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学设计方案是否需要统一的模型是教学实践的疑难之一。从设计活动内在诸要素之间的关系及设计方案的功能与作用的哲学层面,分析其共性与个性、一般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同一性”是进行设计活动的共性原理,是设计者进行自觉设计活动的基本理论依据;“统一性”是设计结果的形式,是保持不妨碍个性化设计结果的一般载体。“同一”即“统一”,“同一”性的原理为高职教学设计方案统一模型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论的指导。
[关 键 词] 教学设计;模型;哲学思考;同一性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1-0080-02
一、思考问题的提出
教育目的是一个复合体。由于教育者的认知不同,便产生了不同的教育观;而教育观的趋向影响着教学意义的取向。由于教育观的不同,教学目标决策、教授内容选取、教学价值导向也会有所不同,从而会形成不同的教学设计。故言,教育观是教学设计的故园。当认为个体发展需求是学校教育活动存在的前提,“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个体的发展,满足个体发展的需要”[1]的时候,学情特征便成为教学设计更多考虑的因素,旨在满足不同学生个体情趣、基础层次的教学方案,便成为“个体本位论”教学观的港湾。当认为社会需求是產生教育活动的根源,教育应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时,行业需求、岗位要求就成为教学设计更多考虑的因素,旨在满足社会需要的教学方案便成为“社会本体论”教学观的落脚点。教学设计方案成为教育观回归的驿站。高职教学设计疑难的释解需要回溯到它的本源,以哲学思维解答教学设计研究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教学设计方案是设计教学活动的载体。在这种形式之下,设计要素之间及设计方案的功能与作用,存在着共性与个性、一般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其共性引发出教学原理的“同一性”,即教学设计活动所遵循的共性的基本原理;其个性引发出设计活动结果形式的“统一性”。对于前者,异议不大;而对于后者,分歧较多。设计结果的形式是否需要采用统一的模型是学校管理与教学实践中遇到的一个难题。我们提倡教学设计方案形式“同一”性的原则,这不仅仅是在哲学上“同一”与“统一”的相通,设计方案内在规律一般性和特殊性能够达成统一的趋向,也是教学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的需求。
二、教学设计方案的功能及其内在矛盾的统一
(一)教案的概念及其功能
教案,又称教学方案、教学设计方案。它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在一定的教学理念指导下,以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教学情况为基本依据,以科目单元、任务、项目、环节、情境为基本单位,对教学目标、材料、程序、方法、条件等进行具体的、合适的选择、决策和合理地编制的实用性方案。教案可以是课堂教学思路提纲性的简单方案,也可以是尽心渗透教学意图的详细编辑。无论是简案还是详案,都“具有授课功能、展示功能和检查功能。授课功能是指用于教学,是给自己看的;展示功能是指用于交流,是给同仁看的;而检查功能是用于被检(查),是给领导看的。因此,教案必须是‘形式和内涵的完美统一’”。
(二)教案功能之间的矛盾
就授课功能而言,教案要求实用、方便,教案的体例和内涵可以多元化、个性化,尽显课程特色和教师的授课风格、职业习惯。“那种认为存在一种唯一的最佳教学设计模型的想法是不正确的。事实上,有多少设计者与设计情境,就有多少设计模型。”[2]课程特征、教学风格及学情的多样性规定了教学设计模型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与教学设计模型“同一”性原则形成矛盾。用于同仁交流的展示功能也存在着这样的矛盾。这种矛盾在管理检查功能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在教学管理上,由于评价的需要,“同一”性不仅具有管理上的必要,而且在理论上也具有必然性。否则,教案的评价难以采用“同一”的标准,教案的优劣难以评定;重要的是,如若不采用适用于职业教育特征的“同一”的教案体例或模式,职业教育较之于普通教育教案的特征和特点难以鲜明地体现。
从哲学层面讲,规范意味着僵化的开始,“同一”意味着个性的扼杀和创新的止步。在教学设计必然性、“同一”设计模型的必要性之下,如何避免因规范而步入僵化、因统一而失去活力,使设计模型多样化、设计方案百花齐放,充满教师的个性特征和创新活力,使教学设计“形式和内涵的完美统一”呢?这种矛盾的对立,单纯地依靠行政命令的方式去解决,难以达到教师自觉接受和顺畅运行的效果。
(三)教案形式的“同一”
自觉的行动来自于理论的自觉。课程特色、授课风格和学情的多样性所导致的教学设计模型的多元化与“同一”性原则能否达到理论上的统一呢?在授课功能上,“虽然具体的教学设计模型不同,但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保持极好的同一性”[3]。课程特色和教师独特的授课风格并不等于教案体例可以特立独行、不受限制。教学设计方案特殊性之中总是包含着一般性,并受到一般规律的制约。教案的共性由基本信息和教学要素组成。基本信息包括课程名称、教材、班级、地点、教师情况等内容;教学要素包括教学任务、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手段、板书设计、课时分配、作业布置和教学反思等教学组织过程中的诸要素。以上共性的基本信息和教学要素在教案形式和教学基本程序上存在同一的可行因素;在教学实践中统一教案的体例,采取“同一”的教学设计模型,存在着可能的趋势。而这种可行因素和可能趋势在检查管理功能上衍化为职业教育规律下理论上的必然。“职业教育的教案除具备普通教育教案的特征外,还必须有强烈的职业教育的特征,其必须有职业性、直观性和实践性,体现理实一体、任务引领、工作过程和信息技术等特点”。在此,一般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原理所要求的是教案统一体例的必然趋势。
(四)教案功能矛盾的解决
在“同一”的教学设计模型之下,如何展现不同的课程特色和教师的个性风格呢?假设,“同一”的教学设计模型是框架性的规范性要求,共性的基本信息和教学要素中共性的要求,不影响“同一”的规定性要求,仍然保留着“同一”的完整性。在传授知识和实习、训练技术技能的内容及其教学活动的步骤、环节、学时的具体设计安排,教学目标的设置及其达成度,具体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语言的设计,完全可以由教师依据课程的需要和自身的个性风格而自主决策,教师完全拥有尽情发挥的空间。因此,在“同一”的教学设计模型之下,教学管理者提供不同风格的教学设计体例和适度的规范空间,既可以保持“同一”教学设计模型的规定性,又满足了不同特征的课程和不同教学习惯的教师的需要。这是运行教学设计模型内在的策略性要求。 三、教学设计模型是青年教师成长发展的要求
初涉教坛的青年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和对教学规律的准确把握,在设计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教学目标定位不准、重难点不明、教学环节设置不合理、问题解决手段不科学等问题。如何快速地适应规范的职业要求,加快教学业务的发展,提高教学实效性,进行规范的教学设计培训和采用“同一”的教学设计模型使之借鉴运用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在本院青年教学设计培训班的调查中,在“教学设计是否有必要”问题上,64.5%的青年教师认为“很有必要”,35.5%的认为“有必要”,意向统一。在教学设计模型问题上,支持“学校设置2~3种(模版)形式,由教师自己选择”的占到80.6%;支持教学模型“由教师自己设置”的有19.4%,多数拥护“同一”教学模型的推广,并建议提供优秀教学设计范本、教学组织与教学管理的方法等材料,以供借鉴。“同一”的教学设计模型,在具有直接借鉴功能的同时,更具有引领示范的作用,那些对“同一”教学设计模型意识模糊的青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也会借鉴、对比“同一”教学设计模型与个性教学设计形式的优劣,为“同一”的教学设计模型提供进一步完善的经验。
四、规范教学设计模型下个性风格的发展
“同一”的规范模型提供了教学设计的范本,是一般教学规律之下设计方案形式的统一,并不意味着限制了教师创新个性发展的空间。在一定的教育教学观基础上,在教学材料的选择、教学目标的决策、教学程序的制定、教学情景的创设、教学策略的运用、教学语言的设计等方面,教师均可以按照课程的特征和个人专业基础及风格特征,创新独特的教学设计方案。尤其是在教学目标决策和教学活动组织方面,教师有独立发挥的空间。
教学目标决策是教学设计的关键。“它决定了教學活动的方向和教学的进程,影响教师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同时为教师提供了检验教学效果的标准”[4]。因为影响教学设计的主要内部因素有教师的教育观、教学观、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个性心理品质等;主要外部因素有学生、教材和社会等。在这些因素综合的交互作用下,教师会形成千差万别的具有个性特征的“适当的教学目标”和不同风格的教学活动方式。比如,由于对教学意义和知识的理解的差异,在教学目标决策时,有的教师注重发展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把知识视为发展学习能力的材料和途径,因而在学习理论上自然地倾向于认知主义,在目标决策时,更多考虑的是把“注重对学习者信息处理和加工能力的培养”[5]作为主要的教学任务和评价内容;而有的教师则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学习理论上自然地倾向于行为主义,把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和主要评价内容。教学过程其实就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教学目标一旦确立,教师就会根据教学目标,采用一定的教学策略,设计适宜的教学活动和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方法,形成具有个性风格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4][5]李晓文,王莹.教学策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6,14,20.
[2][3]R·M·加涅,W·W·韦杰教学设计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4.
[关 键 词] 教学设计;模型;哲学思考;同一性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1-0080-02
一、思考问题的提出
教育目的是一个复合体。由于教育者的认知不同,便产生了不同的教育观;而教育观的趋向影响着教学意义的取向。由于教育观的不同,教学目标决策、教授内容选取、教学价值导向也会有所不同,从而会形成不同的教学设计。故言,教育观是教学设计的故园。当认为个体发展需求是学校教育活动存在的前提,“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个体的发展,满足个体发展的需要”[1]的时候,学情特征便成为教学设计更多考虑的因素,旨在满足不同学生个体情趣、基础层次的教学方案,便成为“个体本位论”教学观的港湾。当认为社会需求是產生教育活动的根源,教育应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时,行业需求、岗位要求就成为教学设计更多考虑的因素,旨在满足社会需要的教学方案便成为“社会本体论”教学观的落脚点。教学设计方案成为教育观回归的驿站。高职教学设计疑难的释解需要回溯到它的本源,以哲学思维解答教学设计研究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教学设计方案是设计教学活动的载体。在这种形式之下,设计要素之间及设计方案的功能与作用,存在着共性与个性、一般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其共性引发出教学原理的“同一性”,即教学设计活动所遵循的共性的基本原理;其个性引发出设计活动结果形式的“统一性”。对于前者,异议不大;而对于后者,分歧较多。设计结果的形式是否需要采用统一的模型是学校管理与教学实践中遇到的一个难题。我们提倡教学设计方案形式“同一”性的原则,这不仅仅是在哲学上“同一”与“统一”的相通,设计方案内在规律一般性和特殊性能够达成统一的趋向,也是教学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的需求。
二、教学设计方案的功能及其内在矛盾的统一
(一)教案的概念及其功能
教案,又称教学方案、教学设计方案。它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在一定的教学理念指导下,以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教学情况为基本依据,以科目单元、任务、项目、环节、情境为基本单位,对教学目标、材料、程序、方法、条件等进行具体的、合适的选择、决策和合理地编制的实用性方案。教案可以是课堂教学思路提纲性的简单方案,也可以是尽心渗透教学意图的详细编辑。无论是简案还是详案,都“具有授课功能、展示功能和检查功能。授课功能是指用于教学,是给自己看的;展示功能是指用于交流,是给同仁看的;而检查功能是用于被检(查),是给领导看的。因此,教案必须是‘形式和内涵的完美统一’”。
(二)教案功能之间的矛盾
就授课功能而言,教案要求实用、方便,教案的体例和内涵可以多元化、个性化,尽显课程特色和教师的授课风格、职业习惯。“那种认为存在一种唯一的最佳教学设计模型的想法是不正确的。事实上,有多少设计者与设计情境,就有多少设计模型。”[2]课程特征、教学风格及学情的多样性规定了教学设计模型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与教学设计模型“同一”性原则形成矛盾。用于同仁交流的展示功能也存在着这样的矛盾。这种矛盾在管理检查功能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在教学管理上,由于评价的需要,“同一”性不仅具有管理上的必要,而且在理论上也具有必然性。否则,教案的评价难以采用“同一”的标准,教案的优劣难以评定;重要的是,如若不采用适用于职业教育特征的“同一”的教案体例或模式,职业教育较之于普通教育教案的特征和特点难以鲜明地体现。
从哲学层面讲,规范意味着僵化的开始,“同一”意味着个性的扼杀和创新的止步。在教学设计必然性、“同一”设计模型的必要性之下,如何避免因规范而步入僵化、因统一而失去活力,使设计模型多样化、设计方案百花齐放,充满教师的个性特征和创新活力,使教学设计“形式和内涵的完美统一”呢?这种矛盾的对立,单纯地依靠行政命令的方式去解决,难以达到教师自觉接受和顺畅运行的效果。
(三)教案形式的“同一”
自觉的行动来自于理论的自觉。课程特色、授课风格和学情的多样性所导致的教学设计模型的多元化与“同一”性原则能否达到理论上的统一呢?在授课功能上,“虽然具体的教学设计模型不同,但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保持极好的同一性”[3]。课程特色和教师独特的授课风格并不等于教案体例可以特立独行、不受限制。教学设计方案特殊性之中总是包含着一般性,并受到一般规律的制约。教案的共性由基本信息和教学要素组成。基本信息包括课程名称、教材、班级、地点、教师情况等内容;教学要素包括教学任务、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手段、板书设计、课时分配、作业布置和教学反思等教学组织过程中的诸要素。以上共性的基本信息和教学要素在教案形式和教学基本程序上存在同一的可行因素;在教学实践中统一教案的体例,采取“同一”的教学设计模型,存在着可能的趋势。而这种可行因素和可能趋势在检查管理功能上衍化为职业教育规律下理论上的必然。“职业教育的教案除具备普通教育教案的特征外,还必须有强烈的职业教育的特征,其必须有职业性、直观性和实践性,体现理实一体、任务引领、工作过程和信息技术等特点”。在此,一般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原理所要求的是教案统一体例的必然趋势。
(四)教案功能矛盾的解决
在“同一”的教学设计模型之下,如何展现不同的课程特色和教师的个性风格呢?假设,“同一”的教学设计模型是框架性的规范性要求,共性的基本信息和教学要素中共性的要求,不影响“同一”的规定性要求,仍然保留着“同一”的完整性。在传授知识和实习、训练技术技能的内容及其教学活动的步骤、环节、学时的具体设计安排,教学目标的设置及其达成度,具体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语言的设计,完全可以由教师依据课程的需要和自身的个性风格而自主决策,教师完全拥有尽情发挥的空间。因此,在“同一”的教学设计模型之下,教学管理者提供不同风格的教学设计体例和适度的规范空间,既可以保持“同一”教学设计模型的规定性,又满足了不同特征的课程和不同教学习惯的教师的需要。这是运行教学设计模型内在的策略性要求。 三、教学设计模型是青年教师成长发展的要求
初涉教坛的青年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和对教学规律的准确把握,在设计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教学目标定位不准、重难点不明、教学环节设置不合理、问题解决手段不科学等问题。如何快速地适应规范的职业要求,加快教学业务的发展,提高教学实效性,进行规范的教学设计培训和采用“同一”的教学设计模型使之借鉴运用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在本院青年教学设计培训班的调查中,在“教学设计是否有必要”问题上,64.5%的青年教师认为“很有必要”,35.5%的认为“有必要”,意向统一。在教学设计模型问题上,支持“学校设置2~3种(模版)形式,由教师自己选择”的占到80.6%;支持教学模型“由教师自己设置”的有19.4%,多数拥护“同一”教学模型的推广,并建议提供优秀教学设计范本、教学组织与教学管理的方法等材料,以供借鉴。“同一”的教学设计模型,在具有直接借鉴功能的同时,更具有引领示范的作用,那些对“同一”教学设计模型意识模糊的青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也会借鉴、对比“同一”教学设计模型与个性教学设计形式的优劣,为“同一”的教学设计模型提供进一步完善的经验。
四、规范教学设计模型下个性风格的发展
“同一”的规范模型提供了教学设计的范本,是一般教学规律之下设计方案形式的统一,并不意味着限制了教师创新个性发展的空间。在一定的教育教学观基础上,在教学材料的选择、教学目标的决策、教学程序的制定、教学情景的创设、教学策略的运用、教学语言的设计等方面,教师均可以按照课程的特征和个人专业基础及风格特征,创新独特的教学设计方案。尤其是在教学目标决策和教学活动组织方面,教师有独立发挥的空间。
教学目标决策是教学设计的关键。“它决定了教學活动的方向和教学的进程,影响教师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同时为教师提供了检验教学效果的标准”[4]。因为影响教学设计的主要内部因素有教师的教育观、教学观、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个性心理品质等;主要外部因素有学生、教材和社会等。在这些因素综合的交互作用下,教师会形成千差万别的具有个性特征的“适当的教学目标”和不同风格的教学活动方式。比如,由于对教学意义和知识的理解的差异,在教学目标决策时,有的教师注重发展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把知识视为发展学习能力的材料和途径,因而在学习理论上自然地倾向于认知主义,在目标决策时,更多考虑的是把“注重对学习者信息处理和加工能力的培养”[5]作为主要的教学任务和评价内容;而有的教师则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学习理论上自然地倾向于行为主义,把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和主要评价内容。教学过程其实就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教学目标一旦确立,教师就会根据教学目标,采用一定的教学策略,设计适宜的教学活动和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方法,形成具有个性风格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4][5]李晓文,王莹.教学策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6,14,20.
[2][3]R·M·加涅,W·W·韦杰教学设计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4.