晚期小说的一个重要主题.小说通过这一群体的帮派暴力展示了当时的公共安全危机,并通过施暴者的低龄化和施暴空间的延展性揭示了危机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帮派暴力产生的社会因素是多维的,其中黑人父性缺场是最为突出的因素.小说将黑人父性缺场的主导因素归咎于社会系统的种族范式,也指出了部分黑人父亲自身缺少道德意识的辅构作用.通过非裔青少年帮派暴力的书写,怀德曼痛斥了美国社会的真正顽疾——种族范式,呼唤了黑人父性的回归,并揭示了非裔青少年的道德教诲问题,同时对这一群体人性的回归充满信心.
自1872年《谈瀛小录》改译《格列佛游记》始,我国斯威夫特研究已近150年.建国前,我国“斯学”主要体现为作品译介与文化评读.建国后开始走向专业研究;尤其在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两大领域标示出国别特质.上世纪90年代后,“斯学”以著述研究为特征逐步走向深广,在文本与理论层面皆有突破.同西方相比,我国“斯学”的优势凸显在理论幅度和民族立场上,问题则表现为“低效重复”与外部文献的“机械挪用”.通过耙梳、厘整新中国70年以来“斯学”的演进脉络,辨析成就与问题,标明“斯学”汉语研究特色,无疑可为其走向纵深发展提供借鉴
In this paper,we study the smoothness of the Steiner symmetrization process and generalize the Steiner symmetrization of functions in Sobolev space to the Steiner symmetrization of convex body.We prove that for a C1 convex body,its Steiner symmetral is 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